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15分钟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1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2. 引入课文《背影》,提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父亲的形象;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合作探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2. 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关爱;3. 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情怀。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2. 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总结课堂内容。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回报父亲的关爱。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2. 学生表示收获,提出课后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父亲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师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

幼师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教案标题: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沟通和分享能力。
3. 通过游戏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教学重点:1. 幼儿的社交技能的认识和培养。
2. 游戏在幼儿社交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拼图、积木、玩具动物等。
2. 幼儿音乐。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2分钟)- 与幼儿互动,问候他们并引入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2. 社交技能介绍(3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各种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倾听等。
- 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游戏时间(8分钟)- 游戏1:合作拼图-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幅拼图。
- 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拼图,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交流。
- 观察并夸奖幼儿们在合作中展示的社交技能。
- 游戏2:音乐椅子- 摆放足够数量的椅子,比幼儿人数多一个。
- 播放音乐,幼儿围绕椅子跳舞。
- 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要尽快找到椅子并坐下。
- 每次移除一个椅子,继续游戏直到只剩下一个椅子和一名幼儿为止。
- 引导幼儿分享感受,鼓励他们互相表扬和支持。
4. 游戏总结(2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游戏体验,引导他们讨论通过游戏学到了哪些社交技能。
- 强调社交技能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技能。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持续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社交技能,如分享玩具、合作完成任务等。
2. 鼓励幼儿参与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展示的社交技能,如合作、分享、倾听等。
2. 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对他人的支持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2.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游戏选择,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交发展。
外教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外教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关于《国家》的教案1、教学对象初级阶段泰国学校生其次学期2、所用教材自编3、教学目标及要求学完本课后同学能正确认出并精准拼读所教国家词汇4、教学内容中国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国家5、教学重点精准拼读并记住各个国家的名称6、教学方法(1)PPT图片教学(2)联系以前所学学问(3)嘉奖激励法7、教学时间 15分钟7、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同学们好!老师好!问候同学们:吃饭了吗?讲解一下嘉奖规章,第一名,其次名,第三名分别获得什么礼物。
(2)学习新课 A、播放PPT,老师带着同学一起拼读,拼读完之后,再抽一位同学起来拼读,没有问题便接着讲下一个,有问题订正了再讲下一个。
B、讲完全部国家名称,最终按国旗总结。
C、最终,总结出“国家”这个单词。
9、本课小结总结这课所学全部国家中文名称。
10、布置作业课后记住宅教国家名称词汇,并自己再查一查其他国家的中文名称,下次课抽同学起来读并说出一个没有教过的国家名称。
第2篇:英语外教教案教案参考4月7日Nice to meet you1、Review the content what the students studied last time2、情景对话T:This is my friend, Amy.S: Nice to meet you.A: Nice to meet you, too.T: 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A: I’m from America.3、讲解this that these those的用法4、介绍 teacher student要会读会写5、情景story:I’m lateS:Mr. ,T: ooh....You are late for school today.S:I’m sorry, I got up lateT:It’s ok!/That’s all right.But no next timeS:I know itT:Ok,good boy/girl ! Come in,please.6、依据情景story 学习 be late forget up(起床) come in I’m sorry7、利用嬉戏方式让同学两两分组,再来一次情景story 关心他们记忆8、由情景story引出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teacher.依据这个写出一个较长的句子,引导出Can you read this? Sure,it’s easy/oh ,no ! It’s hard9、依据8引出What do you want to be?10、引导出doctor等职业11、总结:be late for(迟到)get up(起床)come in(进来)sorryread(阅读)next time(下一次)story(故事)What do you want to be ?(你想成为什么?)I want to be (我想成为.....)Teacher(老师)doctor(医生)driver(司机)easy(简单的)hard(难的)作业:将情景对话会读会用,再将总结中的单词及短语背会第3篇:外教公开课教案 Unit 5: Fruit Bows Leon 2 Two apples, please.一.复习巩固复习Leon1单词 apple, orange, banana ,pear, bowl.依据上节课动作进I do you say的嬉戏。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和区分不同的颜色。
2.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和实物感知来巩固对颜色的理解。
3.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五种不同颜色的卡片(红色、蓝色、黄色、绿色、橙色)。
2.五个颜色相同的物品(红色球、蓝色盒子、黄色花、绿色草、橙色书)。
3.游戏道具:一个彩色轮盘。
4.一个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老师打招呼并问孩子们今天过的怎么样。
2.老师出示五种不同颜色的卡片,并问孩子们这是什么颜色的卡片。
步骤二:介绍颜色1.老师指着红色的卡片,告诉孩子们这是红色。
2.老师示范用手指点向红色的物品(红色球),然后让孩子们都指向红色球。
3.老师重复以上步骤,介绍其他四种颜色(蓝色、黄色、绿色、橙色)。
步骤三:游戏1 - 颜色匹配1.老师示范游戏规则: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进入轮盘区,轮盘指向的颜色,孩子们就要找到相同颜色的物品,并放入相应的盒子中。
2.老师让一个孩子先进入轮盘区,其他孩子等待在原位。
3.老师计时器倒计时15秒,孩子们在此时间内要找到相同颜色的物品并放入盒子中。
4.老师换另一个孩子继续游戏,并计时。
步骤四:游戏2 - 颜色分类1.老师告诉孩子们轮盘的指针会指向一个颜色,并要求孩子们围成一个圈。
2.老师开始转动轮盘,孩子们手牵手共同转动。
3.老师停止转动,指针指向的颜色是孩子们要分类的颜色。
4.老师倒计时15秒,孩子们在此时间内要找到属于指定颜色的物品并放在一起。
5.老师鼓励孩子们完成任务后,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
步骤五:总结1.老师和孩子们坐下来,回顾刚才的游戏。
2.老师问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肯定,并告诉他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习。
四、教学评价根据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评价他们对颜色的识别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情况。
此外,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颜色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中学十五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中学十五分钟试讲教案模板教案标题:理解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 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分辨并举例说明比喻修辞手法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情况。
3.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创作一个简短比喻句。
教学重点:1. 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打印或准备一些实际文本(如诗歌、小说、新闻报道等),其中包含比喻修辞手法。
3. 配备一张比喻修辞手法的总结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2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修辞手法的概念,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简要介绍比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 理解比喻修辞手法(5分钟)以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为媒介,通过例子来解释比喻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析例子中的比喻现象,引导他们逐渐理解比喻修辞手法。
Step 3: 分析实际文本中的比喻修辞手法(5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文本,让学生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找出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可以将文本投影到幻灯片上,同时提供比喻修辞手法的总结图,方便学生分析和标注比喻的位置。
Step 4: 创作比喻句(3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创作一个简短的比喻句。
可以提供一个主题,如“友谊”、“冬天”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分享他们的创作。
Step 5: 总结(2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堂延伸活动: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鉴赏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收集学生创作的比喻句,评估其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多样化的例子和实际文本,以培养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强概念解释的深入性,并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和发散思维。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教案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数字5"。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能力,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5。
教学难点:巩固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并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数字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道具、活动区域的布置。
教学步骤:1. 总览: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张数字5的卡片,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
教师给出数字5的示范书写,并鼓励幼儿尝试模仿书写数字5。
2.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些与数字5相关的游戏道具,如5个卡片、5颗小球等。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如数数游戏,让幼儿们一起数数看谁最快数到数字5。
3. 游戏活动: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数字卡片。
教师布置活动区域,每个区域上面有一块数字卡片。
教师让幼儿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然后拿到指定的位置,尽快完成任务。
4. 简单练习: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逐个提示幼儿念出数字。
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地书写数字5,并进行检查。
5. 巩固练习:教师宣布将进行一个抢答活动,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教师会提问一系列与数字5相关的问题,幼儿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获得奖励。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进行回顾。
教师鼓励幼儿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字5。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兴趣和认知。
通过反复练习和互动,幼儿们在欢乐中巩固了数字5的认知,并培养了数字感知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课堂的组织和秩序,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

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XXX年级学生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基础XX知识,但对于XX方面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加强认知和实践。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1课时(4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新知讲授(20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XXX教师简介: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擅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探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X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会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XX实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2)XX方法的运用与实践;(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教学难点(1)XX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XX方法的实际操作;(3)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方法和手段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十一、结论十二、教学反思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3)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高中物理试讲片段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试讲片段教案模板科目:物理年级:高中课题:运动学内容:匀速直线运动时间:1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时间。
3. 发现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1.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展示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例子。
Step 2: 讲解(5分钟)1.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定义。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 Δx / Δt。
Step 3: 练习(3分钟)1. 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个示例题目。
2. 学生归纳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Step 4: 总结(2分钟)1. 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速度、位移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反馈:1. 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2. 让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在行星运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高中物理教材》。
2. 网络资源:视频、图片。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
2. 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程度。
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14篇)

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14篇)第1篇:试讲试教15分钟教案关于《国家》的教案1、教学对象初级阶段泰国初中生第二学期2、所用教材自编3、教学目标及要求学完本课后学生能正确认出并准确拼读所教国家词汇4、教学内容中国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国家5、教学重点准确拼读并记住各个国家的名称6、教学方法(1)PPT图片教学(2)联系以前所学知识(3)奖励激励法7、教学时间 15分钟7、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同学们好!老师好!问候同学们:吃饭了吗?讲解一下奖励规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获得什么礼物。
(2)学习新课 A、播放PPT,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拼读,拼读完之后,再抽一位同学起来拼读,没有问题便接着讲下一个,有问题纠正了再讲下一个。
B、讲完所有国家名称,最后按国旗总结。
C、最后,总结出“国家”这个单词。
9、本课小结总结这课所学所有国家中文名称。
10、布置作业课后记住所教国家名称词汇,并自己再查一查其他国家的中文名称,下次课抽同学起来读并说出一个没有教过的国家名称。
第2篇:故都的秋试讲(15分钟)故都的秋试讲(15分钟)一、导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自古以来,秋,总是受着文人墨客们的青睐,她们为他沉醉,为他销魂,为她写下千古名诗。
在她们笔下,有悲凉的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有壮丽的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有清新的秋:空山新雨后,空气晚来秋。
有美好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那么郁达夫眼里是什么样的秋呢?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细腻的笔触品味一下《故都的秋》二、《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作于1934年的散文,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后我们再做细细交流。
现在,我们就进入文本。
三、上节课呢,老师叫同学们下去预习这篇散文,让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找出本文的文眼,即中心句。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高中15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高中15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能够通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苹果和梨共花了30元,苹果比梨贵5元,求苹果和梨的价格各是多少?
二、呈现(4分钟)
1.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三、讲解(4分钟)
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操练(2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五、讲解(2分钟)
1.引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六、操练(2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七、总结(2分钟)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强调公式法和配方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八、作业布置和反馈(2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学生在家完成并交作业,下节课进行讲解和反馈。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教学评价:
1.通过实例和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

心理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尼登塔尔多年从事面部表情研究,她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验后发现:“微笑不仅是脸部肌肉动作,更是内在情绪的表露和两个心灵亲密融合的最直观表现。”
微笑的方法:额部肌肉收缩,眉毛弯曲;两颊肌肉收缩,嘴角上翘,且眼中含笑。
微笑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是美的象征,是爱心、自信的体现。
修饰化妆:化妆的基本要求是适度(淡妆)。
(3)仪容的内在美:与综合素养有关,通过后天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
2、仪表
仪表——即外表,服饰是仪表重要组成部分。
求职时的着装,服饰打扮具有明显的暗示功能,从服饰的颜色、式样、档次和搭配上均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并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审美情趣。
(2)很礼貌地对面试者说:“对不起先生,这儿没有椅子”
(3)先答应“好的!”然后就手足无措地呆立在一旁
(4)“可是这里没有椅子啊?”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5)直接走出办公室,去找一把椅子进来
测试结果:
(1)选择第一种方法
工作中你有很好的适应性,不做惊人的言论,领导能力较差,只适合计算看管等机械性的工作。
(2)资料准备
备用简历、身份证、1寸免冠照片、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获奖证书、笔、笔记本、与应聘职位相关的作品。最好把这些材料都放在公文包里,如果实在没有公文包可以放在资料袋里,大小应可以平整地放下A4纸大小的文件。
四、求职面试中的基本礼仪(13min)
面试定义: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试官对应聘者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手段,因表由里测评应聘者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三

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三第7篇:春的15分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资料、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概况。
3、朗读全文,感受春天,体味语言的优美及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整体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3、体会对春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15分钟五、教学程序:(一)课文导入(1分钟)同学们,上节课的老师布置的预习新课都做了吗?(同学回答)好,我们要知道,课前预习跟课后复习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工作。
那好,同学们请看看ppt展示的文字(ppt展示)大家看到这段文字是否觉得很优美?(同学回答)对,“种子发芽”、“春天的味道”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大家都迫不及待想感受春天的美妙吧?好,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64页,今天我们就开始踏入四季的第一步:春。
(二)介绍(2分钟)请同学们看文章注释,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是现代散文家、诗人、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其散文朴素缜密,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其著名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色》、《荷塘月色》以及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简介)(三)听录音,标注文章中的生字词(8分钟)现在同学们听一遍录音读课文,大家认真听,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对照课文下的注释进行注音。
(播放录音)(ppt展示生字词)水涨(z hǎn g)起来捉迷藏(cán g)酝酿(yùn niàng)嘹(liáo)亮抖擞(dǒu sǒu)笼(lǒng)着黄晕(yùn)蓑(s uō)衣安巢(c háo)应和(hè)薄(bó)烟(教师正音后,请同学们把每个词语读两遍)(四)朗读课文(3分钟)请同学们快速朗读一遍课文,读完后依照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分段,并尝试把每段的主要内容记下来。
小学语文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小学语文试讲15分钟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汉字;2.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培养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课文中的汉字;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小狗和小猫》的课件或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引入课题,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小狗和小猫有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新知呈现(5分钟)1. 利用课件或教材展示课文《小狗和小猫》;2. 逐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3. 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朗读和模仿。
三、合作学习(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小狗,另一个角色扮演小猫;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模仿课文中的对话,表演小狗和小猫之间的故事。
四、巩固练习(2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展示与总结(5分钟)1.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角色扮演情景;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并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读、写、演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
但是在巩固练习环节,可能需要更多个体化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此外,在展示与总结环节,可以采用更具体的评价标准,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试讲十五分钟数学教案

高中试讲十五分钟数学教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加法相消法、加减法相消法、代入法、等式性质法;
3. 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
二、讲解阶段(5分钟)
1. 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分别讲解加法相消法、加减法相消法、代入法和等式性质法的步骤和应用场景;
2. 通过示例演示每种解法的具体步骤。
三、练习阶段(6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分别运用加法相消法、加减法相消法、代入法和等式性质法解题;
2. 老师辅导学生解题过程,纠正错误并指导正确方法。
四、巩固阶段(2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小结,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题目,并写出解题思路。
教学策略:
1. 通过示例演示和实战练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理解程度、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率等;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回答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提高教学效果。
应聘大学教师试讲15分钟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授课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及其作者,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2. 对作品艺术手法的鉴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现代文学有哪些了解?有哪些经典作品?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作品简介: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例,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等。
2. 人物分析: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探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
3. 主题思想:阐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4. 艺术手法:分析作品中的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以及其艺术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阿Q正传》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作品鉴赏(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鉴赏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布置作业:阅读鲁迅的另一部作品《狂人日记》,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析《阿Q正传》这一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备注:本教案为试讲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反馈和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2. 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教学难点:1.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区别。
2. 自我调适和心理压力管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我们很重要?二、新课讲授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解释心理健康的定义,如“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能力。
”- 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知清晰等。
2. 心理问题的识别- 介绍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 讲解如何识别心理问题,如注意情绪变化、行为异常等。
3. 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 强调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案例中的心理问题。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心理健康?”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在案例分析环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15分钟试讲教案

15分钟试讲教案15 minutes trial teaching plan15分钟试讲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般写教案的时间是20分钟。
下面我说下怎样写好教案1.快读题,找思路(约5分钟)要想达到“快读题,找思路”,首先要求我们对教材要非常熟悉。
我们知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老师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研究过教材,知道哪些知识是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更好,在考试时,才会看到试题,快速找到讲课思路。
如果我们对教材不熟的话,在这短短的20分钟内,根本没法做到细致梳理,更别说快速写一篇好的教案了。
因此要想顺利通过教师资格面试,我们就必须在正式考试之前,对教材进行认真梳理。
我们可以参考教参,将教材的重难点和目标进行梳理,提前熟悉下课后习题,思考如何设置教学环节。
其次,就是大家要不断的演练,只有不断演练,才能避免眼高手低,考场超常发挥。
2.抓主线,列框架(约10分钟)通过上面一步,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环节设计的大致思路,这时,我们抓住主线,列框架。
简案的框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
可以先设计一些小标题,小标题之间留一些适当的空隙,以便后面内容的补充。
我们可以将要讲的内容做成问题链,以此为主线,将问题当成小标题。
也可以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主线,此作为小标题。
3.补内容,完善化(约5分钟)首先是导入,导入的设置要新颖,因为导入环节是上课之初。
我们要利用导入环节,尽量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吸引考官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
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5分钟试讲教案怎么写

15分钟试讲教案怎么写【篇一:15分钟试讲《鲸》的教案】《鲸》教案【篇二: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5分钟面试课教案】必修一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7.纪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0.短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旅程(一)上片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2.诗两首《雨巷》好,时间到。
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职礼仪
学号:20170447 孙小燕
第一节求职礼仪
一、课堂导入(2min)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怎样制作简历,怎样让自己的简历吸引住别人的眼球。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那么面试则是求职的定音锤。
罗伯特曾说:这是一个一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如果是在面试中,你们是面试官,你们更喜欢哪一种的类的呢?
S:…………
T:你们也更喜欢第二种类型的人吧?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求职礼仪。
二、求职礼仪的概述及重要性(5min)
(1)什么是礼仪
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礼仪既可以指在较大、较正规场合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也可以泛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礼貌礼节。
(2)什么是求职礼仪
是现代礼仪的一种,是发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种社交礼仪,即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与招聘者接触时,应表现出来的礼貌行为和仪表形态规范,它通过求职者的着装打扮、言谈举止等外在方面体现其内在素质。
(3)求职礼仪的重要性
求职礼仪有助于展示求职者的自我魅力
求职礼仪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求职礼仪有助于获得面试的成功
三、求职面试前的礼仪准备(13min)
案例:小佳要参加服装公司的面试,应聘销售助理一职,为了给公司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她格外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特意事先买了一件某时尚品牌的花连衣裙,烫了满头的大波浪卷。
面试当天,她给自己涂了厚厚的粉底,大红的口红,闪亮的指甲油,在脖子上挂满了装饰品。
到公司之后,她站在面试间外,开始与周围的人大声聊天,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的人不满的表情,在面试时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在回答面试官问题时也支支吾吾,犹豫不决的样子。
大家想一想,小佳这次面试能否成功?如果不能,她需要在哪些方面改正。
面试时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开始的印象往往很可能就决定了面试结果。
理由:“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树立第一印象”。
人们会根据与人见面后的最初几秒或几分钟,对他人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最先的印象对人影响强烈,即“首因效应”。
有调查显示,在招聘面试中,考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其决策。
外在形象表现在仪容仪表上,包括服装、头发、指甲、饰物等。
1、仪容
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貌或容貌,主要包括头部和面部。
仪容美的三层含义:
(1)仪容的自然美:与先天有关,如果天生拥有一副美好的仪容相貌,无疑令人赏心悦目,感觉愉快。
(2)仪容的修饰美:与如何规范修饰有关,可以扬长避短,根据个人条件进行整体形象设计。
修饰化妆:化妆的基本要求是适度(淡妆)。
(3)仪容的内在美:与综合素养有关,通过后天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出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秀外慧中,表里如一。
2、仪表
仪表——即外表,服饰是仪表重要组成部分。
求职时的着装,服饰打扮具有明显的暗示功能,从服饰的颜色、式样、档次和搭配上均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爱好、文化修养、生活和风俗习惯,并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审美情趣。
研究表明:注重打扮的人自尊心和责任心较强,而随意者多半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服饰礼仪主要原则:整洁大方、整体和谐、展示魅力。
(1)女士的着装规范
①头发保持干净,刘海不要遮住眼睛,不披头散发。
②不宜在办公或公共场合化妆,以淡妆为宜,给人一种自然和谐、赏心悦目的美感。
③上衣口袋放的东西越少越好,外侧口袋不放东西。
④穿职业套裙(套装),整洁,不超过三种颜色避免鲜艳,不穿无袖上衣,切忌袒胸露背或露脐、透明、领口过低。
不穿超短裙(膝盖以上10CM)不穿皮裙或休闲裙,过窄的裙子、裤子。
⑤鞋子颜色与服装颜色相近,正式场合不穿露脚趾的凉鞋,鞋跟不要太高太细,鞋面要干净。
⑥佩戴的饰物不超过三件。
⑦不留过长的指甲并保持干净,尽量选择透明的指甲油避免用颜色鲜艳的。
⑧正式场合必须穿丝袜,丝袜的上端应被裙子盖住且颜色要与裙子、鞋的颜色相配。
不穿花俏鲜艳、有破损的丝袜。
(2)男士的着装规范
男士的服饰礼仪:坚持“三三原则”。
“三色原则”:全套装束颜色不超过三种
“三一定律”:皮鞋、公文包、皮带的颜色一致
“三大禁忌”:穿西装必须打领带,不可无领带
西装上的标签必须拆除
范伟式的西服配运动鞋
①剃须修面,保持清洁。
②领带的色调应与西装、衬衣颜色和谐一致;领带的长度为:领带的尖端恰好触及皮带扣。
③穿西装一般只扣第一个扣子,如果是三个扣的西装,可以扣前两个扣子,或者扣中间一颗。
④男士皮鞋应以深色为主,如黑色,穿黑色纯棉袜子,最好不穿白色的袜子。
⑤男士发型遵守“三不”前不低于眉,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头发保持干净,梳理整齐。
3、注意事项
(1)时间准备
守时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效果最佳,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
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
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2)资料准备
备用简历、身份证、
1寸免冠照片、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获奖证书、笔、笔记本、与应聘职位相关的作品。
最好把这些材料都放在公文包里,如果实在没有公文包可以放在资料袋里,大小应可以平整地放下A4纸大小的文件。
四、求职面试中的基本礼仪(13min)
面试定义: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试官对应聘者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手段,因表由里测评应聘者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1)面试的分类
一对一的面试:
在这种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两个人单独进行面试,由一个应聘者面对一个面试官。
小组面试:
在这种面试中,几个面试官同时对一个应聘者进行面试,由一个应聘者面对数名面试官。
集体面试:在这种面试中,由多个应聘者同时面对一位或多位面试官。
(2)面试中的具体礼仪:(图片示意)
敲门——微笑致意——正确坐姿——恰当交流——感谢道别
1)敲门礼仪:
考生应用右手食指或者中指弯曲后敲门,不要用多个手指或者手背、手掌用力拍打。
敲门的节奏:敲三下,咚咚咚之间的间隔为0.3~0.5秒,太快会让人感觉心烦,太慢会给人感觉散漫不自信。
敲门后的等待:敲门后要等待考官应答。
如果没听到考官说“请进”的口令,考生应等待3秒钟再次敲门,声音适度提高一点;如果仍没有听到考官应答,则可以3秒钟后推门进入。
2)微笑致意:微笑—真诚、自然、自信的微笑(图片示意)心理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尼登塔尔多年从事面部表情研究,她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验后发现:“微笑不仅是脸部肌肉动作,更是内在情绪的表露和两个心灵亲密融合的最直观表现。
”
微笑的方法:额部肌肉收缩,眉毛弯曲;两颊肌肉收缩,嘴角上翘,且眼中含笑。
微笑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是美的象征,是爱心、自信的体现。
3)坐姿礼仪:坐的不随意,不懒散(图片示意)
坐姿的要领——入座时要轻,左进左出,最好坐满椅子的2/3,轻靠椅背,双腿自然并拢(男性可略分开)。
身体稍向前倾,以示尊重和谦逊。
在没有听到“请坐”前,请一定不要坐下。
3)恰当交流:
交流时不要低头,目光要注视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或者眉,不要回避视线。
但是万万不可盯着别人看,那样会让人觉得突兀。
做出具体回答前,可以把视线投在对方背景上,如墙上约2、3秒钟做思考,不宜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