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合集下载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成语,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5条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05个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

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2、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3、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

(曹子建诗。

)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陈后主诗。

)5、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

(见《翰苑名谈》。

本朝太宗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

后唐庄宗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6、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罗大经《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

贺于天圣中为郎官云。

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7、在家贫亦好。

(戎昱诗。

)8、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鹤诗。

《坚瓠集》亦载之。

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9、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见《古今诗话》。

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曹邺咏李斯诗。

)11、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冯道诗。

)12、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亦冯道诗。

)13、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时。

(朱湾咏掷笼诗。

一说崔戎酒筹诗。

)14、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诗。

)15、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见《容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1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乐天《简简吟》。

)17、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鹤诗。

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18、最恨年年握针线(多作: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蕴玉《贫女吟》。

)19、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1破天荒【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

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

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

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佼佼者】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

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

可是个贱骨头。

”【莫须有】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

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

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

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2]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2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着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

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

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

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

可是李垂对于奉承之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吗还去参拜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知道了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名字:焚书坑儒成语发音:fén shū kēng rú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成语发音:fù 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名字:封金挂印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 yìn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名字:刮目相看成语发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实事求是【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

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

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

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2旁征博引、【成语故事】唐高宗下令处死不小心看伐了昭陵的柏树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大臣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至死,就举张释之劝汉文帝释放偷汉高祖庙里玉环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迁民布告等例证明贤明君主必须依法治国,终于救了权善才。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3披星戴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

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4披荆斩棘【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冯异跟随刘秀打天下,深得刘秀的信任。

刘秀定都洛阳后,冯异镇守长安,当地百姓称他为“咸阳王”,有人进谗言给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忠心,在他起义时为他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是忠实可靠。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5言犹在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6若敖鬼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1. 闭门造车“闭门造车”这个成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北魏文化有些旧,一位叫董仲舒的学者为改革文化,编写了一部历史经典—《春秋左传》。

他认为这部典籍可以写得通俗易懂,让百姓也能读懂。

可是当时的士族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对狗吠叫”,没有什么实益。

于是,董仲舒决定“闭门造车”,创造出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别人的支持,靠自己努力。

2.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故事。

据说,哪吒啃金身后,残下的一块肝和一股胆落在了河里。

后来,一只小苗很快长成了大苗,农民便抱怨:“怎么苗长得这么慢,就像拔苗助长一样。

”他们没等到秋收季节,就将苗子拔了出来,却发现苗子根本没长,也就是说,他们想着用力去“拔苗助长”,结果导致苗子死去。

3. 知人善用“知人善用”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

叔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当时担任晋国的大夫,能够洞察人心,知道谁是“士之中之贵人也”。

他还懂得善用人才,重用有才华的人,让他们施展才华,为国家做贡献。

因此,“知人善用”也就成为了一个成语。

4. 披荆斩棘“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是来自于楚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阳文”(也有一些资料显示是“阳舒”)。

据说,阳文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刺客,在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够披荆斩棘,完成自己的任务,成就一番大业。

5.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是另一个误用的成语,在“拔苗助长”的基础上,形成了另一种不正确的表述。

其实,“揠苗助长”这个词本来是太史公在其所写的《汉书》中描述到,称赞汉武帝能够知人善用,善于“揠其苗而助其长”,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

6. 急公好义“急公好义”是来源于北魏时期的一个青楼女子,叫“王祥女”(也有一些资料称为“祥娥”或“祥仙”)。

王祥女生得美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她坚持做一份高尚的工作,以此来报答社会。

后来,她发现一位老人因为被讹诈而家破人亡,她便毅然决定为老人伸冤,负责维护公道。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借助大雾天气,最终用草船骗得曹操十万支箭。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些四字成语都与历史故事有关,通过简洁的表述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作为现代人,我们无法想象古人用无声传递古代故事的传统方式。

虽然当代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轻松地学习历史,但通过学习传统成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故事。

以下是以中华文明为主要来源的10个历史故事的成语。

1.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带有警言之意。

唇是嘴唇,亡是失去的意思,因此,如果嘴唇被割走,就意味着牙齿会受到寒冷。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忽略了自己最亲密的人,那么我们的处境将比他们更加惨痛。

这个成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

据说秦始皇高兴地告诉他的宠臣李德裕,他的弟弟终于死了。

李德裕露出讽刺的表情,因为他知道秦始皇的弟弟是他的好友。

以这种方式打击亲友必然导致自身的悲惨结局。

一些与秦始皇有关的政治权力斗争会逐渐削弱他的统治地位。

2. 万紫千红“万紫千红”这个成语表示多彩和多变。

它来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晚景》诗:“万紫千红拆西风,那知秋色入围墙。

” 这里的“万紫千红”形容秋景的瑰丽多彩,也可以代表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色。

3. 轻举妄动“轻举妄动”意为行动不够谨慎,轻浮或虚假。

它源于明朝时期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过度放纵自己的故事。

他将家宅购置了十几辆马车,频繁地举办酒会,赌博和热衷于收人贡品。

后来,他随手就砸了一只壶,结果却被指控玩物丧志。

4. 如释重负“如释重负”的意思是:如果什么是你们想扔掉的,而且一旦丢掉了,你们就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汉代著名的大将霍去病的故事,他在节约粮食和装备方面有着高超的本领。

有一次,他把他们的肥料留在了前线,因此他的回家没有携带任何沉重的东西,他的骆驼可以舒舒服服地走动。

5. 班门弄斧“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来自一个寓言,讲述了一个种树人如何与高明的家伙竞争。

当这个种树人向大家展示他在树上的工作时,有一个人骄傲地兴致勃勃地站起来掌声。

但当他们看到那个人如何精雕细绘一把和锤子相比的斧子时,他们就明白了自己的缺点。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尝试在本领上与高明的人竞争是愚蠢的,因为高明的人的技能和天赋比普通人更加优秀。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用极少的文字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积淀。

成语中既有来自神话传说的典故,也有来自历史故事的流传。

1. 四面楚歌“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段故事。

公元203年,汉朝名将项羽在宛城之战中打败了秦代将领张良,击退了秦军。

这时,项羽兵少粮尽,陷入了困境。

外面四面一片战火,四周都是敌人的楚歌,内里空虚一片,无粮无法支撑。

这个场景写得十分壮烈,于是“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也就由此而来。

2. 白驹过隙这个成语源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一篇篇名为《报任安书》的文章。

白驹是指洛阳的官马,被尊为一种上等马。

史书中,司马迁写下了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他的传记中就有一句话:“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生经历的短暂孤寂,时光的流逝。

3.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农夫利用天然土豆原理,意外地得到了一只兔子。

由于碰巧在采苗的时候发现兔子,在之后的几天里,农夫每天都守在那个原本长着白菜的地方,希望能再次捕到兔子。

然而,他终究还是失望了,兔子并没有再出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不仅是一种做事态度的问题,更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误解。

4.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于古代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鲁国初起时大禹派他的两个门客去鲁国,以帮助鲁国建立一个法制社会。

当时,鲁国的国君要请一位巧手画家画了一条蛇,结果,那位画家跟鲁国国君说,他的画还缺少一些戏谑的东西。

鲁国国君听完他的意见就让他重新画了一张,于是,画家在画好的蛇身上加上了一些虫子,表达了自己的戏谑之心。

这个故事中,“画蛇添足”成为了一个形容“多此一举”的词语。

5. 东施效颦“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出自汉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陶渊明自咏》:“冯唐易老岁衰,衣服簟句千骑,博击威声震四海,东施效颦固当时。

颦,蹙眉也。

东施因嫉妒西施而画自己的脸,丑化了整个面容后发现她没有变得更好看,所以陶渊明以“东施效颦”来形容人们效仿别人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的情形。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1、背城一战:背: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有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篇一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骄奢淫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十分溺爱他的儿子公子州吁,促使他固执放荡,为所欲为,横行霸道。

大夫石腊劝告卫庄公不要把州吁培养成骄横跋扈、奢侈腐化的人。

庄公死后,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己做国君,因为性情残暴,被石腊用计杀害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2狐死首丘【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3涸辙之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讲了一个车痕沟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对鲫鱼说到吴国越国去给你借水的故事。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4侯门似海【成语故事】唐朝秀才崔郊与他姑母家的婢女相恋,感情很深,后来她被卖给连帅,两人不得相见。

一天,崔郊与她在路上相遇而不能交谈。

崔郊感慨万分,就写下一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5哭天抹泪【成语故事】贾宝玉调戏王夫人身边的丫鬟金钏儿,正欲动手动脚时,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将金钏儿狠狠教训了一顿后,把她赶出大观园。

金钏儿受了委屈,在家里哭天抹泪的,没几天就跳井自杀。

贾宝玉听到消息后,找机会出门拜祭她。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6绝长补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分享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分享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分享成语有很大一局部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 缺乏为奇。

读音:sīkōng jiàn guàn出处:唐·孟棨《本领诗·情感》故事:唐朝的时候, 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精彩的人, 名叫刘禹锡, 他中了进士后, 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纵不羁的性格, 在京中受人排挤, 被贬做苏州刺史。

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 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 因仰慕刘禹锡的著名, 邀请他饮酒, 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

在饮酒间, 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 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 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 相等于清代的尚书。

从刘禹锡的诗来看, 整句成语的意思, 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 已经见惯, 不觉得惊奇了。

分道扬镳:朝着相反的方向跑。

譬如行动方向和所要到达的目标完全相反。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故事:战国时代, 魏国的臣子季梁, 奉命出访到外国, 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打算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 就赶快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 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 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 说他打算到楚国去。

”魏王说:“楚国应当是向南走的, 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季梁答复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 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 速度特别快, 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历丰富, 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因此, 他不听我的劝导, 就接着往北走了。

”魏王听了之后, 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成语(一)1、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中文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由长期的语言使用积累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成语的起源很多时候会与历史故事息息相关,这些故事也往往是当时的风貌、文化传承、王朝兴衰等多个方面的象征。

以下是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它们的典故会为我们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

1. 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出自《佛说阿弥陀经》,故事中讲述了佛祖阿弥陀之前曾经是一位叫做“罗刹女”的魔物。

罗刹女为了获得长寿而向一位远古佛求助,却被要求修行行善。

最终罗刹女接受了劝化,赢得了亿万生命的钦佩和爱戴。

“功德无量”就是在这个故事中诞生的。

它的意思是人通过行善来获得积累的功德,这种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无量无边。

2. 合二为一“合二为一”出自春秋时期的故事。

当时,齐国国君想要超过周天子的权威,于是派出使者向周朝提亲。

周天子则派出了两个人前往齐国,分别向齐国国君和他的夫人提出婚事。

齐国国君难以再拒绝周天子,于是才有了这个“合二为一”的说法。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若干事物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就会达到更高的成就。

3. 千姿百态“千姿百态”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据说有一位叫做赫拉的女神非常喜欢变幻形态。

她可以变成人、兽或任何一种她想变成的形态,因此“千姿百态”这个词于是被引申为表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代表语词。

4. 休戚相关“休戚相关”来自战国时期的故事。

据传,有一个叫做说申的人为周公宣扬法制,结果被周公的弟弟锄奸,说申被打成了“忘形之徒”,并流放了。

后来,尚书和吏部的人意外发现说申的言论对于当时的国家具有很大的作用,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国君。

说申因此再次被重用。

这个故事概括了生活中“休戚相关”的原则,即幸福与悲伤的原则。

5. 颠倒黑白“颠倒黑白”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群臣设胡萝卜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国家之人给了一件仙女送来的胡萝卜,并称其子可以治好胡亥的疾病。

最后,胡亥从耳边听到事实后,对这件事表示懊悔,并赔偿了该子的所有人。

骗子变成为了被谴责者,人们就用“颠倒黑白”的成语形容这种情况。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狡(jiǎo)兔三窟(kū)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

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

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

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

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中国历史上很多典故都发展成了成语,掌握一些历史故事一方面有助于成语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学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2、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一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明白这是甚么鸟吗”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之后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3、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明白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成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

成语所表达的含义和历史故事联系紧密,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以下是历史故事成语11个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1. 长短不一“长短不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一章中,原意是形容文章中行文不平稳、长短不一的现象。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长度、大小或时间长度参差不齐,无法统一。

如今,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大小、长度、时长的不同或者差别。

2. 狗尾续貂“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陈涉世家》。

原文中描述的是一位贫穷的人,在他捕到一只狗后,剪去狗尾,续在一只貂上,然后以貂为狗尾去卖。

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转化成别人已经做了一半,自己再接过来继续做,但是没有原先的那么好了。

常用于指代别人做的事情虽然做了,但不如原先的好。

3. 铁杵成针“铁杵成针”这个成语出自古代传说,说的是有一个名叫李白的著名道士,他用铁棒炼了十年的铁杵,最后成功将其炼成了一根针。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任何想法、方法和计划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可以变得成功。

4. 走马观花“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濬传》。

原文中形容陶濬到任后在各地巡视时,没有停下来细看形势和问题,而是从马车上匆匆而过,只是浅尝辄止,只顾看到花,却不去体察里面更深层的花香和色彩。

现在,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只看到外表,不了解本质、不深入研究、不注重细节的表面的剖析。

5.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源于《史记》中的“画蛇添足、木已成舟”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有人要一幅画,画家画了一条蛇,客人让他为这条蛇添上脚,画家没听懂为什么需要画蛇添足。

后来,客人解释说:“天下五百种蛇,已经都有了四百九十九种有脚的,而只有这一种没有脚,你看它多可惜,不如添上去吧。

历史故事成语【10则】

历史故事成语【10则】

历史故事成语【10则】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

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成语(一)1. 不胫而走2. 不拘一格3. 不堪回首4. 不可多得5. 不可救药6. 不可同日而语7. 不伦不类8. 不名一钱历史故事成语(二)【成语】:不胫而走【拼音】:bù jìng ér zǒu【解释】:胫:小腿;走:跑。

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虽很有才华,但却不被江东的霸主孙权所赏识。

孔融便写信给曹操,向他推荐盛孝章。

信中说: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广泛招揽贤才。

珠玉没有胫也会来到人们手中,这是因为人们喜爱它。

而贤才是有胫的,如果你尊重他们,他们便会来投奔。

孔融的建议被曹操所采纳。

从此,曹操手下汇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

这个成语比喻事情不用张扬,便会迅速传播出去。

【成语】:不拘一格【拼音】:bù jū yī gé【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故事】: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

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

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成语名字:焚书坑儒
成语发音:fén shūkēng rú
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
成语发音:fùjīng qǐng zuì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成语名字:封金挂印
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yìn
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名字:刮目相看
成语发音:guāmùxiāng kàn
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成语名字:东山再起
成语发音: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

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成语繁体:東山再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名字:多多益善
成语发音:duōduōyì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善:好。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成语名字:单刀赴会
成语发音:dān dāo fùhuì
成语解释: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

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

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成语繁体:單刀赴會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名字:东窗事发
成语发音:dōng chuāng shìfā
成语解释: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成语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成语繁体:東窓事發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理发”的“fà”。

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成语名字:才高八斗
成语发音:cái gāo bādǒu
成语解释: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成语繁体:才高八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斗,不能读作“dòu”。

成语名字:草木皆兵
成语发音:cǎo mùjiēbīng
成语解释:木:树;皆:全;都是。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

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

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成语繁体:艸木皆兵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皆,不能读作“ji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