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科学技术史

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一是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二是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三是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欧得曼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著有《算术史》、《几何史》和《天文学史》,是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史家。
•惠威尔,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专著。
•1912年萨顿创办科学史刊物Isis•1924年美国科学史学会成立•1929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召开•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创立科学史系•2005年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学科史——综合史•内史——外史•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利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技意识。
•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优化知识结构。
•第一节、古代技术的发端•一、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磨石器•二、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三、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四、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第一节、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一、古代巴比伦的变迁•二、古代巴比伦的数学和天文学•三、古代巴比伦的技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字母文字•铁器时代的到来•一、古埃及的历史•二、古埃及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三、古埃及的技术•文字和纸草书•金字塔•神庙•一、古印度的回顾•二、古印度的天文学、数学和医学•天文学:《太阳悉檀多》《五大历书》•数学:《准绳经》、《圣使集》、《计算精华》、《算法概要》等。
•医学:《阿柔吠陀》、《妙闻集》、《阇罗迦集》•三、古印度的技术•一、古代中国的兴衰•二、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注》、《数书九章》•三、古代中国的医药学和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地学:《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裴秀的《禹贡地域图》、朱思本的《舆地图》、清朝的《皇舆全览图》、《郑和航海图》•四、古代中国的技术•1、农业和农业技术•2、纺织和瓷器制造•3、四大发明及其意义•4、建筑技术和水利工程•5、冶金和造船技术•第一节、古希腊的科学技术•一、古希腊的科学•1、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等•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等•德谟克利特学派:德谟克利特等•毕达哥拉斯学派:设想地球、天体和宇宙都是球形,天体的运动为均匀的圆周运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古代科技的起步阶段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石器工具,这标志着人类科技的起步阶段。
他们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开始种植谷物,养殖家畜,实现了食物的多样化供给。
同时,他们还发明了陶器,开始进行陶瓷制作,为后来的工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科技的辉煌时期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迎来了辉煌的时期。
冶铜术的出现,使得青铜器得以制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冶铁术的出现,使得铁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取得了许多突破,如水利工程、航海技术、农业耕作方法等,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古代科技的传承与创新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科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例如,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后来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九章算术》的出版,为后来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古代科技的衰落与复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时期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落的阶段。
尽管如此,中国的科技文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迎来了一次新的复兴。
航海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改进、纺织业的发展等,都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科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

早期文明中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成就
01
数学
古代巴比伦人发展了六十进制计数法,古埃及人则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并进行了土地测量和几何学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概念。
02
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逐渐形成了对宇宙的认识。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古巴比伦人则发展了占星术和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继续取得进步,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同时,西方科学思想 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
04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内容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观念解放作用
1 2 3
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要点二
量子计算
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 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 理论上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潜力。
要点三
生物信息学
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 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 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 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 生物学意义。
03 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缓慢 进步原因及表现
欧洲中世纪时期社会背景分析
宗教统治与思想禁锢
01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占据统治地位,对科学思想进行严格
控制,导致科学进步缓慢。
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繁与社会动荡
02
欧洲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稳定发展。
经济基础薄弱
03
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推动科
世界科技文化史笔记

1、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三个重要学科: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前者为后两者的历史基础)2、研究规律:学科史→综合史,思想史→社会史。
(中心观点:内、外史相结合,以文化为切入点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3、文化:人类在物质、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
科学技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使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
4、科技文化的特点:①系统性(包括器物、制度、行为规范、价值观四个层次)我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以及中国历史上,技术超越欧美国家,而科学相当落后的原因:重视器物层次而忽视其他层次。
②国际性③基础性④创新性。
5、科技文化的发展阶段:①古代科技文化、②近代科技文化、(包括由哥白尼开始到牛顿结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蒸汽革命,以及以电磁理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力和内燃机革命)近代科技革命不仅包括器物层次上的进步而且包括其他方面的进步,近代科技文化初步完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建制化过程,在近代科学传统当中逐渐确立了由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所构成的科学理性精神,从而为科学知识的条理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历史表明,近代科技文化不是最理想的文化形态,它本身蕴含深刻矛盾。
(卢梭,近代马丁·海德格尔)③现代科技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罗马俱乐部1、学习科学文化史的意义:①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
技术悲观主义:(蕾切尔·卡逊,环境运动、环境思潮的开创者之一,《寂静的春天》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进步起破坏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破坏)如何看待技术悲观主义思潮,它是否完全消极?技术万能论:与技术悲观主义相反,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可以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如失业、犯罪、经济危机。
认为未来世界属于科学家和技术权威而不是产业工人(即精英统治观点)②对青年一代和全国公众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传统、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的重要手段。
第1讲 科技史及科学技术的起源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东松
E-mail:lids@ Tel:67392749
第一讲 科技史及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科学技术的起源
第一节 绪论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
什么是科学? 技术? 科学史?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学科性质 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史的分期问题 科学技术史的功能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参考书目
第二,思想史学派的概念分析方法。主张研究原 始文献,不是为了发现其中有多少成就,而是为 了研究这些文献的作者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重 视的是思想概念的发展和演化。 第三,社会学的方法。注重科学的社会、文化功 能。此种研究方法于20世纪出现。1931年,前苏 联学者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了论文 《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特有的科学史研究方法的出现。1939年贝 尔纳(J.D.Bernal)的《科学的社会功能》。默 顿(R.K.Merton)的名著《十七世纪英国的科 学、技术与社会》(1938年),是科学社会学方 面开创性的著作 。
注意:科学和技术是历史性的概念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随着历史阶段的不同而发展 科学知识本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冥王 科学知识本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例如: 星被逐出太阳系行星家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在2006年8月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 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大会通过的 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 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 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 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 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 行星” 。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发展历程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科学古代人们关注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形成了中国占星学、算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经典。
2. 中世纪科学中世纪,欧洲的科学受到教会的束缚,教会将宗教和科学划分为不同范畴。
然而,仍有一些人不受限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3.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发现了惯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 现代科学到了近代,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科学知识的累积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疑问和新的探索。
二、技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技术古代人类创造出了极其精湛的技术,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井冈研发技术等。
这些技术奠定了后人发明创造的基础。
2. 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工业生产从人为驱动发展到机械驱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3. 现代技术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大便利。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科技重要性的突显已经使这一时代成为技术革命的世纪。
结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和无限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人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避免滥用科学技术而导致其带来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科技发展的走向,提前做好正确引导的工作,为科技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科技进步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发展。
最新科学技术史

利用了自然能源(火) 。
பைடு நூலகம்
?2、冶金技术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末期)
大约1万年前,开始懂得饲养动物。
?四、原始手工业的早期发展
?1、制陶( 8000—— 9000 年前)
?制陶技术的出现, 第一次使人类对材料的加工超出了仅仅是改变其几何形状的范围,
而开始改变材料的物、 化属性;
第一次通过一套复杂的工艺过程,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人工材料;第一次使材料加工不仅利用了人的体力,而且
?四、科学技术史的学科发展历史
?1、各学科史→综合性的科学史
?欧德谟:《算术史》、《几何学史》 、《天文学史》 ?专门搞科学史研究的人:
蒙塔克拉 [法 ] :《数学史》(1758 ) 埃斯特瓦 [ 法] :《天文学史》 ( 1755 —— 1782)
?普利斯特列: 《电学史》、《光学史》 ?贝克曼:《发明史》
科学技术史
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
1、原始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时期科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中脱离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古希腊创立了古代科学的理论体系
3、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时期脱离宗教神学脱离哲学技术开始与科学联姻(
18 世纪)
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第二次科学革命,使科学冲破牛顿力学的束缚,科学观念又一次发生重大变革。 发展特点:( 1)发展的不平衡( 2)整体性( 3)国际性( 4)竞争性与互补性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区别:任务方面:科学侧重回答 “是什么 ”和“为什么 ”;技术着重回答 “做什么 ”和 “怎么做 ”。
性质方面:科学的本质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认识过程; 技术的本质是从理论和经验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古代部分)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古代科学技术)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科学技术的萌芽,产生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古人类学家研究发现,距今300多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已开始使用天然木头和石块为工具。
工具的使用标志着原始技术的萌芽,同时也宣告人类已脱离动物界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此后,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渐地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不断取得技术的进步,并且逐步积累了许多原始科学知识。
限于当时人类的认知水平,原始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零散的、经验性的,并且往往是和原始宗教迷信掺杂在一起的。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的产生已有4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只是二三百万年前的事情,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西南60英里的法尤姆地区已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猿类化石——埃及猿,在由埃及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腊玛古猿,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南方古猿,距今500万年至100万年;直立人,距今300万年至30万年,又分为早期直立人(如我国云南的元谋人) 、晚期直立人( 如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智人,距今30万年至1万年,又分为早期智人(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 如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而劳动在从古猿转变成人类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他必须以自己认识自然的一定知识和改造自然的一定技能作为进行这些活动的依据和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劳动也就有了技术的萌芽,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也就有了技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不过,技术的历史也和整个人类的历史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幼年时期。
技术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一、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考察最原始的技术,最主要的依据是考古发现的原始人的工具——石器。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科学技术史-绪论

跨学科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的界限,与相关学 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实证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基于实证材料和证据,通过分析和解 释这些材料来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历史性
科学技术史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进程,探究不同时 期和地域的科技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史-绪论
• 绪论 • 科学技术史的起源与发展 • 科学技术史的主要内容 •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 • 科学技术史的学科价值与意义
01
绪论
科学技术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 、文化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特点
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证性、历史性。
综合性
科学技术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 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飞跃
工业革命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重要里程碑。蒸汽机、纺织机等技 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 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科技革命
20世纪初,科技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 突破,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提出,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这些都对现代 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 智能化应用出现在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 疗方法,同时也会对农业、环保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技术将得 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 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的历史观察

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的历史观察在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与变革。
通过观察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其演变过程。
1. 科学与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古代科学与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
随着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科学思维逐渐形成。
最早的科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印度和古埃及等文明。
在这些文明中,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了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
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开创了几何学的研究;古印度的数学家发展了数系和算法的概念,为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同时,科学与技术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贸易、征战、学术交流等方式,不同文明间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得以流传。
例如,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古代中原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得以交流与传播,推动了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2. 古代科学与技术的传播古代科学与技术的传播主要依靠人的移动和书面记录。
人的移动为科学与技术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古代学者、旅行家、使者等通过旅行和交流,将本地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带到其他地区。
比如,古代中国的探险家郑和在七次远洋航行中,将中国的航海技术传播到了东南亚和非洲。
同时,书面记载也成为古代科学与技术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古代,人们使用文字记录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形成各种学术著作和科技手册。
这些著作通过复制、传抄和教学等方式传播到不同地区。
例如,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对几何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在《几何原本》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部著作通过拷贝和翻译,传播到了阿拉伯地区和欧洲,成为后世数学家研究的基础。
3.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古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农业技术的改进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了人民的生计;医学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延长了寿命。
科学技术史个人总结

科学技术史个人总结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趋
势的分析,可以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推动力。
个人总结科学技术史的重
点如下:
1. 科学技术的起源:科学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时期。
从最早的石器
制作到农业革命、金属冶炼等,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逐渐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古代的数学、哲学、医学
等学科,到近代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为人类的生活
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变。
3. 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
们的生产方式、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科学技术还
对人类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学技术的挑战: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许
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浮现出来,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工作岗位的影响、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命伦理的冲击等。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史是一门以人类思维、实践和创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对科
学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世界科技文化史课件第四章

2020/9/20
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
13
4.1 近代科技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上一级目录
文艺复兴运动前夕一些自然哲学家所 倡导的实验风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 芽和初步发展,为两种传统的结合提供了 条件。
而基督教经典在教义层面上有意提高 工匠的地位,淡化了“劳心者”和“劳力 者”之间的对立,有利于两种传统的融合。
30
4.2 哥白尼革命 上一级目录
伽利略1610年的重大发现:
其一,木星有四个较小的“行星” (卫星)围 绕它旋转。
其二,月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均匀的圆球形, 而是凹凸不平、粗糙的。
其三,银河不过是数以万计单独恒星分布较为 集中的结果。
2020/9/20
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
31
4.2 哥白尼革命
《天球运行论》的出版负责人奥西安德是一个新教 徒,他知道马丁·路德坚决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并 说:“人们正在注意一个突然发迹的天文学家,他力 图证明是地球在旋转,而不是日、月、星辰诸天在旋 转。……这个蠢才竟想把整个天文学连底都翻过来, 可是《圣经》明白写着,约书亚喝令停止不动的是太 阳,而不是地球。”因此,他擅自在书前加了一个 “关于本书的假设告读者”的序言。序言中说,哥白 尼只是构造了一个宇宙的数学模型以方便计算,不一 定是对实在世界的真实描写。由于这篇序言没有署名, 人们一直以为是哥白尼本人写的。直到1609年,开普 勒才发现,哥白尼根本不知道加了这一序言,而且他 本人绝不同意序言中的观点。
2020/9/20
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
12
4.1 近代科技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上一级目录
五、知识前提
工匠传统(即经验传统)在中世纪并没有中断。 能工巧匠在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各种有益的知识和 技能。(水轮、风车、时钟、怀表)
名词解释科学技术史

名词解释科学技术史1.引言1.1 概述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从古代开始到现代,以及未来可能的科技发展的全面历史。
科学技术史主要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演变、突破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包括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科技政策等方面。
通过对过去科学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通过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世界的。
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迹与成就的叙述,更是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背后的人文精神的研究。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历史文献分析、考古学、实地调研、口述历史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还原过去科技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同时,通过考古学和实地调研,可以发掘科技发展的实物证据,更加直观地了解过去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活动的情况。
此外,采访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听取他们的口述历史,可以丰富科技史中的细节和真实性。
总之,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旨在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科学技术史的解释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史的定义和背景以及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科学技术史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它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逐步深入地解析科学技术史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将通过引言部分的概述,引导读者对科学技术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而后,进入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科学技术史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展示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科技文化的起源

• 古巴比伦技术
– 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古巴比伦人开始从大麦充当交 换的媒介为主转为用铜锭、银锭、黄金为主,这表明 古巴比伦冶金业已经发展起来。古巴比伦人已懂得在 铜中加入锡或铅制成合金,即青铜。 –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古巴比 伦人也有所发展。《汉谟拉 比法典》石柱就是当时刻写 这个法典的石碑,也是古巴 比伦艺术的代表。
• 脑量与人的进化
能人 直立人 现代人 脑量(毫升) 石器水平 750 顺手打制 1000 多次敲击形成不同形态 1350 深远的计划、精致的制造
脑量与工具的复杂和成熟 程度成相关关系,但并不是 一一对应,尼安德特人的平 均脑量(1450)比现代人更 大,的进化
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1.古埃及概况 • 尼罗河的赠礼
– 稳定的生态环境 – 相对封闭 – 尼罗河定期泛滥
• 古老而稳定的皇权政治
– – – – – – – – – – 早王朝:第1-2王朝(前3100-前2700) 古王国:第3-8王朝(前2700-前2160) 第一中间期:第9-10王朝(前2160-2010) 中王国时期:第11-12王朝(前2106-前1786) 第二中间期:第13、15、16、17王朝(前1786-1550) 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前1550-1069) 第三中间期:第21-25王朝(前1069-前656) 后期埃及:第26-31王朝(前664-前332) 托勒密埃及(前332-前30) 罗马埃及(前30-395)
– 从能人(250万年前)开始出现石器记录,直到1万2千 年前,为旧石器时代 – 公元前10,000-4,000年,为新石器时代,以农业社 会和定居生活为标志 – 公元前4千-1千年,埃及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 公元前1千年,铁器出现
什么是科学技术史

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一、科学技术史的价值意义1、今天的借鉴2、明天的展望3、素质与创造二、科学技术史的基础理论1、科技史的内史、外史及其关系2、科技史研究的辉格法与反辉格法3、什么是“李约瑟难题”?你的思考第一章科学的起源一、科学的起源1、生产的发展:恩格斯的论说2、精神的需要:迷信、巫术、宗教与科学二、巴比伦、埃及:西方科学的源头1、地理环境与科学特型1)从占星术看巴比伦:科学的非理性2)从来世信仰看埃及:科学的理性论三、巴比伦、埃及的科学思想遗产第二章古希腊科学第一节从自然哲学到原子论一、泰勒斯与自然哲学1、“科学之父”泰勒斯:从前科学到科学2、自然哲学:物质构成的“始基”说3、赫拉克利特:“火”、流动与辩证法二、原子论:古希腊科学思想的高峰1、从留基伯到德谟克利特2、“只有原子和真空”:原子论的科学思想意义3、原子论-机械论与西方科学思维传统第二节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唯理主义的传统一、毕达哥拉斯:科学史上的“先知”1、简单性原则:科学信念与方法论传统2、简单性原则或数学和谐性方法在科学史上的价值1)对哥白尼的启示2)开普勒与简单性3)爱因斯坦成功的奥秘:思想实验与唯理主义4)大爆炸宇宙论与简单性原则二、如何看待巴门尼德和芝诺的思想?三、柏拉图的科学思想四、何以说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构成近代科学的一大思想源流?第三节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古希腊的天文学一、亚里士多德:古代世界最博学的人1、柏拉图:理念论与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2、亚里士多德、欧多克斯:同心球的地心模型1)亚里士多德:科学的理论体系构想(科学规范)2)亚里士多德:天上与地下分裂的地心体系二、托勒密1、从希腊时代到希腊化时代2、托勒密的地心说3、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思想及其影响第三节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古希腊的数学和物理学一、欧几里德:数学公理化的伟大实践1、欧几里德与《几何原本》2、公理化:近代科学的两大来源之一二、阿基米德:古代的伽利略1、阿基米德:力学公理化的尝试2、阿基米德:数学与实验的结合三、公理化:科学思想的伟大遗产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一、中西科学思想比较1、从“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科学比较2、中国科学思维方式:取类比象,有机整体二、中国古代科学特征1、无神论2、元气论3、同异论4、变易论三、中国科学思想对世界的贡献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技术思想一、理气、道器之争与中国古代技术思想1、科学与技术的隔离:一条中断的逻辑链2、中国古代技术:经验与实用的传统二、机发论:从机械升华的伟大哲学思考1、机发论:见微知著与信息思想2、机发论:以小制大与控制思想三、机发论:从技术延伸的人生智慧四、“四大发明”对世界史的贡献五、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科学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五章中世纪的科学一、中世纪:信仰的时代1、“黑暗”的中世纪:到底“黑”在哪里?2、上帝信仰:知识包括科学,神学的婢女二、中世纪的科学1、经院哲学:逻辑的纯化,近代的先导2、阿拉伯:古今、东西的纵横桥梁3、罗吉尔•培根:弗朗西斯•培根的前驱第六章近代科学革命第一节从哥白尼到牛顿:天文学革命一、哥白尼:何以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1、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2、鼓励怀疑、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二、开普勒:天空的立法者三、伽利略:实验科学之父四、牛顿:伟大的综合五、近代科学革命的思想遗产1、机械自然观2、近代心智第二节从维萨留斯到哈维:生理学革命一、维萨留斯:《人体的构造》与小宇宙的革命二、塞尔维特:小循环的发现,科学的殉道者三、哈维:《心血运动论》与生理学革命的完成第三节近代科学的成熟:18、19世纪的科学进展一、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二、维勒的尿素合成三、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四、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1、细胞学说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3、生物进化论4、三大发现的思想意义第四节 19世纪的世界图景及其缺陷一、19世纪的世界图景1、19世纪:科学的世纪,联系的世纪2、世界图景:和谐,简单,清晰,优美,进化3、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二、经典科学局限的端倪1、“以太漂移”实验的困惑2、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3、可分、可入的“原子”第七章现代科学革命第一节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一、从“以太漂移”到相对论1、1905:科学史上的奇迹年2、相对论的思想背景二、狭义相对论:匀速直线或惯性参照系1、时空一体2、质能转化三、广义相对论:非匀速直线或加速参照系1、无“力”的世界:新惯性定律2、空间弯曲与“黑洞”四、相对论: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理论第二节量子力学历程一、从黑体辐射到量子力学1、普朗克的“能量子”2、爱因斯坦的“光量子”3、玻尔的原子模型二、光:粒子还是波?1、光电效应:波动说的困境2、从测不准关系到互补原理3、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之雾”三、量子力学:决定论的终结?第三节现代宇宙论一、从夜黑仰谬到现代宇宙论二、现代宇宙论概说1、光谱红移与宇宙膨胀2、大爆炸宇宙论3、稳恒态宇宙论4、疲劳光宇宙论三、现代宇宙论与哲学第八章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其思想意义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三、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与生物学革命四、新材料与航空航天五、核能与新的能源第九章科学的前沿问题及其哲学思考一、科学趋向:远离直观,符号抽象二、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吗?1、人机界面与人工智能2、从实物本体到计算主义3、自组织:人有存在的必要吗?三、我们的科学:是唯一的形式吗?四、人类理性:何以能认知世界五、世界是科学能够穷尽的吗?六、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第十章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一、华裔科学家成功背后的中国文化二、华裔科学家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三、科学与人文:过去、今天与来龙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何以是必然?。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 普朗克的量子论对“黑体辐射”实验的解 释
– 爱因斯坦的光子论 – 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
三、现代科学的全面发展 ——大科学时代
• 微观世界探索:21世纪的一堆“乌云”
– “反物质”;夸克幽禁
• 宇观世界探索
– 宇宙大爆炸学说
• 宏观世界探索
– 大陆漂移假说——板块学说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 算学
– 〈九章算数〉
其他科学成就
• 化学:炼丹术与火药的史诗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
上的坐标”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国的狄
德罗”的手工业和农业的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的性质——实用科学
• 功利性 • 经验性 • 实用科学
古代技术与科学的特征
• 古代技术Leabharlann 特征– “科学的技术”或“科学技术”的快速演 化成为20世纪技术发展的主要成果
– 来自经验的技术发展仍然是技术演化的重 要途径
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 自动控制技术 • 能源新技术 • 激光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航天技术 • 海洋技术 • 环保技术
新技术革 命的社会影响
• 对时代特征的影响
– “经验技术”形态 – 强调技能与悟性
• 古代科学的特征
– “经验科学”形态 – 未曾独立,混杂于哲学、巫术等之中
第六讲 近代科学的产生
• 一 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黑暗的”中世纪不黑暗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 – 文艺复兴:两种传统走向融和——达芬奇 – 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 工场手工业对科学的需求
–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 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和分析方法的结合使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等。同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达芬奇的机械设计、冶金和水利 工程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总结词
技术革新与工业化进程
详细描述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纺织机、铁路 等重大发明引领了工业生产的变革。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 进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和几 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美洲文明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 和印加等文明在农业、 建筑和天文学方面有着
独特的成就。
非洲传统工艺
非洲的传统工艺如纺织、 制陶和金属加工等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
格。
03
中世纪科学技术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系统在欧洲中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对欧洲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科技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科技 发展,保障科技安全。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认 知,增强科学素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长。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在医疗、交通、通讯等领 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增强国家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概略了解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和科学知识的起源,大体把握四大文明古国早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重点掌握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封建时代的实用科学技术。
比较中西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环境的异同,认识中国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 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2.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3.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4.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5.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本章要点第一节:原始时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一、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1.1制造工具人猿揖别始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工具的演进方面,原始社会最主要的工具是石的器。
原始人制造工具经历了从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到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1.2火的使用完成从猿到人转换的另一个标志性的关键步骤是火的使用,这是人类诞生过程当中所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原始人使用火经历了三个时期:偶然的利用天然火的时期、有意识地保存天然火种的时期和能动地人工取火的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燧石相击生火、钻木取火。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开。
1.3 农业技术与社会分工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1.4 制陶技术制陶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原始技术创造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体现了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科学起源问题科学始于何时? 何地?缺少实物证据,对已有的实物证据也难以正确解释。
我们只能推断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观测和记录某些自然现象了。
但是他们是否想解释它们以及怎样解释它们,我们不得而知。
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测而得出的结论,形成了原始人世界图景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结论被包含在原始部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和哲学教条中,而不是如现代的科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思维领域。
人类学研究法:人类学家在对现代地球上某些偏僻角落找到的原始部落进行研究,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原始人思维活动的暗示,但我们还须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证据,因为后来证明这些部落中有些不是原始的,而是退化了的部落思考题1. 原始人有哪些重要的技术创造?2. 怎样看待原始时代科学与技术的起源?3. 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本节主要参考书1. 丹皮尔著《科学史》科学史第一章(商务印书馆)2. 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3.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4. 李建珊主编《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章(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节: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二、古印度的科学知识三、中国远古时代的科技萌芽(本节着重介绍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简略介绍古印度的科学知识和中国远古时代的科技萌芽)教学目的和要求大体把握四大文明古国早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重点了解两河流域的数学、天文学成就和古埃及的医学、建筑技术成就,正确认识早期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文明古国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巴比伦与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一.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地区出现了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早期奴隶制社会。
1.信息技术的萌芽——文字的发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Sumerians)使用一种楔形文字(cuneiform),写在潮湿的泥版上,然后晒干,这就是泥版文书。
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2.水利灌溉技术3.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和青铜器的广泛应用;铁的发现和早期炼铁技术4.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率先迎来铁器时代,成为农业文明发展的关键,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了有史的文明时期。
5.建筑技术古埃及人公元前(27—16)世纪期间建立的金字塔堪称世界建筑奇迹。
金字塔的朝向斯芬克斯像面朝正东6.早期的数学、天文和医学知识6.1数学古巴比伦人的数学古巴比伦人是首先对数学作出贡献的。
发明了数的记法,采用60进制和10进制。
1/2、1/3等分数有专门的记法。
在巴比伦人的碑石中发现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
在巴比伦人有关土地测量的基本公式和数量关系中可以找到几何学的开端。
现存的巴比伦楔形泥版文书:大都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涉及钱币兑换、商品交换、利税计算、粮食分配、遗产划分,等等。
挖运河、修堤坝,以及其他水利工程都需要用到计算。
谷仓和房屋的容积以及田地面积的计算,使他们接触了初步的几何学知识。
6.早期的数学、天文和医学知识古埃及的数学与两河流域统治民族频繁更替、外来文化不断进入的情形相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是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形成的。
古埃及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他们用数学来管理国家和教会的事务,确定付给劳役者的报酬,求谷仓的容积和田地的面积,征收按土地面积算出的地税,计算建筑物所需的砖数,计算酿造一定量啤酒所需的谷物数量——出酒率,等等。
埃及数学问题建筑物和金字塔坡度容积的计算;啤酒、面包等的数量分配等,是埃及数学问题的中心问题。
数学纸草书从这些纸草书中可以知道古埃及人的算术、几何及代数知识。
两批纸草书中都含有数学问题和解答。
阿默士纸草书中有85题。
莫斯科纸草书中有25题。
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被作为一些典型问题和典型解法的示范例子而记来的。
两批纸草文书的撰写年代在公元前1700左右,但其中所含的数学是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已经知道。
从那时起直到希腊人征服他们以前,他们几乎没有增加什么新的知识。
6.2天文学6.2.1 两河流域(巴比伦)的天文学:1.亚述人(Assyrians):公元前700年左右,对天象的数学描述、系统的记录。
2.公元前的最末三个世纪里,即所谓的塞琉古时期(Seleucid period):两类天文泥主版文书:1)星历表文书,给出天体在不同时刻所在的位置;2)程式文书,说明怎样计算星历表。
6.2.1 巴比伦天文学3. 记录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和位置4. 回归年的长度:12+22/60+8/602个月5. 月的定义:从新月出现到下次新月出现之间的间隔6. 黄道十二宫的全部名称在公元前419的一份文件中首次出现。
黄道十二宫6.2.2 古埃及天文学1.带有他们鲜明的地方特色。
2.尼罗河是埃及人的生命源泉。
3.一年的开始:每年当天狼星和太阳一起从东方升起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4.两次天狼星偕日升的时间间隔大约为365.25天,以365天为一年。
一年十二个月,每月30天,年末外加5天。
5.因为埃及人没有每隔四年闰一天。
历法的岁首慢慢落后于季节,经过1460年后,岁首和季节的对应关系又恢复如初。
这个周期叫做索特周期(Sothic cycle),因为埃及人称天狼星为索特。
Dendera神庙中的天文屋顶1.内圈有黄道星座,间杂着行星。
2.外圈(靠近支撑天球的众女神之手)是36旬星(decans),它们可能既是参与神圣仪典的神祗,同时又是夜间时刻的指示者古巴比伦人知道了很多疾病,如不同种类的发热、中风和瘟疫;一些泥板书上还描述了眼、耳、皮肤和心脏的疾病,以及风湿和性病。
古巴比伦医学是宗教巫师的特权,他们向天神负责;普通医生对他们所做的手术成功与否负责。
6.3医学巴比伦外科手术工具,约制于公元前2300年。
汉谟拉比(前1948-前1905)法典第古埃及医学主要通过三种纸草书获得了解:The Edwin Smith Papyrus、The Ebers Papyrus、Kahun Gynecological Papyrus6.早期的数学、天文和医学知识古埃及人的十进制计数法、两河流域的占星术成为天文知识的一个来源、医巫分化,这些大都与祭司的巫术活动有关,表明人类早期的自然知识往往与宗教迷信活动扰在一起。
二、古印度的科学知识1. 数学:十进制位值法技术、零的符号、三角学的应用和最早的三角函数表2. 古印度的炼丹术三、中国远古时代的科技萌芽1. 自然知识:远古时代的先祖在动植物学、天文学和医药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知识。
2. 技术创造: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制陶工艺已掌握了氧化焰、还原焰和渗透法等不同的化学方法思考题1. 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和数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2. 古埃及在医学和建筑技术方面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3. 如何看待文明初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本节主要参考书1.丹皮尔著《科学史》科学史第二、三章(商务印书馆)2.茅左本《我们祖先的创造发明》(上海人民出版社)3.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二、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4.王玉仓《科学技术史》第二、十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节: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二、古希腊的科学知识三、古罗马科学技术四、关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几点结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古希腊科学发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四大文明古国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2.重点掌握雅典时期的自然哲学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3.着重理解希腊化时期数理自然知识成就及其方法论意义。
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1.米利都学派2.毕达哥拉斯学派3.原子论思想4.亚里士多德主义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泰勒斯(Thales,约前624—546)断言所有的事物都起源于水,因此他被尊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1)泰勒斯的命题中没有神话因素;2)泰勒斯用这个假说解释了其它自然现象。
如回答了大地靠什么支持这个古老问题。
3)现代科学正是从泰勒斯和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持续不断地传下来的。
米利都学派阿拉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空气;阿拉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来源于“未规定的物质”。
赫拉克利特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火”,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关于水、火、土、气的“四根说”毕达哥拉斯学派以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70—497/6)命名的这个学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数最感兴趣,把数作为一个形而上学原则。
万物皆数,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意义深远。
传说毕达哥拉斯发现了2:1 、3:2 、4:3 这几个数字比率跟最和谐的音程八度音、五度音和四度音一致。
在天文学上,设想数字之比存在于世界中心到各天体的距离之间,由于这些比率也指音乐的音程,所以认为音程也存在于天体中。
由此又引出了关于天体和谐的更广泛的思辩学说其意义在于:1)是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猜测,2)启迪后世学者追求体现宇宙和谐的规律原子论思想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大的成就之一。
这个派别的创始人是留基伯,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