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上游水生物河流生境状态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渭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渭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渭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渭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严重恶化,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渭河流域水质现状,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2007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水质污染控制对策。

关键词:渭河流域水质现状保护对策1 概况1.1 渭河基本情况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杨陵区),至潼关港口入黄河,共经甘肃、宁夏、山西三省(区)26个县(市、区),干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766km2,其中陕西境内河长502.2 km,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流域面积67059 km2。

1.2 渭河水系特征渭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积小,由西向东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尤河等。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至陕西省高陵县的泾渭堡汇入渭河。

泾河全长455km,流域而积4.54万km2。

陕西段河长275km,流域面积0.94万km2,仅占总流域面积的21%。

省内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

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北吴旗白于山区的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渭北高原东部至大荔县朝邑入渭,全长680.3km,区内长145km,全流域面积26905km2,区内面积3813km2,河系不发育,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

1.3渭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渭河流域地处陕西中部,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地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

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调查报告

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调查报告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调查报告一、引言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渭河源头区域,是一片珍贵而独特的水生生物保护区。

为了了解该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分布状况和保护情况,我们开展了调查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进一步加深对该保护区的认识,以及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二、调查方法我们共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红外相机、水下摄像设备等。

通过对保护区内各种生境进行采集样本,并使用专业的水生生物鉴定技术进行分类。

三、调查结果1. 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共发现了近30种水生生物。

其中,包括14种特有鱼类,均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

此外,还有螃蟹、蛙类、贝类等其他水生生物。

2. 物种分布保护区内不同水域的物种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

高海拔的山间溪流主要分布着金鳉、高原鳅等特有鱼类,而低海拔的河流则主要分布着鲤鱼、鳊鱼等一般性鱼类。

3. 水质状况保护区内水质监测显示,渭河源头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整体较好,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这为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捕捞压力保护区内捕捞活动较少,基本没有商业性捕捞。

但仍有个别居民进行休闲垂钓等捕捞活动。

这些活动对保护区内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尚无明显影响,但应适度管理以避免潜在风险。

四、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建议1. 生境破坏由于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有时会发生石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部分河流受损。

对于这种情况,应加强自然生态修复工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2. 非法捕捞目前保护区内非法捕捞活动严重缺乏监管。

为了保护特有鱼类资源,应加强对捕捞活动的管理,加大对非法捕捞者的惩罚力度,并增加监测设备。

3. 外来物种侵害调查中我们发现保护区内偶有外来物种的侵入,如外来鱼类等。

渭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渭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短 缺 、水 环 境 污 染 、水 土 流 失 、 下 游 河 道 淤 积 导 致 防 洪 压 力 增 大 等 问 题 日益 突 出 ,造 成 了 “ 游 上 水 少 ,中游 水 黑 ,下 游 淤 积 ” 的 不 利 局 面 。当 前 ,
几 乎 可 以说 ,渭 河 流 域 是 以超 地 下 水 、减 少 冲 沙
第 5卷
第1 期
【 区域经济社会研 究】
渭河流域水资源 与生 态环境 问题研 究
尚 华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 40 ) 100
摘 要 :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陕西关 中地 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渭河流域水 资
源 开发利用现状 、泥沙变化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指出 目前该地区的水资源 与生态 环境 问题 ,分析探讨 了问题存在
亿 m, 3
本 区 的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程 度 为 4 . %,接 近 79
本 区水
资 源 总 量 的 一 半 ,利 用 程 度 较 高 。其 中 ,地
表 水 资 源 供 水 量 占 自产 水 量 的 2 . %, 计 入 境 客 83 水 后 , 地 表 水 资 源 的 开 发 率 为 2 . % 浅 层 地 下 06,
水 实 际 开 采 量 占补 给 量 的 7 . % 是 可 开 采 量 的 85 ,
维普资讯
・ 0・ 4
陕西铁路 工程 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第 5卷
9 . %, 开 发 利 用 程 度 很 高 。 而 就 岩 溶 水 而 言 , 91 现 状 开 采 率 为 1 . %, 尚有 一 定 的潜 力 可 挖 “。 62 1 2渭 河 流 域 泥 沙 变 化 特 点 . 作 为 黄 河 最 大 支 流 的 渭 河 ,多 年 平 均 每 年 向 黄 河 输 沙 4亿 吨 以 上 。渭 河 华 县 站 的 多 年 平 均 含 沙 量 达 到 8 . k /n。近 千 年 来 , 多 沙 的 渭 河 自 18 gr 。 身 具 有 冲 淤 剧 烈 的特 点 ,但 2 2 修 建 三 门 峡 水 库 n_ _ 后 ,近 4 年来 ,渭 河咸 阳断 面 以下 泥 沙淤 积 量 0 已达 1 3亿 m , 河 床 淤 积 使 河 道 不 断 抬 升 , 渭 南 3

渭河流域水文概况

渭河流域水文概况

渭河流域陕西段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摘要: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严重恶化,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渭河水环境的变化,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1991-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流域陕西段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污染因子的污染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渭河流域污染因子污染治理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26个县市,至潼关入黄河,全长818km,总流域面积6.25×104km2.陕西境内河长共502km, 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市(区)。

流域面积3.38×104km2,分别占渭河全长和总流域面积的61.37%和53.79%[1]。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

该流域不仅是陕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而且是陕西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里聚集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生产总值[2]。

它的存在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农业灌溉的基础,也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渭河的水质极度恶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据省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2004年渭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经超过6亿吨,其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27万吨[2],渭河即将成为陕西关中最大的"纳污水道"和黄河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陕西省政府曾于1999年下令关闭了500多家小造纸厂,随后又关停了一批治理无望、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249家企业投资4亿多元,进行污染控制治理,近年达标排放率保持在90%以上。

渭河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

渭河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
第 54 卷 第 8 期 2018 年 8 月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DOI:10.19645/j.issn2095-0144.2018.08.001
渭河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
Vol.54袁No.8 Aug.袁2018
本次调查在春季,水生维管束植物刚发芽吐绿, 不是其生长旺盛期,在渭河及峡口水库发现有零星 的芦苇、水香蒲、金鱼藻、眼子菜、菹草分布。 4.5 鱼类资源
现场调查共捕到和钓到鱼类 11 种 200 尾,重 量为 9.71 kg,分属 1 目 2 科,其中鲤形目鲤科为 8 种,鳅科为 3 种。峡口水库渔获物主要有黄河裸裂 尻 鱼 、嘉 陵 裸 裂 尻 鱼 、棒 花 鱼 、麦 穗 鱼 、马 口 鱼 、鲤 鱼、鲫鱼、斑纹副鳅和泥鳅等 9 种组成,优势种为黄 河裸裂尻鱼、马口鱼、鲫鱼、麦穗鱼和棒花鱼,优势 度(按渔获物的个体数量计算)较为明显,占渔获物 总量的 77%以上;渭河渔获物主要有鲫鱼、马口鱼、 麦穗鱼、棒花鱼、斑纹副鳅及少量的黄河鮈、鲤鱼和
兰藻门
裸藻门
326.7~336.9 0.996~1.031
81.6
8.2
3.6
5.9
37.6~37.9 0.463~0.471
89.6
4.3
1.4
3.8
41.3~42.6 0.526~0.528
90.2
3.8
1.6
3.6
46.9~47.5 0.612~0.623
90.8
3.5
1.7
3.3
48.6~49.3 0.636~0.641
渭河底栖动物的种类少于历史资料记载,生物 量和密度小于历史资料记载。峡口水库底栖动物种

渭河生态基流分析及其保障问题探讨ppt

渭河生态基流分析及其保障问题探讨ppt

对1972-2006年林家村宝鸡峡渠首引水前后的河道生态基 流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前河道基本满足生态基
流要求,而引水后、特别是1994-2002年生态基流的满足程度 明显降低。渠首35年间年平均引水量占到河道径流量的33%, 由此可见灌区引水对河道生态基流量影响较大。魏家堡水电站 的引水发电对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的缺失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考虑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的基础上,来 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有效调度来达到资源最优化。 此外支流补给虽对生态基流缺水有缓解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保障与水质改善多 目标调控模型,为渭河关中段水资源的综合调控与基流保障服 务。
5、结语及展望
通过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渭河水专项 的深入开展,以及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运用和合理调 度,渭河的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实现经 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双赢。从长远看,通过水资源的合 理配置及合理拦蓄以丰补枯,使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 用水得到合理安排,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水沙运行状况,对保持渭河生态 系统平衡,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加快渭河流域综 合治理,最终实现再造一个“生态渭河、健康渭河” 的目标。
1.2 渭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用当地百姓的话 说,叫“上游水干了、中游水脏了、下游塞满了”。 即缺水、污染、淤积。主要表现在于:
(1)水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障; (2)水质恶化,河段水体功能无法满足,危及人体 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安全; (3)水土保持不容乐观,水沙流失严重。
2.2 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计算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陆续出现了许多河道 生态基流量的计算方法。最初根据水文历史资料提出了一些 基于水文学的方法,如7Q10法、Tenant法等;后来水力学 家根据河道断面参数判断河流所需流量,形成了基于水力学 的方法,如湿周法、R2CROSS法等;再后来又将水力分析 与生境评价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模拟的方 法,如IFIM法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河流连续统等 思想的提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开始完善,又出现了一 些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考虑的新方法,如BBM法、澳 大利亚的整体法等。 国外河道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很多。但由于生态系 统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被公认的通用方法。多数计算方法为 经验的和半经验的方法。由于我国生态资料缺乏,一些计算 方法无法使用。因此,研究适合我国河流生态特性和资料条 件的计算方法成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与渭河水环境质量演变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与渭河水环境质量演变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与渭河水环境质量演变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规模的工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水资源的短缺和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环境问题的一大焦点。

其中,内陆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作为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渭河,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逐年加剧。

因此,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渭河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和渭河水环境质量演变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2.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3.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演变的主要因素的分析;4. 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和措施的分析;5. 如何实现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量化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梳理渭河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趋势。

然后,通过对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并预测未来的污染趋势。

继而,通过归纳总结,提出治理方案,并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和规律的深入探讨;2.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和渭河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清晰认识;3. 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提出。

这些成果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渭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渭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陕西省,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渭河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渭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保护渭河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渭河流域的几个重要节点,包括渭河源头、中游地区以及流入黄河的口岸等地,对河流水质、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

同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渭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土壤质量数据以及公众的意见反馈等。

三、渭河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渭河的水质状况较差。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和汞等,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另外,渭河的氮磷含量也较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问题导致了渭河的水质下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生态环境状况渭河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地方农作物受灾严重。

同时,由于河水污染,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生态链条断裂,对渭河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五、调研结果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造成渭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渭河中,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此外,渭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堆积泥沙也加剧了河道淤积和污染。

六、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渭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渭河的水质状况,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渭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渭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前言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流经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暑假期间对渭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1. 调查目的- 了解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 分析渭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 探讨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2. 调查内容-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渭河流域水污染状况调查。

-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调查。

三、调查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法规、统计数据等,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2. 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观察、测量等方式,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3.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渭河流域居民、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4. 访谈法: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进行访谈,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水资源短缺: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且时空分布不均。

- 水污染严重:渭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 生物多样性下降:渭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2. 渭河流域水污染状况- 工业废水排放:部分企业废水排放不规范,导致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设施不足,导致水体污染。

-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导致渭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

3.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政策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摘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

渭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km2,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本文着重分析了渭河水域环境及污染情况。

【关键词】流域;环境;污染1、流域水环境概况根据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的报道和相关数据,总结概括渭河水环境现状如下:水资源极为短缺,供需矛盾日益锋利渭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69.92亿m3,人均占有量317.2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7%。

近10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加之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使得渭河水量连年减少。

流域内各市县,因水源缺乏、水质污染等因素,绝大局部地区缺水严重,在大量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情况下,目前日缺水量仍达55万t左右,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水质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水质污染严重,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渭河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全省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渭河排泄。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渭河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多数排污单位增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局部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加之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所以,即使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对自然河道而言,仍是污染物浓度很高的废水,大局部断面水仍属Ⅴ类或劣Ⅴ类水质。

关中地区属农业兴旺区,集中灌溉面积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水土流失也对渭河造成了较严重的非点源污染。

由此可见,渭河流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同时农业非点源污染也不可无视。

2、渭河西安段水污染现状分析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放量逐年骤增,导致渭河全河段水质严重恶化,据?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渭河干流除林家村63.9km河段水质根本良好外,其余90%以上的河段,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几年来一直维持劣Ⅴ类及Ⅴ类以上水质现状。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
渭河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渭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发源于甘肃省的渭南县,向东流经陕西的关中和山西的运城盆地,最终注入黄河。

渭河流域面积较大,包括甘肃、陕西和山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2.水文特征:渭河的水文特征较为复杂。

在上游地区,河流切割了黄土高原,形成了峡谷和急流,水流较急。

在下游地区,渭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渭河的流量和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为汛期,水位较高,流量较大;冬季为枯水期,水位较低,流量较小。

3.生态特征: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较为多样。

上游地区以森林和草地为主,中游地区以农田为主,下游地区则为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人类的开发和活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4.经济和社会意义:渭河流域是中国的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同时,渭河流域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能源、化工、制造业等。

渭河流域还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多条公路、铁路干线经过这里。

总的来说,渭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

渭河环境调研报告渭河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渭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为了了解渭河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查看渭河周边的自然和人为环境,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采样观测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发现1. 渭河水质通过水质采样观测,发现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CO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水体呈浑浊状,PH值偏酸性。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污和农业活动。

2. 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中发现,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污水处理厂。

虽然这些设施能够处理部分污水,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处理能力不足,设施老化,效果不理想。

3. 周边生态环境渭河周边的生态环境比较丰富,有一些湿地和栖息地,但也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的减少和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4. 河岸堤防建设渭河沿岸存在一些河岸堤防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洪和保护河道。

但是,部分堤防建设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对河道自然流动造成一定影响。

5. 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周边居民对渭河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大部分居民对渭河水质问题表示担忧,认为需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 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需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

2. 加强渭河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湿地和栖息地保护力度,保护物种多样性。

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

4. 加强河岸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河岸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渭河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渭河环境的调研,我们发现渭河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刻不容缓。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共同保护渭河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渭河流域水文概况

渭河流域水文概况

渭河流域陕西段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摘要: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严重恶化,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渭河水环境的变化,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1991-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流域陕西段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污染因子的污染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渭河流域污染因子污染治理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26个县市,至潼关入黄河,全长818km,总流域面积6.25×104km2.陕西境内河长共502km, 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市(区)。

流域面积3.38×104km2,分别占渭河全长和总流域面积的61.37%和53.79%[1]。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

该流域不仅是陕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而且是陕西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里聚集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生产总值[2]。

它的存在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农业灌溉的基础,也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渭河的水质极度恶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据省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2004年渭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经超过6亿吨,其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27万吨[2],渭河即将成为陕西关中最大的"纳污水道"和黄河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陕西省政府曾于1999年下令关闭了500多家小造纸厂,随后又关停了一批治理无望、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249家企业投资4亿多元,进行污染控制治理,近年达标排放率保持在90%以上。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1. 内容概述第一部分为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这部分主要涵盖对渭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如植被类型与分布、土壤条件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排放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通过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分析,为后续模型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第二部分为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基于InVEST模型框架,结合渭河流域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本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估模型。

包括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块(如植被覆盖类型模块、土壤保持模块等),并根据基础数据设定合理的模型参数。

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实现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模拟与评估。

第三部分为生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基于构建的模型和获取的生境质量评估结果,分析渭河流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生境质量变化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生境质量变化情况,揭示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等相关因素,探讨未来生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

还将对关键区域或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进行重点分析,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一部分为评估结果的应用与讨论,基于前面的分析成果,将评估结果应用于生态管理决策中,为当地政府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本次评估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还将对类似流域的生境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特别是对于水资源丰富的渭河流域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对渭河流域的生境质量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模拟和评估不同管理决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影响。

本研究将利用InVEST 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旨在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渭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陕西、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问题,渭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渭河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渭河生态调研。

首先,我们考察了渭河的水质情况。

通过对渭河各个断面的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发现渭河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渭河,使得河水富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这种污染不仅对渭河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考察了渭河岸边的植被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渭河岸边的植被状况普遍较差。

大量的野生植物消失,被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这导致了渭河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削弱了岸边土壤的保持能力。

在雨水冲刷下,岸边土壤容易被冲刷,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引发洪水。

最后,我们考察了渭河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通过对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进行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渭河中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和丧失了合适的生境导致的。

渭河中的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物种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渭河生态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渭河的污染治理,减少废水和农药的排放,提高水质标准。

其次,加大渭河岸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力度,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岸边土壤的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渭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和改善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渭河的生态环境目前存在严重问题,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

通过治理污染、恢复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保护渭河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XXX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渭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非常重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和分析,并针对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以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对其综合治理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渭河;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l8 km,流域面积l34766km2[1],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自东沟峡进入陕西,至老潼关注入黄河,陕西境内502km,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示范区及一批小城镇。

渭河流域总面积13.5万km2,陕西境内6.71万km2,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1%的生产总值[2],工农业非常发达,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省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4.8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强度面积达 3.3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4.58亿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3]。

据监测数据表明,1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486kg。

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渭河,致使渭河入黄、支流入渭不畅,潼关高程不断抬高,黄河下游主槽严重淤积,洪涝灾害愈加突出。

2003年8月,渭河干流发生了罕见的连续5次洪峰,给渭河流域尤其是下游两岸群众带来了重大灾难。

本文在论述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

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状况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污量同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日渐加剧的多重压力,渭河水环境严重超载,水质日益恶化。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8 % 上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 是 陕 西 省 政 治 、 经 济 、文 化 和 旅 0以 游 的 中 心 ,在 陕 西 乃 至 西 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都 占据 着 十 分 重 要 的战 略 地 位 。 渭 河 流 域 的 发 展 对 陕西 的经 济 发 展 具 有
\ 一
l 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 渭河 是黄河 的第一大支 流 ,涉 及甘肃 、宁 夏、陕西 三
省 ( 自治 区 ) ,从 西 至 东 横 贯 富 饶 的 关 中 平 原 。渭 河 流 域
重 。泥 沙 淤 积 河 道 ,河 床 逐 渐 淤 高 , 防 洪 能 力 不 断 降 低 是 渭 河 下游 洪 水威 胁 严 重 的 根 本 原 因 。 215 洪 工 程 不 完善 ,威 胁 防洪 安 全 ..防 ( )堤 防 质 量 差 、 隐 患 多 、 工 程 标 准 低 、 险 工 防护 能 1 力 低 , 仍 有 溃 堤 的 可 能 。 现 状 堤 防 大 多 是 在 不 同 时 期 应 急 设 防 的基 础 上 逐 步 加 高 培 厚 而 成 的 ,堤 身质 量 参 差 不 齐 , 筑 堤土 中夹有杂物 、淤沙 ,沿堤 修建的灌溉 、排水 涵管 、 放 淤 闸 等 穿 堤建 筑 物 与 大 堤 结 合不 良。 ( )控 导 工 程 不 完 善 、标 准 低 , 部 分 河 段 河 势 尚未 得 2 到 有 效 控 制 。 “ 河 ” 、 “ 河 ” 时 有 呈 现 ,特 别 是 近 年 横 斜 来 水 沙 条 件 变 化 较 大 ,河 势 上 提 下 错 剧 烈 , 严 重 危 及 堤 防
D : I . 9 9 Ji n1 7 —6 9 . 0 .9 0 OI 5 6 / .s.6 1 3 62 12 . 9 O s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速;河流蜿蜒性;河床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0144(2019)01-0009-04
1 前言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主要的因素是河道 内部结构、河岸构成及地貌形态、河流的纵向连通 性、河床变化、水流动力等,是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 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必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 环境。王强等[1]研究比较了山地河流浅滩深潭不同 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 林诗芸 对 [2] 补远江干流鱼类生境特征与鱼类产卵、 鱼类多样性之间进行了关联研究。李鹏等[3]用卫星 遥感影像研究了辽河干流水生物理生境。董哲仁[4] 提出河流物理形态多样性是生境多样性和生物群 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会引起河流生境的均一 化及非连续化,从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及生 物栖息地质量,何嘉辉、蔡建楠等 提 [5-7] 出河流形态 是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多项水质指标沿 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提 升。王勤花等[8]从水资源、植被、物理化学特性等方 面提出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生境研究控 制性指标。因此,河流生境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和 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开展河流健康建设的 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河长制管理必须进行的重要基 础性研究。 2 研究方法
平均流速
平均值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施测序号
(f)北道站 2005 年断面流速
流速/(m/s)
流速/(m/s)
4
6
流速/(m/s)
最大流速
最大流速
最大流速
4
2
平均值
最大流速 平均值
2
平均流速
0
平均流速
平均值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施测序号
差异,二者均值相差 0.8 m/s,最大值相差 2.46 m/s, 断面流速变化仍较为剧烈(图 1 中 a、b、c、d)。武山 以上河流水生生物 shannon 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2.36,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流速/(m/s)
5
4
最大流速 3
5
最大流速
4
平均值
3
最大流速
最大流速 平均值
流速/(m/s)
0
平均流速
20
40
平均流速 平均值
60 80 100 120 140 施测序号
(g)北道站 2013 年断面流速
(h)元龙站 2013 年断面流速
图 1 水文站断面流速变化对比
·10·
第1期
张兰平,等:渭河上游水生物河流生境状态研究
第 55 卷
收稿日期:2019-01-14 作者简介:张兰平(1964-),男,河南沈丘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E-mail:576766063@。
·9·
2019 年第 1 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第 55 卷
面存在流速分布不均现象;2005 年断面最大流速均 值与断面平均流速均值相差 0.40 m/s,有减小趋势, 但最大相差 1.8 m/s,说明此时断面流速分布极为不 均;2013 年断面最大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仍有较大
渭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支流,上游甘肃境内河
长 364.9 km,面积为 59 369 km2[9]。渭河上游地处黄 土高原丘陵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 严重,人类活动较频繁。本文从流速、河道渠化及 蜿蜒性、河床稳定性、纵向连通性等方面分析渭河 上游水生物理生境状况和近年来的变化过程。
影响河流水生物理生境的因素包括流速、河道 渠化及蜿蜒性、河床稳定性、纵向连通性等河流要 素。流速、河床稳定性采用以武山、北道、元龙 3 个 水文站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河道渠化及蜿蜒 性基于 GIS 技术,提取了 1982-2015 年间遥感影像 数据作分析。纵向连通性考虑渭河干流主要是水 库和水闸两种阻隔,采用阻隔数量与河长比的方法 进行分析。限于所收集材料的局限性,消除数据差 异性,使结果更加合理,依据所收集的材料,综合长 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研究各因素的变化。 3 结果与讨论 3.1 流速变化与水生态的关系
2 最大流速
最大流速 平均值
平均流速 0
10
平均流速
平均值
20
30
40
施测序号
(e)北道站 1990 年断面流速
流速/(m/s)
流速/(m/s)
5
4
最大流速
3
最大流速 平均值
2
1
平均流速
0
平均流速
平均值
20
40
60
80
100
施测序号
(d)武山站 2013 年断面流速
最大流速 2
最大流速 平均值
平均流速
第 55 卷 第 1 期 2019 年 1 月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Vol.55,No.1 Jun.,2019
DOI:10.19645/j.issn2095-0144.2019.01.003
渭河上游水生物河流生境状态研究
张兰平,孙亚玲,刘进琪
(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基于河流动力学原理,应用流速分布、河道渠化率、河流蜿蜒性、河床稳定性以及纵向连通性等河流特性指标,
分析研究了渭河上游水生生物在河流中的生境状况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渭河上游急缓流相间的格局有利于形成
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但河岸改造及河流纵向阻隔等人类活动致使河流活力不足,且天然来水减少、河流自然冲淤周
在河流的水文因素中,流速对水生态的影响较 大。不同流速会引发生物群落巨大的异变,形成丰 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 [4] 因此,具有不同流速区域的 河段,有利于聚集不同生物群落,使河流的不同区 域的生物群落产生多样性。渭河干流从上至下的 武山、北道和元龙 3 站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的差异 均较大。武山站 1987 年、1990 年断面最大流速均值 与断面平均流速均值分别相差 0.60 m/s、0.80 m/s,断
2 2
1 平均流速
平均流速 平均值
1
平均流速
平均流速
平均值
5
10
15
20
25
施测序号
5
10
15
20
25
30
施测序号
(a)武山站 1987 年断面流速
(b)武山站 1990 年断面流速
流速/(m/s)
4
最大流速
3
2
最大流速 平均值
1
平均流速 15
30
45
施测序号
平均流速 平均值 60
(c)武山站 2005 年断面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