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35%。

因此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高一是“承前启后”的转折点,培养与训练他们的课堂阅读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听——背”直线型教学格局。

课堂上教师唱独角,“黑板、粉笔加嘴皮”,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越走越没劲,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一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产生“厌史”情绪。

大多数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得快,忘得更快,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有限,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教师一般侧重“精讲多练”。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

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

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

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

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

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

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阅读能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

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

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

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

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

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

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

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

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

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

高中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高中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主要题型。

90年以来,其考查效能不断得到开发,能力要求实现了飞跃性转变,从侧重考查单纯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全面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评价、论证、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了历史学科功能,进而要求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迁移、融文史哲于一炉。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一、导读的重要性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

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

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比行。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一般了解,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

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

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历史研究的核心是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历史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解读,可以锻炼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对史料的讲解和解读,导致学生对史料的关注度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无法引导学生掌握史料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中学历史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教师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史料的含义和背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亲身感受历史文物和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将史料呈现给学生,提高他们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要: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中一定要做好标注,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运用各种标记符号,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在字里行间或教材空白处增补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阅读时精力专注,便于记忆,还可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后期的复习,提高效率。

目前,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仅限于去记一些基础知识,未了解历史学科特点,也不懂得如何去阅读,更谈不上有好的阅读方法了。

再加上不少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记忆方法陈旧由于高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广度、深度进一步加大,教学要求和学习能力的差距拉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处于被动的、程式化的认识。

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未深入分析、理解性地去记忆。

2.缺乏历史阅读的兴趣高中阶段学科多,任务重,又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学生课余大量时间用来做习题记忆各科知识点,从而忽视了对历史教材的阅读,以至于许多学生对历史阅读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兴趣。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霍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強调了在智能发展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知识、问题的接受和理解都有了较大提高。

他们思想活跃,思维超前,喜欢探究问题,而这一阶段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探求历史真相,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通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解题过程中准确把握题意,提高解题的技巧。

阅读教材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其础,教师只有在教学环节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来谈一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引言阅读理解是一项关键的学习技能,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面临海量的信息和复杂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分析现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的阅读训练。

很多历史课本和教材注重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忽略了对历史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学生更多地被要求记忆史实,而非理解历史本质。

2.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无法提高。

3.忽视前期知识准备。

许多历史文本需要前置知识的支撑才能够理解。

然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阅读文本时对历史背景和相关概念缺乏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阅读训练。

教师应该将阅读列为中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训练。

课堂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时间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历史文本,并使用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提供丰富的文本。

教师可以从不同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中选择丰富多样的历史文本,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历史文本可以包括原始文献、历史小说、文献片段等,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阅读和分析。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历史文本时进行主动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文本的意义和背后的观点。

4.建立知识框架。

在阅读历史文本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

通过概念解释、背景介绍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并将之应用到具体的文本理解中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

只有教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并终身受益。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的同时,对相关知识产生较大兴趣,真正让阅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吸收养分,培养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核心素养;培养引言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因为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可使学生成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成为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但是想要使其落到实处,教师就需采用一定方法,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辨析,为其历史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1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1.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意义之一。

因为历史规律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可使学生形成相应能力,并透过历史掌握一些规律,所以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

比如,在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会对基本发展规律进行了解,并形成采用发展的眼光判断事物的意识及能力;又如,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后,可发现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可反馈于历史教材中,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会变得更高,形成相应品德及行为艺术能力。

1.2使学生形成求实思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特点在于辨析要素较强,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能力、求证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推导出来。

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可使学生形成求实思维及求实能力,为学生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及逻辑性提供保障。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分析了史料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指出其在历史学习中的必要性。

其次探讨了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

然后对提高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为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研究、问题、因素、策略、案例分析、成果、展望、结论、历史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导致他们难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加强对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可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为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解读能力。

具备良好的史料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分析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史料阅读能力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

【论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培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有的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可见,阅读能力无疑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期奠定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实现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下面,笔者谈谈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了本文开头所述阅读能力是各种学习能力的基础这个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因素:1、从历史课堂教学看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

近年来教材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除了正文、小字(楷体文字)外,还有一则资料、四幅插图、两幅地图、一个普通表格,课后还有材料解析题,这些内容无疑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2、从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看笔者曾对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反馈的结果是:相当部分高中生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但是笔者认为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好时期,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摘要: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同样具备关键意义。

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对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历史成绩,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从而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核心素养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存在的问题高中时期,将历史与其他科目进行对比,前者所涵盖的知识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更加庞杂,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史料中提取有用的历史信息,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判断和解决中。

此外,历史学科在历年的高考考查中愈发注重材料型题目的设置,在考查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时愈发注重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针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从理解转变为应用,在此背景下,促进了阅读、思考和能力的有效整合。

由此可见,假如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将很难学好历史课程。

阅读材料是进行历史学习的基础方法,是获取历史史料,辨别信息真伪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历史阅读过程中,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囫囵吞枣,不深入阅读和理解材料,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总结;第二,过分关注阅读文本的字面含义,对于阅读材料的拓展、图表和其他信息一概不理,难以实现全方位掌握;第三,只关注历史趣味性故事,并不注重其中的历史知识和规律的分析与探究;第四,张冠李戴,对于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基础事实似懂非懂,不做深入思考。

这些问题有着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学生在正常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导致学生记忆、理解或应用知识时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学生不断失去学习兴趣,并误导教师对学生作出错误判断[1]。

教育心理学表明,高中生思维敏捷,高中时期学生的理解记忆、形象记忆非常活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非常有利。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提升历史实际教学效果。

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地改变,运用科学合理地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1高中历史阅读从字面意思来看,历史阅读就是阅读历史、阅读史料。

如果放在“高中”这一特定视角下,历史阅读的内涵显然不会这样简单。

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可能是历史爱好者,平时会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甚至一手史料,但从整体来看,阅读的对象、效率、目的等都与高中生有着明显的区别。

高中历史阅读的首要对象是历史教材,其次才是其他一些史料文;高中历史阅读效率比较稳定,因为有教学进度的限制;高中历史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还有迫在眉睫需要应对的高考问题。

以上因素构成了高中历史阅读的特征,即对象更加单一,效率更高,目的更明确,都与一般历史阅读不一样。

比如上班族不会将教材作为首先历史阅读对象,阅读效率不稳定,也不会有考试层面的压力。

2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2.1指导学生增加历史阅读内容在高中历史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增加阅读内容,即根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拓展,阅读更为丰富的与之相关的历史素材和相关书籍,通过对不同思想家和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个人的历史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书籍和文献资料,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史学论著,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书籍,通过开设专题阅读课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教育改革后,大部分历史教师都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要方向,由于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相关情节无法再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其通过有效的历史阅读,自主获取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发展和进程。

基于此,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会得到培养,最终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核心素养1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教育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改变,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分析当下高中历史教学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阅读浅层化,甚至寥寥数语带过。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学习时,更多关注的是文本主体,却没有重视引言、图片、图表、问题等内容,多是要求学生阅读后便略过,没有分析和深度解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完整,阅读也呈现浅层化情况。

其次,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当下历史教学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考点知识,学生在阅读中也更关注史料中的人物、情节、时间、影响等关键信息的获取,导致对理论性内容关注度不足,知识获取不完整,甚至是在阅读中出现障碍和问题,对史料的印象不深刻,即便解题时出现原内容时也无法第一时间联想到教材。

最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属于文科体系,想要“吃透”其中的知识,就要重视背诵和记忆。

在这种学习观念下,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会将历史阅读与背诵相混淆。

同时,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在学习中经常会面临阅读困难的情况,无法快速、准确地获取其中的重要信息。

以上问题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2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2.1制定相关制度,培养阅读习惯制度是一切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历史教师应该制定相关的阅读制度,让学生根据制度进行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是将核心素养全面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就高中历史学科来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使用有效的方式自主探索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强化自身涵养,从而掌握多项学科教育必备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目标,也是学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核心素养近年来,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育理念,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转变教育观念,以时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和发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升华,进而取得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逐步成长为更加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对历史认知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历史和国情,能够具备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必备的职业素养和关键管理能力,满足企业在特定领域的实际需求。

1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潜能在“新航路开辟”教学内容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模拟情境。

中国传统的中西经贸互动渠道关系是什么,这里需要提到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第一批刚刚开始在中国航行的国家?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历史课的学习,从而真正达到历史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核心文化素养。

2倡导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求所有学生以独立合作小组的具体形式,主动参与讨论英国议会、内阁、总理之间可能的合作关系。

在历史教材中,这些问题往往缺乏现成的答案,因此需要参与学生的互动,与教师合作,快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组可以直接要求每个学生小组选出一名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使每个学生快速理解和准确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调、合作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高中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高中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高中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历史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重新的界定,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从多个方面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产生兴趣,进而在历史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阅读能力;核心素养;措施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理念,有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1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一)阅读资源单一。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主要是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阅读,会给学生留下枯燥的印象,降低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并且教师大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历史教学的展开。

(二)阅读习惯较差。

历史教学中的阅读通常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浅显的阅读,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而且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会及时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由此使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方式枯燥。

传统的阅读方式只是单纯进行阅读和理解,阅读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阅读方式,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采用传统阅读方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活动较少。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很少会开展一些相关的阅读活动。

试析高级中学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试析高级中学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辩证运动。

在讲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段历史时,启发学生根据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基本政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变,体会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又如,在学习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有关“拿破仑的崛起”的内容时,应着重向学生指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保障大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是当时法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拿破仑的军事政治才能适应了这一必然趋势,为他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开辟了道路。

说明正是由于当时的历史需要才出现了拿破仑式的人物,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ﻭﻭﻭ三、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ﻭﻭ随着“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小切口、深分析”的材料论证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高考历史问答题对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针对性训练。

ﻪﻭ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启发性、概括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概括。

如在学习南昌起义的意义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四个一”,即:“第一枪”、“一面旗帜”,“一个节日”,“一个标志”。

在阅读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可把它概括为“一化三改”。

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求理解概括独立战争中的六件大事:爆发——莱克星顿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独立宣言》发表;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英美和约签订。

讲述甘地制定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要点时,在学生阅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意义的基础上,可把不合作纲领的六条内容概括为六个字,即:官、法、教、钱、义、货。

ﻪﻪ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课本上总结性、概括性的结论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设问,让学生以史实加以论证,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论文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论文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摘要]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习阅读能力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是历史阅读的一大特征。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不过,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的学习要求是,认识为什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起什以作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能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

这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要求。

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

如何帮助学生高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任务。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四个部分。

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

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四个基本要素。

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

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记忆与表达历史事件必须牢牢抓住四要素,并采用归纳法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

摒弃逐字逐句、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包含原因、影响或性质、特点、地位等。

这是人类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而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

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这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

这方面内容的导读,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思维方式,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因此历史又带有阶级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为武装去解析历史现象,并能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和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日益受到挑战,需要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来提升。

研究表明,许多中学生在阅读历史史料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措,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理解和分析史料中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偏差,影响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把握。

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分析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探讨史料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总结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最终评价并展望未来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史料阅读能力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史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加强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等。

这些都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研究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可以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推动中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单一化。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历史新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摘要】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此背景下,国家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更好的提高国民的素质。

作为未来的人才,面对将来的竞争,高中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学识、素质和能力。

作为基础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从历史学科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从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怎样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意义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历史新课改 阅读能力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国家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并制定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

在能力方面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可见高中生学习历史最基本的主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阅读能力,这是学习各方面能力的基础。

只有阅读能力提高,才能更好的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才能更好的落实。

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属于文科,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

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力是一个需要阅读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

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有赖于阅读心理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探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探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探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因为历史资料通常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本,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历史文本往往包含丰富的细节和观点,需要学生能够有条理地阅读和分析,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阅读历史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拓宽视野,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研究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如何高效地获取并理解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深入研究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以便能够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

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阅读历史文本,学生可以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历史是一个多视角的学科,不同的历史文本往往会呈现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比较不同的历史文本,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只有通过阅读和批判性思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影响和意义,发展自己的独立见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等素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

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25-001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

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

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

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

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

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
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

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

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

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

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

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

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

①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

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第三,反复阅读。

本校大多数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间阅读教材,再就是考试前阅读教材。

这种阅读应对一次小型的考试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应对大型考试、高考则完全失效。

反复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在同一时间反复阅读,而是分不同的时间阅读。

这就是依据记忆遗忘规律的反复阅读。

同一个知识点,在今天阅读后,过几天再阅读一遍,再过十几天阅读一遍,再过一个多月阅读一次,经过数次阅读,该知识点基本上就印入了脑海。

温故而知新,反复
的阅读可以使自己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第四,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产生问题,只是对教材进行机械阅读,这需要训练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事实上,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很容易。

例如,在阅读一节内容前,对课题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很多问题。

在学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对课题产生以下问题: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进行革命?这种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前途会怎么样?等等。

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就会促使人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还有,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必须通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效果。

以下几条训练方法颇为有效,大家不妨一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哪些阅读行为不利于学习,哪些是良好的阅读行为。

当然,不能在一两节课里就说完了,而是在每一节课中贯彻,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其次,教师在讲解中示范,带领学生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

例如,当教师对一节课的课题进行了分析后,对于下一节课的课题,则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办法依葫芦画瓢,多让学生这样做,时间长了,自然就让学生学会了这种阅读方法。

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原理,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教师表述: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
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哪些史实能够说明?
学生答:因为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教师表述:这样说还是不准确,到底他们是怎样做的,请你们用教材的原文表述清楚。

学生答: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形势危急时,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还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希望争取得到美、英、日等列强对维新变法的支持,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抵制新政。

新政机构大都为守旧势力把持。

综上所述,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变法失败。

教师:这就是论从史出的方法。

用教学实例来启发学生,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把握课文重点,掌握阅读的技巧。

有时可以从课文的遣词造句上得到启迪。

如“转折、转变”一词,常用在历史发展过程的最关键处,可以说是一字千钧。

经过以上实践,我明显看到了学生的变化,现在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兴趣大大增加,阅读能力明显提高,考试解题能力也有明显的进步,成绩自然好了。

参考文献:
[1]范光明.史料教学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七期,
第34页
[2]江苏海安/蒋玉平.中学历史课文的科学阅读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九期,第29页
[3]江苏海安/江东升.阅读指导: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十期,第24页
[4]高聆.中学历史教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五期,第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