《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
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
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
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
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
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
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
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
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
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
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
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
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
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
第二节住房政策
第三节教育政策
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
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
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
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
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
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1-1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考核知识点: 公共政策的层次与领域
参见讲稿章节:1-1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共政策的领域包括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等。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实质
参见讲稿章节: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属于制度式社会福利;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属于残余式社会福利。

★考核知识点: 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参见讲稿章节:2-1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世纪80年代,德国首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考核知识点:《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
参见讲稿章节:2-1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贝弗里奇报告》是指1941年由英国贝弗里奇制定的一项统管人们一生的公共保障计划,其主旨是用一种崭新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英国变为“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覆盖全体英国公民,并为他们提供“摇篮到坟墓”完备的社会保障。

《贝弗里奇报告》的重要影响在于提出了福利国家的蓝图,而福利国家的本质就在于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

★考核知识点: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及其影响
参见讲稿章节:2-1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社会政策实践起源的发端是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

其具体内容为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分类施助(有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济;无依无靠的儿童,提供学徒训练机会)。

其影响为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模板。

★考核知识点: 亚洲国家社会政策的基本状况
参见讲稿章节:2-2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新加坡社会政策的初创以 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局成立为标志。

★考核知识点: 亚洲国家社会政策的基本状况
参见讲稿章节:2-2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1980年,智利第一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为在社会保障运作中引入私营部门参与管理;将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完全积累制;并主要交由民营机构经营运作;保费全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缴费;完全个人账户制。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特点
参见讲稿章节:3-1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一词最先是由德国人提出来的,对社会政策的研究也发源于德国。

1873年德国新历史学派学者们创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勒纳撰写出了《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一书,首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和体系,从而也第一次使政策研究具有了科学的形态,这标志着西方政策科学研究的开端。

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以蒂特马斯的研究为标志。

蒂特马斯时期,社会政策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社会行政”为其名称,其特点以蒂特马斯的研究为代表。

社会政策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政策研究不能离开客观事实;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主要是主张公共福利,反对私人福利;主张普惠型福利,反对选择型福利;主张由国家提供福利,反对市场机制;提出福利的“社会分工”,将社会福利分为社会福利、职业福利和财政福利;将福利体制分为,制度型、补救型、工业成就型。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解释或分析性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3-2
附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保护资本利益的产物;新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福利国家”合法性的质疑是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消除阶级剥削。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描述性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3-2
附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埃斯平▪安德森根据非商品化、去阶层化等指标将社会福利分为“三个世界模型”。

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具有保守主义特点的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及“社会民主”模式。

★考核知识点: 个人需要及其社会含义
参见讲稿章节:4-1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需要是指个体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需求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考核知识点: 个人需要的基本内容及类型
参见讲稿章节:4-1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不同的学者对需要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布莱德肖的分类。

他将需要分为规范性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比较的需要四种。

★考核知识点: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
参见讲稿章节:5-1
附2.5.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但是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政府提供的公共性服务是社会政策行动中最主要的部分。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参见讲稿章节:5-1
附2.5.1(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责任层次来划分,社会政策主体可以分为“制度模式”和“补救模式”。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
参见讲稿章节:5-1
附2.5.1(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主体承担的不同角色为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考核知识点: 政府对社会政策资源的经费投入
参见讲稿章节:5.3
附2.5.3(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调动社会政策所需资源的方式为政府调动社会资源的方式有税收、专项收费、社保费、服务费、减免收费、人员调配;民间组织的资源调动方式为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国际援助、志愿者服务、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5-4
附2.5.4(考核知识点解释)
准市场模式的社会政策行动具有导致社会福利服务对贫弱群体的可及性降低的缺陷;纯福利模式的社会政策行动具有效率低(动机不足)、缺乏选择自由、财政负担重等缺陷。

★考核知识点: 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参见讲稿章节:6-3
附2.6.3(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属于确立社会政策议程阶段。

社会政策的试点可以检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可以发现该方案存在的缺陷以便进一步修改;发现该社会政策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后果。

试点工作的结果可以否定、支持或有条件支持一项社会政策方案或在多个社会政策方案中选择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方案的征求意见和修改
参见讲稿章节:6-3
附2.6.3(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征求意见的主要方式有发布文件、听证会、座谈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政策征求意见的主要对象为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专业人员、有关政府部门、社区及社会组织、一般公众。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
参见讲稿章节:7-3
附2.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评估的主体为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及第三方。

其中政府部门常用的评估方式为听取汇报、视察、达标评比、群众投诉;研究者常用的方式为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的状况、比较趋势线与项目实施后的状况、比较项目地区与未开展项目地区的状况、比较控制组与对照组。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水平的测量指标
参见讲稿章节:9.1
附2.9.1(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标准有政府年度社会支出总量、政府年度社会支出人
均量、政府年度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政府年度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

社会福利投入指标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非财政性投入(无偿的人力和物质调动);民间资金投入、民间人力投入(志愿者服务)、民间物资投入(民间物资捐赠)。

★考核知识点: 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
参见讲稿章节:9.2
附2.9.2(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有一定的特殊性;常用于对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有同类行动比较法及主观评估法。

★考核知识点:
参见讲稿章节:9.1
附2.9.1(考核知识点解释)
福利导向型福利模式认为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福利的手段优于市场的手段,经济导向型强调通过发展经济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0.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民参与是社会政策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体现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和所有具有的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权利。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方式包括政治参与(参与政治选举);意见参与(直接提出对社会政策的批评或建议);社会行动参与(自办社会福利项目、赡养老人、志愿者);资源投入(依法承担
与社会政策有关的各种义务)。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0.1(考核知识点解释)
利益集团是指社会中具有某种共同特点并因此而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如工会、青年组织、老人协会、妇女组织、商界团体等。

利益集团可以通过采取临时性的集体性活动、具有某种长期组织形式和集团活动、采取政治性的行动和长期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行动等对社会政策施加影响。

★考核知识点: 主要国际组织的社会政策行动
参见讲稿章节:11-2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秉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把福利视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反对国家提供过多的福利;国际劳工组织所秉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主张国家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福利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向心力。

世界银行则主张建立社会安全网,实行有条件的现金救助。

并对养老金改革提出了有影响力的主张:1994年《防止老龄危机》中提出了三支柱养老金模式:“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强制性的、基金积累制的私营养老金”、“自愿参加的个人储蓄”;2005年《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中提出了五支柱养老金模式:不用缴费即可享受的的最低养老金,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计划,个人自愿储蓄,家庭内部、代际的非正式养老安排。

★考核知识点:当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参见讲稿章节:12-1
附3.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要参保须先就业,因此离校后未就业的学生、在家里照看子女和老人的家庭主妇、长期患病及残疾人会因无法参保而无法获得保险
待遇。

城镇养老保险缴费责任中,企业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筹资标准为150元/人/年;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100元;当年筹资的合作医疗基金结余一般不应超过15%。

领取失业保险的必备条件为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缴费满1年;被动失业;已登记失业,仍有就业意愿。

禁止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为找到了新的工作、参军、移居境外、退休(领取养老金)、坐牢、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政府制定的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我国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原则上为介于最低生活保障与最低工资之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乡镇企业职工、个体户及其雇佣人员是否参保由各省市自行决定;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的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10%、封顶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

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比例为不超过员工工资总额的1%、生育保险费用的筹资模式企业缴纳、个人不缴纳。

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势为将资源集中用于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具有累进性,资源从富人流向穷人。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定,城市低保的救助对象为三无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线的失业人员及其他人员(家庭收入不包括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金;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不论是否兑现)均包括在内);审批机构为县级政府民政部门。

农村五保制度的救助对象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抚养人(法定抚养人不具备抚养能力)的农村老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的儿童;救助内容:吃、穿、住、医、葬(儿童保教);给付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救助形式为分散供养(居家)和集中供养。

我国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规定,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救助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临时救助内容为吃、住、急病、找亲人、返城车票;临时救助过程中终止救助的条件是骗取救助;救助到期;主动离站或不辞而别。

★考核知识点: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参见讲稿章节:12-2
附3.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历史发展过程为:20世纪50年代,在城市建立了街道—居委会体制的社区组织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大力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建设而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
参见讲稿章节:13-1
附3.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为低保对象;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救助方式为补助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

新农保的对象为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

★考核知识点: 教育救助的对象与形式
参见讲稿章节:13-3
附3.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目前,我国教育救助的对象为五保供养对象中的未成年人;城市“三无”中的未成年人;低保家庭、农村特困户子女;当地政府确定的其他对象。

教育救助的形式为两免一补(免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高中教育救助的资助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救助标准为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确定;筹资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比分担。

(二)、判断部分
★考核知识点: 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见讲稿章节:2-1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承担保障公民需要的责任。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
参见讲稿章节:4-1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更加关注人们的基本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满足不受其支付能力的限制。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5-4
附2.5.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关键在于打破在福利性服务中的垄断,通过服务机构间的横向竞争而提高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参见讲稿章节:7-3
附2.7.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个合理的社会政策项目应该在坚持追求社会效益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同时也使其运行效率最大化。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与实施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7-3
附2.7.3(考核知识点解释)
同类社会政策行动间存在着服务质量的差异,但福利性社会服务的质量很难把握。

各类社会政策行动之间的效率不容易加以比较。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与实施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7-3
附2.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行动的产出无法用货币单位来测量,也不能再进入市场中去转换成货币。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
参见讲稿章节:7-3
附2.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过程的投入在于产生社会效益,而不在于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

★考核知识点: “第三条道路”
参见讲稿章节:8-3
附2.8.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三条道路主张国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承担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信任,但同时反对完全依赖国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发展型社会福利
参见讲稿章节:8-3
附2.8.3(考核知识点解释)
米奇立和谢若登将社会发展理念应用于社会福利,提出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

发展性社会福利是对剩余性福利制度和制度性福利制度的超越,是在肯定政府介入的大前提下探讨政府介入的“方向”。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对消费、投资和贸易的影响
参见讲稿章节:9-3
附2.9.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全球贸易中,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影响而对国际投资产生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对本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很大影响。

在封闭的国内市场中,实施社会政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而消费水平和储蓄率的升降会直接影响到投资。

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政策可能通过影响消费率而间接影响国内贸易的总量,但对贸易的地区性和结构性差异影响不大。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在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参见讲稿章节:9-3
附2.9.3(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有,社会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属于消费西南岗位;政府对社会政策的再分配后果可以改变社会成员的有效需求状况;实施社会政策可以在许多方面改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风险感,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参见讲稿章节:9-3
附2.9.3(考核知识点解释)
虽然社会政策会导致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降低,但是,对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言,采用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服务的方式比简单的工资更经济和合理。

★考核知识点: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参见讲稿章节:9-1
附2.9.1(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基本判断有:生产财富总量越多,可供政府用作福利性分配的数额越多;但是福利性分配与市场性分配的比例与
一个社会的财富总额并无必然的联系。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0.1(考核知识点解释)
利益集团是指社会中具有某种共同特点并因此而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利益集团对社会政策的积极影响在于使政府及时意识到某些群体的利益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存在,及时纠正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

利益集团对社会政策的消极影响在于使政府的社会政策偏向力量比较强大的利益集团,使社会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公共目标。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0.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民参与是社会政策合理制定并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体现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和所有具有的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权利。

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0.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在体现国家性质和完成国家功能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政党政治纲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政治纲领是赢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社会政策是构建民主和民本基石的重要内容。

社会政策可以提高民众对政治或公共事务的参与,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民主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政策的发展也很重要,当然仅靠民主政治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高水平。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与政治体制和公民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