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语
论语(大学语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 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微子》)
政治家——积极参与政治
作为政治家,奔走在各国之间宣扬自己 的政治主张,常被忽视,但却一直执着,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教育家——私学开创者
第三则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 后获,可谓仁矣。” 少空想,多干实事,通过劳动获得该得的, 这就是“智”; 有难做的事抢在别人之前做,有收获的结 果,跟在别人后面去享受,这就是“仁”
第四则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臆断,凭空猜测 必:绝对,钻牛角尖儿 固:执拗、固执 我:唯我独尊,自以为是
专题四
孔子、儒家思想与《论语》八则
本专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孔子生平、思想及其著作 2、解读《论语》八则篇目 3、体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一、关于孔子
所处时代:
春秋战国 身份: “士”,诸子百家之一 历史地位: 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思想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百家 争鸣的局面下坚持着自己的一套观点,并 宣传之、坚持之、推广之。
第七则: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 木之名。”
这一则叙述《诗经》的价值和功用
第八则
尊五美,屏四恶 惠而不费:对人慈惠而不耗费财物 劳而不怨:使民有时、有限 欲而不贪:有所追求而不贪婪 泰而不骄:形象舒泰、庄重但不骄横 威而不猛:有威严,令人敬畏但不凶猛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侍坐》)
《大学语文》胡德才著,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yì)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拼音:,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赐:人名。
子贡姓端木,名赐。
子曰:“吾十有(yî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主题教案大学语文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大学语文》之《<论语>选读》——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论语》中部分经典篇章的核心思想。
- 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原则。
2. 能力目标:- 提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 学会运用古代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论语》原文及相关注释、翻译。
- 收集与《论语》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 预读《论语》选篇,做好笔记。
- 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论语》能够流传至今,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二)课堂讲授(30分钟)1. 主题一:仁者爱人- 讲解“仁”的概念及其在《论语》中的体现。
- 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仁者爱人”的理念?2. 主题二:学而优则仕- 解读“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思想。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 主题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讲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治国理念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挑选与主题相关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论语》全文,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
大学语文论语三则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语文选修课程教材:《论语》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中三则经典语句的含义,把握其核心思想。
2. 通过对经典语句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 探讨这些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观念。
2. 将《论语》中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论语》及其作者孔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论语》能流传千年,仍具有现实意义?二、课文讲解1. 讲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解释语句含义: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
-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2. 讲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语句含义:见到贤德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成长、自我提升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3. 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语句含义: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智慧。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修养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2. 提问:通过学习《论语》,你有哪些收获?二、课文讲解1. 讲解“以德服人”- 解释语句含义:以道德品质来感召人。
-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领导力、团队管理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以德服人”?2. 讲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解释语句含义:自己想成就的事情,也要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PPT
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
语·雍也》)在孔子“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
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 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论语·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二十六、《论语》五则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 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 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 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语文论语5则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论语》五则的核心思想,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并能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儒家思想,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朗读、翻译《论语》五则。
2. 理解《论语》五则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1. 把握《论语》五则的内涵,理解儒家思想。
2. 将《论语》五则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五则原文、翻译、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论语》五则,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论语》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为何成为儒家经典?二、朗读与翻译1. 学生齐读《论语》五则,注意停顿和语气。
2. 教师选取一则,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3. 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其余四则,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析讨论1. 教师提问:五则《论语》分别表达了哪些思想?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3. 教师点评,补充完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论语》五则的核心思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儒家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论语》五则的核心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将《论语》五则中的思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五则中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2. 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儒家思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五则的核心思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大学语文-论语选读
❖汉代被列为经书。 ❖宋朱熹将其编入四书。
孔子思想
❖儒家学说以人与社会、群体的关 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的精 华部分,是有关社会伦理和个人 修养的一些内容。
❖没有学习的生活不是好的生活。
孔子的政治主张
❖“礼”和“仁” 1、“礼”,一种政治秩序; 2、“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地位的演变
❖经历过人,神、鬼的三个历程。 先秦、汉初——“圣人”; 汉代盛期到清后期——“神”;
“五四”以后——“鬼”。 ❖孔子的悲剧:“神”
孔子留给我们的启示
❖1、现代人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思想吗? ❖2、如何认识天、地、人的关系? ❖3、圣贤的意义何在? ❖4、现代人的价值观何在? ❖5、如何做人?
❖ 孔子生三年,而叔梁纥亡.
❖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论语》
❖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之一,是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作。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 语 》 选 读
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鲁国人,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
❖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于 学术和教育活动。
❖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 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
关于孔子的身世
❖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又 娶妾生了个残疾的儿子孟皮,都无法继 承家业。于是晚年又暗中求婚于颜氏, 得娶其第三女颜徵在为外室;在六十四 岁之后才遗腹生孔子。
论语_大学语文
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 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 ,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 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 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 。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 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 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
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
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
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
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大家好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 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 内斯·阿尔文博士发表宣言:
“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到二千五百年前 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大家好
第一章 孔子与《论语》
大家好
? 教学内容: ? 一、 孔子形象的再认识 ? 二、《论语》概论 ? 三、《论语》一书的思想智慧
《论语》三则
大家好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 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
大家好
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 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 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 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 子而传,自孔子之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 ”
大家好
当时的鲁国政权长期受控于大臣 ,而后来 鲁昭公(鲁国之二十四代君主)因政变被 臣子赶到了齐国。
1 鲁国的混乱政治格局。 2 齐国能够有一个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 机会。
三年后 ,孔子带着无奈又回到了鲁国。
大家好
回到鲁国后,孔子开始在 家著书立说,广招弟子,培 养人才。
在 51 岁时孔子被委以中都 宰(县长)的官位 ,开始了“五 十知天命”的仕途生涯。
孔府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官衙和内宅合一的建筑, 占地240亩,现有楼、房、厅、堂 480余间,被誉为 “天 下第一家” 。
大学语文 关于论语
关于论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 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 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 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 视为至理。 文章解读
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 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 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 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 文章解读
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 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 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 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 文章解读
孔子的魅力 “五美四恶”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五美四恶”体现了孔子反对暴政,主张 “仁政”的政治思想。其中包含有丰富的 “以民为本”思想,如:“因民之所利而 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 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
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 ±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 矣。¡ ±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 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 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文章解读
子张曰:¡ °何谓五美?¡ ±子曰:¡ °君子惠而不 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 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 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 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 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文章解读
《大学语文》第一章
论语
(六)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约:穷困,俭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
乐:富裕,安乐。
者利仁。”
知:同“智”。
— 15 —
论语 赏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 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 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利用仁。这种思想 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 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 32 —
《大学》 赏析
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个阶梯而实现内修的要求之后,进而要实行外治的功 夫,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必先齐其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的现象,虽 然现代社会情况已不同,但《大学》告诫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 未之有也”。这些思想仍可作为今日之为政者的座右铭。
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8n),字子舆。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反省。 信:诚实ng。 传(chu1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 4—
论语 赏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 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期,社会变化十分剧烈,这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 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 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改完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中多 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 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 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大学语文25篇 便携版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颜渊》、《论语·子路》)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出门做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如同承奉重大的祭祀。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
)⑶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虽然不聪慧,也要按照您的话去做。
)⑷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⑸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日里言行端庄,做事严肃认真,待人衷心诚意。
)2.《老子》二章(《老子》)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⑵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因此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倚,音和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接随。
)⑶是以圣人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⑷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培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居高自傲。
)⑸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大自然的法规,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
)⑹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处,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德。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昭公二十年》)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
(齐景公从打猎场所归来,晏子在遄台随侍)⑵“据亦同也,焉得为和?”(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国君认为可行的,其中包含有不可行的地方,臣下进言指出这些地方,使之趋于完善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的,其中也包含了可行的地方,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行的,去掉不可行的。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大学语文课件之论语
孔子用获得“悦”、“乐”的自我满足感,和成 为“君子”的社会成就感,作为劝发(自己和他人) 上进的诱因和动力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tì),而好犯上者, 鲜(xiǎn)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有子说:“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 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 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道德) 基础的树立,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 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人)的基础吧!”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 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 授给我的学业是否践行(实习、演习)了呢?”
日三省吾身——忠、信、传习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 邑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生平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十五岁“志于学” • “三十而立”,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 动。 • 周游列国 • 归鲁,致力于文化教育
思想
• “仁”与“礼”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一到那个国家,必然听 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 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 俭、谦逊来取得的。老师获得的方法,与别人获得的 方法,不相同吧?”
孔子品格: 温、良、恭、俭、让 必闻其政(积极参与政治)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 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_大学语文详解
孔 庙
孔庙是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我国最大的祭 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 其故宅改建为庙,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 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另外在福州、北 京、衢州等地都有孔庙。
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可谓至圣矣!”
一、孔子形象的再认识
第一,“丘,东西南北之人”。 孔子在人生道路上其实是一个流浪者、漂泊者。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辗转奔波,向各国君王积极推行治 国方略但四处碰壁,辅佐君王构建理想社会的愿望始终 没有得到实现。 35岁时孔子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次的列国之游。
--------------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孔子与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沙特麦加)、
耶稣【基督教创始人】(以色列)和释伽牟尼【佛教创始 人】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1982年8月27日,美国总统的里根在致祭 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說:“孔子的高 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 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 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 原则。”
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 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是 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三则
大学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语文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难句、难词。
2. 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地位。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论语》能够成为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论语》十二章,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章节。
三、讲解重点1. 讲解《论语》十二章中的难句、难词,如“仁”、“礼”、“孝”、“悌”等。
2. 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如仁爱、礼制、孝悌、诚信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强调《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检查学生对重点章节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拓展阅读1. 学生阅读《论语》中其他章节,如《学而》、《为政》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论语》的思想。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论语》思想的感悟。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论语》的思想内涵,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论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