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现代思维科学也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都说明质疑的重要性。而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约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往往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少部分爱提问题的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课堂也渐渐地变得水平如镜,没有了涟漪。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因为这其中,学生丧失的则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成了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
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质疑意识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代著名教育家陆九渊曾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而质疑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就是让学生获得这种“独特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但传统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围着老师转,从来不会也不敢质疑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是否有误,这无疑是禁闭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标下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突显学生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我觉得我们要始终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2 营造轻松氛围,培养质疑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往往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大家可以去和老师交朋友,待会儿上课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班上的同学,也可以问听课的老师。”
3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疑,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师教每篇课文,总要提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老师的提问,实际是老师给学生“设疑”,让学生按照这些“疑”去学习、思考,
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把每个问题写具体的。老师的提问要准确、恰当、有规律可循,因为学生不但通过老师的“设疑”解决了知识,也从老师“设疑”的示范作用中学到了怎样去设疑。教师的提问切忌多而碎。
3.1 从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质疑。
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都有预习提示(低年级课文会有课后思考题),它是学生初学课文的线路,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课后思考题是对课文理解后的测评,引导学生从这方面人手质疑,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扶引下学习文本。如《落花生》一文,通过课前预习和思考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1)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些什么事情?(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一部分是主要的?(3)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在引导学生从课前预习和思考题质疑中,教会了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了障碍。
3.2 从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教材资源之一。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文构思,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又能开发学生智力,诱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人?”“他
和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又是怎样?”“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这些问题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于是我就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见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同样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3.3 从中心词句质疑。
文章的中心词句表达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核心。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当遇到此类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中心词句进行质疑。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是课文的中心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它提问题:(1)人民大会堂雄伟表现在什么地方?它的壮丽又表现在什么地方?(2)雄伟壮丽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引导质疑,使学生很快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题,尝到成功的喜悦。
3.4 从课文内容质疑。
在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内容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
例如:《做风车的故事》的课题猜谜中,学生就提出了“是谁做风车…为什么要做风车”“怎样做风车…做风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等一些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疑。“词语辨析”引出了推敲性的疑;“文中探宝”更引出了有助于推敲词句、理解精彩段落、欣赏文章
神妙之笔与精巧布局的疑,使学生在找“宝”、析“宝”的过程中不断生疑、思疑、释疑,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白杨》一文,语言含蓄、言简意赅、立意深远,是构思缜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表面写白杨,实际上写人。作者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勾画了一幅抗风暴雨雪、斗干旱洪水的白杨挺秀图;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写了一首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清丽小诗;以豪迈饱满的深情谱写了一曲建设者扎根边疆的颂歌。真是看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听到的是“一首赞美的诗”,心底唱的是“一曲动听的歌”。学生在探宝过程中纷纷找出佳词、佳句进行质疑深究;有的则找明线寻暗线,抓住文章中父亲的神情变化的词大作文章。这和老师的教案不谋而合,更达到了单一老师提问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学得积极主动,质疑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当然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5 在讨论、交流中质疑。
叶圣陶先生教导过:“教师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讨论是各种思想的碰撞,结合,是讨论者的相互启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在交流中互相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成果,使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向获取知识的方向发展。如《草原》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后讨论交流: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