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共46页
浅谈软交换网络及其发展前景
浅谈软交换网络及其发展前景摘要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功能和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概念,研究了软交换网络的框架结构、相关协议、特点,探讨了软交换网络发展前景。
关键词软交换;H.248协议;发展前景;IMS1 引言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交换网络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提供业务的方式,通常在制定交换机规范的时候要确定该交换机应提供什么业务,在增加新的业务时必须要对每一个交换机或信令做相应的改造,因此新业务提供时间较长。
利用软交换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即软交换网络。
通过这个平台同时承载话音、视频和数据等各项综合业务,并提供开放式的业务层标准接口,引入新业务。
软交换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电信网络的投资,能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能快速提供业务,涉足新领域,以创造新的运营利润增长点;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 软交换网络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思想,把传统交换机功能实体离散分布在网络之中(如图1)。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功能实体,为软交换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在原有电路交换机的基础上,将业务功能(业务提供)、控制功能(呼叫和信令控制)和接入功能(中继和用户接入)相分离,形成软交换网络的应用服务器、控制设备、信令网关和各种接入媒体网关。
软交换网络是一个可以同时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开放网络。
它采用一种分层的网络结构,使得组网更加灵活和方便。
整个网络被分成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如图2),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
⑴ 业务应用层:主要由各类业务应用平台构成,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策略服务器、SCP、AAA服务器等。
软交换技术将电话交换机的业务控制模块独立成为一个物理实体,称为应用服务器(AS),主要功能是完成业务的实现,向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
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摘要:文中介绍了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建设原则及组网思路,重点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的体系结构、业务接入方案,以及本地接入层组网建设思路等内容,给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的组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信软交换 ip承载网组网建设思路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30-02从当前电信业务发展的大趋势来看,ip业务已经成为全业务的主体。
特别是随着下一代因特网以及新一代网络的发展,ip向传统电信业务的渗透和传统电信业务与ip的融合步伐将大大加快。
如何建设一张能够提供多业务、灵活、安全高效的ip承载网络已经成为各运营商发展的一个重点。
ip软交换承载网是以ip技术为核心,承载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软交换承载网络。
为了满足未来几年电信业务网ip化演进时对ip承载的需求,支撑长期的软交换、3g、ims等网络的演进和基于ip的通信级公众数据业务的开展,建设一张基于ip的软交换承载网势在必行。
1、软交换ip承载网网络建设总体原则1.1保持现网稳定原则进行现有网络的改造不能影响原有固定、移动语音网络的运行,进行网络改造需要制定严格的升级改造方案分步骤实施,并且对于每一步骤都应有相应的风险分析以及规避方案,并在改造不成功的情况下应有回退的方案。
1.2业务继承性原则网络改造后的交换设备必须继承现网各种业务,并且不能降低现网业务的用户体验,包括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智能业务、增值业务等。
1.3分阶段实施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的改造顺序完成网络的优化或者改造。
1.4“就近入ip,就远出ip”原则完成ip化改造的软交换端局ip承载语音后,与传统的tdm端局之间的互通话务遵循“就近入ip,就远出ip”的原则,所有的话务就近进入ip网内,在ip网内话务端到端直达,传统的汇接网消失,网络呈扁平化组网。
2、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络建设思路2.1 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总体思路网络组织方案,按照电信网络建设接入方案的统一要求,可以考虑软交换系统与ip承载网的连接方案如下(如图3-1):可以参考以上网络结构来进行总体规划建设,此网络架构清晰,分为全区核心层,本地网汇聚层和接入层,网络各个层次职责明确,并且全区核心层骨干层由区级noc中心维护,地市本地网汇聚及接入层设备由地市分公司维护,便于管理和维护。
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近年来,5G通信技术备受关注。
5G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网络容量,被认为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技术进展、应用场景和未来走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一、技术进展5G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6年。
当时,国际电信联盟为5G通信技术制定了技术标准,并确定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MIMO、超高频谱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等。
自此以后,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推动5G技术的研发。
经过数年努力,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一些地区实现了5G网络的商用,包括美国、韩国、中国等。
与此同时,相关行业也在进一步与5G技术融合,加快产业升级。
例如,自动驾驶、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都在积极探索5G的应用。
二、应用场景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机遇。
首先,无人驾驶领域将受益于5G的高速度和低延迟。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实时接收大量的数据,并进行高速的计算和决策。
而传统的4G通信技术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而有了5G通信技术的支持,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够更高效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及时做出响应,实现更安全和智能的驾驶。
其次,物联网也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物联网是将各种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控制。
然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无法支持大规模的物联网连接。
而5G通信技术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
5G的高网络容量和更广的覆盖范围,使得物联网可以实现更全面的连接,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最后,5G通信技术也将对工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
工业互联网是指将工业生产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而由于5G通信技术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工业互联网将能够实现更精细化和高效率的运作。
例如,工厂中的设备可以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电信行业中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
电信行业中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在电信行业中发展迅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论述电信行业中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概念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信息的技术。
它基于蜂窝网络结构,采用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通信服务。
常见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
二、2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2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语音通信和简单的数据传输。
它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但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G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三、3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3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2G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3G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视频通话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移动通信的体验和效果。
四、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网络。
4G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可以支持更多的多媒体应用,如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
4G技术的普及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5G技术将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将彻底改变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5G技术将推动移动通信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不断发展。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进一步提速升级,网络容量将不断增加,网络覆盖将更加广泛,通信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形成更加智能化和智能化的网络生态系统。
中国电信-IMS与软交换网络-韦乐平共21页
19.10.2019Βιβλιοθήκη 5软交换的安全对策
网络组织和安全系统部署 划分内网,外网,隔离区;部署不同的防火墙和 认证系统;利用VPN、路由策略、访问地址控制 等实现内网的承载层隔离
信令协议 用户设备鉴权在信令协议中启动加密和鉴权机制 ,保证控制权,防止非法用户对业务的盗用或干扰
3GPP主要考虑移动接入,在R7考虑部分固定接 入问题,而TISPAN主要解决固定用户接入
3GPP IMS标准已经基本成熟并开始商用,主要 提供POC、IM、视频共享等多媒体业务。而 TISPAN 标准还处于研究阶段,商用很少,主 要集中在给企业客户提供IP CENTREX和公众客 户的VoIP第二线业务
19.10.2019
11
IMS用于固网的挑战
IMS用于固网的挑战:固网终端无SIM卡,需 有替代鉴权过程;固网宽带接入无安全机制 ,对IMS不安全。固网无移动空中接口的鉴权 ,IMS易受攻击,需安全策略;移动网空中资 源缺,需对SIP压缩,固网无此必要,可降低 对终端要求;固网必须的紧急呼叫,与现有 业务网络和终端的连接等需要有解决方案
7
移动和固网软交换比较和融合
相同点:都采用分层结构, SG互通功能相同 不同点:
协议:多数协议不同或扩展(BICC/SIP-I) 设备功能:固网没有移动性管理相关功能 组网:拓扑不同,ISUP和SIP,寻址路由不同 承载网QoS:移动接入有保证,固网复杂,难 安全性:R4公网IP地址,网元间通讯无NAT
3GPP策略:从下往上,技术驱动 TISPAN策略:从上往下,业务驱动 复杂、成本、有限的业务和应用、投资保护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综述
软交换设备
(4)
TG/SG
(5)
AG/IAD
软交换设备需根据不同的话务来向确定是否向 SHLR查询
问题?
软交换设备之间基于SIP协议,无中继的概念, 如何判断不同的话务源。
判断的依据可能需基于被叫用户号码前缀信息, 此信息需由发话的软交换设备发出,接收的软交 换设备据此来判断话务源。
IMS技术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 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北京研究院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目录 软交换网络现状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省际软交换网络
解决省际长途网交换机容量压力以及单节点问题
郑州
北京
石家庄
天津
太原
哈尔滨
济南
长春
西安
郑州
北京
沈阳
兰州 银川
呼和浩特 上海 杭州
西宁
西安
上海
南昌
乌鲁木齐
MRFC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控制 MRFP中的媒体流资源
MRFP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混合入 媒体流、媒体流资源、媒体流处理
BGCF (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选择到CS域的 出口
“PSTN用户发起的省际呼叫”
DC1
DC1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DC1 TG 省软交换
IP承载
DC1 TG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IP承载 AG/IAD
Tm
LS
LS
DC2
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升级与优化方案
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升级与优化方案第一章网络架构现状分析 (2)1.1 网络架构概述 (2)1.2 现有网络架构分析 (2)1.2.1 传输网络 (2)1.2.2 交换网络 (2)1.2.3 接入网络 (3)1.2.4 支撑网络 (3)1.3 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 (3)第二章网络架构升级目标与策略 (3)2.1 升级目标设定 (3)2.2 升级策略制定 (4)2.3 升级阶段划分 (4)第三章核心网优化方案 (4)3.1 核心网现状分析 (4)3.1.1 网络架构现状 (4)3.1.2 业务发展现状 (5)3.1.3 现有网络问题 (5)3.2 核心网优化策略 (5)3.2.1 网络架构优化 (5)3.2.2 业务优化 (5)3.2.3 设备优化 (5)3.3 核心网设备升级 (6)3.3.1 设备选型 (6)3.3.2 升级方案 (6)3.3.3 实施步骤 (6)第四章接入网优化方案 (6)4.1 接入网现状分析 (6)4.2 接入网优化策略 (6)4.3 接入网设备升级 (7)第五章传输网优化方案 (7)5.1 传输网现状分析 (7)5.2 传输网优化策略 (7)5.3 传输网设备升级 (8)第六章数据中心网络优化方案 (8)6.1 数据中心网络现状分析 (8)6.2 数据中心网络优化策略 (9)6.3 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升级 (9)第七章网络安全优化方案 (10)7.1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0)7.2 网络安全优化策略 (10)7.3 网络安全设备升级 (10)第八章网络运维与管理优化 (11)8.1 网络运维现状分析 (11)8.2 网络运维优化策略 (11)8.3 网络管理平台升级 (12)第九章网络功能监测与评估 (12)9.1 网络功能监测现状分析 (12)9.2 网络功能监测优化策略 (13)9.3 网络功能评估方法 (13)第十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3)10.1 项目实施计划 (14)10.1.1 实施阶段划分 (14)10.1.2 实施步骤 (14)10.2 项目验收标准 (14)10.2.1 技术验收标准 (14)10.2.2 管理验收标准 (14)10.3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4)10.3.1 技术风险 (15)10.3.2 运营风险 (15)10.3.3 管理风险 (15)第一章网络架构现状分析1.1 网络架构概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架构在支撑业务发展、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发挥着的作用。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传输网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阐述了中国电信传输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输网、SDH、自愈环 1 概述 目前,中国电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已拥有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技术先进的光纤传输网络。
采用光纤传输为主,加上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技术,组成立体交叉的网状网结构。
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大容量、多手段、多路由的能承载各种业务的现代化传输网。
下面就具体介绍中国电信光传输网的情况。
2 光传输网的建设历程 从1986年武汉-黄石、南昌-九江光缆建设开始,中国电信开始了以光纤传输为主的骨干通信网的建设。
到1995年年底完成了"八五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光缆约11万公里。
形成了以PDH 140 Mbit/s系统为骨干的光纤传输网络;到2000年9月,随着广北昆成光缆干线建成投产,又全面完成了"九五建设规划"的任务。
共敷设长途一二级干线约23万公里,其中一级光缆干线约8万公里。
形成了以SDH 2.5 Gbit/s为主的"八纵八横"的省级光纤传输网络。
1998年开始又对京沪、京汉广、京太西、京呼银兰、京沈哈、沪宁汉、成渝、西成渝、沈大沪等工程进行扩容。
采用先进的16×2.5 Gbit/s DWDM技术及32×2.5Gbit/s DWDM技术,同时在沪宁及宁汉线上进行了TDM 10 Gbit/s 及32×10 Gbit/s 系统的验证测试准备工作,从技术上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另外,中国电信还拥有近60万公里的本地网及农话光纤网络,20多万公里的接入网光纤网络。
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拥有的全部光缆总长度约为110万皮长公里,覆盖中国的绝大部分行政村以上的地区。
除陆路光缆外,中国电信还建设了烟台到大连、广西北海到海南临篙、湛江到海南海口海底光缆。
同时,中国电信自1989年开始在国际上参与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1993年1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1 200 km的中日海缆565 Mbit/s系统;1996年2月合作建成开通了全长546 km的中韩海缆565 Mbit/s系统;1997年11月投资建成开通了FLAG海缆,全长27 000 km、5 Gbit/s系统;1999年12月参与建成开通了欧亚3号海缆(SEA-ME-WE3)40 Gbit/s系统,以及中美海缆(China-US CN)80 Gbit/s系统;现计划参与投资建设亚太2号海缆(APCN2)1.2 Tbit/s系统。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赵鹏通信一团技术室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软交换技术所提供的业务和具有的功能,详细论述了软交换的关键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软交换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交换会话控制协议SIP1 软交换技术简介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和控制的核心。
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2)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3)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它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2)呼叫控制功能(3)业务提供功能(4)互连互通功能(H323和SIP、IN)(5)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6)认证与授权功能(7)计费功能(8)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9)协议和接口功能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目前欧洲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
运营商都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试验和评估新技术和新设备。
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
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决定至少3年内其承载网络采用ATM技术。
本地网的软交换试验规模逐渐扩展。
比利时电信则重点发展ADSL,以增强竞争优势。
英国BT话音网络在长途网层面正在进行网络优化,1998年开始将原有的近200个长途/汇接交换机优化为67个大容量的基于ATM的交换机NGS,NGS处理能力达5M BHCA,具有155Mbit/s中继接口和256K交换模块。
电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设想
电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设想一、电信行业现状概述电信行业是信息化时代的基础支撑产业,涵盖了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创新。
然而,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网络安全风险、不平等地区间通讯覆盖度差异以及用户需求多样性等。
二、电信行业面临的挑战1.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黑客入侵、数据泄露和网络钓鱼等威胁日益增加,给个人隐私带来风险,并且会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2. 不平等地区间通讯覆盖度差异在城市地区拥有良好的通讯基础设施与广泛的数码服务选择,但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这种情况则很少见到。
不平衡分配资源导致存在数字鸿沟,限制了全国信息化建设水平统一。
3. 用户需求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使用习惯的变化,用户对电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只是传输通讯的功能,还需要集成其他服务如视频、游戏、音乐等,同时还希望获得个性化定制以满足特殊需求。
三、电信行业发展设想1.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风险,各个层面都需要加强合作与投入。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并营造良好法规环境;企业则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网络防护能力;同时用户也应增强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在使用互联网时谨慎处理个人信息。
2. 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通讯覆盖广度提升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缺乏通讯覆盖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加大基础资源投入和建设力度;运营商推广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无线宽带上网服务在边远山区的普及;同时探索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通讯基建。
3. 创新电信业务以满足多样用户需求针对用户需求多样化的问题,运营商可以加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
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出高质量内容,如音乐、视频等特色应用用来丰富用户体验。
此外,还可以加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国际优秀内容资源并定制独家销售。
四、开展科技创新1. 推动5G网络发展近年来,5G网络已经成为电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信行业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电信行业网络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信行业网络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地变化。
网络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任何一家不愿意更新技术、拥抱变革的电信公司都可能被所在国家及世界市场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开始关注网络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以此来制定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为自己的企业保驾护航。
一、高速网络连接趋势随着消费者对网络使用的需求越来越高,网络连接速度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关键。
当前,4G技术仍在被广泛使用,而5G技术已经悄然崭露头角。
2020年,5G网络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升温,各大电信企业纷纷推出了5G的产品与服务。
而就目前来看,5G技术的商用化应用正处于各电信公司的跨越应用期。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使用,将加速比较看好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云计算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具有更加灵活、智能、安全的优势。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强烈的互联网普及化。
越来多用户与企业纷纷采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从企业本地内置转向基于云技术的外部服务提供商。
未来,电信企业将会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进行加大研究和投资,以此来驱动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物联网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的质量,而且可以加速各类应用的普及化并采用更加精确、实时、强效的数据。
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各种设备和物品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联网获得数据,这将助力各种企业和用户实现实时动态的掌控与管理。
四、5G技术的发展趋势5G网络具备更加高效、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为许多新兴技术即将到来创造了条件。
随着5G技术的到来,从高清视频、云游戏、VR/AR到自动驾驶,众多新兴服务和行业都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未来,5G技术的广泛建设和普及将助力更多的数字新业态涌现,满足人们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生活需求。
五、360度全方位发展当前,用户对于网络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电信企业不仅要在传统区域内进行基础建设和技术升级,而且还需要围绕着用户需求展开360度全方位的服务和应用。
电信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信网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正在运营中的电信网是过渡代电信网,也可以称之为2.5代电信网。
过渡代电信网是以基于TDM数字通信网技术和基于分组交换的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电信网。
形成过渡代电信网的原因是业务的需求,特别是数据业务发展的需求。
基于TDM的电路交换网,其物理连接即为其电路连接,其面向连接和资源的独占性使得电路交换技术在数据通信中效率低下,难于实现基于虚电路方式的数据通信。
然而,TDM技术与电话业务是相适应的,在采用了DCME技术后,也可保证电话业务有足够高的传输效率。
二种技术各有特色,各有其特有的用途,这是两种技术的相持阶段。
这个阶段电信网的特点是,按业务建网,网络种类繁多,基础网有基于TDM技术的电话网,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X.25网、F.R网与ATM网,业务网有E-mail网、EDI网、传真存储转发网、可视图文业务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等近10个覆盖全国的业务网。
这些网中,除电话网是基于TDM技术外,其余全部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
这一阶段的技术特点是,两大技术(TDM与分组交换)并存,各自独立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信界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另一个特点是,不论是电路交换或分组交换,全部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当前正在运营中的电信网的最大问题是,运营网过多,运营复杂度和电信网经营成本太高,电信运营商难于接受,因而它只能是过渡代电信网,必将向第三代电信网演进。
在电信网络和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电信网正在向NGN方向发展,IP化成为其主要特点。
NGN将继承电信网可赢利、可管理的业务提供模式,并吸收互联网灵活开放的优点,为广泛的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而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正在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
最终,人们将随着两种产业的交汇融合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业务。
向第三代电信网演进的工作,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展望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和采用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提供的业务以及从事软交换研究的国际组织及软交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软交换存在问题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
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
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
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
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
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
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
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当前三网融合的状况与发展建议
生深远影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三网融合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我国三网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融合、市场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用户角度来看,三网融合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但同时也带来了信 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推动业务创新
拓展业务领域
鼓励电信、广电、互联网企业在保持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实现全业务经营。
创新业务模式
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服务。
加强产业合作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产业联盟和协同 创新机制,共同推动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挑战
监管体制
三网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 部门,需要建立统一的监 管体制,协调各方利益。
法律法规
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 务,保障三网融合的顺利 推进。
知识产权保护
三网融合涉及大量知识产 权问题,需要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力度,促进技术创 新和产业发展。
市场与竞争挑战
市场准入
加快网络升级改造
01
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带宽
和传输速度,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需求。
促进网络互联互通
02
加强三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打破网络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
同工作,提高网络整体效能。
推广智能终端设备
03
鼓励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兼
容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