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风格-风格浅析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cb5e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2.png)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理文化概念,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
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和居住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
一、院落布局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以院落为基本单元,院落一般分为前院和后院。
前院通常用于迎客和商业活动,后院用于生活和居住。
院落通常采用合院布局,前后院之间由门厅或者走廊相连接,前院和后院都面向南方,利用自然光线和南方的温暖气候。
二、进深布局
三、过堂布局
四、分区布局
五、景观布局
以上就是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的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融合了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和居住文化,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些特征也为我们认识和保护岭南传统民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6b300b9148d7c1c709a1454e.png)
实例分析岭南园林设计风格夏商周时期,中原及江淮至江南地区的华夏或少数民族诸侯国、部族受到压迫和征伐,纷纷南徙,迁人岭南地区,文化上受到了中原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南北战争加强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岭南文化对于岭南地区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在充分利用岭南的自然资源,并结合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岭南园林建筑设计岭南,位于五岭以南。
从秦朝开始的不断迁徒过程中,形成了岭南园林。
与北方园林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透着瘴雨气息。
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长年繁花似锦,又盛产观赏石材,具备良好的造园条件。
又因气候特点,岭南人常在住宅中设庭园,以调节小气候环境。
1.1岭南园林特点(1)通透岭南园林的通透特征,是它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截然不同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这主要是由岭南自然气候所决定。
北方园林在建筑设计上,都要考虑气候特点,冬季的保暖尤为重要。
但是在岭南,情况有所不同,气候炎热,冬天,也在零度以上。
夏季酷热,周期长,所以,岭南的园林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宽敞,通透,遮光聚荫的降温效果。
(2)兼蓄岭南人,从中原迁徙来到岭南,又往海外其它地方谋生。
他们在海外创业,然后衣锦还乡,不仅带回大量财富,同时也带回来海外文化。
具体表现在建筑与园林上。
例如广东开平的碉楼。
造园时,吸收传统园林特色,在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上,融入西方建筑文化。
同时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
(3)秀茂秀,相对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而言,岭南园林总体秀气,轻盈,精巧。
没有北方园林那样厚重,端庄,也不及江南园林那样繁密。
岭南园林就是轻巧秀美。
1.2岭南园林建筑特点(1)岭南园林建筑布局在岭南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庭园中重要内容,常为主体。
岭南园林建筑重在选址,建筑体形简练,多无复杂的轮廓组合,屋面构造简单,檐口和山墙多用硬面硬檐。
岭南建筑形象探析-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岭南建筑形象探析-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0f43d3a32d7375a5178011.png)
岭南建筑形象探析-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建筑构件物分为屋顶、地面、墙、柱、楼梯、门窗、基础等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岭南传统建筑的屋顶、墙、柱、窗、地面部分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式样有很多,常见的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五类。
这五种类型,在岭南传统建筑中都有使用的实例,但是绝大部分建筑都采用硬山顶。
除了亭常常使用攒尖顶外,其他三类则较少使用。
岭南传统建筑的硬山顶与北方山墙的式样和屋面的构造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通常情况下,岭南传统建筑屋面的前后坡长度都不等长,根据建筑在建筑群体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向外的屋顶面坡长,以方便雨水流往外面,与北方建筑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正好相反。
这主要因为岭南地区多雨,雨水流在院内,容易产生积水,甚至会浸入室内。
由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对防漏的要求很高,所以岭南传统建筑的屋脊做得特别粗大。
其中祠堂建筑的正脊、佛寺建筑的戗脊已经成为其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
岭南传统建筑屋顶两侧的山墙高出正脊和屋面许多,形状多样,常见的主要有小型民居的人字山墙和大型民居的镬耳(又称锅耳)山墙。
人字山墙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防御台风对建筑屋顶的破坏;镬耳山墙有助于防止建筑间火灾的蔓延,具有实用的防火功能。
与江南地区的马头山墙相比,岭南传统建筑的山墙具有鲜明的地方造型特征。
为了防潮、防蚁,岭南传统建筑的柱础比北方明显要高,多采用石构,而且将柱础刻成饰以各种造型样式的复杂几何形状。
自唐代至明代,造型和雕饰均以稳重为特点;到了清末,广东民间建筑中的柱础出现了轻巧、高身束腰和注重雕饰的倾向。
广州市的陈氏书院的柱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各个厅堂的柱础每一横列一种式样,有的雕以云型、花篮型、竹节纹饰;有的雕杨桃、柑橙、仙桃等各种瓜果具象形态,既统一又富于变化,而且饱含地方风物的装饰特色。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对建筑通风有较高的要求,而窗是传统建筑用以通风的主要构件,常见的有满洲窗、支摘窗、蚝壳窗、木百叶窗、隔扇窗等。
建筑设计——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
![建筑设计——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107ab1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8.png)
浅议岭南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摘要:岭南园林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之林的一枝奇葩,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园林也承载着岭南的独特文化兼顾了多方面的艺术,本文重点从建筑外观效果、建筑功能、建筑实用性方面性探究园林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岭南园林;岭南建筑;外观效果;功能建筑;实用性岭南园林的建筑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兼顾建筑本身的设计需要,还需兼顾园林的布局、规模、风格等需要。
达到“园中景”、“景中建筑”,既要克服与周边景物产生突兀,又要凸显岭南建筑本身的特色。
岭南园林建筑虽然兴起于明代,但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其独有的风韵,现代建筑技术多融合其独特的设计元素。
广东四大园林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是现代岭南派建筑设计师的艺术宝库和灵感源泉,而白天鹅宾馆已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以及泮溪酒家、南园酒家、北园酒家等具有典型岭南园林艺术风格的建筑作品无一不是与园林建筑艺术发生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借鉴岭南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
人们对其探究是永不止步。
一、从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即建筑外观上看,简练不乏精雕、朴素不失精美、通透不失私密、雅淡不失耳目一新是其整体风貌特征。
首先,外观造型简练不乏精雕细琢、朴素不失精美。
建筑一般沿袭明代“方圆”空间的设计效果,以正方体建筑主体结合圆形拱门为建筑连接造型多见。
创造出曲折迂回,移步生景的空间连体效果。
另外,扩大了屋顶设计,采用多层的斜坡屋顶以及雕刻物形成具有象征设计意义的屋顶曲线和翘角和窗棂、屋瓴、门廊、支柱是精雕细琢的对象。
其次,建筑的空间设计通透不失私密。
建筑空间的设计一方面考虑通风,严格选择朝向,并以敞廊、敞窗、敞门以室内敞厅、敞梯等来组织通透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保护私密,运用退台、天窗、阁楼等提高空间的私密性。
再次,建筑色彩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雅淡又清新。
浅谈广州岭南建筑
![浅谈广州岭南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2e2ddf047cd184254b353541.png)
Ab utt e Li n n Ar h t c u ei o h ng a c ie t r n Gua g ho n z u
黄 秋 艳 Hu n u a a gQiy n
摘 要 : 南建 筑 是 指 具 有 岭 南 建 筑 文化 特 征 的建 筑 物 。 岭 广 州位 于我 国 南 方 亚 热 带 沿 海 地 区 ,独 特 的 自然环 境 和 地 理 条
陈家祠 一布局严谨对称 , 空间宽敞 , 主次分 明: 以中路 为主线 ,
东 西 配殿 , 泛 采 用各 种 雕 刻 技 法 映 托 庄 重 淡 雅 的 书院 气 派 。 广 2第 二阶 段 是 岭南 近 代 建筑 。它是 对古 代 岭南 建 筑 文化 的 . 继承 和 创 新 , 有 开 畅 明 朗 , 透玲 珑 , 型 比 较 轻巧 淡 素 的特 具 通 造
的装修 和先进的设备形成广州第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
3第 三 阶 段 是 岭 南 现 代 建 筑 : 2 . 在 O世 纪 5 0年 代 至 9 0年
代 , 中国成 立后 , 新 中西 建筑技术 的融合 , 过灵活 的空 间运 通
用; 巧妙 的庭 园 布 局 ; 理 的 经 济 结 构 将 现 代 主 义 的 建 筑 理 论 合
雅 华 丽 的 自然 景 观 ; 白天 鹅 宾馆 采用 中庭 性 溪 流 环 绕 庭 内 的 传 统 园林 设计 与 江 面 幽雅 的环 境 融 为 一体 。 二 、 州 岭 南 建 筑历 史发 展 过 程 广
革和时代 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 , 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 传 承 岭 南 传 统 建 筑 艺术 的 基 础 上 如 何 创 新 ? — — 如 何 做 到
浅析岭南建筑设计特色
![浅析岭南建筑设计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6ca34cefc4ffe473268ab76.png)
浅析岭南建筑设计特色该文结合岭南建筑的形成背景,阐述了岭南建筑的设计特色,并且通过中山纪念堂细致的阐述了岭南建筑设计在具体工程中的表现。
标签岭南建筑;设计风格;中山纪念堂1 引言中华建筑体系是世界建筑史上体系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体系之一,岭南建筑体系是中华建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筑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
建筑的创造与发展,建筑体系的构设,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人文意识的制约。
岭南建筑同样如是。
2 岭南建筑概述2.1 自然环境岭南位于中国南方,因在南岭(又称五岭)之南得称。
岭南地形复杂。
广东背靠五岭,面向南海,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
广东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及漫长的海岸线。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5.3%,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内陆地区。
复杂的地理条件,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风、防雨、防腐是共同的要求,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不论是木、石、砖构,都十分注意抗击自然袭扰功能。
气候条件对岭南建筑注重通透的共同风格特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历史背景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岭南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
大致是先秦及以前是萌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起步时期,唐宋五代是形成时期,明清是成熟时期,晚清及民国是演变时期。
岭南历史的演变必然具体地反映到建筑上。
比如军事上,秦汉时期兴建的堡城塞峰,反映了这一时期巩固统一与割据守土的斗争;明清时期卫城所城、炮台烽隧的营建,表明了岭南在抵御外伤、镇压反抗、巩固封建统治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至于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的构建,表明了近代岭南的觉醒和斗争之激烈。
2.3 岭南建筑形成的民俗文化背景岭南建筑的民俗文化背景可分为内、外部因素来分析。
就内部状况而言,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为百越文化。
浅析岭南建筑艺术风格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岭南建筑艺术风格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87cd1c9bb4cf7ec4afed058.png)
民居 , 它们都 因其鲜 明的地方特色 与“ 徽派” “ 京派” “ 海派” 等地域
建筑风格齐名并蜚声海 内外。不过随着城 市建设 快速发展 , 岭南 建筑文 化正面临着不少破坏 与挑 战。从《 南方 日报》 关于 岭南建
筑 文 化 现 状 的 报道 可 知 , 广 州 近 六 成知 名 岭 南建 筑 遭 到 不 同程 度
要传承岭 南设计风格和大胆 创新 , 才能更好地让岭 南建 筑艺术走 向崭新发展 的新局 面。 关键词 : 岭 南建筑 文化 设计 传承 创 新 岭南文化 受特 殊的气候 、 地理位置 的影响 , 吸取和 融会 中原 泮溪酒家 内部庭 园只剩下中间部分 , 门厅右侧 的庭 园已被改建成 为餐厅 , 现状格局与原貌相差甚远。
的破坏。如 , 广州百岁老楼——署 前楼被拆 , 不少街坊扼腕 叹息 ,
署前楼 是中式建筑风格 与民国建 筑所特有的西式风格相 结合 的
一
座典 型的岭南特色建筑 。三元里大道矿泉别墅是 岭南建 筑师
科 技进 步、 社会 变革等状况 , 具有 比较重要 的艺术价值 和科学价 值 。我们应保护岭 南建 筑文化 , 尊重 当代 岭南大师 的优秀作 品,
品味生活环境 中的“ 活古董” 。 1 . 岭南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深远 岭南文化地域 以广 州为 中心 , 分 布在 珠江三角 洲及桂林 、 深 圳、 汕头等地。岭南建筑风格 与岭南音乐 、 岭南绘画有互通共 融 关系 , 由于“ 两广 ” 人 的近代 生活方式及 自然地理 、 社会经济条件 的影响, 它有着“ 外 国人带来的洋建筑一 由侨 乡开始 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 式的建 筑一 中外建筑 师有 意识地将 中西建筑糅合在 一
方文化和岭南所处 的海洋地域文化等 多种文化特 色, 具有顺应 自 然规律和 以人为本的设计意念 。因此设 计师在环境艺术 中传承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b650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6.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探讨岭南建筑风格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设计应用
![探讨岭南建筑风格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设计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b3f712b14e852459fb572d.png)
探讨岭南建筑风格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设计应用摘要:文章阐述了岭南建筑和新中式建筑设计表现,主要从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及细部处理等方面来论述了建筑设计的新理念,并从技术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新思路,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岭南建筑;新中式建筑;设计分析引言中华建筑体系是世界建筑史上体系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体系之一,岭南建筑体系是中华建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新中式风格,在各行各业里边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在建筑工程过程当中将新中式风格应用到设计中,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居住体验,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岭南建筑的风格特征我们把有着岭南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叫做岭南建筑。
该岭南地区文化特色不但只是涵盖这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征等几类自然文化,并且还涵盖了生活规律以及民俗风情等多种人文文化。
所以,岭南建筑的风格主要能够表现成下面几个特征:①建筑的整体布局较为规整,且房屋较为高大不过庭院较小,其门窗比较狭窄,且屋顶的坡度比较大,这样利于雨水能够顺利的向外排出;②其建筑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不但有着浓厚民俗风味,而且还善于对外来的文化进行吸收,在整体上都是以淡素轻巧为主;③对建筑的雕刻以及内部的装修较为重视,并且手法非常细腻;④建筑的风格和地域环境是融合的,因地制宜,不但有着海洋文化方面的特点,而且还有着山岭文化的特点。
岭南建筑的风格追求的是环境和建筑的统一协调,与当前城市大众享受生活以及放松身心的需要相符合,所以受到大量建筑设计人员的关注。
不过因为岭南的传统建筑和当前城市建筑物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其中大量的建筑元素以及地方风格不可以直接的得到运用,建筑工程师一定得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来把岭南建筑当中地方特征给巧妙融进建筑设计内去,追求在当前楼房建筑当中将岭南风格给彰显出来,打造出更为宜居以及更有特点的建筑。
二、传统的岭南建筑局限性像上述所讲,传统的岭南建筑的风格形成,是受到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观念意识以及建筑材料等多个方面原因的作用。
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与通透
![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与通透](https://img.taocdn.com/s3/m/7ed62f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b.png)
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与通透岭南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流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吸取了传统建筑的优点,同时也吸收了南方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注重自然环境、气候和文化背景的结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一、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主要体现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上。
岭南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因此,岭南建筑往往采用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舒适、轻松、自然的环境。
此外,岭南建筑的形态也十分灵活,通常采用曲线、折线和曲面等灵活多变的形态,使得建筑具有流动性和生动性。
此外,岭南建筑的色彩运用也十分讲究。
岭南地处南方,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因此岭南建筑的色彩通常以淡雅为主,采用白色、灰色、蓝色等清新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同时,岭南建筑的色彩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二、岭南建筑风格的通透岭南建筑风格的通透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性能。
在岭南建筑中,门窗设计往往十分宽大,注重采光和通风的效果,同时还会利用一些小技巧来增加通风和采光的效果。
例如,在门窗上设置一些通风口、天窗等设计,或者利用植物的枝叶来遮挡阳光和遮挡视线,从而达到通风、采光和景观美化的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材质也十分讲究。
岭南地区的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因此对建筑的材质要求很高。
在岭南建筑中,通常采用木质材料和石材等材质,这些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热性,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同时,这些材质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环境。
三、岭南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岭南建筑不仅注重灵动和通透性,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岭南建筑中,人们十分重视建筑的实用性,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和舒适度。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7e68904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0.png)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摘要:岭南建筑与中华传统建筑一脉相承,是黄河中下游古代中原建筑的重要分支。
岭南建筑在延续中原传统建筑形制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岭南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性特色,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
本文主要分析了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关键词: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地域性1、岭南建筑的风格岭南建筑的风格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表现出了其不同的地方特性,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影响岭南建筑发展的关键。
岭南建筑风格总体概括有三大部分:(1)与自然融为一体;岭南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气候潮湿,建筑在设计时都会充分利用山、水等大自然环境,顺应环境优势而建造,让建筑的整体与自然充分融合为一体。
让人有身临其境、感悟万千的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2)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岭南建筑在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建筑群体相互呼应、统一和映衬。
(3)兼收并蓄的开放建筑风格;岭南地区的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当代建筑风格,因此,在岭南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园林、建筑。
岭南建筑对于创新非常重视,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让岭南建筑深受影响,形成很多新的花样,如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创新的重要典型。
2、岭南地域特色岭南地处中华大地南部,以南岭山脉为界与中国广阔土地间隔开来,倚南岭而面南海,自古就为闷热潮湿之地。
岭南也因远离中原大地,建筑设计上较少受到传统法制和等级制度的约束,日常生产与活动的功能性便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考量因素。
因此,自岭南建筑诞生之日起,使用者结合自身感受,解决潮湿与闷热问题便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
遮阳、通风与防潮是岭南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
论述岭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格
![论述岭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6039bddd0066f5335b8121d6.png)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虞翻建立的虞苑。而后,虞翻后人将其舍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顾微的《广州记》载有:“熙安县东北有菖蒲涧,盘石上,水从上过,味甘冷,异于常流。” 菖蒲涧为一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
唐,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这些寺庙多建在风光优美的名山中,以南华寺为代表。公共园林处于开发时期,广州西关一带的荔园、连州的海阳湖、潮州西湖均为一时之盛。
社会因素是从时间维度上探讨园林使用者的历史差异。岭南自古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因而形成了“义利合一“的价值观,并且,岭南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度很高,频繁的文化交流使他们能很好的吸收文化精华。岭南的粤商较为富有,为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园林的功能更注重娱乐和社交,如南岳王御苑的曲水流筋和划船荡浆和南汉离宫苑圃的成周漫游。综合三个因素与岭南园林建造的的相似性,可以映射到当代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园林形式甚至材料和色彩等方面运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化最终创造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揉合的、满足社区功能的、符合大众审美的居住景观。
即便岭南园林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但都能与各个时代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很好融合在一起,园林空间可以说是咫尺纳“天地”,丰富多彩的空间组织、结构体系、构造技术、设备系统等协同构造成园林景观的整体,看似相似实则变化万千,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美感。这为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建造中可采用“芥子纳须臾”的设计手法,但要注重整体性。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72f1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e.png)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等地,有着丰富的岭南古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独特、风格多样,深受人们喜欢和赞赏。
岭南古建筑文化不仅在传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代社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为当代建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岭南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的寺庙、宫殿、园林,到近代的民居、商业建筑等,岭南古建筑文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建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岭南古建筑注重环境融合。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以取得最佳的生活舒适度。
这就是为什么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往往可以看到山、水、园林等自然元素与建筑相辅相成。
第二,岭南古建筑注重装饰艺术。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装饰艺术传统,这在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岭南古建筑中的雕花、彩绘、木雕等装饰艺术都极具特色,经久不衰。
岭南古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布局。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为庭院式,室内外空间分割清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建筑显得更为气派。
岭南古建筑文化具有环境融合、装饰艺术和室内外空间布局三大特点。
这种建筑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并在创新设计中继续发扬光大。
就传承来说,岭南古建筑文化一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从古代的手工技艺到现代的建筑设计,这种文化一直在岭南地区传承下来。
特别是在一些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岭南古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这些地方独特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在当代社会,岭南古建筑文化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之更适应现代生活。
在近年来的广东省,就有一些由传统古建筑改造而成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有了现代建筑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这种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建筑创新设计。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体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上。
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地方特色体现岭南风格
![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地方特色体现岭南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f80fec25f0e7cd185253663.png)
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地方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既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使用需求,又要尽量使建筑外形美观,体现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岭南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两广地区),也有部分热带气候(海南及南海诸岛),具有高温多雨、夏长冬短等气候特征,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给岭南建筑风格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岭南风格,一方面融合了现代主义及岭南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求兼顾室内外环境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标签:建筑设计;地方特色;岭南风格;装饰元素竹简屋是岭南建筑的典型性代表,具有遮阳通风效果,很好的适应了岭南地区闷热潮湿的气候特点。
但是现代建筑大多以多层公寓式住宅为主,传统建筑中的地方特色很难在现代建筑中体现。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在了解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其中的精华部分,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文章首先简述了岭南建筑风格的特点,随后指出了传统岭南建筑的局限性,最后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运用地方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具体措施。
1、岭南建筑风格的特点我们将具有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物称之为岭南建筑。
岭南地域文化特征不仅包括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自然文化,而且也包括民俗风情、生活规律等人文文化。
因此,岭南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色:首先,建筑整体布局规整,房屋高大但是庭院偏小,门窗较为狭窄,屋顶坡度较大,以便于雨水顺利外排;其次,建筑形式不拘一格,既有浓厚的民俗风味,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整体上以轻巧淡素为主;再次,重视内部装修和建筑雕刻,且手法细腻;最后,建筑风格与地域环境向融合,因地制宜,既有海洋文化特色,也有山岭文化特色。
由于岭南建筑风格追求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迎合了现代都市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许多建筑设计师的青睐。
但是由于岭南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建筑之间差异性过大,因此其中的许多地方风格和建筑元素不能直接进行挪用,建筑师必须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将岭南建筑中的地方特色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力求在现代化的楼房建筑中彰显岭南风格,打造更加宜居、更具特色的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88ea5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2.png)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岭南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和谐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岭南民居多采用坡屋顶、白墙黛瓦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此外,岭南建筑还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池塘、花木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实用岭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实用的设计细节,如宽敞的厅堂、明亮的采光、通畅的通风等。
此外,岭南建筑还注重空间利用,善于利用空间进行分隔和组织,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例如,岭南民居中常见的“走马廊”设计,既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三、装饰精美岭南建筑注重装饰,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些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例如,岭南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亭台等景观元素,往往采用精美的雕刻工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也经常采用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四、中西合璧随着时代的变迁,岭南建筑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岭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岭南建筑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如注重空间利用、强调立面效果等。
例如,岭南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元素,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总之,岭南建筑风格独特,独具魅力。
它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9c3a03cfc789eb172dc8c3.png)
岭南建筑艺术分析之骑楼浅析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骑楼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骑楼是近现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广州等岭南地区,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两旁,建筑临街面的底层用柱子架空,底层的墙面部分往里掏空两米左右。
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如今骑楼已成为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也是一种独特而深具人情味的民居建筑。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马蹄似的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在楼房与楼房之间,跨着人行道而建的,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的这条自由步行的长廊,就是骑楼。
骑楼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在闽南语中叫它“亭仔脚”,在我们广东话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
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
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
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
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
有的楼顶矗立着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
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
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伸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
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
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从建筑美学上看,骑楼的高和宽尺度宜人,符合审美比例;其窗楣、廊柱、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呈现出纷繁多姿的风韵;骑楼外墙上各式各样的中西装饰构件浮雕图案有上万个,其装饰的密集精美程度在国内和东南亚都无以伦比。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f51c112770bf78a6429545b.png)
【岭南建筑文化精髓浅谈】岭南建筑一、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
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
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
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 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枪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
这些碉楼在广东三水也不少,但由于人为拆迁,现在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余的荡然无存了。
二、岭南建筑文化1.近代岭南建筑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的。
近代岭南文化精神贯注于近代岭南建筑之中,并孕育了近代岭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表现出高度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面对先进性兼侵略性的西方建筑文化,在经过自我心理调适之后,不仅表现出理性自觉,而且实现了文化转型,显露出开放创新的品格。
自我调适、理性选择和融汇创新是近代岭南建筑发展的三个逻辑阶段。
近代岭南建筑融汇西方建筑思潮和外国建筑文化是广泛而生动的,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他城市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岭南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62d4aa7e8e9951e79b8927aa.png)
岭南建筑风格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
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
岭南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融、一种综合、一种凝炼。
尤其是岭南近代文化,“经过对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调适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以开放而健全的心态,在融汇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岭南建筑的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在岭南近代的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如建于1926年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
”又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
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
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
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
二是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
设计思维是建筑观的重要内容。
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
如著名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先生设计并于1934年10月竣工的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风格,合署大楼在建筑形象艺术处理中采用宫殿式,楼),屋顶铺置黄色琉璃瓦,内部装修天花图案并采用中国式纹样。
”在1956年设计广东省科学馆时,他详细分析了建筑环境条件,重点解决了建筑与环境配合及建筑形象问题。
他说:“科学馆位于中山纪念堂西侧,根据周围的环境,应起陪衬烘托作用,它与纪念堂、市府合署等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建筑组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特征
三、平面布局
3.三间两廊:即三开间的主座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组成 的三合院住宅。是广东民居最常见的形式。可从正面或侧 门设大门,可纵向拓展为四合院形式,也可横向拓展。
具体特征
四、梁柱
方石檐柱青砖墙, 大门两侧石鼓台, 虾公梁(月梁)上石麒麟, 陶塑脊饰高山墙。
广东传统民居在构架方面一般都是墙体承重,上支桁桷和 瓦面。一般民居为穿斗式居多。 柱有木柱和石柱。厅堂内用木柱较多,也有用石柱的。檐 柱几乎都用石柱。
通常所讲的岭南建筑即为广府建筑。广府村落多为梳式布局, 单体建筑及群体犹如梳子一般,在南北向序地排列成行。
灰塑
陈家祠
砖雕
满洲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关大屋
‘三大件’
竹筒楼 开平碉楼 客家围屋 骑楼
总体特点
1.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 2.外封闭,内开敞,密集,方形的平面和空间布局形式; 3.庭院天井布置灵活,室内外空间紧密结合; 4.良好的朝向和厅堂、天井、廊道相结合的通风系统; 5.规整、朴实的外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装修。 ——《广东民居》 陆元鼎
具体特征
三、平面布局
1.单开间的竹筒楼:即单开间民居,平面特点是面宽较窄, 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扩展可纵向也可横向。
具体特征
三、平面布局
2.双开间的明字屋:平面双开间,象征“明”字。由厅、 房、和厨房、天井组合,由于厨房的位置不同而构成不同 的组合形式。
具体特征
三、平面布局
3.最具特色的三间两廊形式:
起源
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 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 工学院建筑学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在 1957 年 《建筑学报》 上 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 的论文。
分支
岭南民居因所处地域、所属民系不同可分为广府、潮汕和客 家民居三类,而民居在造型、构造及装饰处理上也因风俗习惯 迥异各具特色。
具体特征
一、山墙
1.镬耳墙(锅耳墙):外形在五行中属金,而广府地处南 方属火。因金生水、水克火,故山墙取金有镇火之意。山 墙博风处常刷成五行中属水的黑色,盼能镇压南方火邪和 住宅丁火。
具体特征
一、山墙
2.人字山墙:人字山墙上部呈三角形,从前檐斜直线至正 脊,然后又斜直线下至后檐,似“人”字得名,因简洁实 用、建造成本较低在广府地区的小型民居中普遍使用。
具体特征
五、装饰
灰塑
砖雕
陶塑
充分运用岭南“三雕两塑”:“三雕”即木雕、砖雕、石 雕;“两塑”即陶塑和灰塑。
最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广州陈家祠
新会书院
粤东会馆
黄氏宗祠
五圣宫
宗祠
龙船脊
三间两廊
方檐柱
三间两廊
开敞中厅
中厅
正脊灰塑
民 居
具体特征
一、山墙
3.方耳山墙:此类山墙是以徽州民居的五叠式马头墙为原 型修建的,马头墙竖向跌落的每级高度是垂直的,而方耳 山墙竖向跌落的每级是和水平方向成75°的斜线。
具体特征
一、山墙
4.五行山墙:受阴阳五行说影响,潮汕民居将山墙形状分 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类型,又名五行山墙。它 们为:“金形圆而足阔”,“木形圆而身直”,“水形平 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
具体特征
二、正脊
1.龙船脊:岭南地区河网密布,先民有以“船楫为生”的 传统,并且有划龙舟的习惯,房屋的正脊两端高跷形似龙 船,因此又称为龙船脊。硬山式龙舟脊并不少见,相反它 是岭南建筑最常见的。
具体特征
二、正脊
1.平脊,博古脊:小型民居的脊饰常用龙舟脊,或平脊 (即普通屋脊,不起翘),大型民居、祠堂则用博古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