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生长时期

合集下载

农作物生长期资料

农作物生长期资料

农作物生长季节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

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

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

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

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

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

细分: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北方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冬小油菜130—290天。

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0—10℃,需经过15—30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

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12—14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

反之,则延缓发育。

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

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4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谷丰登,哪五谷?粟、豆、麻、麦、稻影响农业灾情重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的影响(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易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24段,每段约15天。

这些节气标志着季节的更替,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二十四节气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一、春季篇春季由东风解冻开始,到谷雨结束,共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这一时期农作物开始苏醒,萌芽生长。

立春:春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作物开始进入苏醒期。

早春作物如大麦、杂豆开始发芽。

雨水:春季降水增加,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早春作物如小麦、油菜正处于迅速生长的阶段。

惊蛰:气温逐渐回暖,春雷开始响起。

早熟的夏作物如棉花、大豆开始播种。

春分: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气温较稳定。

作物开始进入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

清明:气温逐渐升高,是一年中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

晚春作物如玉米、烟草开始播种。

谷雨:降水增多,农作物生长进一步加速。

春季作物开始进入抽穗、吐丝的重要时期。

二、夏季篇夏季由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共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这一时期,农作物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作物生长迅速。

早夏作物如早稻开始移栽。

小满:气温达到一定水平,作物充分吸收养分能力增强。

夏季作物如玉米、西瓜开始结实。

芒种:农作物进入抽穗、结种的重要时期。

早稻开始抽穗,夏季作物如黄瓜、茄子开始结果。

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农作物生长进入高峰期。

小暑: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夏作物如葡萄、葵花开始结果。

大暑:气温仍然高温,作物处于生长饱满的状态,夏季作物如南瓜、草莓持续结果。

三、秋季篇秋季由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这一时期,作物开始逐渐成熟。

立秋:夏季结束,气温逐渐下降,是一年中气候温和的时期。

晚稻开始收割。

处暑:气温逐渐下降,作物开始进入成熟期。

秋季作物如大豆、花生开始收割。

农业科普大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农业科普大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农业科普大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对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重点关注其规律性及影响因素。

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期、生育期和收获期四个阶段。

1. 种子萌发阶段:种子萌发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起点。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下,经历吸湿膨胀、分裂细胞、伸长根系等过程,逐渐成长为幼苗。

2. 幼苗期:幼苗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幼苗期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养分、分解并利用种子内的储备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形成健壮的根系和叶片。

在这个阶段,环境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生育期:生育期是农作物从出苗到结果的阶段。

不同作物的生育期长短各有差异,主要与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理特性相关。

生育期内,作物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的高度、茎粗、叶面积的增加以及花器官的形成等方面。

4. 收获期:收获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民通过合适的收获方式,将农作物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农产品,如粮食、果实、蔬菜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收获,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先叶后干: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都是“先叶后干”。

也就是说,植物在幼苗期会形成一定的叶片数量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再逐渐长高,茎干粗壮。

这是因为叶片可以提供养分和能量,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2. 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季节性: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速度各有差异。

冬小麦适应寒冷天气,春小麦喜温暖气候,这两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时间和生理特性有很大的区别。

3. 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农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例如,水稻适应水田生长,而玉米适应旱地栽培,两者对水分需求和抗旱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农业知识普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知识普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知识普及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从播种或种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安排种植计划、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本文将针对几种常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对农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分为秋播小麦和春播小麦两种类型。

秋播小麦一般是在秋季进行播种,经过冬天的休眠后在春季继续生长,全程历时大约8个月。

春播小麦则是在春季进行播种,到夏季进行收割,生长周期为4-5个月。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浇水、施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

二、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周期分为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多个阶段。

秧苗期是指从水稻种子开始发芽到出土的阶段,一般需要15-20天。

分蘖期是指水稻植株从出土后不断分出新的分蘖,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大约需要40-50天。

拔节期是指水稻植株开始拔节生长,形成茎秆和叶片,并进行光合作用,这一阶段需要25-30天。

灌浆期是指水稻籽粒逐渐充实,这一阶段需持续20-30天。

成熟期是指水稻籽粒充分发育并达到收获的时期,生长周期大约为100-130天。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灌溉、施肥和管理水稻病虫害。

三、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其生长周期主要分为幼苗期、抽雄期、抽雌期和成熟期等几个阶段。

幼苗期是指从玉米种子开始发芽到出土的早期生长过程,持续时间为10-12天。

抽雄期是指玉米植株开始生长雄花,这一阶段需要20-25天。

抽雌期是指玉米植株开始生长雌花,这一阶段需持续6-8天。

成熟期是指玉米籽粒充分发育并达到收获的时期,生长周期大约为120-150天。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浇水、施肥,并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四、蔬菜的生长周期蔬菜的生长周期因蔬菜的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蔬菜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和收获期等几个阶段。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业科普:认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完成一个完整生长周期的时间段。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于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一般生长周期,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关键因素。

一、种子发芽期种子发芽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种子吸收水分,通过呼吸和分解储存物质,使胚芽、根系和幼叶发育。

同时,种子也对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种子发芽期的长度取决于作物的品种、环境和种子的质量。

二、幼苗期幼苗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并继续发展根系和叶片。

幼苗期对于农作物的未来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此时,农作物需要适宜的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以支持其快速发展。

三、生长期生长期是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的茎、叶和果实将不断生长和发育。

这也是农作物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最多的时期。

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对于生长期的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所需环境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四、开花期开花期是许多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开始形成花朵,并进行授粉。

成功的授粉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于花后果实的发育也至关重要。

五、结果期结果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花朵转化为果实,并进行生长和成熟。

果实的大小、质量和产量将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养分供应和环境条件。

果实成熟后,农作物就可以被采摘和收获。

六、休眠期休眠期是一些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特殊阶段,特别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生长活动减缓,冬眠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休眠期对于耐寒作物的生存和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总结: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种植至关重要。

种子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休眠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生长阶段。

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包括播种期、萌芽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

一、播种期播种期是农作物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农作物的播种和发芽阶段。

在播种期,农作物的种子被适当地埋入土壤中,经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种子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发芽生长。

在这个阶段,农民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最大化。

二、萌芽生长期萌芽生长期是农作物由种子发芽到形成幼苗的过程,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苗从土壤中钻出,向阳光伸展,吸收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农民需要注意及时浇水和施肥,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以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

三、生殖生长期生殖生长期是农作物从幼苗期过渡到成熟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经历了茎叶生长、分蘖分枝、开花授粉、受精以及果实形成等过程。

农民要注意及时除草、打顶和调整植株间距,以维护作物的健壮生长和均匀开花。

此外,农民还应合理管理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充足的受精和果实的优质产出。

四、成熟期成熟期是农作物生长阶段的最后阶段,也是农作物的收获期。

在这个阶段,作物的果实逐渐成熟,达到可食用或可商业化的状态。

农民需要通过观察果实的颜色、形态和质地等特征,判断作物是否达到成熟,并准备好适宜的收获工具和方法。

同时,农民还需要注意及时收获,避免果实过度成熟或损失产量。

总结: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至关重要。

农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适时播种、合理浇水、及时施肥、除草移栽、防治病虫害等,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只有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才能更好地管理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在实际种植和管理中有所帮助。

大暑的中国传统农事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生长

大暑的中国传统农事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生长

大暑的中国传统农事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生长大暑的中国传统农事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生长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这个时期正值盛夏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农事传统中,大暑时节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介绍在大暑期间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特点以及相应的农事措施。

一、水稻的生长特点及农事措施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暑期间正值水稻的关键生长阶段。

在大暑时节,气温高、雨水充沛,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然而,高温多雨的气候也容易导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为了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需要采取以下农事措施:1. 种植适应高温环境的品种:选择优质耐热性好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能。

2. 做好灌溉排水:夏季降雨较多,农民需要及时排水,保证水稻的根系通气。

3. 预防病虫害: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二、小麦的生长特点及农事措施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暑时节正是小麦的收割期。

在大暑时节,小麦已经进入成熟期,收获的时机非常重要。

以下是在大暑期间小麦生长的特点和对应的农事措施:1. 确定收割时机:通过观察小麦的籽粒变色情况、稃轴的干燥程度等指标,确定最佳的收割时机,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2. 注意收割方式: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高效快速地完成小麦的收割工作,减少损失。

3. 做好收获后的处理:收割完小麦后,及时将麦秸清理干净,做好后续的粮食储存工作。

三、玉米的生长特点及农事措施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暑时节正是玉米的生长旺季。

以下是在大暑期间玉米生长的特点和对应的农事措施:1. 做好土壤管理:大暑时节气温高,需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含水量,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玉米的生长。

2. 控制病虫害:定期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监测,采取合理的药剂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玉米的破坏。

24节气对应农事

24节气对应农事

一年农事早知道〔主要作物栽培局部〕一月份节气与农事节气:小寒 1月5—6日。

三九前后,我国大局部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 1月20—21日。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一月是我国全年最冷的月份。

由于西北利亚强冷空气频繁南下,袭击我国,带来严寒和冰雪,致使我国决大多数地区气候枯燥,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

江淮地区要加强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

施好三麦、油菜腊肥、冬灌。

一、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沿淮某某:各种越冬作物生长停止。

江淮与大别山区:越冬作物缓慢生长,小麦幼穗分化。

沿江江南:油菜缓慢生长,进入现蕾抽苔期。

二、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沿淮某某:极端最低气温在-12℃以上,月平均气温高于-2℃,0-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在50-70%,无明显的干冻天气。

江淮与大别山区: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0℃,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无急剧降温和干冻天气。

沿江江南:极端最低气温大于-8℃,月雨量在30-60mm之间,无明显的连阴雨过程。

三、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其影响沿淮某某: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冬季干旱、大风、低温冻害;江淮与大别山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冻害和雪灾等;沿江江南: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冻害、雪灾、大风等;干旱主要影响冬小麦、油菜的安全越冬,导致小苗、弱苗枯槁死亡,正常苗基部叶片枯黄;大风导致蒸发、蒸腾强烈,加剧干旱和冻害的危害程度,同时大风对塑料大棚有很大破坏作用;因空气枯燥,易导致火灾。

低温冻害主要影响油菜和露地蔬菜的安全越冬,强低温对大棚蔬菜也会造成危害。

四、主要作物生产活动1、麦苗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壅兜,促弱苗控旺苗,控促结合,使其向壮苗转化。

弱苗:上旬亩追施水粪3600公斤到8000公斤,特别是迟播麦田、黏重稻田、湿田、丘陵坡地更应早追多追。

旺苗:采取打滚镇压,控上促下。

镇压在3叶期以后、拔节以前进展,以晴天露水干后为宜。

2、油菜田间管理:从冬至到立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称为油菜的越冬阶段。

农业科普解读农作物生长周期

农业科普解读农作物生长周期

农业科普解读农作物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作物生命周期中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

它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对于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作物生长周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阶段:种子发芽期种子发芽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起点,也是作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种子开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逐渐膨大,发芽并且萌发出幼苗。

此时,土壤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幼苗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苗期苗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在苗期,幼苗迅速生长,根系逐渐展开,茎干变得粗壮,叶片也逐渐展开。

苗期需要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养分供应,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发育。

第三阶段:生长期生长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农作物生长的核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株的茎、叶、根系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和积累养分。

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来维持生长和发育,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病虫害防治,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第四阶段:开花期开花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植株开始开花,并且进行传粉授粉,形成果实。

开花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以促进花粉的传播和花后果实的形成。

第五阶段:结果期结果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花朵逐渐凋谢,果实开始成熟,颜色变化,呈现出应有的形态和质地。

果实的成熟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养分供应,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综上所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经历了种子发芽期、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长需求和管理要求,农民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来制定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了解和解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农作物生长时期

主要农作物生长时期

农作物生育期及需肥规律一、小麦(一)生育期1、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提早而成熟期推迟。

生育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小麦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

4、分蘖期:田间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

5、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50%以上麦苗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安徽省大约为2/10。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

安徽省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挑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

安徽省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粉粒散出。

12、成熟期:包括乳熟期(15d左右)、蜡熟期(5~7d)和完熟期。

(二) 需肥规律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绝对量增加,而单位干物质含有量渐趋减少。

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有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小麦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给小麦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还必须了解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1、小麦从出苗经过分蘖到拔节,是苗期阶段。

适期播种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约5-6天,小麦在幼苗建成过程中从种子萌发、出苗到三叶期以前,生长消耗的物质主要依靠种子胚乳中贮存的养分。

从小麦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就由胚乳营养向独立营养过渡,根系就已经开始从土壤中吸取矿物质营养;由于苗期阶段植株生长量小,吸收养分的绝对量不大,直到麦苗起身前,体内积累的氮,磷、钾还不到小麦一生吸收总量的1/5;当第三片叶出现,小麦就彻底转向独立营养,一般由出苗到三叶期需12-15天。

秋分秋季的农作物与农耕文化

秋分秋季的农作物与农耕文化

秋分秋季的农作物与农耕文化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季节由夏转入秋。

在农业社会中,秋分也被视为农作物生长、收获的重要节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秋分时节的农作物种植和农耕文化,以展示秋季农业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一、农作物种植1. 秋季主要农作物在秋分时节,农民们开始收获夏季作物,同时也种植秋季主要农作物。

其中,以谷类作物和蔬菜为主要种植对象。

例如,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在秋分时节开始进入成熟期,此时采摘可以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品质。

此外,像大蒜、胡萝卜、白菜等蔬菜也在此时进行播种,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2. 秋分时节的农作物特点与其他季节的农作物相比,秋季的农作物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由于气候逐渐转凉,秋季农作物具有更好的耐寒性,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抵抗气温的下降,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

其次,秋季农作物一般不需要长时间的生长周期,有时甚至可以进行快速生长,因此可以更好地与农民的收获计划相吻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耕文化1. 秋分与农耕习俗秋分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点,牵动着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秋分时节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祭谷节”、“赏月会”等。

这些活动既是一种对农业丰收的庆祝,也是对丰收后农耕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催促。

2. 秋季耕种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秋季是农民繁忙的季节,也是农耕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在此时进行收获和种植的同时,积累经验,总结农耕技术。

这些传承下来的经验与技术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也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秋季农业的挑战与前景1.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秋季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气温的波动、降水的不规则分布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产生影响,对农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2. 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在现代农业中,农民们开始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借助温室和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在秋季种植一些原本不太适应此时气候条件的作物,如草莓等。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春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春种夏收。

3、棉花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以及新疆南部,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4、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

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以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6、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二十四节气,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依据,每个节气标志着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与大自然的变化紧密相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农作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生长规律。

立春:新的一年开始,立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

在此期间,农作物开始从休眠状态中苏醒,渐渐恢复生长。

早春作物如春麦、春菜、早熟的玉米等农作物开始播种或者出苗。

雨水: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变得更加充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雨水节气中,使得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迎来了生长的黄金时期。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始鸣,蛰伏在土中的昆虫开始复苏。

由于气温回升,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些速生作物如豆类、黄瓜等开始播种。

春分:春分是昼夜等长的时刻,在此期间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快速发育的阶段。

一些禾本科作物如大麦、玉米等开始抽穗或结实。

清明:清明时节,大地上万物生机盎然,正是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

此时播种的早稻和一些速生蔬菜开始拔节生长。

谷雨:谷雨时节正值春天的尾声,气候趋于稳定,是久旱补雨、静待秋收的好时机。

谷雨后将进入隆冬作物生长的关键期。

立夏: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不断升高,对于夏熟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早春播种的作物进入到了收获的季节。

小满:小满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到了全面开花的阶段。

此时,大豆、葡萄、黄瓜等作物开始结荚结实或者花果成熟。

芒种:芒种是农作物即将成熟的节气。

此时,小麦、大麦、鲜食豆类等作物进入到灌浆的阶段。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到达顶峰的时刻。

此时,稻谷、棉花等作物开始结穗或结荚。

小暑:小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农作物在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水分和阳光。

此时,玉米、茄子等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旺盛的状态。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高温阶段,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开始变缓。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

包括粮⾷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业原料⽤的棉花﹑烟草等。

⼀、常见农作物的分类及原产地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法,按⽤途兼顾植物学的分类法为农业上所习⽤。

⼤⽥作物按⽤途常可区别为⾷⽤、⼯业原料⽤和饲⽤三⼤类,但由于同⼀种作物常有多种⽤途,⼀般只按其主要⽤途来划分。

常见农作物分类及原产地表:ID农作物分类常见作物名称原产地引⼊中国时间1⾕类作物(粮⾷作物)⼩麦西亚和中亚⽔稻中国和印度11世纪(早稻)⽟⽶墨西哥16世纪⾼粱⾮洲中部中国12—13世纪⾕⼦(稷)中国2⾖类作物油料作物⼤⾖中国向⽇葵、芝⿇美洲16世纪末花⽣、油菜中国芝⿇⾮洲汉代棉花、油茶、油棕、油橄榄、蓖⿇等⾮洲(油棕)3薯类作物马铃薯南美洲清初⽢薯中美洲明代⼭药亚洲、⾮洲、美洲⼭药亚洲、⾮洲、美洲4糖料作物甜菜地中海沿岸、中亚5世纪⽢蔗印度春秋战国时期5饮料作物茶中国咖啡⾮洲可可南美洲蛇⿇花(啤酒花)捷克、中国新疆6植物性纤维作物⿇类作物⿇类作物棉花中国和印度汉代或宋代剑⿇剑⿇(中美洲)1901年蕉⿇(马尼拉⿇)蕉⿇(菲律宾)1957年⼴东亚⿇地中海沿岸纤维性1906年黄⿇东南亚唐以前苎⿇、⼤⿇(⽕⿇)中国7蔬菜、⽠类桑、果树番茄南美洲明代黄⽠、南⽠印度(黄⽠)南⽠(⾮洲)西汉(黄⽠)莲印度、中国等辣椒中南美洲16世纪哈密⽠、西⽠⾮洲(西⽠)五代柑橘中国菠萝南美洲1605年⾹蕉中国、⾮洲苹果、李、杏、桃中国椰枣、葡萄中亚、西亚(葡萄)前2世纪8其他包括:染料、⾹料、药⽤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烟草、橡胶等玫瑰中国和朝鲜⽉季中国茉莉花伊朗晋朝郁⾦⾹中国青藏⾼原唐朝传⼊中原樱花中国常春藤亚洲和北⾮等橡胶树⾦鸡纳霜南美洲烟草美洲16世纪注:空格表⽰原产地为中国,或未引⼊中国种植,不详或有争议。

⼆、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1. ⾕类作物世界主要的商品⾕物⽣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阿根廷、澳⼤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于⼀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于农民朋友和爱好园艺的人士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才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浇水、采摘等工作,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为您介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吧。

一、播种期播种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开端,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种子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从休眠状态逐渐唤醒。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开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迅速膨胀,破裂种皮,向外延伸出根系,并且在土壤中发芽。

二、幼苗期幼苗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幼苗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同时,幼苗还需要及时浇水和施肥,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

农民朋友们需要密切关注幼苗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并保持地面周围的杂草清理,以减少对幼苗的竞争。

三、生长期生长期是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最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会不断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以支持自身生长发育。

根据不同的作物种类,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在生长期中,农民朋友们需要做好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四、开花期开花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丰收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作物将会长出花蕾,展开花朵,并逐渐开放。

农民朋友们应该密切关注作物的开花情况,并适时采取措施进行授粉,以保证花粉的传播和受精,进而结出健康的果实。

五、结果期结果期是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农民朋友们期盼已久的时刻。

在这个阶段,作物的花朵逐渐凋谢,果实开始膨大,并逐渐成熟。

农民朋友们需要密切关注果实的生长状况,适时采摘,以确保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在果实的成熟期也需要注意果实的储存和保鲜,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保存。

主要农作物生长时期

主要农作物生长时期

农作物生育期及需肥规律一、小麦(一)生育期1、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提早而成熟期推迟。

生育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小麦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

4、分蘖期:田间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

5、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50%以上麦苗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安徽省大约为2/10。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

安徽省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挑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

安徽省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粉粒散出。

12、成熟期:包括乳熟期(15d左右)、蜡熟期(5~7d)和完熟期。

(二) 需肥规律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绝对量增加,而单位干物质含有量渐趋减少。

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有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小麦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给小麦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还必须了解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1、小麦从出苗经过分蘖到拔节,是苗期阶段。

适期播种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约5-6天,小麦在幼苗建成过程中从种子萌发、出苗到三叶期以前,生长消耗的物质主要依靠种子胚乳中贮存的养分。

从小麦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就由胚乳营养向独立营养过渡,根系就已经开始从土壤中吸取矿物质营养;由于苗期阶段植株生长量小,吸收养分的绝对量不大,直到麦苗起身前,体内积累的氮,磷、钾还不到小麦一生吸收总量的1/5;当第三片叶出现,小麦就彻底转向独立营养,一般由出苗到三叶期需12-15天。

主要农作物的物侯期及主要病虫害

主要农作物的物侯期及主要病虫害

主要农作物的物侯期及主要病虫害温馨小贴士:营销工作的真谛是用产品将价格(价值)销售出去,而不是用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

根据产品特点分析目标市场不同栽培植物对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的综合承载力和种植集中度,把植物分成三大类,类别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各区域作物布局相差很大。

A类植物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集中种植区域多,经济效益较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共包括13种植物:棉花、小麦、水稻、花生、豆科植物、油菜、苹果、梨、黄瓜、辣椒、番茄、西瓜和葱蒜类,A类作物适宜以作物为中心进行市场操作,卖点相近作物可以按类别操作。

B类植物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经济效益不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小,或种植面积较大,且区域集中,经济效益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共包括25种植物:葡萄、桃、柑橘、香蕉、茄子、芹菜等叶菜类、玉米、烟叶、马铃薯、甘蔗、甜菜、枣、猕猴桃、芒果、荔枝、龙眼、花木、药用植物、茶叶、食用菌、西葫芦、甜瓜、冬瓜、萝卜、白菜。

C类植物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有的品种分布广泛,有的品种栽植集中,经济效益一般较高,部分品种单位面积用药量较大,共包括15种植物:胡萝卜、甘蓝、苦瓜、丝瓜、南瓜、芦笋、姜、草莓、柿、杏、板栗、李、芝麻、红薯。

A类植物一、棉花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单位面积用药量也很大,是众多农药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棉花的生育期包括: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花铃期)和吐絮(裂铃)期五个时期,我国绝大部分棉区一般在4月播种(直播或营养钵育期),到出苗约需10—15天,苗期40-50天,蕾期24-30天,花铃期50-60天,成熟期视霜期而定即约为4月播、5月苗、6月蕾、7月花。

棉花的主要病虫害有:1、苗期病害:低温阴雨发病重,发病重时成片死亡甚至毁苗,已成常发性病害。

2、黄枯萎病害:雨水大时发病重,不及时控制,棉花枯萎而死,一般蕾期开始发生。

3、害虫:红蜘蛛、蚜虫、棉铃虫、蓟马、盲蝽蟓、甜菜夜蛾。

4、蕾铃脱落:主要原因是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

春夏秋冬农作物的播种顺序

春夏秋冬农作物的播种顺序

春夏秋冬农作物的播种顺序春夏秋冬,是农业生产中的四个重要季节,也是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

不同的季节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因此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播种顺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角度,介绍不同季节适合播种的农作物。

一、春季播种春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开始,也是最适合播种的季节之一。

春季气温回升,适宜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春季播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菜、白菜、萝卜等。

这些作物都是早春耐寒性较强的作物,能够在春季的低温环境下迅速发芽生长。

在春季播种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是选择良种,保证播种的品质;其次是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此外,还要注意适量施肥,保证作物的营养供应。

二、夏季播种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对于一些耐热作物来说,是适合播种的季节。

夏季播种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瓜、番茄、豆类等。

这些作物对于高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夏季刚好满足了它们的生长需求。

在夏季播种时,需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夏季是病虫害滋生的高发季节,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保证作物的生长健康。

三、秋季播种秋季是农作物的丰收季节,也是适合播种的季节之一。

秋季气温适中,湿度适度,适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秋季播种的农作物有:大豆、花生、红薯、大葱、大蒜等。

这些作物对于凉爽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秋季正好满足了它们的生长需求。

在秋季播种时,需要注意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及时采收,避免作物过熟或腐烂。

四、冬季播种冬季是气温最低的季节,对于一些耐寒作物来说,是适合播种的季节。

冬季播种的农作物有:大白菜、甘蓝、芜菁、萝卜等。

这些作物对于低温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冬季的低温正好满足了它们的生长需求。

在冬季播种时,需要注意保温措施,保证作物的生长温度;同时要注意适量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总结起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适合播种的农作物不同,根据季节的特点和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播种顺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良好效益。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系统,记录了一年中的节气变化,是古代农民在农耕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这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到来都预示着自然界的变化,也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生长周期之间的关系。

立春: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

早春作物如大麦、小麦、油菜等开始生长。

雨水:降水增多,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农民可以开始播种早春作物。

惊蛰:春雷响起,草木抽新,果树开始吐芽发芽,春分时节正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关键期。

春分:春天的平分点,白昼和黑夜等长,气温逐渐回暖,适宜早春作物的生长。

清明:春光明媚,天气渐暖,此时正是春植作物生长迅速的时期,如早熟作物小麦、麦类、蔬菜等。

谷雨:春雨贵如油,谷雨时节农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大,水稻、玉米等水稻作物播种时机就在这个时候。

立夏:气温渐渐回升,农作物生长势头良好,棉花、大豆等夏季作物开始生长。

小满:麦类作物如小麦等进入抽穗期,水稻开始幼苗期生长。

芒种:此时作物生长迅速,玉米、高粱等夏秋季作物开始成苗生长。

夏至:夏季的正中,气温最高,此时作物生长势头最强,棉花、大豆开始进入开花结果期。

小暑:气温开始回落,作物生长速度略有放缓,此时正是夏季作物关键时期,需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大暑:气温高峰,气温过高对作物生长不利,注意及时浇水、防晒,保持作物正常生长。

立秋:秋天的开始,气温回落,阳光逐渐减少,注意及时收获夏季作物,准备种植秋季作物。

处暑:麦类作物如小麦等开始成熟收割,水稻进入灌浆期。

白露:白露时节天气凉爽,秋植作物开始生长,小麦、油菜等作物播种时机把握好。

秋分:秋天的分界点,白昼和黑夜等长,气温逐渐降低,适合秋季作物生长。

寒露:露水降温,注意防露,秋植作物迅速生长,水稻、玉米等进入成熟收割期。

霜降:气温开始骤降,草木开始凋零,注意及时收获秋季作物,完成农忙。

立冬:冬天的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土壤开始冻实,农田休耕的准备工作开始。

农业常识认识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农业常识认识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农业常识认识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过程。

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有助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

一、幼苗期农作物的幼苗期是指种子刚刚萌发出幼苗时期,此时幼苗嫩绿、细软。

幼苗期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关系到后期生长的整体质量。

1. 萌发阶段:种子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吸收水分后开始发芽。

在这个阶段,种子将逐渐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分,根系开始伸长。

2. 生长阶段:幼苗开始逐渐长高,叶片也逐渐展开,以便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同时,根系也会进一步生长,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二、生长期生长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也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会持续生长并形成可收获的农产品。

1. 伸长期:农作物的茎和叶继续生长,农作物逐渐形成一片繁茂的绿色。

2. 分蘖期:一些农作物,如玉米等,会在生长期逐渐侧芽分蘖,形成较多的茎和叶,增加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 开花期:在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农作物开始开花。

开花使农作物进一步传播繁衍,也是农作物后期结果和结实的前提。

三、成熟期成熟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农作物最终形成农产品的阶段。

不同的农作物在成熟期的时间和方式上有所不同。

1. 结实期:一些农作物在成熟期形成果实或种子,例如水果、蔬菜等。

在结实期,农作物会消耗掉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并逐渐呈现成熟的颜色和外观。

2. 麦类应回收期:应回收期是指应回收的时间到达后,麦类作物地上部分逐渐干枯、黄化,籽粒变硬,适宜的收获时机选择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3. 等熟期:一些农作物在成熟期需要等待,例如水稻等,需要等到稻谷成熟金黄后方可进行收割。

了解农作物的主要生长阶段,有利于把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栽培,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生育期及需肥规律
一、小麦
(一)生育期
1、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提早而成熟期推迟。

生育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小麦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

4、分蘖期:田间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

5、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50%以上麦苗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安徽省大约为2/10。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

安徽省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挑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

安徽省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粉粒散出。

12、成熟期:包括乳熟期(15d左右)、蜡熟期(5~7d)和完熟期。

(二) 需肥规律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绝对量增加,而单位干物质含有量渐趋减少。

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有
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小麦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给小麦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还必须了解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1、小麦从出苗经过分蘖到拔节,是苗期阶段。

适期播种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约5-6天,小麦在幼苗建成过程中从种子萌发、出苗到三叶期以前,生长消耗的物质主要依靠种子胚乳中贮存的养分。

从小麦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就由胚乳营养向独立营养过渡,根系就已经开始从土壤中吸取矿物质营养;由于苗期阶段植株生长量小,吸收养分的绝对量不大,直到麦苗起身前,体内积累的氮,磷、钾还不到小麦一生吸收总量的1/5;当第三片叶出现,小麦就彻底转向独立营养,一般由出苗到三叶期需12-15天。

进入生长中期以后,吸收进程明显加快、吸收量也迅速增加。

苗期(冬小麦还包括越冬和返青两个时期)阶段小麦幼苗是以生长分蘖和根系为主,良好的养分条件可使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旺盛,加速有机物质的合成,促使提早分蘖。

一般早生的分蘖都有发达的根系,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强。

提早分蘖有利增加有效分蘖数和形成大穗,为以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打好基础。

苗期适量的氮素可以促进分蘖,加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分蘖期如果缺氮,则幼苗生长细弱,叶色淡,叶片狭小,分蘖少,次生根发育不良。

但氮素不宜过多,过多时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第一,幼苗强烈分蘖,迟生的细小分蘖到后期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常不能抽穗,成为无效分蘖,影响产量;第二,使幼苗茎叶生长过旺,早期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以致茎秆软弱,容易倒伏;第三,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类如果浓度过高,往往抑制根系的发育,影响对养分的吸收,且由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大大超过了根系的发育,对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

因此,小麦苗期应保持适宜的氮素营养水平,以达到提早分蘖并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

小麦苗期的磷、钾营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磷能促进植株体中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使麦苗早分蘖、早生根,根系发育健壮。

如果磷素不足则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水平降低,光合作用削弱,分蘖减少,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钾素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
的形成和转化,在氮、磷素的配合下,增强钾素营养可使幼苗的分蘖节中贮存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单糖和双糖类)。

苗期的养分状况不仅对小麦的营养器官有影响,并且对穗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有良好的养分条件,可以促进穗原始体的形成,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并提高成穗率。

群众称小麦是“胎里富”的庄稼,充分说明小麦苗期营养的重要性。

2、小麦从拔节经过孕穗到抽穗,是形成麦穗的主要时期,所有的分蘖,一部分抽穗成为有效分蘖,另一部分就在这一时期逐渐死亡成为无效分蘖。

与此同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茎秆和叶片的生长也日益旺盛,对养分的吸收量较前一阶段增多。

因此,拔节到抽穗期间的养分状况,对小麦有效分蘖的多少和穗子大小(包括小穗数和小花数的多少)具有决定意义。

增强氮素营养,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加强穗部器官的形成,使每穗生成更多的小穗和小花,从而使麦穗增大;氮素不足,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以致植株矮小,茎叶细弱。

但拔节期正是小麦茎秆基部第一、二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如果氮素供应过多、过猛,则引起茎叶徒长,使茎部节间分生组织的活动时间延长,茎细胞的伸长过程大为加强,细胞变长,细胞壁变薄,降低了茎秆机械组织的坚固性,因此容易倒伏和遭受病虫害。

另一方面,土壤养分被生长过旺的茎叶所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失调,不能正常供给幼穗发育的需要,使穗子变小。

因此,在拔节期应适当供给氮素营养,做到既能促进生育,又要防止徒长。

磷素对穗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能增加花粉和胚珠的可孕性,提高结实率。

拔节后小麦对钾的吸收最为旺盛,充足的钾素可促进茎秆机械组织的形成,加强茎秆的坚韧性,防止倒伏。

在穗部形成的后期(孕穗期),叶片生长已趋缓慢,此时每穗的小穗数已定,所吸收的养分首先供应幼穗中部和小穗的第一、二小花。

如果养分不足,穗顶部和基部的小穗与第三花以上的小花,常不能结实。

养分充足时,可以减少不孕小穗,增加结实粒数。

3、小麦从抽穗,开花以后,经过灌浆到成熟,是形成籽粒的时期。

在开花期小麦植株内部物质新陈代谢作用最为旺盛,需要较多营养物质的供应。

在灌浆以后,籽粒中养分的积
累虽然一部分是依靠营养器官的转移,但仍需要继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

因此在这一阶段也必须有良好的营养条件,以增加粒数和粒重。

适量的氮素可以促进剑叶和顶部第二,三叶片的生长,使植株在后期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把光合作用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更多地积累营养物质,增加籽粒的重量和蛋白质含量。

但是氮素过多则会过分加强叶子的合成作用,抑制了水解作用,有机物质从茎叶转移到籽粒的过程受到阻碍,引起植株的贪青晚熟,千粒重反而降低,同时也增加了倒伏的可能性。

籽粒形成期的磷、钾养分可以促进茎叶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和转移,并加强籽粒中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灌浆和成熟。

可见,小麦一生中对氮素的吸收通常出现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拔节前;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个时期植株迅速生长,需要量急剧增加,吸氮量是各生育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吸收进程往往延续到成熟期才结束;对磷、钾的吸收,随着小麦生长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多。

磷素的吸收比较平稳,在挑旗以前慢于氮素,以后的积累速度相对加快,全部吸收过程与氮素一样,基本上持续贯穿小麦的一生;相比之下,钾素的吸收高峰出现最早,麦苗起身以后,体内积累的钾素就大量增长,到开花前后已经达到最大值,但在籽粒建成阶段,植株体内的钾素含量有明显的下降,到成熟时的最后积累量一般只相当于最大值的70~80%以下。

日吸收量以孕穗、开花期最多,后期需钾较少。

小麦高产不仅要求某一营养元素的绝对含量高,也要求营养元素之间有一个合适的比例,特别在营养需求的关键时期更为重要。

因此在小麦的配方施肥上,不仅要求各营养元素的量要适宜,它们之间的比例也要适宜,平衡施用各种肥料。

安徽省小麦幼穗分化历程(月/日)
地区年份品种播期伸长
期单棱

二棱

护颖
分化

小花
分化

雌雄
蕊形
成期
药隔
形成

四分
体形
成期
历程
天数
合肥市1999 皖麦
19
10/3
11/1
8
12/1
12/1
9
2/28 3/4 3/11 3/30 4/15 138d
豫麦
18
10/3
1/17 12/9 12/1
6
2/24 2/28 3/10 3/25 4/13 136d
宿州市1999 皖麦
19
10/1
12/4 12/1
3/10 3/12 3/18 4/8 4/22 163d
豫麦
18
10/1
11/4 11/2
5
3/6 3/8 3/12 4/2 4/18 159d
阜阳市1999 皖麦
30
10/3
11/1
2
12/1 12/1
8
2/15 3/15 4/9 4/15 153d
豫麦
18
10/3
11/1
11/2
9
12/1
5
2/6 3/12 3/18 4/2 4/12 151d 不同施肥对小穗小花退化和结实的影响
基本苗(*104/h m2)施肥每穗
小穗数
退化
小穗

每穗
小花

小花发育成花每穗结实
数目占总小
花(%)
粒数占总小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