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方法与案例说课讲解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一门应用广泛且日益重要的技术,它通过采集、清洗、整理和解释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和数据解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和解释数据,从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和洞察力,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可以匡助我们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原因、预测未来的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决策和策略。
1.3 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金融、医疗、人力资源等领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二、数据采集2.1 数据采集的目的:数据采集是为了获取需要分析的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网络爬虫等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3 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偏差和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三、数据清洗3.1 数据清洗的目的: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2 数据清洗的步骤: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去重、数据筛选、数据填充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清理出高质量的数据集。
3.3 数据清洗的工具:数据清洗可以使用Excel、Python等工具进行,根据数据的规模和复杂度选择合适的工具。
四、数据整理4.1 数据整理的目的:数据整理是为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分析的格式,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数据整理的方法:数据整理可以通过数据转换、数据合并、数据透视等方法进行,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4.3 数据整理的技巧:在进行数据整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格式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可读性,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五、数据解释5.1 数据解释的目的:数据解释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和洞察力,为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会利用图表展示数据,以及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2. 教材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统计学基本概念: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的基本任务等。
(2)数据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何整理数据,数据的分类等。
(3)图表的运用: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4)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利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排序、平均数、中位数等。
(5)实践与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比例、几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学的知识,如调查、收集数据等。
2. 学生需求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图表的绘制和分析,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如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运用数据进行预测。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据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据分析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数据分析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和讨论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学会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
4. 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数据分析的概念介绍(5分钟)通过举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例如调查问卷、观察和实验等,并引导学生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
然后,教师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记录和整理数据。
3. 数据展示与分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图表和图形,例如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并解释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并帮助他们从中找出规律和趋势。
4. 结论的提出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促进他们在合作中互相研究和成长。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在家收集某种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和个人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作业,评价他们的表现和进步。
3. 观察学生在结论的提出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说课稿范文模板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说课稿范文模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 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为教学评估和课程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师: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的方法来求淘字之和,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5+4+7+5+9=30(个)。 教师:淘气5次一共记住了30个数字,平均每次记住多少个数字呢?
学生: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5=6(个)。 教师: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学生:(5+4+7+5+9)÷5=6(个)。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也要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根据统计表,你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学生1:每次都不一样,这怎么回答? 学生2:5个数字吧。 教师:为什么? 学生1:因为数字5出现了2次。 学生2:淘气一共记录5次,记住5个数字的有2次,所以淘气记住5个数字。
教师: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淘气最后一次记住9个数字,淘气应该能记住9个数字吧。 教师:我的意见是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你知道平均每次记住6 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吗?请小组之间互相讨论。
平均数 (5+4+7+5+9)÷5=6(个)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 抽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 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板块二、探究新知 1. (课件播放每3秒呈现10个数字) 教师: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学生1:6个。 学生2:3个。 学生3:4个。 学生4:9个。 ……
教师:每个同学每次记住的数字个数不同,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 况也不一样,并且淘气把5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制成了统计表。 (课件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数据分析,因此教学资源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数据分析》教案,匡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案概述1.1 教案名称:《数据分析》教案1.2 适合对象:高中或者大学学生1.3 教学目标:匡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2.1 数据分析基础知识- 数据的概念和分类-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数据的清洗和处理2.2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和判断统计2.3 数据可视化- 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基本图表的绘制- 数据分布的直方图和箱线图- 数据之间的关系的散点图和热力图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解释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学原理- 分析真实案例,匡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应用3.2 实践操作-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际数据分析操作- 完成数据分析项目,包括数据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分析实际数据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数据分析中的问题和挑战- 分享数据分析经验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四、教学评估4.1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度和表现- 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4.2 作业和考核- 布置数据分析作业,包括理论和实践部份- 设计数据分析考核题目,考察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定期进行作业和考核评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4.3 教学反馈- 采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籍- 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数据分析教材和参考书籍- 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分析知识5.2 数据分析软件- 推荐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如Python、R、Excel等- 提供软件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匡助学生熟练使用数据分析工具5.3 网络资源和实践项目- 提供数据分析的在线课程和教学视频- 组织学生参预数据分析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搭建数据分析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合作总结:通过本文介绍的《数据分析》教案,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中位数与众数》数据的分析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巩固练习
3、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大小分别为38、39、41、 42的衬衫(单位:cm)。为了调查各种领口大小衬衫 的销售情况,商店统计了某天的销售情况,并绘 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你认为该商店应多 进哪种领口大小的衬衫?
巩固练习
4、八一双鹿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分别是多少?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中哪一个数据代表八一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水 平”更合适?
思考: 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 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
的平
做一做
1.2002—2001赛季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身 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1)你课前所调查的班上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如果你是学校商店老板,应多进哪种尺码的 运动鞋呢?
上海东方大鲨鱼队
1.相互说说自己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认识. 2.讨论一下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
区别: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
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它应用最 为广泛。
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只与其在数据中的位置有关 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
1.85+1.96+2.02+2.05+1.88 +1.94+1.85+2.08+1.98+1.97 +1.96+2.23+1.98+1.86+2.02 =29.63
29.63÷15=1.97
上海大鲨鱼队队员身高的中位数: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下(单位:米):
2.23 2.08 2.05 2.02 2.02 1.98 1.98 1.97 1.96 1.96 1.94 1.88 1.86 1.85 1.85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章。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其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描述是数据分析的手段,分析是数据分析的目的。
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介绍,又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如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力。
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改善业务流程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介绍《数据分析》教案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来源:介绍数据收集的渠道和方式,如调查问卷、传感器、日志文件等。
1.2 数据质量:讨论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如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并介绍数据清洗的方法。
1.3 数据整理:介绍数据整理的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二、数据探索与可视化2.1 描述性统计:介绍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2 数据可视化:介绍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如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3 探索性数据分析: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如箱线图、直方图、相关性分析等,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
三、数据建模与预测3.1 数据建模:介绍数据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等,以及它们在预测和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3.2 特征选择:讨论特征选择的重要性,如过滤法、包装法、嵌入法等,并介绍常用的特征选择算法。
3.3 模型评估:介绍模型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并讨论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
四、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4.1 关联规则挖掘:介绍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和方法,如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等,以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关系。
4.2 聚类分析:介绍聚类分析的方法,如K-means算法、层次聚类算法等,以发现数据中的群组结构。
4.3 预测建模:介绍预测建模的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以实现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五、数据分析应用与案例研究5.1 金融行业:介绍数据分析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如风险评估、投资组合优化等,并给出相关案例研究。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数据分析方法3.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分析。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要举办一次运动会,需要确定参加跳远、跳绳和跑步三个项目的学生人数。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数据分析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图表分析、概率论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有50名学生,男生28名,女生22名,请问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分析家中近一个月用电情况,并提出节能建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图文稿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数据的分析》说课稿史红丽 2016-12-16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复习《数据的分析》全章的内容。
《数据的分析》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的内容,本章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思路和方法;在学习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在七年级,学生已经经历过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本章将进一步学习数据的分析,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预测。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理解及其求解。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采取课件展示总结,学案配合巩固来进行的。
通过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反思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自主复习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应用做好准备工作。
接下来检测自己复习的效果,检测题的设置是对相关概念最基本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拔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达标检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说教学效果从达标检测效果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计算细心同样要加强。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教学反思史红丽 2016、12、16今天,我在八(2)班讲了一节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首先?学案设计中复习目标明确,第一块知识梳理,板块结构清晰,六个概念逐一呈现,两个公式熟记于心,为后面的应用做好准备。
第二块复习检测,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巩固,应用。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说课稿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合作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研究,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表现、作业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情况。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的最后一章,与前几章没有直接联系,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考查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研究起来比较轻松,本节课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采用5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本章知识,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内容也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各部分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研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做研究的主人。
3、研究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的研究目标为: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相关概念,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研究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筛选数据》说课稿
《到底都有谁——筛选数据》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到底都有谁——筛选数据》。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到底都有谁——筛选数据》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3课。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按条件筛选数据,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提升信息素养,想课程标准的要求迈进。
而筛选可以快速提取满足条件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分析。
因此,本课是数据走向规律化的重要过渡,对于学生日后管理数据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使用筛选功能的方法;2.掌握设置筛选条件的方法;3.掌握使用定位条件复制筛选结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按条件筛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计算机分析数据的思想;2.通过设计筛选条件、完成筛选任务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互相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利用筛选条件,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2.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3.在空气质量优劣名单的对比中,提升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使用筛选功能难点:设计筛选条件四、说教法与学法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一样,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想法。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教授数据分析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分析教案的设计和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一个成功的教案的关键。
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1.2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基础。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内容,包括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和技术等。
1.3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数据。
2.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学生处理数据中的错误和缺失值,提高数据质量。
2.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中展示数据结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三、教学方法3.1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2 实践操作:数据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3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评估方式4.1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2 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一个更加贴近实际的评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3 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资料: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精选文档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章内容是八年级数学最后一章,与八年数学下册前几章没什么联系,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数据,分析数据,培养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本节课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本章的知识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设计了5方面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本章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只是结果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着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一)》说课课件
板块二、自主探究 1. 教师:请小组每个同学完成第15天蒜苗的度统计表。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 蒜苗高/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各自整理的上表)
2. 教师:你能尝试着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吗?(课件出示教 材第85页中的统计图) (学生兴趣盎然地拿笔画统计图) 教师:画统计图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格子不够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解决矛盾冲破中建构知识网,在对比发现中拓 展学生思维】 教师:你能根据我们刚刚交流的结果完善各自的统计图吗?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自己完善统计图)
4. 教师: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通过刚刚 整理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小组中最高的蒜苗高…… 学生2:小组中最高的蒜苗与最矮的蒜苗高度相差…… 学生3:小组中蒜苗大约都在…… ……
一、说教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 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这是一个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 生记录了每2天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的过 程,意在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以利于 学生将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一)》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课时内容《栽蒜 苗(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 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课文主要学习内容是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旨在让学 生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数据的大小以及统计图的纵轴的格 数,选择决定1格表示的单位数,从中体会这种方式的简洁性和实 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a、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b、极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c、练习巩固计算极差;
(2)展示丙运动员加入的情景,让学生在乙丙两人中挑选,计算中发现平均数极差相同,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引入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数据分析》说课稿
《数据分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分析》是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第一章《数据处理》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深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在整个章节中本课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运用。
难点: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引探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创设情境,少讲多练。
通过让学生自究、讨论、操作、以生带生,教师讲解、演示、讲评等方法完成任务。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学生数据分析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问题。
2.学法分析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归纳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3.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的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校园歌曲大赛,并设立的几个奖项,赛后确定各个奖项获奖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1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生成频数分布表
(定性数据)
【 例 2-1】 为 研 究 人 们 对不同类型软饮料的偏 好情况,一家调查公司 在某超市随机调查了 50 名 消 费 者 。 右 表 是 顾客性别及其所偏好的 饮料类型记录。生成频 数分布表,观察不同性 别的消费者及其所偏好 的饮料类型的分布状况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环形图
(doughnut chart)
【例2-2】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地区按 收入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数据 。绘制环形图比较四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构成
绘制环形图
2 - 28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环形图
(doughnut chart )
生成频数分布表
(列联表—Excel)
大学生生活费支出的频数分布
2 - 21
*
2.1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2.1.2 定性数据的图示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条形图
(bar Chart)
1. 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各类别数据 2. 各类别可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
2 - 33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分组中的几个概念
1. 下限(lower limit) :一个组的最小值
2. 上限(upper limit) :一个组的最大值
3. 组距(class width) :上限与下限之差
4. 组中值(class midpoint) :下限与上限之 间的中点值
☺☺☺ ☺☺
分类 A B C
频数
比例
百分比 比率
D
E
2 - 10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定性数据的描述统计量
1. 频数(frequency) :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2. 比例(proportion) :某一类别数据个数占全
部数据个数的比值
3. 百分比(percentage) :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 而计算的比值
环形图
(doughnut chart)
1. 环形图中间有一个“空洞”,样本或 总体中的每一部分数据用环中的一段
表示
2. 与饼图类似,但又有区别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 例
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
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 系列为一个环
3. 用于结构比较研究
2 - 27
STATISTIC列联表—Excel)
不同类型饮料和不同性别消费者的频数分布
用数据透视表生成定性数据的频数分
2 - 14
*
布
统计学 用SPSS生成定性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第五版)
(单变量频数分布表)
第1步: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进入主 对话框
置,然后选择【布局】
第4步:在【向导—布局】对话框中,依次将“饮料类型”拖 至左
边的“行”(或列)区域,将“顾客性别”拖至 “列”(或
行)区域,将“饮料类型”拖至“数据”区域。
第5步:单击【确定】,自动返回【向导—3步骤之3】对话
框。单击【完成】
用数据透视表生成定性数据的频数分
2 - 13
布表
*
统计学
生成频数分布表
(例题分析)
2 - 32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生成频数分布表
(例题分析)
1. 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 为目的。一般来说,组数大致等于样本量的平方根比 较合适。本例可考虑分为10组
2. 确定组距:组距(Class Width)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 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 数来确定,即
STATISTICS (第五版)
(Crosstabulation—交叉表)
第1步: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进入主对话 框
第2步:将“饮料类型”选入【行】,将“顾客性别”选 入【列】(行列可以互换)
第3步: (若需要对列联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点击 【单元格】,在【百分比】下选中需要的统计 量,如【行】、【列】、【总计】等;(若 需要图形)点击【复式条形图】。 点击【确定】
第2步:将“饮料类型”或“顾客性别”选入 【变量】;选中【显示频率表格】
第3步 (若需要描述统计量或图形)主点【统计量】 或【图表】,并选择相应的选项。点击 【确定】
生成频数分布表
2 - 15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生成频数分布表
(定性数据—SPSS)
生成频数分布表
2 - 16
*
统计学 用SPSS生成定性数据的列联表
资料来源:David S.Mroore
2-7
*
第 2 章 用图表展示数据
2.1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2.1.1 生成频数分布表 2.1.2 定性数据的图示
2.1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2.1.1 生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生成频数分布表
(定性数据)
1.列出各类别 2. 计算各类别的频数 3. 生成频数分布表
形图(column chart)
2 - 23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复式条形图
(bar Chart)
饮料类型和消费者性别的条形图 (SPSS的输出)
2 - 24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1. 按 各 类 别数据 出现的 频数多 少排序 后绘制 的条形 图
2. 用 于 展 示分类 数据的 分布
第三步:单击【新值和旧值】。在【旧值】下单击【范围】,并写 入分组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值(注意,计数时每个组包含下限和上限 值,即a=<X<=b)。单击【输出变量为字符串】。在【新值】后输 入分组的区间,如140-150等(注意:为了和传统的统计分组相适 应 , 这 里 不 包 含 上 限 值 。 也 可 以 输 入 140-149 等 ) , 并 单 击 【 增 加 】…… 重 复 上 一 步 骤 , 直 至 将 所 有 分 组 区 间 增 加 完 毕 。 单 击 【继续】。单击【确定】(此时“分组区间”变量会保存在SPSS 的【数据视图】窗口中)
▪ 使用统计函数【FREQUENCY】创建频数分布表和 直方图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步骤是
• 选择与接受区域相临近的单元格区域,作为频数分布表 输出的区域
• 选择统计函数中的【FREQUENCY】函数
• 在 对 话 框 【Date-array】 后 输 入 数 据 区 域 , 在 【Binsarray】后输入接受区域
2 - 12
制作频数分布表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使用Excel数据透视表计数
(pivot table)
第1步: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第2步:确定数据源区域(在操作前将光标放在任意数据单元格
内,系统会自动选定数据源区域)
第3步:在【向导—3步骤之3】中选择数据透视表的输出位
统计学 数据分析
(方法与案例)
作者 贾俊平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统计名言
图并没有说谎,是说谎者在画图。
——Benjamin Disraeli
2-2
*
第 2 章 用图表展示数据
2.1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2.2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2.3 合理使用图表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 同时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即得到频数分布
统计函数—FREQUENCY
2 - 36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用SPSS生成分组数据频数分布表 (命令: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第一步:点击【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第二步:将变量选入【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并在【输出变量】 【名称】中写入输出变量的名称(如“分组区间”),单击【更改】
2-6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统计应用
把数据画图之后,要用用脑袋
➢ 沃德(Abraham Wald)和许多统计学家一 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处理了战争 与相关的问题。他发明的一些统计方法 在战时被视为军事机密。以下是他提出 的概念中较简单的一种
➢ 沃德被咨询飞机上什么部位应该加强钢 板时,开始研究从战役中返航的军机上 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他画了飞机的 轮廓,并且标识出弹孔的位置。资料累 积一段时间后,几乎把机身各部位都填 满了。于是沃德建议,把剩下少数几个 没有弹孔的部位补强。因为这些部位被 击中的飞机都没有返航
第四步:单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将分组区间变量 选入【变量】。单击【确定】(注:在【频率】中选择【图表】可 以绘制条形图,修改条形图的宽度至100%即为直方图)
2 - 37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用SPSS生成频数分布表
(命令: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2 - 38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组中值 = 下限值+上限值 2
制作频数分布
2 - 34
*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五版)
生成频数分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