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_孙丽
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
7 7 5
早到达心室为特征 , 多数心 电图工作者认为是 由于 不同类型的异常的房室间传导束存在 , 使传导 发生 “ 短路” 现象 , 心室的一部分预先受到激动所致 。
S U N L i , MI A O M i n g , L V S h u n 。 z h o n g , C H E N We n , G U O Y a — k e , L I A N G u a n , X I O N G Q i n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X i n j i a n g E n d e m i c P h y t o me d i c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 a c y ,
【 A b s t r a c t 】 P o l y m e r m i c r o c a p s u l e i s a k i n d o f n e w f u n c t i o n a l p o l y m e r m a t e r i l a s , h a s a b r o a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o r s p e c t i n
2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乌鲁木齐 , 8 3 0 0 1 1 ; 3 . 新疆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乌鲁木齐 , 8 3 0 0 5 4 )
【 摘要 】 聚合 物微胶囊 是一类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 在医药科 学 、 生 物化学 和材料科学 等诸多 领域具有 广 阔的
LbL层层纳米自组装法制备新型微胶囊
。
与乳液聚合 、界 面聚合 、相分 离凝聚等 方法比 较 , LbL 技术制备微胶囊的显著优越性在于能够在 纳米尺度上对胶囊囊壁的组成 、 厚度 、 结构形态 、表 面状态进行准确的裁控 ( tailoring ) 。 例如 : 通过模 板胶体粒子直 径和形状控制胶囊空腔 的尺寸和形
[ 23 — 25]
的胶囊结构比较紧密 , 透过性比 MF 为模板的微胶 囊要低 。 但缺点仍旧是规整性比 MF 为模板的微 胶囊要差 。 除了形状规整的模板外 , 生物细胞具有 形状不规则的特点 , 也吸引了不少学者利用其作为 模板 。 使用次 氯酸钠为氧化剂 可以去除模 [ 26] 板 , 得到基于生物细胞形态的微胶囊 。 其缺点是 自组装过程 , 生物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比较大 , 在自组 装过程容易发生胶体的团聚 , 限制了微胶囊浓度的 [ 27] 提高 。
[ 9 , 26— 29] [ 24]
第4期
梁振鹏等 LbL 层层纳米 自组装法制备述 , MF 球具有单分散高表面电荷密度 、 适合的尺寸和在酸性条件下可快速溶解等优点 , 简 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 也便于表征 , 因而成为 LbL 法制备微胶囊用的主要模板 。 本文探讨的用 LbL 技 术制 备的 微胶囊 , 主 要集 中于 使用 MF 模 板的 微 胶囊 。 3. 微胶囊完整性的影响因素 高度完整性的微胶囊才能发挥其作为微容器 、 微反应器和药物载体的作用 , 现将影响因素讨论如 下。 ( 1)去核过程 。 胶囊的完整性与核的溶解以及 核降解产物的扩散有关 。 核溶解时产生渗透压 , 影 响到胶囊的完整性 、尺寸 、 透过性 、表面形态和弹性 。 Gao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去核过程 , [ 30] 发现了微胶囊的体积膨胀 与收缩现象 。 这是模 板分解产生的渗透压导致微胶囊膨胀 , 超过囊壁所 能承受的极限 时会使微胶囊破裂 。 Gao 研究了 MF 模板的分解条件对微胶囊完好率的影响 , 获得了完 好率大于 90 % 的微胶囊
聚合物自组装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聚合物自组装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引言聚合物自组装技术是指聚合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地形成一定的结构,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聚合物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聚合物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1、聚合物自组装原理聚合物自组装原理是指在聚合物分子中存在一些互相吸引的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
当这些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便会自发地组装成一定的结构。
2、聚合物自组装结构聚合物自组装结构包括球形微粒、纳米线、纳米板、纳米球、纳米胶束等。
其中,纳米胶束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之一,它的应用范围涵盖药物传输、光学传感、石油开采等领域。
3、聚合物自组装工艺聚合物自组装工艺是指通过调节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实现所需的组装结构。
常见的工艺包括:溶液法、热处理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4、聚合物自组装所需条件聚合物自组装所需条件包括: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
三、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医学影像传感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可用于医学影像传感,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例如,通过利用纳米胶束,可以将药物包埋在其内部,实现药物的靶向传输,同时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毒副作用。
2、组织工程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和性质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例如,利用纳米线可真实地模拟生物组织中的肌纤维,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解释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3、药物传输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和性质的药物传输材料。
这些材料可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
四、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1、透明导电材料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可制备出具有透明导电性质的纳米体材料。
这些材料可应用于电子显示屏、智能玻璃等领域。
2、光电器件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技术,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
层层组装法温和制备生物相容纳米微胶囊
层层组装法温和制备生物相容纳米微胶囊王泽鑫;吴晓云;白小麦;王琪;谢丹华【摘要】以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构成的囊泡为模板,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模板取出剂,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壳聚糖(CHI)和海藻酸钠(SA),通过层层组装法制备生物相容性微胶囊.实验表明通过控制模板囊泡粒径和聚合物覆盖层数可以控制微胶囊的粒径在220~600 nm之间的变化,且所制备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抗团聚性.【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层层组装法;囊泡;微胶囊【作者】王泽鑫;吴晓云;白小麦;王琪;谢丹华【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9生物相亲性微胶囊在药物缓释、生物化工、药品制备、洗涤用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乳液聚合、界面聚合、相分离凝聚等方法。
其中,层层组装法(LBL技术)是指将带正负电荷的物质利用静电作用力分别层层叠加沉积在一定的模板上,自组装形成各种特殊微观结构的一种技术[2]。
LBL技术有着众多的优点,主要体现于在制备过程中能通过对聚电解质的种类、浓度、组装层数、溶剂性质等进行调节,实现对微胶囊壁的性质、厚度、微观结构、表面性质进行精准的调控[3]。
层层组装过程中易于复合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光催化功能的TiO2[4]、染料分子[5]、生物选择性的类脂体等[6],实现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模板核的选择和去除对微胶囊的制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选的模板核一般为有机聚合物球形胶粒,无机晶体胶粒或天然的生物细胞,但此类模板一般都需要用到激烈手段(强酸、强碱、毒溶剂或灼烧等)进行去除,去除过程极易对微胶囊壁产生不良影响[7-8]。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新进展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7, 7(6), 301-314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hjcethttps:///10.12677/hjcet.2017.76042Innovation in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ologyBen Fei1,2, Yijing Jiang1,2, Sha Lin1,2, Qing Shen1,2*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odification of Chemical Fiber and Polymer Material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Polymer Department of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Nov. 10th, 2017; accepted: Nov. 23rd, 2017; published: Nov. 30th, 2017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technology.KeywordsSelf-Assembly, Spray, Fluid, Electricity, Magnetics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新进展费奔1,2,江依静1,2,林莎1,2,沈青1,2*1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东华大学高分子系,上海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0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摘要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过程的应用受到了日益增长的关注、推动了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
聚合物自组装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聚合物自组装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纳米技术中,聚合物自组装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聚合物自组装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涵盖材料科学、医学、能源等多个领域。
首先,聚合物自组装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自组装可以通过控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纳米级的精确组装。
这种组装方式能够调控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能够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
例如,通过聚合物自组装,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度有序排列孔道结构的多孔膜,这种膜能够应用于分离、过滤和吸附等领域。
此外,聚合物自组装还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表面性质的材料,如超疏水、超亲水表面等。
这些特殊性质使得材料在涂层、液滴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聚合物自组装在医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被称为纳米医学,聚合物自组装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聚合物自组装,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的药物载体,例如胶束、纳米颗粒等。
这些药物载体能够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病灶部位,并在不同环境下释放药物。
此外,聚合物自组装还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如具有光热转换功能的纳米材料、具有荧光标记功能的纳米颗粒等。
这些功能使得纳米技术在药物检测、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聚合物自组装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能源供给方式的变革,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自组装可以用于制备具有高效能源转换性能的纳米材料。
例如,通过调控聚合物自组装的方式,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此外,聚合物自组装还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电极材料,这种材料在储能装置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聚合物自组装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调性,因此能够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能源材料,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内部填充层层组装微胶囊研究进展
内部填充层层组装微胶囊研究进展1范国强,仝维鋆,高长有*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E-mail: cygao@摘要:利用层层(LBL)组装技术,在可去除的胶体微粒上组装聚合物薄膜,去除模板后可得到形状、尺寸、囊壁厚度及组成可控的微胶囊。
这类微胶囊的结构易于调控,并可通过选用功能性组装材料或胶囊内外修饰实现功能集成,因而在药物传输、微反应器、微传感器及催化等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和中空微胶囊相比,内部具有特定填充物的微胶囊可在其内外创造不同的物理化学微环境,从而在胶囊内部受限微小空间内实现特定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或功能物质的可控包埋,因而是LBL微胶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内部填充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层层组装,微胶囊,填充,药物传输,微反应器中图分类号:O6331.引言微胶囊是通过成膜物质将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开以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物质,其内部可以是填充的,也可以是中空的。
微胶囊的技术特色在于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因而可以分别对囊内和囊外空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调控[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胶囊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微反应器、药物载体、细胞和酶的包埋防护以及基因转染等领域。
最近,Möhwald等采用可被去除的胶体颗粒作为组装的模板,通过层层组装技术[3-5]将聚电解质沉积到该胶体颗粒上,然后将作为模板的胶体颗粒溶解或分解,制备出了一类全新结构的聚合物中空微胶囊[6,7]。
这类新型微胶囊的形状和尺寸可由模板控制,囊壁组分可由组装材料控制,囊壁厚度可由组装层数和组装条件控制并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调控,并且可通过选用功能性构筑单元或胶囊内外修饰实现功能集成[8]。
因此该种微胶囊在药物微载体、微反应器以及者微储存器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此类应用中,微胶囊中特定物质的合成与包埋是这类微胶囊诸多应用中的一个前提,也是LBL微胶囊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层层自组装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及其释药行为
层层自组装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及其释药行为周斌;赵静【期刊名称】《精细化工》【年(卷),期】2008(25)7【摘要】以木质素磺酸钠和壳聚糖为囊材,阿维菌素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采用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了微胶囊的释药行为。
SEM显示:阿维菌素原药表面光滑,而微胶囊表面粗糙且无明显孔隙。
微胶囊的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与阿维菌素原药相比,层层自组装制备的微胶囊具有一定缓释能力,随组装层数(0~32层)的增加,微胶囊的释药速率显著降低,释药中值时间(t50)在2.41~133.7h内可调控。
利用通用模型Mt/M∞=kt^π对微胶囊体外释药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表明,阿维菌素从层层自组装木质素磺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释放属于不规则(anomalous)释放机理。
【总页数】4页(P625-627)【关键词】微胶囊;层层自组装;阿维菌素;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作者】周斌;赵静【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6【相关文献】1.基于碳酸钙模板的特殊形状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 [J], 杨辉;李通;仝维鋆;高长有2.层层组装法温和制备生物相容纳米微胶囊 [J], 王泽鑫;吴晓云;白小麦;王琪;谢丹华3.层层自组装微胶囊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J], 赵芷芪;李秋瑾;董中旺;乔曦冉;巩继贤;李政;张健飞4.层层自组装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型纯棉织物修饰应用 [J], 刘菲;李秋瑾;巩继贤;李政;刘秀明;张健飞5.层层组装法制备纳米级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及其载药性能 [J], 邹竞;周万万;肖惠宁;钱丽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聚物自组装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共聚物自组装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共聚物自组装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药品制备技术。
共聚物自组装技术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互相作用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体系,在特定条件下自发地形成稳定的纳米级结构。
共聚物自组装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包装:共聚物自组装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装在纳米级的胶束中,使药物在体内释放更为缓慢,从而提高药效。
同时,共聚物自组装材料的稳定性也能保证药物的长期贮存。
2. 药物输送:共聚物自组装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装在纳米级的胶束中,使药物在血液中更容易输送到目标组织,降低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
3. 药物检测:共聚物自组装材料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来引入特定的荧光分子或其他探针,从而实现药物检测。
总的来说,共聚物自组装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共聚物自组装材料在药品制备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 1 -。
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作用机制探索
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作用机制探索
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技术,利用聚合物胶束可以在低温的环境
中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多层次的自组装,构建出具有高分子网络结构的纳米材料。
其原理是
利用聚合物胶束的特性,将高分子单体质量的分散体,如小分子、聚合物、分子等聚合成
一个复合纳米结构物,通过低温环境和特殊的溶剂可以形成聚合物胶束的多层次自组装结构。
采用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技术可以方便地制备出具有高分子复合结构的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表面活性、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能。
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技术由于具有简易、快速、低成本等优点,在材料制备、纳米结
构构筑和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等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功替代了传统的化学气相
沉积制备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从溶剂到无定型液胶到有定型液胶再到固体,可以层层次
沉积,有效地调节每层的组成成分、温度、时间和其他因素,以获得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自组装的作用。
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装作用也可以用于生物和分子系统中,可以有效的控制每一层的复
合结构和分子活性,并在某些条件下达到调控反应的作用。
未来,聚合物胶束多层次自组
装将成为制备具有高分子复合结构的纳米材料和构筑生物和分子系统的重要技术。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张维;李秋瑾;张健飞【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5(036)003【摘要】为研究聚电解质微胶囊对水溶性物质及染料的缓释作用,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调节碳酸钙(CaCO3)微粒的生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CaCO3微粒溶解去除,制得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将水溶性的罗丹明B包埋到微胶囊内部,研究组装层数、pH值大小、盐浓度对罗丹明B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越多,其囊壁越厚,渗透性越差,组装层数为7时,有最大的释放量;包埋罗丹明B的微胶囊在不同pH值条件下都能实现释放,且释放趋势相同,但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大于中性及碱性条件;盐浓度低于0.05 mol/L时,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得到很大提高,继续增加浓度,释放速率反而降低.【总页数】5页(P58-62)【作者】张维;李秋瑾;张健飞【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TS195【相关文献】1.层层组装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智能响应与物质包埋释放性能 [J], 仝维滗;高长有2.纳米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J], 朱茂电;靳雅莉3.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J], 郑源源;叶树彬;涂小霞;陈钰云;刘镇敏;王颖4.铁锆氧化物微胶囊的制备及槲皮素缓释性能 [J], 刘水永恒;齐迪;张萌;王浩5.层层组装法制备纳米级海藻酸钠/聚乙烯亚胺微胶囊及其载药性能 [J], 邹竞;周万万;肖惠宁;钱丽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
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孙丽;苗明;吕顺忠;陈文;郭亚可;连冠;熊庆【期刊名称】《农垦医学》【年(卷),期】2013(035)002【摘要】聚合物微胶囊是一类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在医药科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灵活的制备微胶囊方法: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同时对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总页数】5页(P145-149)【作者】孙丽;苗明;吕顺忠;陈文;郭亚可;连冠;熊庆【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54;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相关文献】1.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百里香精油微胶囊条件优化 [J], 黄晶;申莉莉;白友菊;马治灿;陈加平;冯武2.含乳糖聚电解质靶向微胶囊的层层自组装构筑 [J], 高遐;张馥;陈志春;林贤福3.层层自组装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型纯棉织物修饰应用 [J], 刘菲;李秋瑾;巩继贤;李政;刘秀明;张健飞4.多层鱼油微胶囊的层层自组装工艺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J], 陈敬鑫; 姜琦; 米红波; 励建荣; 马永钧5.聚乳酸微胶囊的层层自组装及表征 [J], 李亚东;王敏;张慧慧;杨革生;邵惠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有助于心电图的诊断。
文献上有较多报道患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常表现为正常心电图,这种病例称为隐匿型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以异常的房室传导使心房激动提早到达心室为特征,多数心电图工作者认为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异常的房室间传导束存在,使传导发生“短路”现象,使心室的一部分预先受到激动所致。
预激综合征患者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征象,无任何症状。
极少数人只有短暂的心悸,心电图检查很难及时测到,临床上易误诊为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塞等。
为了提高诊断预激综合征的正确率,可从以下几点考虑:(1)年轻人无器质性心脏病,突然发生室上性过速心律;(2)快速心律失常突然发生又自行消失;(3)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图形复杂,酷似室性心动过速或合并束支传导阻滞;(4)一系列心电图观察,其图形变化多端,或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出现房颤、房扑等。
若患者从无心动过速发作、或偶有发作但症状轻微者,无需给予治疗。
如心动过速发作频繁伴有明显症状,应给予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术。
参考文献:[1]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 775[2]夏志鸿.内科讲座(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76 183[3]孟庆义.临床心电图学新概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224 226[收稿日期:2012-12-20]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孙丽1苗明2吕顺忠3陈文1郭亚可1连冠1熊庆1(1.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2;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乌鲁木齐,83001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聚合物微胶囊是一类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在医药科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灵活的制备微胶囊方法:层层自组装技术(LbL)。
同时对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聚电解质;中空微胶囊中图分类号:O647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Layer-by-Layerself-assembled Polymer MicrocapsuleSUN Li1,MIAO Ming2,LV Shun-zhong3,CHEN Wen1,GUO Ya-ke1,LIAN Guan1,XIONG Qin1(1.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Endemic PhytomedicineResources,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harmacy,Shihezi University,Xingjiang Shihezi,832002;2.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Xing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830011;3.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Abstract】Polymer microcapsule is a kind of new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edical science,bio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and many other fields.The article focuses on a novel and versatile tech-第35卷第2期Journal of Nongken Medicine Vol.35No.2 *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Y08231006)。
通讯作者:陈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药物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nique of layer-by-layer(LbL)deposition,meanwhile,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lf-assembled microcapsule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reviewed.【Key words】LbL self-assembly;polyelectrolyte;hollow microcapsule近年来,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LbL)技术制备的微胶囊在医药、化学、食品、生物技术及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 3],同时也引起了多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多篇关于LbL微胶囊的综述报道,涉及微胶囊的制备、性能、物质的包埋和释放等方面[4 6]。
本文详细介绍了LbL技术的原理、讨论了层层自组装微胶囊的物理特性、例举了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在一些方面的应用。
1层层自组装技术简介层层自组装概念起源于1966年,IIer等[7]采用交替沉积的方法制备多层复合薄膜。
之后Mallouk 等人[8]作了进一步发展研究。
1991年,Decher等[9]提出了基于聚合物阴阳离子静电作用的层层自组装概念。
1998年,Mohwald等人[10]采用易被溶解、分解的胶体粒子作为模板,通过LBL技术将聚电解质吸附沉积到胶体粒子上,再除去模板微粒从而制备出一类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胶囊。
江明等[11]以低聚物、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均聚物为组装单元,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获得聚合物胶囊(NCCM),并进一步通过壳交联和核溶解得到聚合物空微囊。
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原理是利用特定高分子化合物的某种亲和特性(如静电引力、共价键、氢键、配位键等),使其在模板物质表面自发地逐层交替沉积,缔合形成结构完整、性能稳定的分子聚集体的一种技术。
这种构筑微胶囊的技术过程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囊壁的组成厚度可调控。
乳胶粒、无机粒子、有机粒子、酶及红细胞常被用作模板材料,囊壁一般为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层层自组装囊壁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分子量,随着分子量增大,分子链间的交链更加容易,容易形成比较牢固的膜。
目前,常用于微胶囊制备的聚电解质包括聚乙烯亚胺(PE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烯丙胺盐酸盐(PAH)、聚丙烯酸(PAA)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铵盐酸盐(PDADMAC)。
壳聚糖、海藻酸钠、角菜胶、羧甲基纤维素(CMC)、鱼精蛋白和聚赖氨酸等天然高分子[12,13]也已成功地被使用。
研究最为广泛的体系是PAH/PSS,用聚乙烯亚胺/氟碳聚合物微胶囊也有研究。
2层层自组装驱动力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使自组装作为驱动力的“亲和特性”也非常多样性,典型的有以下几种:(1)以静电作用为驱动力的分子沉积自组装。
这种作用是自组装过程最常见的驱动力,它利用高分子对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控制组装材料加入的顺序以形成层状复合结构。
1998年,Mohwald 等人[10]首次采用易被溶解的胶体粒子作为模板,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电解质吸附沉积到胶体粒子上,再除去模板微粒制备出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胶囊。
(2)利用分子间氢键结合的自组装。
对于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可以使用氢键为驱动力构筑自组装体系[14,15],1997年,张希等[16]提出了氢键层-层自组装技术,从而把这种方法推广到适用于溶于非水溶剂的成膜物质中,由于氢键的自组装体系不存在链段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囊壁厚度明显增大。
张希等还研究了浓度和分子量对聚乙烯基吡啶/聚丙烯酸(PVP/PAA)体系膜厚度的影响,发现膜厚度随着PVA浓度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浓度和分子量是影响膜厚的因素。
Kim等[17]采用LBL技术,利用氢键薄膜在疏水基板的弱相互作用,制备了疏水性药物的纳米级(PEO-b-PCL/ PAA)60共聚物胶囊,由于氢键对酸性敏感,在生理学条件下,薄膜能迅速分解,从而释放出胶囊。
(3)以分子间共价键为驱动力的自组装。
该法在基膜上交替覆盖两种物质,两种覆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构,从而得到坚固的自组装多层结构。
Zhang等人[14]利用聚苯二甲酰氯(TC)和聚酰亚胺(PI)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的TC/PI多层结构。
(4)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的自组装。
该方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酶-底物之间的特异性作用为推动力形成层层自组装结构。
Anzai 等[18]利用抗生素蛋白(Avidin)和生物素(Biotin)之间的特异性分子识别作用,制备了包含Avidin和Biotin标记的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酸(PAA)的多层膜结构。
Jun-ichi Anzai等人[19]使用刀豆蛋白A和糖蛋白之间的特异性做用构筑了层层自组装结构,其多层结构在温和条件下稳定。
上述驱动力丰富了基于交替沉积的自组装技术,为构建功能性器件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3层层自组装微胶囊的基本物理性能迄今为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力显微镜、单粒子散射、扫描电镜、石英微天平、荧光和红外等多种手段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微胶囊性能的研究。
如:表面形态结构、机械性能、渗透性能、热性能和包埋性能等。
3.1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Leporatti等[13]采用扫描力显微镜研究了PSS/ PAH微胶囊在干燥后的表面形态结构,水溶液中球状PSS/PAH微胶囊干燥后形成多角形结构,期间分布有褶皱。
高长有等[20]对PSS/PDADMAC微胶囊进行研究,发现微胶囊干燥后形成多角形结构,但表面更粗糙。
模板粒子的大小直接决定微胶囊的尺寸,所以估测微胶囊的大小可以由制备的模板粒子直径获得。
目前常用的测量微胶囊直径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和粒度测定,显微镜观察通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一定数量的胶囊统计后,进行计算。
粒度测定通常使用粒度仪对模板粒子的粒径分布进行测定。
高长有等[20]人采用在线的粒径检测方法,是将微胶囊中的某种材料用荧光物质标记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通常用作标记的物质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或罗丹明。
3.2微胶囊的机械性能LBL微胶囊的机械性能测定方法主要为渗透压法与扫描力探针法。
高长有等[21]在制备出高完整率微胶囊的基础上,采用渗透压法测定微胶囊临界压力,再根据微胶囊的基本物理参数如厚度、半径等,计算出了微胶囊囊壁材料的弹性模量。
由于微胶囊存在多分散性,每个具体微胶囊的渗透压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通过测定一批微胶囊在一系列不同浓度聚电解质溶液中的变形比率,然后求得该批微胶囊的临界渗透压由此计算出囊壁的弹性模量。
Vinogradova等[22]采用扫描力探针法测定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其原理如下:为增大探针与胶囊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探针感应到的力大小以提高测量精度,首先在扫描力显微镜探针前加一个直径20μm的聚苯乙烯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