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重点小学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学说课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06af4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f.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歌曲中的歌词质朴感人,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同时培养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渴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和爱意,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妈妈格桑拉》的歌词,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妈妈格桑拉》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实践活动: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演唱能力。
4.巩固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进行针对性练习。
5.展示评价:学生自主设计表演,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C大调 2/4拍子歌词内容:妈妈格桑拉,亲爱的妈妈,您的笑容如花朵,您的关爱如阳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能力、合作意识、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 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286e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a.png)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藏族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同时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藏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
3.音准的把握和合唱的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讲解法:教师讲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和技巧。
4.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合唱架:用于学生合唱时摆放麦克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藏族音乐的录音或演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妈妈格桑拉》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和演唱姿势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演唱其他藏族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a4d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2.png)
【音乐教案】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藏族民歌。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播放《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先闭眼听歌,感受音乐的美妙。
2.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听后的感受,进行简短的交流。
3.教师对歌曲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Step 2 学习歌曲(20分钟)1.教师通过齐唱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基本旋律。
并进行适当分段的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2.教师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进行跟唱,直到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整体旋律。
3.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学习,注重发音、语调的准确。
Step 3 学习伴奏(20分钟)1.教师放老师模范演奏的音乐录音带,分段进行学习。
2.教师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节奏运动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尝试弹奏简单的伴奏,使学生对乐器的表演产生兴趣。
Step 4 表演与展示(1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进行分组排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简易道具进行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及指导。
Step 5 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和矫正错误。
2.学生分享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教师进行鼓励和肯定。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妈妈格桑拉》的舞蹈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藏族文化和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藏族音乐。
【教学反思】《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融合了藏族音乐元素的经典民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分组排练和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民歌悠扬 演唱《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民歌悠扬 演唱《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aff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9.png)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歌曲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这首歌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
歌曲的难度适中,节奏简单,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感受藏族的民俗风情。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母亲的爱。
3、通过学习,能够为歌曲划分乐段。
教学重难点1、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3、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视唱下面的旋律,并说出这一旋律来自哪个地区的民歌。
(藏族民歌)2、课件出示图片藏族服饰。
3、藏族简介: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藏族民歌《妈妈格桑拉》。
三、新课学习1、初步聆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速度:稍慢情绪:深情地2、你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表示幸福,“拉”表示对人的尊敬,“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
)3、再次聆听:边听边跟着小声哼唱;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歌曲可以分为2个乐段)第一乐段讲述了母子情深。
第二乐段可以感受到对妈妈的爱在心头涌动。
4、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5、学唱歌曲。
①跟琴视唱旋律,注意唱好切分节奏。
②音乐小知识了解附点节奏在歌曲中的唱法,学习从头反复记号记号。
《妈妈格桑拉》教案 2024—2025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
![《妈妈格桑拉》教案 2024—2025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015f20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8.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课题:妈妈格桑拉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演唱有一定了解,但对藏族风格音乐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引导。
学生年龄较小,对母亲的爱充满着真情实感,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能感受歌曲《妈妈格桑拉》中浓浓的母爱和藏族音乐风格特点。
2. 艺术表现: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3. 创意实践: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如用绘画、舞蹈等。
4. 文化理解:能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并对藏族文化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藏族音乐风格特点用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2. 教学难点:学习歌曲的二声部演唱,并演唱出和谐的和声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视唱练耳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音频设备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你们最爱的人是谁?2. 生:妈妈!3. 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关于妈妈的歌曲,它来自美丽的西藏,叫《妈妈格桑拉》,你们想学吗?环节二: 讲授新课(一) 感知1.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演唱一遍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2. 师:歌曲中哪些词语表达了对妈妈的爱?3. 生:比如“妈妈格桑拉”、“妈妈我爱你”等等。
4.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特别,它带有浓浓的藏族音乐风格。
你们能听出来吗?5. 生:歌曲的节奏比较舒缓,旋律起伏不大,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二) 探究1.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2. 生:第一乐段描写了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说课稿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
![说课稿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d5a9d2d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c.png)
说课稿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藏族音乐的兴趣,感受母爱的伟大,增强对家庭和亲人的关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把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理解藏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妈妈格桑拉》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藏族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4.实践:分组进行演唱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为歌曲添加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5.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增强对家庭和亲人的关爱。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藏族音乐的特点和母爱的主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另一部分是藏族音乐的特点。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歌曲和藏族音乐有更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妈妈格桑拉》的熟练程度、音准和节奏感。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2091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b.png)
6. 创作能力:通过创作具有藏族特色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7. 团队协作: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8.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藏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我还会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如果有学生在评价中提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认真考虑并采纳他们的建议,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态度、纪律等,评价其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创新思维等,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小组评价等,以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应及时进行,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 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 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富有藏族特色的民歌,歌词质朴感人,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藏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知道多少关于藏族的音乐和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d424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0.png)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指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角度去欣赏歌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举例:《妈妈格桑拉》中的一些旋律跳跃较大,学生需要重点练习,以确保演唱时旋律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
-藏族音乐风格的把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妈妈格桑拉》相关的音乐或舞蹈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和舞蹈动作的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舞蹈的韵律。
5.通过歌曲学唱,教育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旋律美感;
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了解藏族音乐文化背景,拓宽音乐视野;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藏族舞蹈动作,激发学生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妈妈格桑拉》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在学习藏族音乐时,对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在歌曲情感表达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演唱时情感投入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尝试通过讲述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体验母爱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8774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a.png)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妈妈格桑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简洁动人,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依恋和祝福。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同时,歌曲所传达的亲情主题,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具有较强的情感教育价值。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能力,能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然而,他们对于藏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如装饰音、颤音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歌唱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对妈妈的深情;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装饰音的演唱。
2、教学难点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在演唱中加以体现;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真挚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11ee8f998fcc22bcd10d9d.png)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体会母爱的伟大。
2.通过反复演唱,尝试二声部演唱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这首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藏族民歌的旋律特点,并能够听辨藏族民歌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藏族民歌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体会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是尝试二声部演唱,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电钢琴。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这节课,老师先带来一段舞蹈,请同学们猜猜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1.播放独唱版本的《妈妈格桑拉》,教师跳一段藏族舞。
2.让学生说说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跟哪个民族有关。
3.(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藏族风格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板书课题)二,教授新课,学唱歌曲1.解释歌名(师)这首歌曲具有藏族音乐的特点。
一是表现在他有一个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名。
格桑拉是藏语。
格桑的意思是幸福快乐。
拉的意思是对人的敬语。
所以《妈妈格桑拉》歌名的意思是祝福妈妈幸福快乐。
2.学唱歌曲旋律,了解藏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师)这首歌除了歌名具有藏族音乐的特点,它的旋律也具有藏族音乐的特点。
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旋律,并仔细体会哪一些音反复出现了呢?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歌曲旋律。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歌曲旋律中重复了哪些音。
教师小结:藏族音乐的旋律中通常会出现la,do,re,mi。
这几个音,它采用的是民族五声调式。
3.聆听两段音乐辨别出藏族民歌的旋律,学唱藏族民歌的旋律。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辨出哪段音乐是藏族民歌。
揭晓答案,学生学唱藏族民歌的旋律。
4.初次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以及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完整地聆听后,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音乐的节拍,速度,情绪以及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和自己这样划分的依据。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妈妈格桑拉》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429565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9.png)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
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执教内容是:学习《悠扬民歌》中的《妈妈格桑拉》,它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的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情深。
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一、启发学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饱含深情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老是想为大家唱首歌,你想听吗?师弹奏尤克里里唱藏族歌曲《家乡》,知道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你还知道哪些藏族歌曲?生:《天路》《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等。
师:这些歌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有拖音,旋律起伏很大,歌词中都有藏语。
师:有一段来自藏族的旋律能唱一唱吗?生唱这段旋律出自《妈妈格桑拉》,格桑拉是祝福你幸福安康的意思,打开书学习这首歌曲。
二、1.第一次聆听,贯穿全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深情优美的)2.教师范唱,边唱边画图形谱,给歌曲划分乐段,说出两个月段表达的内容是什么?3.用wu模唱,手绘图形谱,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强弱的变化。
4.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至深,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按照四二拍强弱规律朗读。
5.跟音乐模唱歌曲全曲。
三、分乐段学唱A段1.学生模唱歌词,老师指出不足并纠正。
2.切分节奏的学习,根据图形谱更清晰准确的掌握切分节奏。
3.学唱歌曲B段,感受旋律走向,从图形谱中感受渐强减弱4.唱全曲四、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轮唱)1.一起演唱歌曲二声部。
2.跟伴奏演唱二声部,师唱一声部。
3.生分声部演唱,注意声音均衡和谐,不喊唱互相倾听。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范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范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a1da4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2.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范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歌曲难度适中。
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富有特色,歌曲的高音部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准和气息控制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高音部分的演唱和气息控制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同时,学生对藏族音乐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增加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准和气息控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高音部分的演唱和气息控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范唱《妈妈格桑拉》,学生跟随模仿。
2.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高音部分的练习。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藏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藏族音乐的相关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藏族音乐的音频,让学生猜测是哪种音乐。
2.介绍歌曲《妈妈格桑拉》: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3.示范演唱:教师范唱《妈妈格桑拉》。
4.学生模仿: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演唱。
5.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高音部分的练习。
6.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对藏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7.完整演唱:学生集体演唱《妈妈格桑拉》。
8.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旋律图、歌词、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演唱评价、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欣赏能力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https://img.taocdn.com/s3/m/6f2956ab28ea81c759f57829.png)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妈妈格桑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2、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3、边唱边跳藏族舞蹈,表达对妈妈的祝福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妈妈格桑拉》
【教学难点】合唱二声部的学习
【教学准备】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播放藏族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2、师:同学们喜欢刚才的这段音乐吗? 生:喜欢
3、师:这是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近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走近藏族这个古老的民族。
师: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居第二. 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而布达拉宫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师:大家看是不是很庄严,肃穆啊!好!我们接着往下看——西藏的昼夜温差极大,所以藏族人民多着长袖、宽腰、长裙、长靴。
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有果谐、堆谐、弦子、囊玛、谐钦、热巴谐。
藏族民歌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
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 净化了灵魂。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0e65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3.png)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在讨论中不够积极。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足,或者是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唱《妈妈格桑拉》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1)歌曲中的藏族音乐元素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风格特点;(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音准、节奏不稳定等问题;(3)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参与和协作意识,影响整体合唱效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发现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他们不仅掌握了《妈妈格桑拉》的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还能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同时,他们对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从文化角度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此外,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学会了从音乐中寻找和感受美。
题目3:请阐述《妈妈格桑拉》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妈妈格桑拉》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温馨、思念的情感。歌曲中的“妈妈格桑拉”一句,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整首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传递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题目4:请简述《妈妈格桑拉》的歌曲结构。
答案:《妈妈格桑拉》的歌曲结构分为A段、B段和A'段。A段描述了歌曲的主题,B段则转向抒情,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歌曲的情感。A'段是A段的重复和升华,通过加强和声和节奏的变化,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深厚,达到了高潮。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期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7cde004a1b0717fd5ddaf.png)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
六、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生:(两个乐段)
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
(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学生齐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复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生问好。
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说课稿 人音版 音乐 六年级 上册 《妈妈格桑拉》
![说课稿 人音版 音乐 六年级 上册 《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0635f8b948d7c1c709a14535.png)
《妈妈格桑花》教材分析: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在第2单元安排了《悠扬民歌》这一内容,其中包括描写藏族生活风情的歌曲。
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执教内容是:献给妈妈的歌曲——《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它表现了藏族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
设计思路: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离开了唱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教育了。
故本堂课以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为主要内容。
在方式方法上,通过看(看亲子图片)→感(对母爱进行评价)→听(听歌曲)→唱(唱歌曲)→演(表演演唱))五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民歌,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达到背唱的效果。
易。
3、教学重点:课堂设计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能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对妈妈情,情感体验贯穿始终。
4、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视频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ab88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这首歌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
歌曲的难度适中,节奏简单,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藏族的民俗风情。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妈妈格桑拉》。
3.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藏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3.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韵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妈妈格桑拉》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音乐图谱等。
3.准备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919f15998fcc22bdd10db7.png)
《妈妈格桑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 2课《妈妈格桑拉》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想法,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教材分析这个环节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妈妈格桑拉》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 2课,是一首根据藏族风格特点所创作的儿童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2/4拍,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在教学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我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唤起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仿等形式学会歌曲,并能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掌握切分节奏,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标准的节奏、音调有感情的参与二部合唱。
下面是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难点:掌握切分节奏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第二、教学方法这个环节我主要从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核心,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听唱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2b1a2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8.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柔美,表现了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激昂,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的祝福和决心。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藏族的的风土人情,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藏族民歌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歌曲中的部分音高和节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音乐欣赏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藏族特色音高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藏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藏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妈妈格桑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分段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藏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84f1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1.png)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演唱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学生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
2.教学难点:掌握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音色、节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歌曲;使用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2.聆听:播放《妈妈格桑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藏族文化的特点。
3.学唱:分析歌曲的节奏、音高,教授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歌词含义,理解母亲的爱。
5.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母亲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情感:感激、敬爱歌词:描述母亲的关爱和付出节奏:藏族民歌特点音色:藏族民歌特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演唱效果,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2.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程度;3.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4.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
(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学生齐唱。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生:(两个乐段)
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
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
六、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
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
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
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教学过程
复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生问好。
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学唱《妈妈格桑拉》、旋律创编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2、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
教具、
学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