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词义猜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词义猜读法
对于“理解文言实词”,《考试说明》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标明了考查范围,特别要注意《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用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学会猜读(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离不开猜读,文言文应试,考场上更离不开猜读。但是,猜读并不是单凭着主观想像去瞎蒙,它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只要熟练掌握这些猜读的方法,在考场上便会游刃有余,应付高考理应不成问题。
(一)文言实词词义猜读主要有六种方法:
―、变文见义法。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行文的对应性,有的是短语与短语相对应,有的是句子与句子相对应,还有的是段与段相对应。处在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词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那么,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只要找到了这种对应关系,便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出未知的词性、词义,此即为变文见义法。例如:
1、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
..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
..终身饱,凶年
之事》)
2、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所谓故国者》)
以上两个例句,单音词对单音词,词组对词组,其中“仰”对应“俯”(词义相反),“事”对应“畜”(词性相同,词义相近)。“乐岁”对应“凶年”(词义相反)。“卑”对应“尊”(词义相反),“疏”对应“戚”(词义相反)。再如: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王子坊))
在这两个例句中加点词“御”与“乘”相对应,其义当解作“乘,驾”。“擅”与“居”相对应,其义即“居”,“占有”之意。又如:
5、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
6、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8、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
..行。(《庖丁解牛》)
..止而神欲
以上4个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用变文见义的方法,都能化难为易,准确理解。⑤中“极”与“通”相对应,自然应解作“到,通到”。⑥中“逐”字分别与“竞”“争”相对应,理当解作“竞争”。若不用这种方法,“逐”字的这个义项是难以解出的。⑦中有两个“征”字,但意思不一样。不难看出,“寡人是征”与“寡人是问”是相对应的,结构也完全相同,因而“征”即“问”,而“昭王南征而不复”中的“征”,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其义只能随文解作“行,巡”。这相对应的两句的意思是:你们不向周王室贡奉包茅,使得周天子的祭祀活动不得正常进行,我就问你这件事情;昭王南巡却未能回归(被淹死在江里),我就问你这件事。⑧句中画线词语“官知”,学生不易理解,但是,只要弄懂了与之对应的词语“神欲”指的是“精神”,便可以断定“官知”是一个名词,指人的感觉器官。
总之,变文见义的方法简便易行,只要找准了词语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猜出其正确的意思。
二、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这种方法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遇到拿不准的词语,先想想在所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过这个词语,课文中的这个词语作何解释;第二步是将课文中此词语的意思搬迁过来,套在这个句子里,看一看于义是否可通。一般说来,于义可通便正确,于义不通,便是错了。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下面将十年来的高考文言试题中的有关句子摘出来,并与课文中相关的现成的句子加以比照:
1.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92年全国高考题)予除.左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两个除字均作“授职,授官”讲。
2.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92年全国)
原.其理,当为大水所冲(《雁荡山》)
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所以失之者(《伶官传序》)
三个原字均作“推测,推究”解。
3.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93年全国)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崤之战》)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三个勤字均作“辛劳,辛苦”解。
4.扬州辟.从事使(94年全国)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两个辟字均作“征召”解。
5.辄货市
..粟麦。(94年全国)
转货.他郡(课后练习《黄道婆》)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两个货字均作“卖”解,两个市字均作“买”解。全句的意思是:何子平总是卖掉所得俸禄之白米(精粮),而买成粟麦(粗粮)供自己食用。
6.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94年全国)上堂启.阿母,阿母怒不止。(《孔雀东南飞》)
两个启字均解作“禀告,告诉”。
7.岂汝身致.之邪(95年全国)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两个致字均解作“招来”。
8.母恒自纺绩,夜分
..不见曦月。(《三峡》)
..而寐。(95年全国)自非亭午夜分
两个“夜分”均解作“午夜,正半夜”。
9.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96年全国)绝无有者,则械.系不少宽。(《狱中杂记》)
两个“械”字均解作“戴上刑具”。
10.先涕泣不自胜.(97年全国)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两个“胜”字均解作“能承受”。
11.故事
..(《六国论》)..,天子当挂服举哀(98年全国)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两个“故事”均解作“先例”。
12.得全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以没(98年全国)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两个“首领”均解作“性命”,“头颅”。
13.径将.我入青云间(99年全国)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两个“将”字均解作“带领”。
14.启听.淮北取籴(99年全国)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两个“听”字均解作“听任,准许”。
15.后因他信.,具以白质(2000年全国)便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两个“信”字均解作“送信的人,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