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李慧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c4a189650e52ea5418981e.png)
新知讲解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 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寸=3.33厘米
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的 细致、精致
啊!
第四自然段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写得是哪里的场景? 为什么要写这个场景呢?有什么作用呢?
新知讲解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 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 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撞上 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 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 神啊!
名
人多、行业多
扬 中 画面内容
生动传神 传世杰作 艺术瑰宝
外
街市热闹非凡
的 画
历史价值:古都风貌
百姓生活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场 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其能够名扬中外的 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感情。
我国其他传世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唐宫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名称 作者 内容 画的历史 存放地点 价值
新知讲解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 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的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名称 作者 内容 画的历史 存放地点 价值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八九百年的历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扬中外
新知讲解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 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 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 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 清楚楚。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件(共26张PPT)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57dd9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f.png)
各行各业的人 都在画上了。
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 名扬中外的原因
历史价值
街市热闹, 画面传神。
店铺多、人物形态各
异,看得清清楚楚。
讲
课
桥北头情景生动细腻。
文
描绘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展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认读生字,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择 ②都 ③宫 ④摊 ⑤贩 ⑥吏 ⑦作 ⑧态 ⑨驴 ⑩寸 乘 笼 栏 貌 (1)平舌音:_______;翘舌音:________;前鼻音:__________;后 鼻音__________。 (2)左右结构:__________________;上下结构:__________;独体 字:______________。
寸乘笼栏貌
我会读
dū
都城
tài
形态
zé
选择
ɡōnɡ tān fàn lì
故宫 摊贩 官吏
lǘ
cùn lán
毛驴 分寸 栏杆
lónɡ
shènɡ
马笼头 一乘轿子
zuō
作坊
mào
风貌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 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 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 品。此画为绢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 京故宫博物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画名:《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择端 画面内容: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历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现状: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 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 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 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 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 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5张PPT)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5张PPT)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71ec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3.png)
艺术价值:评价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包括它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审美价值等方面,以及它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04
知识点讲解
生字词解析
掌握本课生字词 的读音、字形、 意思及用途
了解生字词的来 源及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名扬中外的画作
展示名扬中外的画作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简要介绍画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画作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探讨画作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03
课文内容解析
画作介绍
画作名称:《名扬中外的画》
画作作者:张择端
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 画作内容: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风貌
掌握生字词的正 确书写方法
通过练习和例句 加深对生字词的 理解和记忆
重点句子解析
句子1:“这 幅画已经有八 百多年的历史 了,现在还完 整地保存在北 京故宫博物院
里。”
句子2:“画 上的街市可热 闹了。街上有 挂着各种招牌 的店铺、作坊、
酒楼、茶 馆……”
句子3:“这 幅画上的画技 真高超啊!”
句子4:“这 幅画表现了北 宋都城汴京在 清明时节的繁
画作内容:画作 以长卷形式,生 动描绘了北宋都 城汴京的日常社 会生活与习俗风 情,展示了当时 城市生活的繁荣 景象。
画作价值:画作 不仅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还提 供了研究北宋时 期历史、文化和 社会的珍贵资料。
课文内容:课文 通过介绍这幅画 作,引导学生了 解中国古代文化 和艺术,提高审 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
07
课堂小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21ffcc0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b.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所创作的《白菊图》的故事。
文章中提到,齐白石在创作《白菊图》时,花了很长时间观察菊花、描绘菊花,还在完成后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这幅画也因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名扬中外”。
文章中提到,这幅画曾经在1947年的美国纽约市展出,观众们对它的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白菊图》所传达的意境,也是文章中所强调的,即“大千世界,何处安放心境”。
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像齐白石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和不断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好和深刻,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的故事,更是通过这幅画所传达的艺术价值和生活经验,教育我们追求真正的美好和内涵,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 1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原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原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d265e453d4d8d15abf234e3f.png)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
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
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2020年春新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春新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392963964bcf84b9d57bf5.png)
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捏面人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栩栩如生: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2020最新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最新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d0426a7f1922791788e87a.png)
2020最新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几个孩子在大树旁边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一个树洞里去了。
小马说:“我有办法。
”他伸手到树洞里去掏,掏了一会儿,掏不着。
小石说:“我有办法。
”他用两根树枝去夹,夹了一会儿,也夹不上来。
小叶说:“我有办法。
”他拿一把钩子去钩,钩了一会儿,也钩不起来。
小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大家都去打一盆水来。
你一盆,我一盆,把水倒进树洞里。
树洞里的水满了,皮球就浮上来了。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皮球掉到树洞里去了,小马______,小石______,小叶______,可是都不行。
(3)在文中找出小文的办法,抄在横线上。
______(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伞。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一圈就是一年。
大自然的语言啊,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给多音字组词。
当dāng______ dàng______空 kōng______ kòng______(2)根据短文填空。
白云飘得高,明天______。
蚂蚁搬家,出门要______。
(3)你知道有关天气预报的谚语吗?写一写。
3. 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澳大利亚著名的菲利浦岛,因为有仙企鹤登陆的奇观,所以成了一处游览胜地。
②仙企鹅是一种稀罕的鸟,它小巧玲珑,饶有风趣,无论谁见了都觉得可爱。
它进化了的短小双翼,不能带动身躯在天空中飞翔,却能在水中游泳。
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加上它那洁白的胸脯和深灰色或黑色的背部和头部,活像穿着燕尾服的西方绅士。
③夕阳西下,海滩上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地站在海滩的两边,海滩上留下了一条通道。
岸上配有的照明灯一亮,就可看见第一只仙企鹅出现在惊涛骇浪之中。
这个“总领队”首先游到岸边,在海滩上左顾右盼一番,然后回头引领“众兄弟”大摇大摆地鱼贯上岸。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https://img.taocdn.com/s3/m/c846c8bb998fcc22bcd10db0.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 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 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 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 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新知讲解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 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 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 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 清楚楚。
说明他的画技 高超 。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第三自然段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那句话来写的?
是如何来表现街市的热闹场面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26
新知讲解
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街市的热闹场面的?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2953a060242a8956aece4b2.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我们的中华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打开一座美丽的大门,一起来欣赏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师: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谈谈对“名扬中外”的理解?生:名扬中外就是名气很大,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从名扬中外这个词当中,我们足以看出这幅画的分量。
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找到第20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师:请看大屏幕,我请一名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一生读阅读提示)师: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觉得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师:谁来读?(一生读)老师随机纠正读音,重点读准多音字、轻声。
提示停顿、节奏感。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词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一)学习第一、五段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通过读书,都有了哪些收获和认识?首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的大小。
师:你来说说。
生: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真会读书,还了解到了大小。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风貌……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师想请你再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下。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师:通过画还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生: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其实这一小节告诉我们这一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二)学习第二三四段师: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除了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一会我们来交流。
部编版《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版《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f7c77003d8ce2f006623f5.png)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说学情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益处。
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
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
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划的学习。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cc3babe551810a6f4248627.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课文]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含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d212b9c195f312b3169a58d.png)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捏面人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栩栩如生: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ppt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ce003d647d27284b73515d.png)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画上的街市热闹表在什么地方?
这句话是这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 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 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 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
厘米 保存 摊贩 作坊 毛驴 溜达 惊扰
lí cún tān fàn zuō lǘ liū dā rǎo
学习课文,听录音范读。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 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 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 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 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 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 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 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 看得清清楚楚。 4.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 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 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 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 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多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 百姓的生活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218c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2.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中,有一篇名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幅名画的故事,该画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具影响力。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画廊,画廊里挂满了各种绘画作品。
人们走进画廊,纷纷驻足观赏着每一幅画。
然而,在画廊的一角,却有一幅名画格外引人注目。
这幅画的名字叫《东方的诗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瑰丽的色彩将人们深深吸引。
画中的景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壮丽山河、绚丽的花卉以及传统民俗活动。
画家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筆触,传递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和诗意。
《东方的诗意》是一位著名画家李江创作的作品,他是中国的一位杰出艺术家。
他擅长使用水彩和丙烯颜料,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和光影的笔法,使画作更富有层次感。
他的画作常常能够唤起观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文章中,作者还描述了《东方的诗意》如何得到了国外画廊的关注。
因为这幅画所展示的东方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国内。
不少外国人专程前来观赏并购买这幅真迹。
除了在画廊中展示,《东方的诗意》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的艺术展览,给更多的人带来了触动。
很多人因为这幅画而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东方的诗意》所展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景观,它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体现。
这幅画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在国内外的推广下,它得以引导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通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这幅名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展示。
它以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让中国的文化定位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显赫。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传承与弘扬自己的文化,以期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通过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的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部编版)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2dc45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1.png)
知识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课内阅读(一)(2022春·三年级单元测试)短文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2.文段中的省略号说明()A.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多B.街上各种建筑物很多C.街上的马、驴、车很多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画面中的人()很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A.不但……而且……B.虽然……但是……C.因为……所以……4.仿照语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关键句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一段的开头的第一句,句意简单明了。
本段主要写街市十分热闹的场景,故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写的。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该句介绍了街上的建筑物,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街上的建筑物很多,故选B项。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人很小”和“看得清清楚楚”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句子变成:画面中的人虽然很小,但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故选B项。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写车站、操场上的人的活动情况。
例如:操场上可真热闹,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跳集体舞。
(二)(2022春·三年级单元测试)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b32e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4.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原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画面上,有热闹的街市,繁忙的码头,各种各样的店铺,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
人们有的在买卖商品,有的在看戏,有的在喝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画中的建筑也十分精致,桥梁、房屋、亭台、楼阁,每一处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特别是那座横跨汴河的大桥,结构复杂,工艺精巧,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文献。
它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和历史文化。
首先,课文详细描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和尺寸,使学生能够对这幅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画面中街市、码头、店铺、人群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其次,课文强调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指出,这幅画的建筑描绘精细入微,特别是大桥的结构和工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这幅画也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还能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也启发学生们对艺术和历史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09a5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f.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2、能力目标提高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懂得《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媒体: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课件和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1、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其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 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 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 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 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 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 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 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 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
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
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
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 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 在上面了。 句式:有……有……有……有……
句式:有……有……有……有……
中心句 3.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
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 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 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 街市 情景 多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热闹 清楚 传神 生活情景
快速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这幅
画有什么特点?
是 我国古代绘画中 《清明上河图》是 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 廊中 也是 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不仅 这件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 而且 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 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还 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 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 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
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
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1.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
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
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 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你看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我知道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被称为一幅名 扬中外的画?
你知道吗:
1、说说我们榆林有哪些有名的地方? 2、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我国哪些 传统文化?
中 国 武 术
•历 经 风 雨 八 百 年,
繁 华 古 都 在 眼 前。 千 姿 百 态 众 生 相, 尽 在 绵 绵 画 中 间。 扬 名 海 外 震 国 威, 惊 世 绝 技 人 人 赞。 绝! 中 华 文 化 真 叫 绝!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 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 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 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 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 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 京故宫博物院里。
1.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
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
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 代的大思想家( ),欣赏了 美丽的古代神话( ),走进 了雄伟独特的( ) ,感受到 了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市郊的景象
汴河两岸
繁华的街市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 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 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 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 画宫室 ,尤擅绘舟车 、市 肆、桥梁、街道、城郭。存 世作品《清明上河图》卷, 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 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 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
里。
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
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
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 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
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
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
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
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
《清明上河图》全卷所绘人物五百 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 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 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 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 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 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 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 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摘自白 寿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 《清明上河图》的评价)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画名: 《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择端 北宋时期 年代:
大小: 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按要求,自学课文:
1、注意读准文中有注音的生字新词,
难懂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请 教同学解决。 2、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这幅画 的内容、特点和地位?
啊!
5.《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
到了八百多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5.《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
到了八百多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指北宋都城汴梁
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作用:总结全文
词、句赏析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这上面了。
.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 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 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 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 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 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 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 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关系的处处 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 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 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摘自《简 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 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
4.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 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 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
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
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
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
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
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