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奥秘-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形成新的牙槽骨,填补牙移动后留下 的空隙。
[牙槽骨的改变]
• 牙周膜虽然是应力的直接感受器,但最终 发生主要改变的是牙槽骨。
•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压力侧牙周组织表达 的各种因子会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募集、分 化、成熟,形成有功能活性的多核细胞, 其特征是TRAP,也就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酶,染色为阳性。
压力侧牙周膜细 胞受压,组 织液被挤出
• 而在张力侧,牙周膜纤维拉伸,牙周间隙 变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牙周膜成纤 维细胞增殖,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形 成牙槽骨。
• 此外,应力作用还会直接造成牙周膜纤维 的降解、重排;而一旦应力去除后,牙周 膜纤维重新排列、重新附着,在新生骨的 基础上支持牙齿在新的位置稳定。
刺激的时候,应力
所向侧牙周组织受 压——我们习惯称 之为压力侧;
• 应力反向侧牙周组 织受牵张——我们 习惯称之为张力侧
压力侧
张力侧
• 压力侧发生牙槽骨吸收, 即破骨,产生空隙,牙
齿在力的作用下进入空
隙;此后在张力侧留下
空隙,由牙槽骨形成填 补(动画)。
• 简言之,破骨与成骨构
成了正畸牙移动的生物
• 另一方面,缺氧也可通过HIF-1α刺激牙周 膜细胞表达RANKL。压应力和缺氧可能有 叠加效应,并可能通过VEGF等因子进行对 话【动画】。
压应力
缺氧
PGE2/IL-1β/PTH-rP↑ (牙周膜细胞)
VEGF
HIF-1α (牙周 膜细胞)
RANKL↑ (牙周膜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基质细胞)
• 矫治力去除后,新生骨逐渐钙化,骨小梁恢复正 常——这大约需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在矫正结 束后的头半年内牙齿复发趋势更大,特别要提醒患 者严格佩戴保持器。
[应力大小的影响]
• 正畸力是一种矢量,它有两个基本属性——方 小和大小。力的方向,通常是牙需要移动的方 向;而力的大小,从几十克到几百克力,则有 很大的选择范围。
[牙周膜的生物化学反应]
• 作为医学生,必须要学会透过现 象看本质。
• 在牙周组织的这一系列改变现象 的背后,其本质是一系列生物化 学反应。而这些生化反应的具体 执行者,就是牙周组织的各种细 胞,包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其中,牙 周膜成纤维细胞是牙周膜的主要 构成者和功能行使者,又被习惯 性称为牙周膜细胞。
• 当施加了正畸力后,如果力的大小适宜,则压 力侧牙周膜基本保持活性,在与牙槽骨相邻的 表面直接发生骨吸收,称为“直接骨吸收”— —这是一种较为健康、可持续的牙移动方式, 效率较高,损伤较小。
• 如果力值过小,无法引发足够的破骨反应,牙不会移动 或移动很慢;
• 而如果力值过大,也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为过大 的力会造成压力侧的牙周膜发生坏死,形成无细胞的类 似玻璃样变区,局部的破骨细胞生成终止;牙槽骨表面 不会发生直接骨吸收,相反在其深部稍远处发生“潜掘 式”吸收,称为“间接骨吸收”——这不仅会使牙移动 速度减慢,而且会出现牙过度松动和疼痛。
学基础——这就是我们
题目中“不破不立”的
含义。 而两者之中,又 压力侧
张力侧
以骨吸收更为重要,决
骨吸收
骨形成
定了牙移动的快慢。
[牙周膜的组织学改变]
• 上帝赋予了天然牙受力后能移动的特性,才有 了“口腔正畸学”这门学科,和“正畸医生” 这个职业。
• 但被称为人类第三幅牙列的种植牙受力后却不 能移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植牙的牙 根没有牙周膜。另一种病理情况,天然牙的牙 周膜丧失,牙骨质与牙槽骨直接相连,被称为 “粘连牙”,同样无法移动。
RANKL↑ (牙周膜细胞)
RANKL-RANK (破骨细胞前体)
M-CSF
RANKL-RANK (破骨细 胞前体)
破骨细胞分化成 熟
M-CSF
• 在张力侧,牙周组织受到持续牵张,牙周 膜细胞表达TGF-β、BMP、VEGF等因子。这 些因子的共同作用使得来源于骨髓、牙周
膜的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并分化为成骨细
Leabharlann Baidu [牙槽骨的改变]
• (右手示意)如图 所示,靠近牙根内 侧面的牙槽骨被吸 收,表面出现蚕食 状吸收陷窝,陷窝 区常见TRAP阳性的 多核破骨细胞。
• 而在张力侧,表现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新骨沉积, 内有牙周膜的穿通纤维埋入。
• 需要一提的是,当应力刺激停止后,压力侧会由骨 吸收转为骨形成。在压力侧和张力侧新形成的骨小 梁,其排列与矫治力方向相关,称“过渡性骨”, 此时的新骨矿化程度较低,影像学表现为密度下降。
理论课 05
不破不立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奥秘
主讲:赵志河 助教:李宇
[引入]
• 我们知道,正畸医生移动牙齿的工具是 “力”,而人体受力后能够改变位置却不 受损伤的器官大概也只有牙齿了。那么牙 齿受应力刺激会为何能移动,这背后的生 物学奥秘是什么?
[生物学基础]
• 简单说来,当牙齿 受到一个持续应力
• 压力侧牙周组织在应力、缺氧双重刺激的作用 下,发生细胞变形、组织损伤及“无菌性炎 症”。牙周膜细胞中一系列细胞因子、炎症介 质表达上调。
• 研究表明,压应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产生 PGE2, IL-1β,PTH-rP等因子,后者可能作用于 牙周膜细胞及邻近的基质细胞、成骨细胞、骨 细胞,使其RANKL配体表达上调。RANKL与破 骨细胞前体上的RANK受体结合,在M-CSF的共 同作用下,能够促进其分化成熟为功能性破骨 细胞。
• 在正畸过程中,牙周膜受到较小, 但持续的应力,压力侧的牙周膜 被压缩,组织液被挤出【动画】, “减震”作用丧失,牙周膜成纤 维细胞直接受压变形。
• 同时,牙周间隙变窄,血管受压, 血流量减小,牙周膜细胞处于缺 氧环境。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 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 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受 压48~72小时后即可诱导破骨细胞 生成,吸收牙槽骨。
• 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强调施加的正畸力应该是所谓的 “最适力”,即一个既能够高效移动牙齿,又不会造成 较大组织损伤,既不过小,也不过大的力值
• 总之,只有理解了正畸牙移动中的生物学机制, 我们才能在治疗中懂得趋利避害,提高疗效、 减小副作用,并不断发展出新的治疗手段。
• 然而,究竟我们在临床操作中该如何施力以获 得我们希望得到的牙移动呢?且听下节——万 法归宗,牙移动方式及其原理。
• 由此看来,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不可或 缺的关键作用。
• 牙周膜是位于牙骨质与牙 槽骨两种硬组织之间的一 层结缔组织,厚度约0.30.5mm,被称为牙齿的 “减震器”。应力刺激下, 牙周膜首当其冲,发生相 应组织学改变。
• 在生理状态下,比如在咀 嚼食物的过程中,牙周膜 受到很大,但很短暂的周 期性应力,牙周膜内的液 体缓冲了绝大部分应力, 因而牙周组织不受损伤。
[牙槽骨的改变]
• 牙周膜虽然是应力的直接感受器,但最终 发生主要改变的是牙槽骨。
•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压力侧牙周组织表达 的各种因子会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募集、分 化、成熟,形成有功能活性的多核细胞, 其特征是TRAP,也就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酶,染色为阳性。
压力侧牙周膜细 胞受压,组 织液被挤出
• 而在张力侧,牙周膜纤维拉伸,牙周间隙 变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牙周膜成纤 维细胞增殖,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形 成牙槽骨。
• 此外,应力作用还会直接造成牙周膜纤维 的降解、重排;而一旦应力去除后,牙周 膜纤维重新排列、重新附着,在新生骨的 基础上支持牙齿在新的位置稳定。
刺激的时候,应力
所向侧牙周组织受 压——我们习惯称 之为压力侧;
• 应力反向侧牙周组 织受牵张——我们 习惯称之为张力侧
压力侧
张力侧
• 压力侧发生牙槽骨吸收, 即破骨,产生空隙,牙
齿在力的作用下进入空
隙;此后在张力侧留下
空隙,由牙槽骨形成填 补(动画)。
• 简言之,破骨与成骨构
成了正畸牙移动的生物
• 另一方面,缺氧也可通过HIF-1α刺激牙周 膜细胞表达RANKL。压应力和缺氧可能有 叠加效应,并可能通过VEGF等因子进行对 话【动画】。
压应力
缺氧
PGE2/IL-1β/PTH-rP↑ (牙周膜细胞)
VEGF
HIF-1α (牙周 膜细胞)
RANKL↑ (牙周膜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基质细胞)
• 矫治力去除后,新生骨逐渐钙化,骨小梁恢复正 常——这大约需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在矫正结 束后的头半年内牙齿复发趋势更大,特别要提醒患 者严格佩戴保持器。
[应力大小的影响]
• 正畸力是一种矢量,它有两个基本属性——方 小和大小。力的方向,通常是牙需要移动的方 向;而力的大小,从几十克到几百克力,则有 很大的选择范围。
[牙周膜的生物化学反应]
• 作为医学生,必须要学会透过现 象看本质。
• 在牙周组织的这一系列改变现象 的背后,其本质是一系列生物化 学反应。而这些生化反应的具体 执行者,就是牙周组织的各种细 胞,包括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其中,牙 周膜成纤维细胞是牙周膜的主要 构成者和功能行使者,又被习惯 性称为牙周膜细胞。
• 当施加了正畸力后,如果力的大小适宜,则压 力侧牙周膜基本保持活性,在与牙槽骨相邻的 表面直接发生骨吸收,称为“直接骨吸收”— —这是一种较为健康、可持续的牙移动方式, 效率较高,损伤较小。
• 如果力值过小,无法引发足够的破骨反应,牙不会移动 或移动很慢;
• 而如果力值过大,也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为过大 的力会造成压力侧的牙周膜发生坏死,形成无细胞的类 似玻璃样变区,局部的破骨细胞生成终止;牙槽骨表面 不会发生直接骨吸收,相反在其深部稍远处发生“潜掘 式”吸收,称为“间接骨吸收”——这不仅会使牙移动 速度减慢,而且会出现牙过度松动和疼痛。
学基础——这就是我们
题目中“不破不立”的
含义。 而两者之中,又 压力侧
张力侧
以骨吸收更为重要,决
骨吸收
骨形成
定了牙移动的快慢。
[牙周膜的组织学改变]
• 上帝赋予了天然牙受力后能移动的特性,才有 了“口腔正畸学”这门学科,和“正畸医生” 这个职业。
• 但被称为人类第三幅牙列的种植牙受力后却不 能移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植牙的牙 根没有牙周膜。另一种病理情况,天然牙的牙 周膜丧失,牙骨质与牙槽骨直接相连,被称为 “粘连牙”,同样无法移动。
RANKL↑ (牙周膜细胞)
RANKL-RANK (破骨细胞前体)
M-CSF
RANKL-RANK (破骨细 胞前体)
破骨细胞分化成 熟
M-CSF
• 在张力侧,牙周组织受到持续牵张,牙周 膜细胞表达TGF-β、BMP、VEGF等因子。这 些因子的共同作用使得来源于骨髓、牙周
膜的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并分化为成骨细
Leabharlann Baidu [牙槽骨的改变]
• (右手示意)如图 所示,靠近牙根内 侧面的牙槽骨被吸 收,表面出现蚕食 状吸收陷窝,陷窝 区常见TRAP阳性的 多核破骨细胞。
• 而在张力侧,表现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新骨沉积, 内有牙周膜的穿通纤维埋入。
• 需要一提的是,当应力刺激停止后,压力侧会由骨 吸收转为骨形成。在压力侧和张力侧新形成的骨小 梁,其排列与矫治力方向相关,称“过渡性骨”, 此时的新骨矿化程度较低,影像学表现为密度下降。
理论课 05
不破不立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奥秘
主讲:赵志河 助教:李宇
[引入]
• 我们知道,正畸医生移动牙齿的工具是 “力”,而人体受力后能够改变位置却不 受损伤的器官大概也只有牙齿了。那么牙 齿受应力刺激会为何能移动,这背后的生 物学奥秘是什么?
[生物学基础]
• 简单说来,当牙齿 受到一个持续应力
• 压力侧牙周组织在应力、缺氧双重刺激的作用 下,发生细胞变形、组织损伤及“无菌性炎 症”。牙周膜细胞中一系列细胞因子、炎症介 质表达上调。
• 研究表明,压应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产生 PGE2, IL-1β,PTH-rP等因子,后者可能作用于 牙周膜细胞及邻近的基质细胞、成骨细胞、骨 细胞,使其RANKL配体表达上调。RANKL与破 骨细胞前体上的RANK受体结合,在M-CSF的共 同作用下,能够促进其分化成熟为功能性破骨 细胞。
• 在正畸过程中,牙周膜受到较小, 但持续的应力,压力侧的牙周膜 被压缩,组织液被挤出【动画】, “减震”作用丧失,牙周膜成纤 维细胞直接受压变形。
• 同时,牙周间隙变窄,血管受压, 血流量减小,牙周膜细胞处于缺 氧环境。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 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 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受 压48~72小时后即可诱导破骨细胞 生成,吸收牙槽骨。
• 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强调施加的正畸力应该是所谓的 “最适力”,即一个既能够高效移动牙齿,又不会造成 较大组织损伤,既不过小,也不过大的力值
• 总之,只有理解了正畸牙移动中的生物学机制, 我们才能在治疗中懂得趋利避害,提高疗效、 减小副作用,并不断发展出新的治疗手段。
• 然而,究竟我们在临床操作中该如何施力以获 得我们希望得到的牙移动呢?且听下节——万 法归宗,牙移动方式及其原理。
• 由此看来,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不可或 缺的关键作用。
• 牙周膜是位于牙骨质与牙 槽骨两种硬组织之间的一 层结缔组织,厚度约0.30.5mm,被称为牙齿的 “减震器”。应力刺激下, 牙周膜首当其冲,发生相 应组织学改变。
• 在生理状态下,比如在咀 嚼食物的过程中,牙周膜 受到很大,但很短暂的周 期性应力,牙周膜内的液 体缓冲了绝大部分应力, 因而牙周组织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