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电学基本概念
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绸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绸子与玻璃棒,它们所带的电量分别相等。(2)接触起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的物体,则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与带电物体相同的电荷,如把带负电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且金属箔片会张开。*(3)感应起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不接触)时,用手摸一下不带电的导体后,移开带电体后,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就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
3.电量及电的中和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它的电量就越大。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一个基本电荷所带的电量为库仑,这是自然界能单独存在的最小电量,自然界能独立存在的电量都是的整数倍,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仑。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的多余电子
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这两个物体都没有多余的电子,也不缺少电子,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电的中和现象也是电子转移的结果,并不是电荷消失了。
4.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正电的电量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3)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电量都为库仑;(4)整个原子通常显中性,原子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5)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随不同的原子而不同。
5.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即电荷是守恒的。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见摩擦起电只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电荷的创造。
6.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1)利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何种性质的电荷。首先,将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于是验电器带有与带电体同种性质的电荷,结果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就因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然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了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认真观察这时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发生的变化。如果角度继续增大,表明原来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如果角度减小,或者闭合后又张开一角度,表明原来的带电体带的是负电荷。同理,也可以用验电器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负电荷进行对比分析。(2)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进行分析判断,将通草球(或泡沫小球)用细丝线悬挂起来,先使带了正电荷的玻璃棒去接触通草球使它带正电荷,然后将带电体去靠近它,如果它们相互排斥表明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如果它们相互吸引,表明带电体带的是负电荷。同理,也可以先让通草球带上负电荷对其他带电体进行电性检验。
7.电流及其方向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在历史上,为了研究的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现在知道,金属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子带负电,所以与规定相悖,但是人们并没有进行修改,原因是:许多文献书籍均以此为准,修改会引起混乱;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还是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研究电学问题的效果相同;在某些情况如酸、碱、盐溶液中,也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情况。
8.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9.物体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是指导体内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通过电荷传导能量。带电是指物体因得失电子,使原子核所带正电的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量不相等,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物体。带电的物体不一定导电,如毛皮、橡胶等绝缘物体能带电,不容易导电。能导电的物体不一定能带电,如手持金属棒与其他物体摩擦,结果金属棒不带电,因为电荷已通过金属棒和人体传给大地。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①、知道电阻及单位;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③、知道滑动的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①、正确理解,即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要点诠释: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1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要点诠释: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说明: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1.定值电阻:
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
电路符号或者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要点诠释: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3.电阻箱:
分类: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之间的任意阻值。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1、滑动变阻器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只看下面的接线柱和划片P间的长度)调到最大。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只有极少数(玻璃)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