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2024年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难点: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名作,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画的魅力。
2.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从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方法。
讲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如干湿、浓淡、虚实等技法。
3.欣赏分析展示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培养审美能力。
4.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示范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点评、指导。
5.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创作山水画。
四、作业布置1.课下临摹一幅山水画作品,注意构图、笔墨的运用。
2.收集有关山水画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欣赏、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开展山水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人风格。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
3.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探讨山水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美术教材、多媒体课件。
2.山水画名作图片、视频资料。
3.美术工具:毛笔、宣纸、水墨等。
八、教学时间本节课共2课时,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九、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优质教案+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第二节《中国山水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基本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山水画的分类、构图、笔法、墨色、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笔法和墨色的运用。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及基本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教材、绘画工具(毛笔、宣纸、墨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韵味,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中国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讲解构图、笔法、墨色等基本技法。
(2)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中国山水画的绘制实践。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其构图、笔法和墨色运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中国山水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起源与发展(2)艺术特色(3)基本技法(4)构图、笔法、墨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中国山水画。
2. 答案要求:(1)构图合理,层次分明。
(2)运用适当的笔法和墨色。
(3)表现家乡山水的特点。
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山水画技法
六、教学反思
1、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本课努力使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教师抓住高中学生思,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化于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由此,帮助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进行初步的探讨,引发学习兴趣。从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对待本课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对传统艺术了解的热情和愿望,这是顺利进行本课学习的根本保证。
3、画种比较,探究画理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PPT展示:
(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gypzx/g/2009-02-18/2115521328.html
《六君子图》/shuhua/2011-06/13/content_4262126.htm
(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画理资料展开讨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古画画意不画形”、“树石不取似,意到便已”、“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346390.htm
高二美术教案二:中式山水画鉴赏及创作
高二美术教案二:中式山水画鉴赏及创作中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描绘出山水风光的美,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对天地间万物的敬畏之情。
中式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内涵,是优秀的文化艺术品,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中式山水画的鉴赏和创作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中式山水画的鉴赏1.中式山水画的来源中式山水画起源于唐代,由唐代的画家发展而来,宋代时期发展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风格。
宋代的画家,以苏轼、庄周等为代表,创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水画作品,将中式山水画推向了顶峰。
明清时期,中式山水画风格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多种流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僧”,即文徵明、仇英、唐寅、徐渭,他们在中式山水画领域中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和地位。
2.中式山水画的特点中式山水画是以山水为主题,以画家的笔墨和意境抒发对大自然的景致之美的描绘。
中式山水画具有“中心空洞、意境含蓄、空灵自然以及运笔矫健”的特点。
它通常采用湿笔湿墨、干笔干墨、浓淡厚薄、虚实相生的绘画技法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让观者感受到画家的内在情感和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3.中式山水画的分类中式山水画可以根据主题和绘画技法等进行分类。
按照主题,中式山水画主要可以分为山水、水墨山水、人物山水等几种类型;按照绘画技法,中式山水画可以分为官窑、学院派、江南派、四僧派等多种流派。
4.中式山水画的欣赏中式山水画是一种非常受欣赏的艺术形式,观看中式山水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欣赏技巧。
在欣赏中式山水画时,要注意观察画面的整体布局,感受画家的意境和情感,留意画面的色彩变化、过渡和协调,同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和笔墨的运用等。
在欣赏中式山水画时还要注意与画家进行沟通交流,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思想。
二、中式山水画的创作1.中式山水画的材料和工具中式山水画的创作需要使用特定的材料和工具,常用的工具有硬笔、软笔、笔筒、墨汁、宣纸等,常用的颜料有墨、色水等。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 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二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本课内容为中国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发展过程: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1). 高峰期是宋元山水,客观的描写为主2).南宋追求意境.3 )元朝是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风格: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以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笔墨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及意境表达。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山水画作品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颜料、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致”等。
(3)演示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学生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经典山水画为例,分析其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特点:构图、笔墨、意境2. 构图原则:主次、虚实、开合3. 笔墨技法:皴、擦、点、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得当,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
特别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对中国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山水画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搜集有关山水画图片资料,进行创作构思。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搜集各种山水画图片资料,根据教师所列提纲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增强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了解,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进行构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展示预习成果1.复习上节课内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a.这几幅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哪种构图方法。
b.分析一下这几幅画,画家在笔墨处理和构图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2.组织学生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赏析图片,展开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思考题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欣赏图片b.“山水画”的基础知识:①“三远法”③制作步骤④如何处理画面空间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通过查资料、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并作出判断,形成初步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讲解和演示a.“三远法”。
“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
(教师结合图片作简要讲解)c.中国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高一美术教案:-古代山水画教案原稿
高一美术古代山水画试讲人:杜晓芹毕业学校:桂林理工大学教学目的: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3.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2.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3.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挂图课业类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同学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吗?答:有,看过。
问:那同学们知道唐伯虎是做什么的?答:画画的。
在《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中,唐伯虎所画的《春树秋霜图》是什么画呢?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山水画。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古代山水画》,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2页,先浏览一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古代山水画1、历史发展过程古代山水出现于战国以前,经历东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趋于成熟在元代达到鼎盛,在经历明代、清代之后发展逐步走向衰落。
2、欣赏的标准和创作要求:中国画是历史的一面明镜,诗、书、画、印为一体,相互映照,其中“六法”为创作的要求,鉴赏的标准首先。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其中,气韵生动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随类赋彩指色彩的应用;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特色,从不同角度赏析名画。
了解《千里江山图》绘画风格与色彩特色。
2.通过旅游引导,游走在《千里江山图》间,通过与《富春山居图》进行对比,从音乐角度分析,不断巩固知识点内容。
3.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角度对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1.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设色特点和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旅游情景,导入主题(具体抽象法) 1分钟创设旅游情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美景,引出一千年前的旅行博主通过画画记录美景。
二、多角度对比,激发学生探索欲(变换提示法)1分钟1、通过《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对比,感受中国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2、引导学生感受两幅作品表现的不同意境,通过画家不同年龄对比,感受画家不同的画面语言。
3、音乐与绘画结合,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的画面节奏感。
三、跟随画家“游走”画间,千里江山任我游(图示讲授法) 2分钟王希孟化身旅行博主,通过动画展现,游走在画间,从整体上感受及经典作品,创设情景,与经典零距离接触,介绍千里江山图中的美景名称与画面内容,体会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可观、可游、可居的体验。
回归真实画卷,宏观感受经典。
四、探索式名作解读(演绎法) 2分钟从宏观欣赏真实画卷,学生提出第一感受,进而引出《千里江山图》的历史地位。
局部赏析品味经典,找寻画作中的色彩、构图、绘画方式、画面细节,也是对画面主观理解的过程,既了解北宋时代的风俗、生活习惯、有对作者细腻精致的表现手法有深入了解。
五、天才画家王希孟(解剖分析法) 1分钟了解王希孟成长经历,对学生正向引导,天才不是一蹴而就,感悟数千年前王希孟眼中的中国,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眼中的中国,启迪爱国思考,感悟生活美好。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美术 绘画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作者:刘松岩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
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
我们通过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之恨。
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
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从技巧方面,要学习笔墨功夫。
笔墨可以表达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反映在画面上就是格调高雅或低俗。
内容好坏容易看明白,而格调如何,就不是容易一下看穿的。
正如品酒、品茶、听音乐、听戏一样,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是需要文化素养的。
因此本课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通过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介绍给学生,也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2.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境的审美特点。
3.介绍学画山水画的方法。
这部分不仅详尽介绍了初学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而且介绍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为配合学生学习创作山水画,教材中特选择现代名家作品予以分析,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今日情怀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本课重要实践内容。
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中国山水画》。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墨色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笔、画纸、颜料、墨水等。
学具:画笔、画纸、颜料、墨水、毛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等。
(3)演示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如皴法、泼墨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山水画构图练习。
(2)学生运用所学技法,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发展历程(2)基本技法(3)审美特点(4)构图原则(5)用笔、用墨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用墨恰当,富有个人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名家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绘画
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第四课单纯丰富造型基础——素描
第五课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
第六课水色交融酣畅淋漓——水彩画
第七课明快洒脱俊朗多姿——水粉画
第八课赏心悦目美化生活——装饰画
第九课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
第十课幽默夸张生动可爱——卡通形象设
计
-1-。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_美术_高中_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异。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清明节去哪旅游了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景色让你印象深刻?你们描绘的太美了,(没关系,这节课我给大家当导游)我们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万水千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畅游中国传统山水画。
(板书:中国传统山水画)(二)教学过程师:有一幅山水画,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出,惊艳了世界;2017年再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人们需要排三个多小时队,才能欣赏画卷5分钟;更震撼的是它的作者绘成这幅名垂千古的杰作时,年仅18岁。
大家能猜出这幅画的名字吗?生:师:对,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千里江山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课件视频介绍《千里江山图》)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画面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你来谈谈。
生:师:这样一幅旷世名作,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个跟我们年纪相仿的18岁翩翩少年,王希孟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豪情壮志?才装得下千里江山!也许当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变得谦卑,可能画出来的就不再是千里江山,也许是百里江山,十里江山,富春山,所以,同学们,你若不勇敢,青春便会老去。
你再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师:这幅画设色艳丽,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是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注重手法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如宝石般光彩耀人。
2019-2020年高二美术 第二、三课 中国画山水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美术第二、三课中国画山水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
(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
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1)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中国山水画》的精要。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中国绘画艺术”的第五节“中国山水画”,内容包括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主要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审美能力的提升,学会鉴赏和分析山水画作品。
3. 掌握基本的山水画创作技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山水画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掌握,以及意境的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山水画作品图片、画笔、颜料、宣纸等。
学具:画笔、颜料、宣纸、毛边纸、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著名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艺术魅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及主要技法,解析其艺术特色。
3. 实践示范(10分钟):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4.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发展历程:起源、发展、分类艺术特色:技法、意境、笔墨、构图实践要点:笔墨运用、构图技巧、意境营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学生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山水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古今名家的山水画作品。
3.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山水画创作,拓展表现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示范环节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讲解;2. 学生练习环节中的巡回指导;3. 作业设计中的主题设置和作品评价标准;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高一国画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传统绘画中的地位,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基本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画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及表现手法。
2. 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
教学难点:1.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2. 用笔、用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水画教材、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
2. 学生准备: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山水画,它以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等技法。
”1.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传统绘画中的地位。
2. 教师展示山水画构图示范,讲解构图原则及表现手法。
3.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并进行示范。
三、实践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技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山水画构图、用笔、用墨等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二、拓展1. 教师讲解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并展示示范作品。
2. 学生分组练习,尝试创作具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三、实践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构图、用笔、用墨等基本技法,并尝试创作具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教案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中国山水画艺术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解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逐渐掌握用笔用墨的技法特点如:中锋、侧锋、逆锋、焦、浓、重、淡、清等。
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造型方法,比如山石、树木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等过程,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大师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创作兴趣,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笔墨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熟悉笔、墨、水的关系,熟悉中国画的画法步骤,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本课介绍的画法步骤,掌握用墨时对水分的控制,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1)通过给学生们欣赏一段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浓厚兴趣。
(2)向同学展示中国元代黄公望的作品《天池石壁图》,唐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唐代李思训的《宫苑图轴》,以及现代当代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等和溥儒的《春水芳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作品的不同点,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后,我将以专业术语的形式进行总结性介绍:中国画的设色不同,有浅绛,青绿,金碧,淡彩,重彩等方式。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引导分析、示范讲解(2)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感受总结中国画造型语言笔墨。
概括出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国画的基本技法。
笔法:勾、皴、擦、点、染用笔:中锋,侧锋,逆锋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墨色:焦、浓、重、淡、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基础。
(3)教师示范: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图片,现场示范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同时配以讲解示范,尤其对笔墨干湿的画法给予重点突破。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山水画技法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山水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4. 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
5. 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难点: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技法等方面的内容。
2. 准备一些经典山水画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3.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山水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通过PPT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意境”、“笔墨”、“构图”等。
(3)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如“泼墨”、“皴擦”、“点景”等。
3. 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理解作品中的意境、笔墨和构图等特点。
4. 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和表现手法,注意构图、笔墨和意境的运用。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山水元素,如诗词、音乐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技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欣赏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山水画,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二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本课内容为中国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发展过程: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1).高峰期是宋元山水,客观的描写为主2).南宋追求意境.3)元朝是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风格: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2作品分析《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今陕西)人。
北方的高山,积雪,重林,建筑,如身临其竟。
他常住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气骨,长在山中久坐,以大自然为师,他认为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情思。
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画山传神”。
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六君子图》倪瓒(元)画家出身富裕,由于战乱隐居,一生只与笔墨纸砚为伴,作品画了六棵树;松,柏,樟楠,槐,榆。
以表达自己做人得志趣。
表达了画家的心声,同时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很清楚。
《山水十二景图卷》夏圭(宋)夏圭,浙江杭州人。
构图一变北宋人全景山水画法,多为近景或局部,后人称其为“夏半边”。
此图为山水十二景图卷之一。
卷指长卷,长度没有限制,有的连成一体,有的画面不衔接,但裱在一卷中。
是传统中国画装裱型式之一。
《松下高士》马远(宋)马远,杭州人。
从曾祖开始,至马远均为画院待诏。
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有创造,构图险侧,人称“马一角”。
此图绢本团扇。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
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1工具材料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油画笔,水粉笔,叫风景画;中国画用毛笔,水墨,颜料,宣纸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西方画法风景多以焦点透视,对景物如实描绘,包括体积和光影,中国画多用散点透视,搜“尽奇峰打草稿”把要画的东西用心记下来再去画,表现起来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
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
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早春图》、《山路松声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西画多表物(客观地反映现实),国画多抒情(主观地表情达意)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
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
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
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小结(课件使用完毕)四、布置作业:课后鉴赏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写出约500字的评论,找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五、课外拓展借助网络了解张大千艺术经历。
2.本课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原型,经画家内心,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认真的写生完成学习全过程,必须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二者之间有一个度很难把握,要靠多读画、多临画、多观景,认真揣磨才能逐渐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其间,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对于各种表现方法及其适宜表现的对象,引导学生多分析研究,最终达到比较准确地应用笔墨技巧的程度。
(一)作品分析雪景寒林图范宽(宋)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气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于物”不如“师诸心”。
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情思。
此图传为范宽之作,绢本水墨。
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
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六君子图倪瓒(元)简介见前课,《六君子》表现的意境书中已详,此处不再重复。
山水十二景图卷夏圭(宋)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取法李唐、范宽,善用秃笔作大斧劈皴,及拖泥带水皴,构图一变北宋人全景山水画法,多为近景或局部,后人称其为“夏半边”。
此图为山水十二景图卷之一。
卷指长卷,长度没有限制,有的连成一体,有的画面不衔接,但裱在一卷中。
是传统中国画装裱型式之一。
松下高士马远(宋)生卒年不详,字遥父,号钦山,杭州人。
从曾祖开始,至马远均为画院待诏。
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有创造,构图险侧,人称“马一角”。
此图绢本团扇,与另一幅立轴《对月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以高士为主角,坐于山水间,享受大自然之美。
春山瑞松图米芾(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湖北襄阳人,长住润州(今江苏镇江)。
著名书法家和鉴赏家。
他的画“信笔由之”,“不取工细,意思便已”,创造了“米点山水”或称“米氏墨戏”,用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代皴,表现云雨苍茫的景色。
此图纸本设色,传为米芾所作。
画中用周边景物挤出大面积云雾,对景物不作细致描绘,而着重在表现春天湿润空气中的景色。
草地一角丢勒(1471—1528)(德国纽伦堡)选择此幅作品主要是了解一下西画中采用焦点透视、忠实于自然光线、准确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写实画法。
从画中可以看到杂草丛生的土地,植物前后关系及真切的质感。
相对比之下可看出中国山水画物从心出,重视表情写意,不一味追求真实,但求传神的创作模式。
德国索林根油画《约塞米蒂山谷》与荷兰雷斯达尔油画《埃克河边的磨坊》两图虽然不是一个场面,但是可以看出西方油画在定点透视下的写真方法和客观地反映现实。
构图是平视的,光线自然,色彩逼真,透视严谨。
大面积的天空中云层密布,由近及远,空间的描写深远,层次丰富,充满浓浓的荷兰乡间风情早春图郭熙(宋)郭熙(1023—1085,另说约1020—1109)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
画院艺学,是北宋中期山水大家。
他和儿子郭思著有《林泉高致》一书,提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法,主张向真山水学习。
此图绢本,“峰峦秀起,云烟变灭霭之间,千态万状”。
尤其在远近层次的表现上极为精妙。
他发展了李成画法,善用乱云皴画石,树似鹰爪,名鹰爪树。
课本8页“知识窗”内为郭熙描写四时山景之佳句。
山路松声图唐寅(明)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
孝宗弘治戊午中应天府第一名解(读jiè)元。
工诗文书画。
他的画学周臣,擅山水、人物、花鸟。
此图绢本,高远构图,松枝繁茂,小桥流水,有高士携书童在山路上观瀑,静听松风。
上有唐寅题诗,后二句“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见景生情,能有所悟。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字咸熙,陕西人,唐朝宗室。
因避战乱移家营丘(山东临淄),后人尊称“李营丘”。
他博通经史,擅画山水,时逢乱世遂寄情诗酒。
其画享有极高声誉,被称为“古今第一”,乃北方山水画派主将。
此图表现北方冬季荒野中,一骑骡人观看古碑,景物气氛肃穆。
此画因将观碑人的心境与悲凉的气氛描写得相融相济,令人观之更觉十分感动。
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
宋以前多不题字,有人将名字写到山石树干上。
元以后,文人画兴起,几乎无画不题。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青藤等,绍兴人。
诗文、戏曲、书画造诣皆深,尤以水墨意笔花卉为著。
此图意笔山水,用米家法,水墨淋漓,颇具文人画意味。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宋)王希孟(1096—约1114),因其英年早逝画史没有记载,只留下这一件传世杰作。
此图绢本,大青绿设色,画卷长三丈,景物丰富,布局严谨,天和水亦有色。
卷后有蔡京跋文,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载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
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文中的“上”指宋徽宗赵佶,亲自教其画法,仅半年,就画成如此高水平的长卷,且色彩明丽厚重,虽工细而毫无矫饰之气,大气磅礴,浑然一体,观之令人屏息静气,叹为观止,这在中国画史上堪称罕见之作。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业内容:学情分析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