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章主要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了解技术对人的的价值,主要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技术的产生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为课程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让学生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对人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2、学情分析
技术与人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但《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

对于这门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又由于不是高考科目,地位受到到较大影响。

第一节课既是开始,又是引导课和兴趣课。

为了一个好的开始,第一节课要达到以下目的:了解要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了解技术的主要性质和独特价值,以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技术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②知道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
能用技术的思考方式思考与技术有关的问题,以提高思维水平。

(3)、态度和情感:
培养主动探究技术,学习技术的乐趣。

5、重点和难点:
技术概念的来源和理解;技术对人类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价值和影响
6、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讲解和辩论。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中的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课:技术的价值。

(其他导入语略)
讲授新课:(讲授、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新课内容: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
(2)技术与社会
(3)技术与自然
详细过程:
(1)、技术与人:
首先,技术是人类位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这里,并不需要给技术下一个严格确切的定义,只是要让学生知道技术产生的原因。

这里的大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阅读】(学生快速阅读)
“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讨论】(师生互动进行,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我们人类对
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技术的产生实现了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

(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技术和案例来说明有哪些技术,它们是如何实现对人的保护、解放和发展的)
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术活动,结合个人兴趣和爱好,看能否利用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获得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技术与社会:
①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之一。

②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

③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

④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灯各个领域。

(以上观点,通过课文的三个“案例分析”: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和交通工具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的,体现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作用。

)【讨论】(让学生谈生活体验,教师适当总结)
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技术与自然:
①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让学生举出中外著名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术工程案例和技术设想。

②人类利用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

(利用技术造成了哪些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
③人类利用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带来的环境问题,最终也会通过技术来解决,利用现代技术应注重环境保护。

举一两个利用新技术和技术更新来解决已有问题的案例,如绿色冰箱,绿色农业等等,提醒学生有关“绿色技术”的说明。

5、出示课后练习提纲:
通过网络或者相关资料收集和调查有关绿色农业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并评价对本地的农业发展及当地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

6、总结:
总结本课知识点和通过课堂讨论达成的对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学习。

下面我对在实践本节课中出现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进行总结:
(一)成功的地方
1、本节课让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受率比较高,从而反映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2、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3、时间分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质疑问题上未做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集中。

2、问题考察具有局限性。

3、在有些问题引导上缺乏力度。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课堂中问题讨论应再多一些,力争达到全员参与。

2、发散思维要更深、更透。

3、尽量给学生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总之,要在教学方法上改进提高,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