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古文字学初阶》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该书向您展示的是中国古文字的灿烂文化。
《新甲骨文编》
《新甲骨文编》以收商代甲骨文为主,兼及西周甲骨文。《新甲骨文编》主体由正编、合文、附录三部分组成。正编按照《说文解字》一书顺序排列。《新甲骨文编》字形均采用电脑处理。商代甲骨文用抓图软件截取图片,经黑白翻转处理;西周甲骨文经人工摹写后扫描成电子文本。字形大小视编排需要作适当处理。字头下收字多的,以清晰、典型之字例为首选,同时兼顾不同类组和各种异体。字头下收字少的,则尽可能全部收录。个别残损严重、但较少见的字形,则直接截取图片,不作黑白翻转处理。
内容简介:
目前人们普遍在使用的甲骨工具书是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该书于1934年初版,1965年又改订再版。改订版尽管如“编辑序言”所说:“改订本较之1934年的初编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材料上比较完备,在考订上采纳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光阴荏苒,无论是著录材料还是研究成果,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与时俱进”。原来的《甲骨文编》已经不能如实地反映当前甲骨学的研究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因此编撰一本新的甲骨工具书实在是大势所趋、又正当其时。
《新甲骨文编》之“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补充新材料。在材料上广泛吸纳了《甲骨文合集》、《英国所藏甲骨集》、《小屯南地甲骨》、《怀特氏等收藏甲骨集》,以及最新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等甲骨著录材料,其中后面四种是编著旧《甲骨文编》时不曾见到的;二、吸纳新成果。从旧《甲骨文编》问世至今已经四十几年,期间学术界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涌现。尤其是近一些年来,随着地下出土材料的大量发现,人们考释甲骨文字的成果也日益
丰硕起来,许多疑难字都得到了解决。三、采用新方法。在字形处理上,我们改变了过去手工摹写的方法,全部采用电脑处理。用电脑处理字形可以避免以往摹写字形的失真和不当,进而客观、真实地再现甲骨字。
《古文字学导论》题记
《导论》一书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三点:
第一,充分继承和发展了孙诒让创立的考释古文字的偏旁分析法,总结出考释古文字的对照、推勘、偏旁分析、历史考证等四种方法并加以结合。偏旁分析法是对古文字字形进行有效、科学的分析方法,中国古文字异于古埃及、两河流域文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字形有自身规律,对字形的分析是否科学决定着考释古文字合理正确与否。在唐兰先生前后也有一些学者对古文字考释方法进行过阐述,比如通过辞例对比等方法,但是唐兰先生坚持认为字形分析应当是古文字考释方法中的核心,而辞例比较(即对照、推勘)是不可或缺的验证或旁证。
第二,在汉字构成方面,他对许慎的六书说提出了质疑,并创立三书说代替之。对于许慎六书说的矛盾和纰漏,古代很多学者都曾经指出过,但是在唐先生之前没有人作过彻底的修正或重建。唐兰先生鉴于以往对六书理论的分析和批评,将古文字归纳为“象形文字”、“像意文字”和“形声文字”,即三书说。此说提出后在学术界影响很大。陈梦家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也提出了相似的三书理论。虽然近年来学界对三书说有不同的看法i[④],但是其在古文字研究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
第三,第一次对文字起源提出了系统的、有价值的观点,认为文字的产生和创造并非某几位圣贤的功劳,而是历经数世、集众人之力完成的。
总之《导论》是第一本系统综合地讨论中国古文字起源、考释方法和理论的著作,此书冲破了以往文字学著作奉《说文》为圭臬的窠臼,其中创见迭出,有些成为指导后世学者进行研究的基础,起到了典范作用。在当时建立了崭新的、理论严密的、方法科学的古文字研究体系,使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相脱离,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甲骨文合集》
郭沫若(1892—1978)主编的一部甲骨文集大成性的资料汇编。甲骨学家胡厚宣任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1978—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书中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期标准,即第一期,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每期甲骨按其主要内容,从社会史的角度进行分类,全书共分为4大类,21小类,其分法是:(一)阶级和国家:(1)奴隶和平民;(2)奴隶主贵族;(3)官吏;(4)军队、刑罚、监狱;(5)战争;(6)方域;(7)贡纳。(二)社会生产:(8)农业;(9)渔猎、畜牧;(10)手工业;(11)商业、交通。(三)思想文化:(12)天文、历法;(13)气象;(14)建筑;(15)疾病;(16)生育;(17)鬼神崇拜;(18)祭祀;(19)吉凶梦幻;(20)卜法;(21)文字。(四)其他。
通过分期使每一片甲骨都可落实到它所在的王世,从而时代清楚,分类则使同时代内容相同的甲骨卜辞类集一起,以便于比较研究。但在一片甲骨上往往契刻有多条卜辞而内容不同,为保持甲骨的完整性不允许将拓片割裂分开著录,所以各类间的内容有不少彼此交叉的现象,致使其分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不能尽善。虽然如此,本书将甲骨文发现80年来,除《小屯南地甲骨》一书所收和后出的材料外,将现有甲骨文资料基本收齐,并经过辨伪、去重、断片缀合、分期、分类的科学整理,为今后甲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版是解放后我国历史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从1982年到1992年的11年中,已获古籍整理奖(1987年)、吴玉章奖特等奖(1987年)、首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特别奖(1992年)三次奖。甲骨文、古文字和古代社会的研究,也由此书的问世而更趋活跃。
《殷墟卜辞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