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c7ac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f.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张岱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字词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0cac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e.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原文: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拉余同饮。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19e41a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1.png)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e990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9.png)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鉴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音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55fc903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6.png)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音《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音,为大家提供参考阅读!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在雪中只有一点的湖心亭,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到回来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音:chóng zhēn wǔ nián shí èr yuè,yú zhù xī hú.dà xuě sān rì,hú zhōng rén niǎo shēng j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jué.shì rì gēng dìng yí,yú rú yì xiǎo zhōu,yōng cuì yī lú huǒ,dú wǎng hú xīn tíng kàn xuě.wù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sōng hàng dàng,tiān yǔ yún yǔ shān yǔ shuǐ,shàng xià yì bái.hú shàng yǐng zi,wéi cháng dī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d381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8.png)
《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ニ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住湖心亭看雪。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知识点1、“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答:从听觉上描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渲染出一种肃杀、冷寂的气氛,从侧面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为下文写作者独自看雪作铺垫。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有何表达效果?答:“独”字,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作者的“痴”。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因为在作者看来,舟子不是志同道合的人,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所以作者认为自己孤身一人,反映了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4、“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有何作用?(或问:“与”是否多余?)答:形象地概括了雪后西湖全景,描绘出一幅天地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
5、“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在文中有何作用?(或问:“湖上影子---”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答:运用白描手法,从远到近,动态式写景,突出了晚上西湖雪景的空阔,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不事雕琢,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景物的神韵。
6、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如何描写西湖雪景)答:1.概括式描写(侧面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生俱绝”;2.全景式描写(间接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集合式描写(动态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140a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a.png)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翻译及原文,欢迎来参考!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54f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c.png)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c7c8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2.png)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湖心亭看雪》课文
![《湖心亭看雪》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8c4d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d.png)
《湖心亭看雪》课文《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词句注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绝:无。
4.是日:这一天。
更定:亦叫定更。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
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
5.拏(ná):牵引,划动。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
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寒夜雾气。
沆砀(hàng dàng):白茫茫一片。
8.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9.长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10.一芥:比喻舟极细小。
芥,小草。
11.粒:谷粒。
12.毡(zhān):毛毯。
13.烧酒:烫酒,温酒。
14.炉:烫酒的器具。
15.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
16.拉:邀请。
17.三大白:即三大杯。
大白,酒杯名。
18.客此:旅居在此。
19.及:等到。
20.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自语,嘀咕。
21.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
22.似:超过,胜过。
白话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fcbc6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1.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翻译《湖心亭看雪》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许多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f413682e3f5727a5e962e3.png)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 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 译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
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jiâ)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gâng)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 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 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 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
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 体,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夫,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 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 对比鲜明, 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还采用了 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全文情景 交融, 自然成章, 毫无雕琢之感, 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痴”字 (以渔者的身份) 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 的情趣。
张岱湖心亭看雪译文
![张岱湖心亭看雪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ff4a0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f.png)
张岱湖心亭看雪译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译文《湖心亭看雪》作者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他的文采俱佳,是一位非常喜欢大自然的诗人。
欢迎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岱《湖心亭看雪》译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堤(像)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颗粒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会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地喝下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这里客居。
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你痴迷,还有痴于你的人呢!”《湖心亭看雪》原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③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通“拿”,持②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③杯知识扩展:《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名言1、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2、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原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af3a52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7.png)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原文翻译《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原文翻译《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①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288a0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b.png)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38261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62.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a5237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0.png)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所写的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篇1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颂,《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代表作。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字,却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
全文围绕一个“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对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63fb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d.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一上一下一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一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一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词句注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f194a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a.png)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的原文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的赏析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湖心亭看雪》全文注释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254c5e1b9d528ea81c77981.png)
《湖心亭看雪》全文注释及翻译引导语:《》是明末清初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全文注释及翻译,供大家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张岱解题:1.选自《陶庵梦忆》2.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3.生平: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4.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均写于他明亡入山隐居以后,书中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5.积累:(1)描写西湖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咏雪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原文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我)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都)(消失)(这)(晚上八点左右)(通“桡”,撑船)(毛皮衣服)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全、都)(只)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哪能、怎么能)(还)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尽力)(酒杯)(判断动词)(到……时候)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还)(像)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出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一个人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赏析一: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
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赏析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
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
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文章高手。
下面,我们就对《湖心亭看雪》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
这是用史笔来写小品。
这两句话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
这篇小品选自《陶庵梦忆》,此书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
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读之使人遍体生寒了。
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
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
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这从下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就可以得到证实: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
“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片之态。
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
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云雾的上下混融糅为一体,做到动静相承,既写出雪的精神也写出了雪的气象。
然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接着作者选择四个镜头来精心描画雪中景物,这就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
此段的表现手法,作者虚实并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却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
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以上是写夜间所见的湖山雪景,主要是描景。
下面是记夜观雪景时的感受,手法转为抒情: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的雪景更妙。
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而且“童子烧酒炉,正沸”,可见已观雪多时了。
这出作者的意料,也使读者感到惊诧。
但作者不写自己的惊奇,反写二客“见余大喜”,不说自己超俗脱尘,却让客人来发此感慨。
刘熙载说“文如看山不喜平”(《艺概》),看来,张岱是颇精于此道的。
既然双方都视对方为知己,于是就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举。
一方是“拉余同饮”,另一方是“强饮三大白”强饮,是说自己本不会饮酒,但逢此时,观此景,对此人却不可不饮。
况且,双方在饮酒中除刚见面时的一句惊叹外更无别辞,甚至连双方姓名也不知道。
这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但以得莫逆为快的作风和性格。
从结构上来看,这段同上段文意绾合得异常巧妙,如果说上段是欣赏湖中之雪景,那么此段则是欣赏湖中赏雪之人;如果说上段是写雪的精神和气象,此段则是表现作者的主观精神和性格。
通过这一段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之所在,那就是湖上的雪夜奇景固然值得梦忆,而奇景背后超尘脱俗的情致和夜逢知己的奇遇则更值得欣喜。
这种布局谋篇的功力,实在是大家的手笔。
文章写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就淋漓尽致了。
但作者并不就此搁笔,却在长河迢递处又生波澜,使文章又荡开了一层,通过舟子之口道出对这次夜游的看法:乃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大雪奇寒,人鸟声俱绝,相公却要出外观雪;要观雪,又偏拣“更定”之后拥毳衣炉火独往,这在船家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痴”举。
但“痴”举亦更有人在:二客早煮酒赏雪于湖心亭上,这在舟子看来,更是“痴”举。
通过他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由此看来,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这种不理解即使作者引以自矜、自得,又使作者深深地感到孤独和伤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这篇小品正是要表现这种“痴”劲吧!赏析三:《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
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
”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
“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