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则是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集料、矿粉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这些材料的最佳比例,使得沥青混合料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适用的目标。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

沥青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性能。

常见的沥青检测指标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沥青的标号和适用范围。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级配对于混合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和良好的颗粒形状。

在检测集料时,需要测定其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等指标。

同时,还要对集料的级配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填充和增强的作用。

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其细度和密度等指标也需要进行检测。

有了合格的原材料,接下来就是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类型。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有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OGFC(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等。

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配合比设计了。

配合比设计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首先,根据经验和规范要求,拟定几个不同的配合比方案。

然后,按照这些方案制备马歇尔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

马歇尔试验主要测定试件的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哪个配合比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没有满足要求的方案,则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重新制备试件和试验,直到找到最佳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原有集料和要求级配范围
矿粉的分 计筛余 mc(i) (%) —— —— —— —— 4.0 4.0 5.5 3.2 83.3 按累计筛 余计级配 范围 a(n1-n2) (%) —— 37~22 60~37 70~47 78~55 85~65 88~70 90~75 100 按累计筛 余计级配 范围中值 a(i) (%) —— 29.5 48.5 58.5 66.5 75.0 79.0 82.5 100 按分计筛 余计级配 范围中值 m(i) (%) —— 29.5 19.0 10.0 8.0 8.5 4.0 3.5 17.5
解:矿质混合料中各种集料用量配合组成可按下述步骤计算: (1) 、 先将表 1-1 种矿质混合料的要求级配范围的通过百分率换算为累积筛余百
分率,然后再计算为各晒号的分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结果列于表 1-2。 表 1-2
碎石的分 计筛余 ma(i) (%) 0.8 60.0 23.5 14.4 1.3 —— —— —— ——
m a 4.75 x M 4.75
x
M 4.75 ma 4.75
100
29.5 100 49% 60
(3) 、 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的用量。 同理, 计算矿粉在混合料中的配合比是, 按矿粉占优势的 0.075mm 粒径计算,即假设 ma(0.075)和 mb(0.075)均等于零。即
0.3
0.8
0.2
0
5.8
0~13
14.8
0~29
24.8
7~37
35.0
16~50
44.9
30~61
61.0
44~78
79.8
60~93
93.4
90~98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括3个阶段: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所用材料、计算矿料配合比、据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把这个结果作为目标配合比进行试拌,确定拌合机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控制室使用)。

同时调整冷料仓的进料速度,确定生产配合比得最佳沥青用量(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沥青、±0.3%)。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试验段,做马歇尔试验进行检验,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是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矿料级配至少0.075、2.36、4.75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的中值。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如何根据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1).首先根据选用矿料颗粒组成确定各种矿料的比例,使混合的矿料级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根据规范和经验估计适宜的沥青用量,以此沥青用量为中值、0.5%为间隔取5个不同的沥青用量,分别拌和沥青混合料,制备5组马歇尔试验试件。

3).测定试件的密度,计算孔隙率和饱和度。

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稳定度和流值等物理力学指标。

4).整理试验结果。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密度、孔隙率、稳定度、流值和饱和度指标为纵坐标,分别点出试验结果,并绘制关系曲线图。

5).在图中求取密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2,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3。

计算出沥青最佳用量的初始值OAC1=(a1+a2+a3)/3。

6).求出符合规范或设计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并求取中值OAC2=(OACmin+OACmax)/2。

7).按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OAC1在曲线图上求取相应的各项指标值,当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时,OAC1和OAC2综合决定沥青最佳用量。

若不满足要求时,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前苏联k 前苏联k法
如以D1表示矿料最大粒径,当矿料粒径按1/2递减时, 如以D1表示矿料最大粒径,当矿料粒径按1/2递减时,其相 D1表示矿料最大粒径 1/2递减时 应的各级粒径尺寸为:D1 :D1、 应的各级粒径尺寸为:D1、
n为粒径尺寸数
为第一档(D1/0.5D1)粒径的重量百分率, 设a1为第一档(D1/0.5D1)粒径的重量百分率,则相应其 余各档的重量百分率为: 余各档的重量百分率为: ……a a2=a1k,a3=a1k2……am=a1km-1, 其中m为粒料分档数目,m=n其中m为粒料分档数目,m=n-1
连续开级配 粗骨料含量增加,混合料可以形成骨架作用, 粗骨料含量增加,混合料可以形成骨架作用,细集料含量 较少, 较少,不能充分填充粗骨料之间的空隙而有较大的空隙 形成一种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率,形成一种骨架空隙结构。 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力 粘结力相对是次要的, 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力, 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力,粘结力相对是次要的, 其热稳性可以显著提高。 其热稳性可以显著提高。 空隙率太大而使路面耐久 性受到影响。 性受到影响。
2.连续级配理论 2.连续级配理论
1)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1)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的一种理想曲线。 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的一种理想曲线。 W.B.Fuller等的研究认为 等的研究认为: W.B.Fuller等的研究认为: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有规则地 组合排列,粗细搭配,可以得到密度最大、 组合排列,粗细搭配,可以得到密度最大、空隙最小的混合 料。 初期研究:细集料以下的颗粒级配为椭圆形曲线, 初期研究:细集料以下的颗粒级配为椭圆形曲线,粗集料 为与椭圆曲线相切的直线, 为与椭圆曲线相切的直线,由这两部分曲线组成的级配曲 线可以达到最大密度。 线可以达到最大密度。 简化的“抛物线最大密度理想曲线” 简化的“抛物线最大密度理想曲线”。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详细

AC-2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详细

设计说明1. AC-20C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来自于《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指南》.2. AC-20C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按13.2米米〜19米米(1号)、9.5米米〜13.2米米(2号)、4.75 米米〜9.5米米(3号)、2.36米米〜4.75米米(4号)、0米米〜2.36米米(5 号)备料.(2)沥青:XX生产SBS改性沥青.(3)矿粉:自产.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4.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5-175(℃),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55-160(℃).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4%,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油石比宜控制在 4.3%-4.6%之间淇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7.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进行验证,旋转压实仪的单位压力为600KPa,设定旋转压实次数为125次.2012年7月2日.原材料试验1.沥青试验结果2.集料试验(1)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结果(2)粗集料材质试验结果⑶各级粒径集料的相对密度试验结果(4)矿粉质量试验结果(5)细集料的砂当量试验结果二.AC-20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 XX高速公路AC-20C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2.郴宁高速公路AC-20C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AC-20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各级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及合成级配集料规格集料比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1号33 10088.553.4 4.00.10.10.10.10.10.10.10.1 2号14 100100100100 5.90.10.10.10.10.10.10.1 3号18 10010010010087.3 1.90.40.40.40.40.40.3 4号9 10010010010010087.611.8 1.10.90.90.90.8 5号23 10010010010010010074.949.127.918.210.17.1矿粉 3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8.594.883.4合成级配结果100 96.2 84.6 68.3 51.6 34.2 21.4 14.5 9.6 7.3 5.4 4.3级配范围100 901007688637546582939192914229-17 7-13 5-10 3-6备注/AC-20C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 率过通AC-20混合料级配合成图0.07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9 26.5--------------------------------------------- 孔径(mm)|T一上限 T-下限上中值合成级配2.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体积指标油石比(%)3.4 3.94.4 4.95.4 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 2.578 2.559 2.541 2.523 2.505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2.412 2.426 2.435 2.437 2.435 试件空隙率 (%)6.4 5.2 4.2 3.4 2.6 VFA (%) 52.2 61.2 68.9 75.4 81.6 V 米 A (%)13.4 13.4 13.5 13.8 14.1 稳 定 度 15.07 15.48 16.06 15.20 14.24 流值(米2.12.93.74.44.8AC-20C 型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毛体积相对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油石比2 4 2 2 Z度密对相积体毛 一 44油石比从上表及图中可以得出AC-20C 沥青混合料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如下:从上图及表中可知,OAC 1=4.50%,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 厘米反〜OA 厘密度 空隙率 流值 稳定度 VFA米ax为4.12%〜4.50%,因此:OAC2二(OA 厘米ix+OA 厘米ax)/2=4.31%.取OAC1与OAC2的中值为最佳油石比,得:OAC=(OAC1+OAC2)/2=4.41%.由上述计算确定郴宁高速公路AC-20C的最佳油石比OAC为4.4%.3. AC-20C型在最佳油石比OAC=4.4%时淇各项体积指标与强度指标如下表:(1)马歇尔试验结果(2)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强度、车辙试验结果(3)AC-20C型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验证试验结果经过马歇尔试验及其相关的验证试验,郴宁高速公路路面AC-20C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取为 4.4%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应根据拌和机的除尘效果,确定矿粉的掺量,以使混合集料的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级配一致.主检:审核:审批:2012年7月2日。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PPT课件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PPT课件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沥青混合料体积组成关系的示意图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The end,thank you!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应用
目录
级配理论及级配类型 级配设计方法 以Am、Ap为指标的级配设计法
级配的理论与级配类型
• 级配是指把各种不同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起 来,使其达到较高的密实度或强度。级配矿料和沥青是沥 青混合料的两大构成要素,不同级配设计原则和理论,会 得到不同的级配。
级配理论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Hveem设计方法的最初概念是由Francis Hveem 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它的主体思想可以 概括为:考虑到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沥青混合料 需要一个最佳的沥青薄膜厚度;混合料需要足够 的稳定度,而稳定度主要是由集料之间的内摩擦 力和胶结料的粘附力提供的,足够薄的沥青薄膜 厚度可以提高混合料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是美国战略公路 研究(SHRP)的一个重要成果,Marshall和Hveem 设计方法为它提供了体积设计的基础。它将沥青 胶结料和集料的选择纳入混合料设计的过程中, 同时考虑了交通和气候因素。而且,不同于 Marshall和Hveem,它用旋转压实仪替代了以往 的压实设备,并且和预期交通量联系在一起。 Superpave的预期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现 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的混合料设计新方法;新的 沥青胶结料评价方法以及新的混合料分析方法。 尽管第三方面还没有完成,但是已经很好的建立 了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谓间断级配就是指在矿料组成中,大小各级粒径的矿
料颗粒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了其中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doc10)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doc10)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分项工程:SBS改性沥青下面层级配类型:AC-25I改进型试验日期:二C)C)四年十二月吉林省交通建设集团盐通高速公路YT-YC21标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依据1、盐通YT-YC21标AC-25I改进型SBS改性沥青下面层目标配合比。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o32—94)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o36—98)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O52—20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o58—2000)6、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导意见汇编二、原材料检测与确定1、沥青:采用江阴宝利AH-90*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为74(0.Imnl),延度为41cm,软化点为75℃。

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2、集料:采用镇江茅迪公司生产的石灰岩碎石,经过二次筛分,1仓(0-3mm)2仓(3-6mm)3仓(6-1Imm)4仓(ll-24mm)5仓(24-34mm)共计5仓。

5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87,表观相对密度为2.721。

4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90,表观相对密度为2.722。

3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91,表观相对密度为2.727。

2仓表观相对密度为2.714。

1仓表观相对密度为2.718。

3、填料:采用大丰市腾龙建材厂生产的石灰岩矿粉,矿粉表观相对密度为2.711,含水量为0.39%,亲水系数为0.74。

三、沥青混合料试验1、混合料级配试验:5仓:4仓:3仓:2仓:1仓:矿粉二8:28:22:16:22.5:3.5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在确定目标配合比为4.2%基础上分别配制了3.6%,3.9%,4.2%,4.5%,4.8%五组油石比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

3、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选定:分别测定了五组试件的密度,稳定度,流值。

并计算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粒料间隙率,饱和度。

试验结果整理如下:a1=4.4%2=4.4%aa3=3.8%OACl=(al+a2+a3)∕3=4.2%OACmaX=4.6%OAC=4.0%minOAC2=(0ACmaX+OACmin)/2=4.3%且OACminVOACI<OACmaXOAC=(OAC1+OAC)∕2=4.2%2因为本标段地处热区,多雨潮湿,同时考虑到高速公路渠化交通,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
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根据混合料的使用等级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使用等级: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混合料的使用等级,如AC-13、AC-20等。

(2)确定粗集料含量:根据使用等级和交通荷载等级,参考相应的规范和试验结果,确定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3)确定沥青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

(4)确定细集料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细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5)确定沥青级配比例:根据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2.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
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缺乏详细材料试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和规范,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进一步确定最佳配合比。

(1)确定初步沥青含量:根据使用要求和沥青的理论含量,初步确定沥青的含量。

(2)确定初步粗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粗集料的含量范围。

(3)确定初步细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细集料的含量范围。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如果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不符合,可以通过调整沥青含量、粗集料含量和细集料含量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规范和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调整,同时进行试验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最终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普通沥青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高温稳定性检验
•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小梁弯曲试验:试验温度-10℃ 加载速率50mm/min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7-18
5-14
AC-13 细粒式
AC-10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内容提纲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配合比设计检验
4
知识点一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 组成材料的选择 • 配合比设计 • 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目标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1.冬严寒区
气候分区及年最低气 温(℃)
(< -37.0)
1-1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
26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路面材料,其材料组成对路面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骨料、填料和添加剂等几种基本材料组成。

沥青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胶结材料,起着将骨料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实路面的作用。

沥青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沥青和人工合成沥青两种。

天然沥青是从油田中提取的天然矿物油,具有胶粘性较强、耐久性好的特点;而人工合成沥青则是通过加工改性石油沥青或其他石油化工产品得到的,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

骨料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支撑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骨料一般选用天然石料或人工骨料,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可以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主要用于增加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而细骨料则用于填充沥青胶接的空隙,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填料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一种辅助材料,主要用于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填料的种类多样,一般选用石粉、矿粉、矿渣等细颗粒材料,其颗粒大小应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添加剂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一种特殊材料,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路面的抗老化性能、耐水性能和耐磨性能。

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改性剂、增粘剂、抗裂剂等,其添加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主要包括沥青、骨料、填料和添加剂四种基本材料,它们各自的性能和比例搭配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材料,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进行了论述,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沥青等各种原材的特点、以及容易引发的问题。

而后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的确定进行了总体论述。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集料摊铺运输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高等级路面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一个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配合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达到真正优化的目的。

一、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一)原材料:1-1粗集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

本标段的粗集料采用夏冲石料厂的碎石,其基本要求如下: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3、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

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1-2细集料: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

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1-3填充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1、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宜使用混合料生产中干法除尘的回收粉。

2、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量总量的2%。

3、对于沥青表面层混合料不推荐使用在混合料生产回收粉,当塑性指数小于4且亲水系数小于0.8时,经过实验可以使用,回收粉用量每盘不能超过矿粉总量的1/4。

本路面采用矿粉作为填充料。

1-4沥青1、沥青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沥青每车都必须检验。

AC-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引言AC-C(即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由沥青、骨料和填料组成。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确定其组分比例的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报告旨在对AC-C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从而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1.强度要求:AC-C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足够的抗位移和抗疲劳能力,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

2.耐久性要求:AC-C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性能和功能。

3.施工性要求:AC-C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应方便、有效,能够满足现场实际条件下的施工要求。

三、设计步骤1.确定沥青的黏度:根据路面使用的要求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沥青黏度等级。

2.骨料选择:根据所需的抗压强度、耐久性等要求,选择适合的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

3.骨料配合比确定:根据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选择适量的粗骨料、中骨料和细骨料,并确定其比例。

4.油石配合比确定:根据所选的沥青、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确定油石配合比,即沥青与骨料的质量比。

5.配合料用量确定:计算所需的沥青、骨料和填料的用量,以满足规定的油石配合比。

四、设计实例假设需要设计一种AC-C沥青混合料,以用于高速公路。

根据规范要求,该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50MPa,耐久性要求为在20年内不出现严重裂缝和剥离现象。

根据以上要求,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设计:1.确定沥青的黏度: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高温黏度为70#的沥青。

2.骨料选择:选择石子、玄武岩骨料和石粉作为骨料,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其粒径分布范围。

3.骨料配合比确定: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骨料比例为石子:玄武岩骨料:石粉=5:3:24.油石配合比确定:根据所选的沥青和骨料类型,确定油石配合比为1:35.配合料用量确定:根据所需的抗压强度和油石配合比,计算所需的沥青、骨料和填料用量。

五、结论通过以上设计步骤,成功确定了AC-C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am-16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am-16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am-16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am16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一、引言am16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级配组成设计对于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由多种不同颗粒级配的矿料、石料和沥青混合而成。

这种混合料在公路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以及各种原材料的作用和特点。

1. 沥青沥青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胶结材料,起着粘结和胶凝作用。

沥青主要从石油中提炼得到,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沥青会在高温下变成液态,与石料充分混合,在冷却后迅速凝固成为稳定的沥青混合料。

2. 石料石料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骨料,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主要用于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细骨料主要用于填充空隙和增加路面的平整度。

石料的选择应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保证路面的性能和耐久性。

3. 矿料矿料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的辅助骨料,主要用于调整混合料的级配和性能。

矿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硬度、坚固性和吸水性等因素,保证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矿料包括石粉、矿砂和粉煤灰等。

4. 添加剂为了提高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稳定性,通常会添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剂。

例如,改性剂可以提高沥青的粘结性和耐久性,防水剂可以增加混合料的耐水性,抗老化剂可以延长混合料的使用寿命。

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原材料的合理搭配和精确控制。

只有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将会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公路建设提供更加可靠和持久的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是指根据工程需要和材料特性,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中各组成的比例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

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矿料和添加剂组成。

沥青是混合料中的粘结剂,能够将矿料胶结在一起,并为混合料提供一定的柔性和水密性。

矿料是混合料中的骨料,其选择应满足耐久性、稳定性和施工性的要求。

添加剂是为了改进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如改善抗龟裂性能、提高稳定度等。

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要求: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功能要求,如抗滑性、抗变形性、耐久性等。

2. 材料特性:研究各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沥青的黏性、粘度和软化点,骨料的粒径和密度等,以确定最佳的组合比例。

3. 施工性能:考虑混合料的可塑性、压实性、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选择矿料骨料的比例和沥青的粘度。

4. 经济性:根据材料的成本和工程预算,综合考虑混合料的性能和经济效益,确定最合适的组成比例。

在设计配合比时,可以采用试验室试验、工程试验和经验总结等方法,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使用条件,优化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组成的比例,以获得优质的沥青混合料,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是为了满足道路施工和使用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功能要求、材料特性、施工性能和经济性。

首先,功能要求是指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性能要求。

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环境条件对混合料的要求不同,如高速公路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抗剥离能力,城市道路需要具有较好的噪声减排能力。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性能指标,并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
法或计算法,求出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 料用量比例。
3) 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 要的配合比调整 a.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 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 mm和 4.75 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 限。
2) 测定物理指标: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 用量,需要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 矿 料间隙率和饱和度等物理指标.
3) 测定力学指标: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仪, 测定沥 青混合料的力学指标,即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和流 值.
4) 试验结果分析: A.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 沥青用量为横坐标, 以表观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 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试验结果的 关系曲线,如下图:
n=0
10
70.
50.
35.
25.
17.
12.
8.8
6.3
4.4
通过量 .5 0 71 00 36 00 68 55 7 2 7
(%)
级配 n=0 10 81. 65. 53. 43. 35. 28. 23. 19. 15. 范围 .3 0 23 98 59 53 36 79 38 08 50 曲线 n=0 10 61. 37. 23. 14. 8.3 5.4 3.3 2.1 1.2 通过 .7 0 56 89 33 36 4 7 7 0 9 量(%)
其他等级公路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13 AC—16
AM—13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 他道路工程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5 AC—10 AC—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吴辰龙
一、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一)沥青
不同型号的沥青材料,具有不同的技术指标,适
用于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路面。
沥青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交通量、气候条件、
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
一般面层的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或联结层
宜用较稀的沥青。
(二)矿质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级配,这样,沥青混合 料颗粒之间既能够比较紧密地排列起来,以达到足够的压实度,
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车辙试验试件,检验其高温抗车辙
能力。当动稳定度不符合下列要求时,即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 00次/mm,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应重新进 行配合比设计。
多项式 (系列1)
90 85 饱和度(%) 80 75 70 65 流值(0.1mm)
45 40 35 30 25 20
流 值 稳定度 空隙率 饱和度
60
55 50 3.5 4.0 4.5 5.0 沥青用量(%) 5.5 6.0
系列1 多项式 (系列1)
公共部分
6.5 15 3.5 4.0 4.5 5.0 5.5 沥青用量(%) 6.0 6.5
VA
a
(3)测定力学指标
测定稳定度和流值
3、绘制关系曲线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实测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
定度、流值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坐标中,沥青
用量与这些指标之间连成关系曲线
沥青与各指标曲线
6.5 2.320 5.5 空隙率(%) 稳定度(KN) 3.5 4.0 4.5 5.0 沥青用量(%) 5.5 6.0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①测出矿质集料的密度、吸水率、筛分情况以及沥青的密度。 ②采用图解法或数解法,求出已知级配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矿 粉之间的比例关系。
(1)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 其应使0.075mm、2.36mm和4.75mm筛孔的通过 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限; (2)对交通量大、轴载重的公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
限,对中小交通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
(3)合成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或有合理的间断级配,不得有过
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级
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方法:理论计算法、试验法(维姆法、马歇尔试验法) 步骤: 1、制备试样 (1)计算矿料用量
定性、耐久性、平整度等各项要求,在联系与矛盾中
达到统一。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生 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等三个阶段。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分为: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和沥青 最佳用量确定。
(一)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目的: ①具有足够密实度
②有较高内摩阻力
1、确定混合料类型
(2)查表 9.14 找沥青用量范围
2、马歇尔试验 (1)试件制备 按所设计的矿料配合比配制五组矿质混合料,每组按规范推荐的沥青用 量(或油石比)范围加入适量沥青,沥青用量按0.5%问隔递增,拌和 均匀,制成马歇尔试件。
(2)测定物理指标
测出试件的实测密度,并计算理论密度、空隙率、沥青饱 和度等物理指标。 ①沥青混合料实测密度 对于密实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其集料的吸水率不大时,采 用水中重法测定。
确定OAC2值
确定各关系曲线上沥青用量范围,取各沥青用量范围的共同部分, 即为沥青最佳用量范围OACmin~OACmax,求其中值OAC2。
确定OAC值
按最佳油石比OAC值,从图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值,检 验是否满足最小间隙率要求。
4、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确定有下列三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取OAC1和OAC2的中值作为最 佳沥青用量。 (2)对热区公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 路,预计有可能造成较大车辙的情况下,可在OAC2与
OACmin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3)对寒区公路及其它等级公路,可在OAC2与OA C1max范围内决定,但下宜大于OAC2的0.3%。
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
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
验。当残留稳定度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 验。当最佳沥青用量OAC值与两初始值OAC1和OAC2相 差甚大时,应按OAC、OAC1、OAC2分别制作试件,进 行残留稳定度试验,根据结果,适当调整OAC值。
s vv 1 100 t
④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 VFA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也称沥青填隙率,即沥青体积占 矿料空隙体积的百分率。
饱和度过小,沥青难以充分裹覆矿料,影响沥青混合料的
粘聚性,降低沥青混凝土耐久性;饱和度过大,减少了沥
青混凝土的空隙率,防碍夏季沥青体积膨胀,引起路面泛
依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结构层作选择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
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 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 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 建议结构层厚度h与最大粒径D之比应控制在2.5~3。
3.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根据确定下来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推荐的级配(见表)作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
油,降低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
VMA VA VV
Va VFA 100 VA VV
沥青体积百分率VA是指:沥青体积占试件体积的百分率。

Ⅰ.当试件采用油石比计算时,沥青体积百分率VA
VA

100 Pa a
Pb f
100 Pa f
Ⅱ.当试件采用沥青含量计算时,沥青体积百分率VA
ma w s ma mw
对于表面较粗但较密实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其吸水率小于 2%时,采用表干法测定。
ma w s mf mw
对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试件,采用蜡封法测定。
②沥青混合料的理论密度
假定沥青混合料压至绝对密实,而不考虑其内部空隙时试 件的密度为理论密度。 采用油石比(沥青与矿料的质量比)计算时,试件理论密 度为
热拌沥看混合料的细集料一般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在缺 少砂的地区,也可以用石屑代替。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与沥青具有
良好的粘结力。 但细集料的级配在沥青混合料中的适用性,应以其与粗集 料和填料配制成矿质混合料后,判定其是否符合(表514)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要求来决定。当一种细集料不能满 足级配要求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集料掺合使用。
系列1 多项式 (系列1)
10 9 8 7 6 5 4 6.5 3.5 4.0 4.5 5.0 5.5 6.0 6.5
系列1
2.315 实测密度 2.310 2.305 2.300
4.5 3.5 2.5
2.295
3.5 4.0 4.5 5.0 5.5 6
又能让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使沥青混合料保持良好的稳
定性。
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一般是碱性石料加工制得的。
选用的粗集料,形状要接近正立方体,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符 合表5-7,且要求表面粗糙,有一定的棱角。
2、细集料
100 Pa t w P P P P 1 2 n a 1 2 n a
采用沥青含量(沥青质量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时,试件理论密度为:
t
100 P
1
' 1

2
P2

n
Pn

a
Pb
w
③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VV
3、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
性(憎水性)岩石磨制而成的,也可以由石灰、水
泥、粉煤灰代替。
矿粉要求洁净、干燥,并且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粘结
性。为提高矿粉的憎水性,可加入1.5%~2.5
%的矿粉活化剂。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确定粗集料、
细集料、矿粉和沥青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沥青混合料 的各项指标达到工程要求,让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稳
系列1 线性 (系列1)
3.5
4.0
4.5 5.0 5.5 沥青用量(%)
6.0
6.5
确定OAC1值

从图中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1,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 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3, 相应于规定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4。 以四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 若所选范围未能覆盖沥青饱和度范围,则以前三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 用量的初始值OA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