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数与绝对值反思
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案
![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dd198af1ffc4fff47ac8c.png)
2.3绝对值与相反数(2)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相反数的意义【学习过程】【情景创设】回忆上节课的情境,小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大街走了0.5千米,在数轴上表示出他的位置。
点A ,点B 即是小明到达的位置。
观察A ,B 两点位置及共到原点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吗?观察下列各对数,你有什么发现?‐5与5,‐6.1与6.1,‐34 与+34相反数的描述性定义: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 规定0的相反数是0想一想:你能举出互为相反数的例子吗?【例题精讲】例1的相反数 , 求74,5.43-例2.)43(),3(),7.2(),2(----+-+- 化简 试一试: 化简―[―(+)]想一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五个等式,它们的符号变化有什么规律?2.3)]2.3([43)43(3)3(7.2)7.2(2)2(=+--=--=---=+--=+-把一个数的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时,若该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的结果是负;若该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则化简的结果是正.练一练:填空(1)-2的相反数是 ,与 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数是 ;(2)-(+7)= ,-(-7)= ,-[+(-7)]= ,-[-(-7)]= ;(3)判断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① ―5 是相反数;② ―5 与 +3 互为相反数;③ ―5 是 5 的相反数;④ ―5 和 5 互为相反数;⑤ 0 的相反数还是 0 .选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数的绝对值是负数;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C.π的相反数是 ―3.14;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A.正数B.负数C.零或正数D.零画一画: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以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3205.261, , , --动脑筋:如果数轴上两点 A 、B 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点 A 在原点左侧,且 A 、B 两点距离为 8 ,你知道点 B 代表什么数吗?【课后作业】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 0没有相反数。
绝对值与相反数 教学随笔
![绝对值与相反数 教学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28ac08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3.png)
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随笔
在教授“绝对值”和“相反数”这两个数学概念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通过这篇随笔来分享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绝对值。
绝对值是一个数学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大小,不考虑它的方向。
例如,-3的绝对值是3,因为-3距离O 的距离与3到O的距离相等。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来引入绝对值的概念,例如-3和-2哪个更大?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去考虑它们距离。
的距离,从而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相反数。
相反数是指一个数的正负号与另一个数的正负号相反的数。
例如,3的相反数是-3,因为它们的正负号相反。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的关系来引入相反数的概念。
例如,当一个数加上它的相反数时,结果是多少?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个数加上它的相反数等于0,从而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在教授这两个概念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容易将绝对值和相反数混淆。
因此,我在教学中会特别强调它们的区别。
绝对值关注的是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而相反数关注的是数的正负号,而不是它们的大小。
此外,我还会给学生们举一些例子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最后,我认为在教授这两个概念时,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某地的温度今天比昨天高了5度,但明天会比今天低8度,请计算明天的温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绝对值教学反思
![绝对值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e13e3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b.png)
绝对值教学反思绝对值教学反思1这节课设计了一个两只动物离原点距离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安排同学做互动游戏,给同学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另外,在整节课中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获得新知识,锻炼了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个数的绝对值实质上是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而这种几何解释反映了概念的本质,学生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义上来,这样比较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概念的非负性具有较扎实的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我个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本节课站在学生的角度难度较大,因此如果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体验数学是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体会到绝对值的引入是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这样能把学生轻松愉悦地带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没有充分把握好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数的理解程度。
如果在本节课之前对字母a做一些细致的分析,分情况讨论-a所表示的意义,那么当出现|a|=-a时,学生的困惑可能会少一些,既节约时间又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
另外,关于“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以及“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是负数”这两种说法的判断。
《绝对值》教学反思
![《绝对值》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e9fe9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绝对值》教学反思对初一新生来说,绝对值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数学术语。
本节课我首先复习相反数的知识,从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自然引出它们距离原点相等。
接着举例:出租车从车站出发,向南行了10千米,又从车站出发向北行了5千米。
假设用正负数表示两次运行的情况,需要先规定一个正方向,假设向北为正,则分别是-10千米和+5千米。
不过要想知道这两次运行中,出租车一共用了多少油,与方向还相关系吗?该与什么相关呢?面对这些问题,学生纷纷说出,只与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距离相关。
对。
我即时给予鼓励,并在黑板上板书“距离”二字。
然后又引导他们想象,把出租车的路线看成一条数轴,对照黑板上的数轴,理解“距离”的涵义。
并举例(1) 3 到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
(2)-3 到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
这时,我问学生,“这句话文字太多,想不想简化一下?学生齐答“想”!“好,那么用三个字就能够代替这句话。
”有的学生已经小声说出了,是“绝对值”。
于是板书课题——绝对值接下来又问,“写这三个字也有点麻烦,想不想再简化一下?”“想”,我看到学生已经笑了,好像这是很好玩的事,越来越简单了。
于是我又即时给出符号“||”的写法。
到此时,学生已经明白“绝对值”就是“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
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了。
为了讲清绝对值的意义,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几个例子(1)|-5|= (2)|7|= (3)|-1/3|= (4)|0|=当学生说出以上四个式子的结果后,又出示了第五个(5) |a|=很多学生没有思考马上就答出“等于a"。
针对学生的回答,我问“上节课,在学习相反数的时候,我告诉大家,字母能够表示哪些数?”学生立即回答,“任意有理数”。
那么这里的a也应该是任意有理数。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得出|a|的三种情况。
尤其当a<0时,|a|=-a,让学生明白,字母a中包含着一个看不见的“-”号。
-a实际上是a的相反数,也是一个正数。
就这样,在我的预谋中,学生自然的明白了绝对值的意义,并学会了化简绝对值的符号,也理解了非负数的含义。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有教学反思)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2f0ed84028915f804dc235.png)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 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5. 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6.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熟悉绝对值符号;7. 给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⑵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并掌握其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⑴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⑵熟练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㈠导入: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㈡讲授新课【1】数轴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㈢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示出来.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2】相反数1. 相反数的概念:首先,咱们来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3和-3,1.6和-1.6,请同学们观察:(1)上述这两对数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两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3)请你再写出同样的几对点来?显然:(1)上面的这两对数中,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
初中数学_《绝对值与相反数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绝对值与相反数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0c03305ef7ba0d4b733b7a.png)
《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设计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七上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与绝对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探究过程,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动手操作以及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科学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意识;(3)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发现“相反数与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数轴上发现数与数的不同之处;借助教具探索相反数的概念;探索绝对值的概念和代数意义。
三.复习回顾:1、数轴的三要素;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目的: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尝试探索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
二是通过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为引出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交流与发现教师引导语预设: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观察数轴上的两对点A与A′,B与B′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数,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讨论数-4与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5与-2.5呢?你还能说出几对具有为种特征的两个数吗?【设计意图】:引入互为相反数的概念.2.看谁反应快 1.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相反数2.(1)-3.2的相反数是____,____的相反数是2.6;(2)11和____ 互这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____【设计意图】给出相反数的描述性定义后,要让练习以巩固概念. 活动一:实验与探索(1)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2)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3)数轴上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设计意图】是将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活动二:实验与探索从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归纳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活动三:实验与探索9818,,0,17.2,519---1212-2___;5___;0___=-==【设计意图】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活动四:小试牛刀1 .在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是什么数?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12,那么这个数是:3. 若|x|=15,那么x=【设计意图】是为了巩固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活动五:实验与探索【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寻找归纳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特殊方法活动五:例题讲解【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的重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章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五、课堂小结()()()()1-3 -1 2-0.5 -211353- - 4- -422234.45比较-和-的大小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总结我们的收获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分工明确:1人组织,1人记录,2人展示,要求组内人人参与,积极发言。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6092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3.空间观念:借助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4.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反数和绝对值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5.沟通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四: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符号的转换、距离的计算等。
-突破方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相反数和绝对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字的正负和距离的概念?”(例如,温度的变化,数轴上的移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奥秘。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相反数的定义:相反数是指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如,+3的相反数是-3,-4的相反数是+4。
2.相反数的性质:一个数的相反数加上该数等于0。
3.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3|=3,|-3|=3。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相反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符号相反的数,且它们的和为零。
-举例:强调+3和-3互为相反数,且(+3)+(-3)=0。
七年级上册教案:2_4绝对值与相反数(学生版)
![七年级上册教案:2_4绝对值与相反数(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bb724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e.png)
初一数学助学案(学生版)课题:§2.4 绝对值与相反数一、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能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3.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绝对值的含义;2.难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三、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的三要素 。
3.分别指出数轴上点A 、B 、C 、D 所表示的数: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3.5,3,-0.8,2.5,0.5.在数轴上位于-3.2与1之间的点表示的整数有:___________.6.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2, 2.3, 0, 121。
(用“<”连接)(一)创设情境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 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 处,小芳的家在学校东边3km 处,我们能够用数轴来表示小明、小丽和小芳的家和学校的位置,以学校为原点,向东为正,小明、小丽和小芳的家分别在A 、B 、C 处。
请画出数轴思考:(1)点A 、B 、C 离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2)点A 、B 、C 离原点的距离与它们表示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有没相关系?(3)在数轴上分别描出下列数所对应的点,并说出它们到原点的距离:0, -2, 5,21, -3.3二、探究新知小结: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例如:3的绝对值记为 ,读作 。
3 表示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在数轴上写出A ,B ,C ,D ,E 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例1. 求4、-3.5的绝对值 例2.比较-3与-6的绝对值的大小-3-2-143210F E D C B A例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2, +3.5, 0, -1, 12, -0.6 例4.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某一时段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实行。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在这个时段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2, +5, -1,+10,-3,若车耗油量为0.8升/千米,你能协助小李算出在这个时段共耗油多少升吗?四、当堂反馈1.比较|-3|, | -0.4| , |-2 |的大小,并用“<”号把他们连接起来.2.填空题: (1)|+3|= , |0|= ; |-8.3| = , |-100| = .(2)若||4x =,则____x =; 若|a |=0, 则a = ____ (3)1||2-的倒数是____.3.选择题:(1)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A 、大于0B 、小于0C 、小于或等于0D 、大于或等于0(2)下列说法:①7的绝对值是7 ②-7的绝对值是7 ③绝对值等于7的数是7或-7 ④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其中准确说法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五 学习反思初一数学助学案(学生版)课型:新授 执笔:杨存明 审核:初一备课组 姓名 课题:§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学习目标:有理数的相反数概念及表示方法,有理数相反数的求法、多重符号的化简和简单计算,在相反数概念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概括水平.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特征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实行多重符号的化简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相反数与绝对值反思
![相反数与绝对值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8283b0a8956bec0875e36b.png)
《绝对值与相反数3》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得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以及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是对绝对值和相反数概念的全面理解。
在设计教学时,是先让学生求出一些正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这样既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又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绝对值和它本身或者相反数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观察出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由此得到绝对值化简的法则。
在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时候,先让学生用以前学的通过数轴来比较和利用绝对值的一样,再让学生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从而发现绝对值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得到规律,并且发现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来的简便。
在这节课上,我遵循学习应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一个数与它本身或相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绝对值化简的法则,学生兴趣很高,气氛热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在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时候往往只比较两个数绝对值的大小而不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没有想到。
通过本节课的反思,我想从这几方面加强课堂教学:1.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3. “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bea7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9.png)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反数是在数轴上与原数相对的数。
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以及后续学习代数和几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实数的概念,对于数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数轴上的距离和相对概念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能够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
2.如何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使用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加深记忆。
3.利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数轴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概念,然后提出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
2.讲解:详细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举例: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加深记忆。
4.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绝对值和相反数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绝对值与相反数1.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和相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和相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a73d3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2.png)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和相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是《绝对值和相反数》。
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绝对值的定义及性质•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实际应用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正确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及本质•学生掌握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学生掌握相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学生能够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引出“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授知识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及巩固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印象和认识。
第四步: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难点、疑点以及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后续的教学进行布置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相对比较顺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较出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当中,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探索性。
2.教学中强调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在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时候,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
3.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不时会与学生互动,通过问题、练习等形式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七年级上册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上册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252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0.png)
七年级上册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任何数的相反数。
2. 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够计算任何数的绝对值。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反数和绝对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反数的概念: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相加等于零。
2. 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举例来掌握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让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
2. 探究相反数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相反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讲解相反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表示任何数的相反数。
4. 绝对值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绝对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5. 绝对值的表示方法:讲解绝对值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任何数的绝对值。
6.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计算不同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运用。
9.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反数和绝对值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学生能否正确找出任何数的相反数;b. 学生能否正确计算任何数的绝对值;c. 学生能否运用相反数和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相反数教学反思
![相反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09f8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4.png)
相反数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相反数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影响着学生对后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学期,我在教授相反数这一概念时,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和反思,现将教学过程和反思总结如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和为零。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相反数的概念理解数学中的对称性。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我首先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相反数的概念,比如“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概念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概念讲解:接着,我引入数学中的相反数定义,并通过数轴上的表示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例如,数轴上的点-3和3就是一对相反数,因为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但方向相反。
例题演示: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尝试求出给定数的相反数。
在解题过程中,我强调了求相反数的简便方法,即在数前添加负号。
互动练习: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并解答,以此来巩固知识点。
总结提升:最后,我总结了相反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反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比如在解方程、计算绝对值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反思1. 学生接受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相反数。
但也有少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和数轴的直观表示,学生对相反数的理解更加深刻。
但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3. 课堂互动:互动练习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也暴露出学生在自主解题时的一些问题,如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解题方法不熟练等。
4. 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发现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和课件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数还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5. 学生思维培养: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相反数概念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中。
绝对值教学反思(优秀6篇)
![绝对值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8e0c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1.png)
绝对值教学反思(优秀6篇)绝对值教学反思篇一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
教材从几何的角度给出绝对值的概念,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出发,得出定义,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绝对值的意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绝对值的性质。
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也实现了《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
利用实际问题以及数轴形象的解释绝对值的意义更直观形象学生较容易接受。
一个数绝对值的性质的导出,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这一问题中学生对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不理解,可采用计算一些负数的绝对值通过观察总结,或让学生讨论-a表示什么数来加深理解。
绝对值教学反思篇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我这一循环正在进行的课,前两节已经讲完了,最头疼的是即将要讲的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理论性太强,怕学生理解不了,分三个课时讲,已经讲了一格课时了,讲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剩下的节在准备中……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三种血管的特点加以区别人体血管,部分学生可以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我需要将剩下要讲的血液循环给学生们讲清楚了,先通过一个教学视频,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血液循环的途径》,再通过课本的血液循环的示意图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在前两节课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1、整个教学环节富有层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识得以升华。
相反数和绝对值
![相反数和绝对值](https://img.taocdn.com/s3/m/5146ec06f78a6529647d53cf.png)
相反数和绝对值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数与绝对值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教材先将相反数,再讲绝对值,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学好本节课,不仅对于学生完善对有理数的认识,并为学习下章做好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与数、形与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对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感悟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2、借助数轴,了解绝对值的概念,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反数、绝对值知识的发生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重点:相反数及绝对值的意义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关键点:通过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
以数轴的知识为主线,把数轴的概念和画法、相反数、绝对值以及如何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等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设计1、尝试发现,探索新知教师设计如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1:数-4和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5和-2.5呢?你还能说出两个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吗?与同学交流,从而引出相反数的意义。
问题2:你能在数轴上标出-4和4,-2.5和2.5的点吗?(利用电脑将相应点加上不同的颜色并闪烁)问题3:你发现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讨论,总结相反数的特征(1)成对出现;(2)只有符号不同;(3)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4)0的相反数是0问题4:观察上面画出的数轴,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4和2.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数轴上表示-4和-2.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3)数轴上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投影绝对值的概念和记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记作|a|,例如|4|=4,|-2.5|=2.5.目的:通过学生解决教师设置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达到知识的认知。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与相反数》评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与相反数》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601e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6.png)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与相反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绝对值与相反数》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绝对值的概念与性质,以及相反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定义,理解其数学含义;2.掌握求绝对值的方法和性质;3.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4.能够通过实例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绝对值的概念与性质;2.相反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律;3.绝对值和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与性质;2.灵活运用绝对值与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1.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表示一个实数到0的距离,用符号|a|表示;–绝对值的性质:•非负性:|a| ≥ 0;•零的绝对值为0:|0| = 0;•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a| = a (a >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a| = -a(a < 0)。
2.相反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律:–相反数的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其相反数表示为-a,满足a + (-a) = 0;–相反数的运算规律:•两个数的相反数相加等于0:a + (-a) = 0;•相反数的相反数仍然是本身:-(-a) = a。
3.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应用:–绝对值在求模运算中的应用;–利用绝对值和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和练习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解答,巩固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运算规律。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运用技巧,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绝对值》教学反思
![《绝对值》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6d916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6.png)
《绝对值》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前一节学习了数轴及如何把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基础上学习的。
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中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课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量大,学生活动设计丰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合作、获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2.基本概念讲解细致,数学本质解析透彻,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晰。
讲解过程中,也提出了可能浮现的错误理解,并教给学生辨别真伪的方法。
3.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者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
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数学本质。
5.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应该展示更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只停留在口头回答上,初一孩子,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后的教学生应该多关注。
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仓促,最后的练习2没有及时展示,但在后边的教学中已经完成。
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会让我成长许多,今后应该多听课、多研究、多学习,细读新课标,时刻学习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升初数学摹拟试卷一、选择题1.a÷b=7……3,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0,那末它的结果是()。
A.商7余3B.商70余3C.商70余30D.商7余302.闰年的上半年有( )天A.181 B.182 C.183 D.184。
浙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绝对值》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绝对值》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94a9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9.png)
浙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绝对值》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2.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能够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体会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2.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归纳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大小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绝对值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等知识,为学习绝对值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一性质,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三、教材分析:《绝对值》是浙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旨在绝对值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实数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引出绝对值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绝对值的性质和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一性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绝对值的概念、性质和求法。
2.演示法:通过数轴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3.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 2.3相反数与绝对值
![七年级 2.3相反数与绝对值](https://img.taocdn.com/s3/m/4bab7e07b9d528ea80c77961.png)
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初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他们乐于探索、敢于探索。这为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是正整数概念的拓展与深入,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对前面学习数的概念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有理数运算及数的扩充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节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个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集合的概念做好铺垫,另外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强化分类思想。
2、化简:-(+3)=(+3的相反数是-3)
-(-4)=(-4的相反数等于+4)
-(+4)=+(-9)=-(-6)=+(+7)=
四、反思拓展
1、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3、无论正数、负数、0,它们的绝对值一定不会是,即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一个非负数.用式子表示为:︱a︱≥0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绝对值的意义,及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绝对值的意义,及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评价
针对目标一:
1.能正确的画出数轴。
2.能列举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与知识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落实目标二和三。
板书设计
2.3相反数与绝对值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6)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6)](https://img.taocdn.com/s3/m/45250fcb4b35eefdc9d333e7.png)
2.3 有理数第3课时 学前温故1.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位于原点的____,表示负数的点位于原点的____.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______.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的绝对值是0.新课早知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1)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____.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____.(3)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____. 2.用“>”和“<”号填空.(1)-0.8______80; (2)-34______-45;(3)-58____0.618; (4)0____-1.3.答案:学前温故1.右侧 左侧 绝对值 2.它本身 它的相反数 0 新课早知1.(1)负数 (2)小 (3)大 2.(1)< (2)> (3)< (4)>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例1】 比较-78与-67的大小分析:根据法则,比较-78与-67的大小不必再通过画数轴确定-78与-67的位置进行比较,而是直接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解:因为⎪⎪⎪⎪⎪⎪-78=78=4956,⎪⎪⎪⎪⎪⎪-67=67=4856,又4956>4856,所以-78<-67.比较两个负数的一般步骤是:(1)先求出这两个负数的绝对值;(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确定这两个负数的大小.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和-|-5|; (2)-(+3)和0; (3)-45和-⎪⎪⎪⎪⎪⎪-34; (4)-π与-|-3.14|. 分析: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要先看这两个数的正负号,然后根据法则判断大小关系. 解:(1)这是含有多重符号的比较大小,分别化简两数,得 -(-5)=5,-|-5|=-5, ∵5>-5,∴-(-5)>-|-5|.(2)化简-(+3)=-3,∵负数小于0, ∴-3<0.∴-(+3)<0. (3)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45=45=1620, |-⎪⎪⎪⎪⎪⎪-34|=⎪⎪⎪⎪⎪⎪-34=34=1520,而1620>1520,∴-45<-⎪⎪⎪⎪⎪⎪-34.(4)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π|=π,|-|-3.14||=|-3.14|=3.14,而π>3.14,∴-π<-|-3.14|.(1)根据法则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一般步骤是:先判断这两个数属于法则中哪种情况(①正数与负数,正数与零,负数与零;②正数与正数;③负数与负数),再按法则确定这两个数的大小.(2)π=3.141 592 6….(3)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对于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下面四个数中比-2小的数是( ).A .1B .0C .-1D .-3 2.用“>”号连接|-2|,-|-3|,0,正确的是( ). A .|-2|>-|-3|>0 B .|-2|>0>-|-3| C .-|-3|<|-2|<0 D .0<-|-3|<|-2|3.实数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 ,-a ,1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a <a <1B .a <-a <1C .1<-a <aD .a <1<-a4.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__________b .(填“>”,“<”或“=”)5.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1)-4与-0.5; (2)-212与|-2.5|;(3)0与-(-9); (4)|-3|与2.答案:1.D 只有负数才有可能比-2小,且绝对值要大于2,所以只有-3,故选D ;从数轴上看,只有在-2的左边的数才行,所以是-3.2.B |-2|=2,-|-3|=-3,由此可得答案. 3.D 由数轴可知a <0,∴-a >0. 又∵|a |>1,即-a >1, ∴a <1<-a . 4.<5.解:(1)-4<-0.5.(2)-212<|-2.5|.(3)0<-(-9). (4)|-3|>2.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值与相反数3》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得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以及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是对绝对值和相反数概念的全面理解。
在设计教学时,是先让学生求出一些正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这样既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又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绝对值和它本身或者相反数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观察出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由此得到绝对值化简的法则。
在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时候,先让学生用以前学的通过数轴来比较和利用绝对值的一样,再让学生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从而发现绝对值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得到规律,并且发现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来的简便。
在这节课上,我遵循学习应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一个数与它本身或相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绝对值化简的法则,学生兴趣很高,气氛热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在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时候往往只比较两个数绝对值的大小而不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没有想到。
通过本节课的反思,我想从这几方面加强课堂教学:1.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3. “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4.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从而使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学有所获,真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