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重点教案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秋景,体会情感;

2、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提问:看完图片之后,同学们对北方秋天的印象如何?(静美)20世纪30、40年代的北平的秋天会是什么韵味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1934年的北平,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提问:课文划分多少个部分?采用什么结构?课文哪一个句子是作者写景抒情的线索?

四探究学习

1、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然后告诉我,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用文本的句子回答。

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喜爱。理由:

①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

——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

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这两句话要让学生读,使他们明白:不仅仅是喜欢、欣赏,而是非常爱。能答出:眷恋、热爱、痴迷等的就算解决,“喜欢”一词程度轻一些!)

2、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笔下的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呢?(清、静、悲凉)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他共描绘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生成:有五幅画面

①第三段,秋院(秋晨静观)

②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

③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

④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

⑤第十一段,秋果(秋果奇景)

(不是重点环节,不追求标题的协调、一致)

大家概括的很好,和我的意见相同,我概括的标题是:虽然具体的词语不尽相同,但都把握住了主要景物。

4、这几幅画面,生动精彩,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放开声音朗读你喜欢的文句。

(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这里从视觉、听觉上写景,景物描写非常细腻。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出了作者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作者悠闲、惬意的宁静心态,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

(2)“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请根据第三自然段的语境特点,在上述()处加上恰当的定语。

(3)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这里从视觉、触觉上写景,景物描写细腻逼真。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作者的心境是孤寂落寞的。

(4)还有喜欢其他图画的同学吗?其实这五幅画都很精彩,因为他们共同体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清、静、悲凉

顺势总结“故都的秋”的特色是:清、静、悲凉。展示五幅图

五归纳写作手法

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故都的秋天不仅是这么肃杀的景物,还有“万山红遍”的热情豪迈啊!为什么作者对那些景物视而不见呢?

实际上这“清、静、悲凉”是郁达夫先生的内心情感,他不过是借这肃杀之景表现内心罢了!

那么作者的内心为什么这么清,这么静,这么悲凉呢?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2、对比手法

(1)现在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北国之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慢、润、淡”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为了对比,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

四个比喻句,作者从饮食文化入手,把南国之秋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北国之秋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进一步形象的表现北国的秋味比南国的秋味更加烈、深、浓、悠长,进一步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周记(任选一题)

感受秋天,细腻地写一段描写秋景文字,要求300——500字。供选题目:《故乡的秋天》、《寻秋》、《校园的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