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1. 现状描述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筛选和判断的难题。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介信息时,仍存在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
2. 存在问题(1) 信息筛选能力不足:在海量信息中,大学生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2) 批判性思维欠缺:面对媒介信息,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3) 媒介依赖性强: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1.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有效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3.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1. 加强媒介知识学习: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2. 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学习信息筛选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的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4. 增强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了解媒介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伦理意识和自律性。
5. 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媒体编辑、新闻采访、网络舆情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定义和特点、现状分析、提升策略探讨、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的系统研究,旨在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信息过载、媒介素养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策略,如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新媒体技术等措施。
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议,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实践案例、发展趋势、研究总结、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模式。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受众和参与者,其媒介素养水平对其未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使用和理解媒介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应用和创造能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媒介素养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新媒体的应用需求和接受程度较高。
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过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缺乏对媒体信息的自主筛选和辨别能力等。
研究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情况,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为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为整个研究的开端,将使读者对研究主题和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
1.2 研究意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需要具备媒介素养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型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新型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渠道。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众群体。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大学生应该具备识别信息真伪、辨析信息价值的能力。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办公室人员才能不受所谓「新营销」团队的蒙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正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肆意张扬,而且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此时,媒介素养将对大学生的言论影响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
作为未来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沟通交流技能,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并不容乐观。
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只是单纯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娱乐和消遣,而忽略了媒介素养的核心意义。
很多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存在着信息盲目接收、言论不负责任、网络侵犯等问题。
这一现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是一个信息获取、传播和应用的重要群体,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大学生们往往面临着信息过载、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等问题,容易受到各种虚假信息的影响。
研究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对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及培养途径,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研究背景】的存在,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通过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新媒体,不仅提高他们对媒介内容的辨识能力和判断力,也增强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传播能力。
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优秀媒介素养的现代公民,能够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自如地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创造信息,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将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教育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他们对媒体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水平,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和未来的主力军,其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
然而,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培养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1. 媒介接触习惯:大学生普遍依赖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短视频平台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
2. 媒介信息选择与理解: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被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所误导。
3. 媒介互动与传播能力:部分大学生在媒介互动与传播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媒介平台规则的深入了解,容易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3. 培养媒介传播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传播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
2. 引导正确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需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包括:1. 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使用者,其媒介素养亦受到了广泛关注。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运用媒介资源进行信息获取、传播和表达时所具备的能力和修养,它是在媒介环境中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品质,是媒介文化中的修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现状1. 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情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其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浏览社交媒体、观看短视频和玩游戏等娱乐活动。
大学生也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表达个人观点。
2.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尽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但其媒介素养整体上较为薄弱。
在信息获取方面,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获取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新闻和娱乐资讯,对于专业知识和深度信息的获取较为 pass。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方面,大部分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接受者,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同时也缺乏对信息的客观表达和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共享和互动方面,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更多地是进行对话和互动,而较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达。
二、存在的问题1. 信息获取的盲从性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的盲从性比较严重,他们更愿意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和娱乐资讯,而对于专业知识和深度信息的获取较为冷淡。
这种信息获取模式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和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和影响。
2. 信息传播和表达的单一性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和个人表达大多呈现出单一、片面的趋势。
他们更愿意传播和表达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而对于公共利益和专业观点的传播和表达较少,导致社交媒体上信息的单一、片面性较为明显。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普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媒介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为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指的是个体在媒介环境中使用媒介的能力和水平,能够理解、操作和利用各媒介形式,具有分析、评价和创建媒介内容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仅包括媒介使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媒介环境中自主思考、理性判断和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二、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1.信息过载,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大学生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但现有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互联网为主,而且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搜索引擎查询答案,缺乏对媒介内容的评价和鉴别能力。
2.信息理解能力不足,思维水平较低。
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大学生的视觉和语言思维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这些信息的理解和把握经常存在困难。
3.缺乏自主思考和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媒介环境中强烈的价值观影响,导致无法明确自己的信仰和立场。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1.多渠道获取信息。
大学生应该注意拓宽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通过参与社交媒体、订阅博客等方式获取各类信息。
同时,应该加强对不同媒介内容的评价和鉴别,不要只是从表面了解信息,要深入地挖掘和理解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和内涵。
2.提高信息理解和思维水平。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和讲演等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思维水平,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也能随之提高。
同时,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信息融入到自己的具体生活和实践中去。
3.加强自我反思和价值观建设。
大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借助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确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
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
2024年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Paul M. Wilson于1997年提出,他将媒介素养定义为“适应和掌握当代传播技术所要求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和丰富。
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视觉素养、亲子素养等多个维度,体现了媒介素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媒介素养的维度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的维度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
除了传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外,视觉素养、社交媒体素养、语言素养等新的维度也逐渐受到关注。
视觉素养指的是个体对图片、图形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和评价能力;社交媒体素养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互动能力;语言素养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这些新的维度为媒介素养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三、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2024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媒介素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特征、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
个体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等对媒介素养的发展和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如媒介技术的普及程度、传播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教育背景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四、媒介素养的评估方法2024年以来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媒介素养的评估方法。
传统的媒介素养评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但由于其主观性和局限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客观评估方法的研究。
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媒介素养评估模型、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媒介素养评估系统等新型评估方法被引入到媒介素养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
五、媒介素养的发展趋势2024年以来,媒介素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学科研究的加强,媒介素养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媒介素养;二是理论研究的深化,媒介素养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框架的搭建和发展;三是实践应用的推广,媒介素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社会实践的需求,将媒介素养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传播、管理等实际领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探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媒介技术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着,这使得现下的媒介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大学生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的国家发展预备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影响。
尤其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失言现象频繁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可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已经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首先是大学生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后能够更好的辩证解读信息。
辩证解读信息,也就是不盲目认可信息,不听风就是雨,而是带着辩证的眼光对信息进行理性的解读。
其次是能够增长大学生大众传媒相关的知识,使大学生对媒介的性质与功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最后,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抵御负面信息的能力。
受诸多因素影响,媒介中常有负面信息存在。
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升对负面信息的抵御能力。
因此,大学生信息辨识能力的的培养,加大媒介管理力度,提升媒介素养迫在眉睫,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极具意义。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一)加强大学生媒介使用技能的培养大学生作为公认“网速”最快的一批人,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
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的媒介素养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
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仅靠日常生活中使用媒介的经验来判断信息的价值,这种依靠个人直觉的方式效果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即使大学生能够快速的获得信息,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和信息本身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更不能将自身的信息需要和媒介提供的内容联系起来,这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因此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因此,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应该通过外部强制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外部的强制并不能实现自身身体和精神的基本自由,甚至有可能带来反作用,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身心发展内在需求的认识与反思。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来实现身心的发展,最后达到媒介使用过程中的“自觉”。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介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获取、解读、批判和运用等能力。
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特点及挑战(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
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信息呈现形式更加丰富。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不良信息泛滥。
其次,网络暴力、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强,能够理性地对待和评价媒介信息。
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的影响。
(二)问题1. 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不足:面对繁杂的信息,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2. 媒介使用不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3. 媒介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新兴媒介,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媒介信息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其媒介使用能力。
(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主动学习媒介知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媒介信息辨识和评价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面对新兴媒介时,学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和创新。
《2024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研究》范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如何进行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和碎片化等特点。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博客等新媒体形式,积极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状态,形成了独特的媒介形象。
三、大学生媒介形象自我建构的途径1. 社交媒体的使用: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个人动态、分享观点和情感,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
2. 网络社区的参与:大学生在网络社区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其他网友的互动,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
3. 自我表达与传播:大学生通过撰写博客、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塑造独特的媒介形象。
四、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的教育观念、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媒介形象塑造。
2.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同辈群体的认可和赞誉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塑造其媒介形象。
3.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如高校提供的课程和活动等也为大学生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五、自我建构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大学生通过积极塑造自己的媒介形象,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追求关注和赞誉的过程中,可能过度关注外在评价,忽视内在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导致媒介形象的扭曲和偏差。
六、建议与对策1.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在信息接收和传播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和实践。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接收、理解和运用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素质要求。
大学生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能力,更涉及到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的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评价一个信息价值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应该学会辨别真伪信息,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在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应该能够灵活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学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博客等工具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大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信息的过载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爆炸式增长,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负担。
大学生应该学会文献阅读、信息筛选和管理等方法,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困扰。
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实践。
学校可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和课程设置。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媒介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外培训和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开展媒体实习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培养信息获取和运用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的新媒体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媒介素养资源和工具。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媒介素养相关的信息和工具,提高媒介素养水平。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研究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研究1——以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闫欢刘绩宏霍美辰2引言: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蓬勃兴起,新媒介已经成为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日益紧密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正向或负向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与人们对待新媒介态度的正确与否,以及进一步,人们使用新媒介能力水平的高低,归结起来就是取决于人们新媒介素养的高低,而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要程度要更加严重些,相对的,大学生具备相应的较高的新媒介素养,就也成为大学生谋求发展、完善自身、促进自我目标顺利实现的必备能力。
由此,我们对长春两所高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管中窥豹,以小见大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的处于的什么样的水平与状态,并由此出发能对更高水平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性的开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正文:研究目标:得出大学生新媒介的使用态度和行为概况,以及涵盖6个维度层面的新媒介素养水平。
探索出大学生与新媒介环境的互动习惯,以及这种习惯对大学生自我目标的确立、实现的影响。
从而更加全面理解并正确引导这种人媒生态互动,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最终为促进传受双方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新媒介生态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长春市大学本科生被试情况:专业分层情况下的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抽取被试500名,现场发放问卷,实际回收425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30份。
其中男生174人,女生146人,包含了文、理、工三个专业类型的本科生,年级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
研究工具:1、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自编):此问卷由焦点小组讨论并借鉴其它相关调查问1注:本研究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的资助。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针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在新媒体时代,大量、快速的信息让大学生如饥似渴,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能力,容易被低质量、虚假的信息所蒙蔽。
他们往往没有正确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舆论引导和信息误导。
2.互动交流技能不足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互动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和素养都不尽如人意,既缺乏共情能力,也缺乏理性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
3.网络安全意识差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然而,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他们在信息交流和互动中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
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加强学生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倡导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应该积极倡导正确使用新媒体,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工具,遵守网络规则和道德,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其它非健康的网络活动。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学生参与,在校内设立网络宣传帖,及时向学生传递正确信息和观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3.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其媒介素养水平也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信息的碎片化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信息获取、判断和运用能力,更关乎整个社会的信息素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的媒介主要是电视、报纸和广播等,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
他们不仅要学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还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分析信息可信度、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水平,既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要人才群体,其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获取者和传播者,其媒介素养水平也将影响到社会的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
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推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更好地传播和接受信息,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并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
本研究将提出一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键要素。
通过研究,旨在加强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促进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发展和良好适应。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提升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
这些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赖于新媒体,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新媒体的信息量庞大,传播速度迅猛,信息真假难辨。
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体时,往往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干扰,需要具备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避免被误导或误导他人。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范围广阔,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蛊惑。
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媒体素养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应对挑战,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提升策略研究1.加强对新媒体的认知教育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新媒体认知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引导大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影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媒体认知和使用观念。
2.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能力。
应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和传播虚假信息。
3.提升交流与表达能力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交流和表达能力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和学校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4.加强媒介素养实践教育除了课堂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如媒体实习、新媒体创意大赛等,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新媒体的影响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实践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于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优秀新媒体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升策略的探讨以及实践案例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作为当代青年群体,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体种类繁多,信息量庞大,因此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媒介素养来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媒体信息。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还能够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也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现代公民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在媒体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效果评价,可以探索出一套适合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的意义重大,将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媒体内容和信息。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媒体素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媒体内容的辨别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
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存在着信息获取的不足。
由于新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地筛选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存在着安全意识的不足。
他们往往缺乏对网络风险的认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和侵权行为的威胁。
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欠缺。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当今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对于媒介素养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对于网络信息缺乏筛选和鉴别能力、缺乏高效的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1、媒介素养意识不足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和媒体越来越多。
但是,在处理这些信息和媒体时,不少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媒介素养认知和应对能力,容易出现信息误解、陷入谣言和虚假信息的陷阱等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
2、信息鉴别能力差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新闻,很多时候一些虚假的信息也能够流传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能力,判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容易被一些谣言误导,并对此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媒体资源利用和传播能力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在利用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具优势。
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媒体资源的利用和传播能力不足,缺乏高效的方法和操作。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无法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也无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二、针对性对策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应从高校层面出发,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和宣传,向学生宣传媒介素养的定义、标准、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配合社会资源,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操磨练其媒介素养能力。
学校可以在信息学课程中加入一些专门的内容,例如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方法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判断所读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学校可以积极邀请相关媒体专家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
新媒体也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使用媒介技术来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态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挑战1.信息超载: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量的信息不加区分的涌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导致信息超载的问题。
2.信息真实性:新媒体环境中,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大学生很难准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容易被误导。
3.信息碎片化:新媒体的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碎片化,大学生很难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这些挑战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为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涉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信息获取方式、信息评估能力等方面内容。
经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结论:1.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较高,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客户端。
2.大学生对信息的评估能力较低,很多人对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缺乏判断能力,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
3.大学生对信息获取方式偏好碎片化、快捷化的方式,对全面深入的信息获取缺乏兴趣。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媒介素养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和建议1.开设相关课程:大学可以开设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新媒体平台,如何对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如何进行全面深入的信息获取。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既能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获取知识,也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升自身社交、交流和职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代表,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普遍拥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
然而,他们并不一定具备媒介素养,很多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信息质量缺失。
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大量的虚假信息、恶意信息和低质量信息泛滥。
很多学生并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二)无意义浏览。
大学生往往过多地浏览网页、刷微博、看短视频等无意义的行为,没有形成有目的地获取信息,造成了学习上的浪费。
(三)依赖性过强。
新媒体的便捷性方便我们获取信息,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依赖性过强的问题。
大学生在信息获取上,往往更愿意选择新媒体平台,而不是根据自身需求寻找适当的信息渠道。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认为的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选择适当的新闻媒体、专业网站和学术网站等信息渠道,避免盲目跟风、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提高学生信息鉴别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真伪判断和信息价值评估,不能因噎废食。
(三)强化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创意构思,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创造出更高价值的知识产出。
(四)加强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
学生要学会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信息的方法,避免信息丢失和浪费,保障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成果。
三、结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研究1——以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闫欢刘绩宏霍美辰2引言: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蓬勃兴起,新媒介已经成为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日益紧密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正向或负向性,在很大程度取决与人们对待新媒介态度的正确与否,以及进一步,人们使用新媒介能力水平的高低,归结起来就是取决于人们新媒介素养的高低,而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要程度要更加严重些,相对的,大学生具备相应的较高的新媒介素养,就也成为大学生谋求发展、完善自身、促进自我目标顺利实现的必备能力。
由此,我们对长春两所高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管中窥豹,以小见大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的处于的什么样的水平与状态,并由此出发能对更高水平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性的开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正文:研究目标:得出大学生新媒介的使用态度和行为概况,以及涵盖6个维度层面的新媒介素养水平。
探索出大学生与新媒介环境的互动习惯,以及这种习惯对大学生自我目标的确立、实现的影响。
从而更加全面理解并正确引导这种人媒生态互动,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最终为促进传受双方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新媒介生态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长春市大学本科生被试情况:专业分层情况下的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抽取被试500名,现场发放问卷,实际回收425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30份。
其中男生174人,女生146人,包含了文、理、工三个专业类型的本科生,年级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
研究工具:1、大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自编):此问卷由焦点小组讨论并借鉴其它相关调查问1注:本研究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的资助。
2闫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刘绩宏,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07级新闻专业研究生;霍美辰,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助教。
卷和量表自编而成,考察新媒介对象以网络为主,并辅以手机媒介素养的测量,将新媒介素养操作为六个维度层面,并对应六个变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使用、分析、评价、制作、自我完善、促进媒介生态良性发展的传播者。
每个维度变量也被进一步的细化操作,通过不同的问题加以考察。
2周重测信度分别为0.63、0.65、0.58、0.65、0.68、0.73。
自陈与他评显著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份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问卷详见附录二)2、调查统计的抽样、录入、分析工具为Excel 2007版、Epidata11.0版SPSS统计软件16.0版本研究结果:一、首先、具体变量划分如下(详见附录二)二、对以上各个变量以及其操作性维度的描述分析如下1、首先是被试新媒介素养的整体情况,问卷的满分是204分,(除去5道使用情况描述的问题)330位被试的实际有效得值在【104,196】之间,标准差为16.73016,具体分布的线性图1如下所示可见,被试的新媒介素养得值分布基本上成正态分布,且较集中与127—170之间,最多的人数出现在158,但是即使是人数最多也不过是14人,被试新媒介素养的总体数据的标准差是16.73,可以说处于离散的分布状态,而且从均值145.77看来,被试的新媒介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且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
2、子变量:操作:技术近用如下表具体数据频次分布图如下注:横坐标为各被试的该变量的得分,纵坐标为该变量得分的对应的被试个数,从而可以直观的得到被试该变量得值的分布状况。
如无特别说明,此类型图表坐标定义同上。
从图中可见,被试的对新媒介的技术近用大多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该维度的满分为43分,但是得值23分以下的被试达到74.5%,结合我们对大学生新媒介使用情况的描述性调查,被试最常使用的网络媒介功能前三位依次是,浏览网页、影音娱乐、聊天,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很普及,有57.5%的被试选择网络为生活学习时最常用的媒介但是他们对新媒介的使用还是停滞于较低水平状态。
这种被试得值在低水平集中情况在制作这一新媒介素养维度上也体现的更加明显。
子变量:制作(操作为2个维度)总体情况如下从上面的线性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试的分值主要集中在2-5的区间,相对于8分的满分,这实在不能算是高水平,得值在3以下的达到了48.2%,4以下的达到了76.4%,而且整体数据的标准差为1.642,说明被试的调查结果集中性很强,几乎都分布在均值3.86附近。
这就进一步表明了大学生被试在技术想过层面的媒介素养的缺失。
尤其在层变量的第二操作维度,及对自主参与网络传播活动,管理、制作网络媒介产品的意识、技术能力的考察上,75.4%被试的调查结果为0。
可见大学生在新媒介技术素养方面的严重确实,作为使用者,也只是局限于低水平的一些新媒介功能与技术的使用,而作为主动的管理者、制作者,通过自己的媒介行为推动新媒介的技术发展,在这方面,大学生被试的能力构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准确的考察关于技术层面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真实、细致的状况,我们实现对被试进行了非计算机相关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划分,但是通过事后加权之后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即使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种新媒介技术层面素养的低水平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这不能不说是值得我们媒介素养工作者、研究者注意的问题。
作为整体新媒介素养这个能力金字塔的底部基础的技术素养,它在大学生被试上体现出的不足与缺失,必然会制约整个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快速、健康、持续的提高。
各维度数据分析如下为了更直观的理解,下面给出每一维度的数据分布图,维度1:了解网络媒介制作、传播的机制与过程维度2:自主参与网络传播活动,管理、制作网络媒介产品的意识、技术能力而对于另一个新媒介素养的维度变量评价来说,则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
具体数据频次分布图如下如图所示,被试在此维度的考察结果上集中于两个峰值,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得值为8的被试有76人,得值为7的被试有31人,和为107人,可以是说7、8数据集中的一个峰值,而另一个峰值上,得值为11的人有97个人,10的为49人,加起来共有146人,也就是说有253个被试集中于这两极,而对于330个被试总量来说不能不说这种两极分化趋势很明显。
这一点在数据分布2.007的标准差上也有所体现。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新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上,(本研究主要操作为对新媒介内容真实性的甄别)集中于中上等和上等两个水平,极值为8和11,这就说明了大学生对新媒介传播的信息的分析水平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有相当多的被试(51.9%)拥有自主鉴别,正确分析新媒介内容的素养能力,但是也有49.1%的被试在日常的新媒介信息的接触、分析中还是有自身的问题与迷惑存在的。
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帮助这部分大学生完善自己对媒介内容的分析鉴别能力,使大学生整体的新媒介素养得到普遍,均衡的提高。
下面是本研究重点考察的三个新媒介素养层次变量的分析结果子变量:评价总体分值数据如下表具体数据频次分布图如下由图可知,此变量的被试的得值几乎成正态分布,数据集中于35—43之间,有64%的被试得值集中在这个区间,但是标准差4.5说明这种集中趋势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被试的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均值38.75上下浮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学生被试正确、理性评价新媒介传播的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状态,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而正确评价新媒介的信息,是正确对待、使用新媒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人媒和谐良性关系的关键所在,而大学生被试这种整体的均衡性的评价素养的确实与不足,将制约上诉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解决大学生此层面新媒介素养的水平不高的问题。
而本研究将此变量操作为以下6个维度,每一维度的被试得分情况如下分析此子变量上被试的得值基本成正态分布,且集中中等水平6个维度的被试得分数据分布情况见下表而从上面的描述统计表可以看出,色情暴力等不良传播内容传播行为的抵制与批判和政治经济角度探究传播行为内在机制,并由此出发对传播内容、现象予以客观深入评价,这两个子变量维度,被试分布相对均匀些,(两者的标准差分别为1.432和2.523)但也大多集中在中等水平。
如对于色情暴力等不良传播内容传播行为的抵制与批判,这个变量66.6%的被试得值在4—7之间,(满分为8)而政治经济角度探究传播行为内在机制,并由此出发对传播内容、现象予以客观深入评价,这个维度,则是有63.9%的大学生给出的答案集中在10—15之间,(满分为20)其他四个子变量维度,被试多趋向集中于高值。
比如宣传思想观念、传者主观的刻板成见【0,8】这一维度,得值在6、7的被试达到66.3%,而内容背后体现的社会流行文化(娱乐文化)【0,4】,86.2%的人得值在3、4. 伦理道德角度评价传播现象与行为【0,8】这个子变量维度,65.5%的大学生得值在6、7.而在维度网络虚拟性的充分认识【0,8】上,得值6—7的人也达到了52%。
所以可以说在子变量评价各个维度层面上,被试大多集中于高值,也就是说被试的素养水平比较高,但是在正确对待、抵制色情暴力内容和能从政治经济角度深刻理解新媒介传播的内容和行为的背后机制,理性、客观的处理好相关的媒介信息传播内容和现象,则对于大学生被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也就为我们的针对这一新媒介素养层面开展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6、子变量:自我完善(5个维度)总体数据情况如下在这个维度变量上,被试的分布也相对较离散,标准差为6.278,但是还是有明显的峰值存在的,59—61就是一个相对的被试得值集中区间,但是也只有23%的大学生处于这个水平,78.7%的大学生被试得值类似于正态的分布于[48,63]之间。
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合理有效的利用新媒介促进自我目标的建立和实现这一较高级的新媒介素养维度上,一般处于中等水平,亟待媒介素养研究者、工作者帮助大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思想力和行动力,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新媒介素养,真正成为新媒介环境中理性智慧的媒介人,而不是传统观念上消极被动的弱势个体而此维度变量的5个子维度具体数据分布如下表而此5个维度的被试得值分布频次表依次如下维度一:主动选择、思考网络技术、内容对自身发展的贡献维度二:通过主动的接受与传播行为,有效的综合利用媒介促进目标实现(精神、物质)维度三:网络依赖:对网络在生活角色正确定位维度四:网络审美意识的主动性维度五: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情感管理问题。
比如对待网恋、网络聊天和在博客中发泄情绪的现象而对于这个子变量五个操作维度的分析,则得到以下的的结论首先这五个子变量维度被试的数据分布线性图如下表,由上可见度一:主动选择、思考网络技术、内容对自身发展的贡献和维度二:通过主动的接受与传播行为,有效的综合利用媒介促进目标实现,被试的得值集中趋势并不明显,这从标准差就得到了反映,分别为3.93249和3.13854,高于其他3个维度,离散的分布于中间取值区间,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自主选择、思考、并利用新媒介促进自我目标的建立与实现上,大多处于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