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 举。B是在明清时期。D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 子的必读之书。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 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5.(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 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 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7.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 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 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 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 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8.(2009年江苏历史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
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6.C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7.(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 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2009年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
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
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D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 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 明清盛行科举制。
12.(2008年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 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 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 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 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影响: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 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2、魏晋南北朝:
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 官的制度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 选拔标准 门第
影响: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
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 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 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 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9.(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 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秦
汉初 汉中后期
(郡·县) (郡·国) (州·郡·县)
隋 (州·县)
唐 (道·州·县)
(藩镇)
北宋 (路·州·县)
元
明清
(省·路·府·州· (省·道·府·州·县)
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
官的制度 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察举制 选拔标准 孝廉(孝悌、廉吏)
行省制
对中央集权影响
加强
削弱
趋势:
加强 削弱
中央权 力不断 加强;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积贫积弱 力不断
削弱
加强,重大变 革,省制开端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1.西汉: 郡国并行制度 。 2.唐朝: 设道监察州县 。 3.五代、宋、辽、金时期:沿袭道、府、县三级制。 4.元朝: 行省制度 。
地方行政体制沿袭与变化:
5.B 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排除A;唐宋时 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 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 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 策论,符合题意。
6.(2010·北京文综12)图
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
1.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 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 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2.(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
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
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 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 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朝代 汉朝 魏晋
隋唐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依靠门第,
15. (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20)朱熹说:“本朝 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A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属于地方割据势 力,威胁的是中央集权,故宋代收藩镇之权是为 了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
对当时: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
对后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形成 秦
汉初
巩固 武帝
完唐
善
加强 宋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
地方分权
新元
发 展
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
节
割
度 经济上;控制着财权 使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据 势 力
唐玄宗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广设藩镇
之乱
割据
继
续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发 展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城留守将军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源自文库
科举考试
才能
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 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 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 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弊: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
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
(四) 元朝的行省制度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
中书省直 辖地
山东
山西
元代的行省
4、元朝: 行省制度
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原因:隋第朝选统官一的后九,品由中于正世制家已大经族无没法落继,续依下靠去门
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 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1905年废除
▪ 评价科举制:
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 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解析:B 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0.(2009年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 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通 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4.(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 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B 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 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 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什么是中央集权呢?
▪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汉朝: 郡国并行制度
以西汉统治 者总结秦朝 历史,从 “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 立之败”的 认识出发, 采取的措施 是? 实行郡、国 并行制度
共性如何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如何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收主要将领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
▪ 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 财政: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 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运送中央.
影响: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2.A 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 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 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 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3.(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
▪ 天下之大势, 方病大瘇, 一胫之大几 如腰,一指 之大几如股。
——贾谊
汉
汉 景 帝
武 帝 刘 彻
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二)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2、唐朝:
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B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 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 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 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 选择B项。
4.(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 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A 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 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 因此应选A项。
13.(2008年上海单科A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 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C 为了解决从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就形成 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制钱谷,设通判,用重文 轻武的方式,解决大将拥兵自重的局面。
5.(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 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 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7.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 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 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 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 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8.(2009年江苏历史2)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
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6.C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7.(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 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1.(2009年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
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
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D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 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 明清盛行科举制。
12.(2008年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 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 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 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 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影响: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 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2、魏晋南北朝:
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 官的制度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 选拔标准 门第
影响: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
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 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 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 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9.(2009年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 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秦
汉初 汉中后期
(郡·县) (郡·国) (州·郡·县)
隋 (州·县)
唐 (道·州·县)
(藩镇)
北宋 (路·州·县)
元
明清
(省·路·府·州· (省·道·府·州·县)
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
官的制度 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察举制 选拔标准 孝廉(孝悌、廉吏)
行省制
对中央集权影响
加强
削弱
趋势:
加强 削弱
中央权 力不断 加强;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积贫积弱 力不断
削弱
加强,重大变 革,省制开端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
1.西汉: 郡国并行制度 。 2.唐朝: 设道监察州县 。 3.五代、宋、辽、金时期:沿袭道、府、县三级制。 4.元朝: 行省制度 。
地方行政体制沿袭与变化:
5.B 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排除A;唐宋时 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 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 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 策论,符合题意。
6.(2010·北京文综12)图
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
1.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 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 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2.(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
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
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 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 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朝代 汉朝 魏晋
隋唐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依靠门第,
15. (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20)朱熹说:“本朝 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A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属于地方割据势 力,威胁的是中央集权,故宋代收藩镇之权是为 了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
对当时: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
对后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形成 秦
汉初
巩固 武帝
完唐
善
加强 宋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
地方分权
新元
发 展
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
节
割
度 经济上;控制着财权 使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
据 势 力
唐玄宗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广设藩镇
之乱
割据
继
续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发 展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城留守将军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源自文库
科举考试
才能
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 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 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 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弊: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
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
(四) 元朝的行省制度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
中书省直 辖地
山东
山西
元代的行省
4、元朝: 行省制度
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原因:隋第朝选统官一的后九,品由中于正世制家已大经族无没法落继,续依下靠去门
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 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1905年废除
▪ 评价科举制:
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 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解析:B 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0.(2009年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 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通 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4.(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 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B 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 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 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什么是中央集权呢?
▪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汉朝: 郡国并行制度
以西汉统治 者总结秦朝 历史,从 “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 立之败”的 认识出发, 采取的措施 是? 实行郡、国 并行制度
共性如何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如何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收主要将领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
▪ 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 财政: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 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运送中央.
影响: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2.A 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 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 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 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3.(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
▪ 天下之大势, 方病大瘇, 一胫之大几 如腰,一指 之大几如股。
——贾谊
汉
汉 景 帝
武 帝 刘 彻
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二)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2、唐朝:
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B 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 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 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 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 选择B项。
4.(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 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A 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 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 因此应选A项。
13.(2008年上海单科A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 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C 为了解决从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就形成 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制钱谷,设通判,用重文 轻武的方式,解决大将拥兵自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