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概论复习要点(1)
大众媒介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众媒介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280f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3.png)
大众媒介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大众媒介的概念大众媒介是指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和技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渠道。
它包括了传统的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也包括了新兴的媒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大众媒介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众媒介的历史发展大众媒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刷术的发明。
自15世纪以来,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和报纸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广播媒介的出现,广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20世纪中叶,电视的普及使得图像传播技术进入了家庭,成为了娱乐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介如网站、社交媒体等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三、大众媒介的类型大众媒介可以根据传播手段、传播范围、传播对象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传播手段,可以分为文字媒介(报纸、杂志)、声音媒介(广播)和图像媒介(电视、电影、互联网视频)等。
按照传播范围,可以分为传统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按照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新闻媒介、宣传媒介、娱乐媒介等。
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和娱乐的不同需求。
四、大众媒介的影响大众媒介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介拓展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途径,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
其次,大众媒介成为了舆论引导和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可以对社会事件和政治决策产生影响。
再次,大众媒介塑造了公众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大众媒介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广告产业、电商产业等。
五、大众媒介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媒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未来,大众媒介将更加个性化、互动化和多样化。
个性化是指大众媒介将更加精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采用用户画像和算法推荐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3a5b0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6.png)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塑造观念的方式。
理解大众传播与媒介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理性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大众传播,简单来说,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者的专业化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进行制作和传播。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呈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传播内容的公开性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的,无论是新闻、娱乐节目还是广告,都能够被广泛的受众获取和接收。
3、传播手段的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借助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等,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
4、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大众传播的受众。
5、传播效果的多面性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可能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媒介的类型与特点媒介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媒介类型包括:1、传统媒介(1)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便于保存等特点。
但报纸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受版面限制,信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杂志杂志通常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受众定位,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图片质量较高,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知识的需求。
但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相对较弱。
(3)广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便携性强、能够伴随性收听等优点。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93a73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c.png)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笔记1. 引言大众媒介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传播信息、娱乐大众,还能影响公众舆论、塑造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大众媒介的研究导论。
2. 大众媒介的定义和分类大众媒介可以定义为广泛向公众传播信息和娱乐内容的渠道。
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大众媒介可以分为文字媒介(如报纸、杂志)、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和数字媒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 大众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大众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们可以传播信息和知识,提高公众的意识水平。
其次,大众媒介也可以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例如,电视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此外,大众媒介还可以对公众舆论产生影响,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4. 大众媒介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在研究大众媒介时,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理论。
例如,传播学研究了大众媒介的传播过程和效果,内容分析研究了媒介内容的特点和趋势,而受众研究则关注公众对媒介的认知和反馈。
此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大众媒介进行研究。
5. 大众媒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大众媒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媒介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未来,大众媒介可能会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6. 总结本文介绍了大众媒介研究的导论,涵盖了定义和分类、影响、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大众媒介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和研究它们的影响和发展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和媒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入门,引发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543e4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a.png)
群众传播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传播学2.群众传播学3.信息4.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及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及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及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开展阶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开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历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历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五大先驱:在经历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五位出色的学者奉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拉斯韦尔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卢因的主要奉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奉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提醒了群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高等教育]2222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2222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b5ae9bb9d528ea80c77918.png)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一)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是指媒介组织生产信息并且将其传输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也是指受众寻求、利用、理解和影响这些信息的过程。
2、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
3、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卢因的把关概念: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三)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四)媒介: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社、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五)媒介分析: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
微观: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
(六)多媒体: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七)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八)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九)传播权: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十)知晓权:广义上指社会成员获得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大众媒介概论复习要点
![大众媒介概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ca14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2.png)
《大众媒介概论》复习要点1、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①报纸: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
报纸是最早实现大众化的媒介,也是最早的新闻媒介。
②杂志:指有固定的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通常情③图书:图书以纸张为媒介介质,运用语言体系印刷出版。
④广播:指通过电波向一定范围发送信息的传播方式。
⑤电视: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等符号,通过电波或电线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
⑥电影:电影是采用半自动机械复制的媒介,它记录的是光波和声波的运动,是能够为大众提供以审美为依托的文化娱乐的媒介,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
⑦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一个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全球性网络⑧手机媒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定向为传播效⑨广告:向公众通知某一件事,或劝告大众遵守某一标准。
⑨公关:公关是组织机构通过多种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并与公众共享利益。
2、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广告和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特征①报纸的传播特点:1)现代'传统的呈现方式。
2)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
3)便于携带和存储的物质形式。
劣势:时效性难以与电子媒介匹敌;受阅读文化水平限制;缺乏声图的生动直观;发行上受运输、投递限制。
②杂志传播特点:1)深度和持久性。
2)内容和受众的专业化。
3)连贯性。
4)包装精致③图书传播特点:1)流传百代:文明文化价值的集中载体2)思接千载:超越时空传播和传承3)文明精英:承载和传播的是时代最高水平知识分子的思想4)线性结构:沿袭人们的线性阅读习惯④广播传播特点:1)声音是唯一的传播符合。
2)传播速度快。
3)覆盖范围广。
4)给予听众未知的空间想象。
5)依靠听觉伴随听众做其他事情。
⑤电视:1)信息符号的综合性。
2)传递的及时性与直观性。
大众传媒通论复习笔记
![大众传媒通论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cb5f2ca6c30c2258019e01.png)
第一章:概论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新闻:(书)新闻是1)新近发生的、受到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关注的事实报道,或2)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受到相当数量社会成员关注的信息。
(课件)新闻是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为很多人关心的信息。
信息: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麦奎尔:广义:一切有意义传播的传播内容(讯息)都是信息。
狭义:指关于“现实世界”的可验证和可信的事实性资料(数据),包括与世界有关的事实的意见和报道。
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
2、什么是信息社会,有哪些特征所谓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实际上,指的是信息化社会,也就是整个社会在广阔的领域里和深入的层次上,以运用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实践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特征:(麦奎尔)1)信息工作主导地位2)巨量的信息流动3)实证关系的互动性4)各种活动的整和和交融5)社会网络的增长和互相连接6)全球化趋势7)后现代文化4、新闻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新闻理论:新闻概念、新闻价值、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与政府的关系等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新闻史5、传播类型主要有哪些?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6、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要求各有哪些?新闻价值五要素:1.及时2.接近3.显赫4.重大5.趣味新闻传播的要求:1.真实2.客观3.公正4.全面5.迅速7、什么是传播、新闻和宣传?三者有怎样的关系?传播指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或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宣传是宣传者(政党、集体、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向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便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拥护,是一种争取群众的社会行动。
8、什么是传播媒介?新闻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如何?媒介即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
新闻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区别:新闻传媒古已有之,大众传媒是近现代的产物;今天意义上的新闻传媒通常被归到大众传媒门下。
大众媒介与社会(复习资料)
![大众媒介与社会(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5345ea0975f46527d3e1c8.png)
一媒介公信力一、公信力与媒介公信力公信力,顾名思义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公信力的研究对象往往针对于公权力。
如媒介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等。
至于什么是媒介公信力,众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学者黄晓芳认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黄晓芳;1999);学者郑保卫认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
”但无论如何定义,媒介公信力往往具备几个标准:1.公平; 2.无偏见;3.报道完整;4.正确;5.可信赖二、媒介公信力的现状中国媒介的公信力这些年来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有新的问题与困境。
整体而言,作为我国目前现行的媒体传播以及管理机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评价也具有加大的差异性。
媒介公信力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一方面来源于媒体的传播技术特点,也来源于人们心理认知。
具体来看,内容的区分及要求具有差异性:如时政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差异性;区域差异性:中央级及地方级所受到的受众期待值也是不同的;媒介形态差异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也存在很大的落差。
总体而言,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的主流媒体,面临的公信力危机主要有:1.报道内容以及报道方式的“假、大、空。
尤其是对于党报而言,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突出。
2.对于弱势群体的“弱视”,媒体有嫌贫爱富之嫌,即使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也往往停留在简单描述与刻板印象的层面,没有真正的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和媒体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0e066b25c52cc58bd6be73.png)
大众传播概论期末要点一、重要著作1、《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机构》作者:哈德罗。
拉斯韦尔主要内容:1、5W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2、三功能说:①环境监视功能②社会协调功能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④【后又加:娱乐功能】2、《男人。
女人。
讯息。
媒介-------人类传播》作者:W·施拉姆主要内容: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功能做了总结3、《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主要内容:对“伊里调查”的结果进行大胆推论,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为否定早期“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作者:罗杰斯主要内容: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模式5、传播流程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作者:卡兹(等人)《创新与普及》作者:罗杰斯6、《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作者:麦克·卢汉二、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p111: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优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知情权(知晓权)p178: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关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知识沟(一种理论假说)p230: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某种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4a4a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0.png)
大众传媒知识点归纳总结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广大公众传播信息和消息的媒体机构。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还能够塑造社会舆论和影响公众意识形态。
本文将对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种类1. 广播媒体:广播媒体通过电磁波向公众传播声音信息,其中包括电台和电视台。
广播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信息的重要途径。
2. 印刷媒体:印刷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等。
它们通过印刷技术将文字和图片等信息传递给读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信息深度。
3. 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体平台,如新闻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
互联网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4. 移动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移动媒体通过移动设备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如移动新闻应用、移动视频平台等。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印刷媒体时代:印刷媒体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媒的雏形,人们通过印刷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
印刷媒体的普及推动了现代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2. 广播媒体时代:20世纪初,广播媒体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各种节目。
广播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 电视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机观看各种节目,电视媒体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媒体迅速崛起。
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浏览器访问各种网站和平台,自由地获取信息和交流。
5. 移动互联网时代: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移动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观看视频等。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7d26fcba1aa8114531d99d.png)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a025ce1ba300a6c30c229f50.png)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利,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分类如下图: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限于“社会传播”这个范畴之内,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Communi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其含义很多,包括: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二、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2节传播的类型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经济:广告传播效果研究需要相应理论支持——政治:选举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传播效果研究的直接催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科自身机制的发展与演化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以及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
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美国传播者施拉姆曾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二、传播学的形成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
许多学者只是从各处在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从下列著作的发表看出传播学走上历史舞台的轨迹: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舆论学》出版。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b67d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8.png)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认为人的活动是一种符号活动。
符号系统改变了人的生活,使人从动物的物理世界进入人的文化世界。
卡西尔进而指出,符号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普遍性、多面性和易变性、抽象性。
没有符号,人类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从而有就不能把空间、时间等知觉中的基本结构分离出来;人就不可能有超越性,就不可能超出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需要所限制的范围,走向“文化世界”。
正是符号的特性使人的世界与动物世界根本不同,而人既生活于现实世界,又生活于“理想”世界,并总是朝向“可能性”行事。
正是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以一种新的能力,一种善于不断更新人类世界的能力。
因此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二.符号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的?1.首先,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便对该符号存在和适用范围内的所有人具有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力;2. 其次,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以后,则强行要求人们原来的行为要向该符号所规定的方向改造,并最终取得一致;3.最后,符号一旦约定俗成或被以某种形式强制固定下来,就成了随时随地警示人们的一种图腾,一种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和标准。
三.人类传播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根据传播学本身不同的系统性,可以分为一下几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自我传播或)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组织传播:各类社会组织在自己内部或外部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公共场合进行的传播。
群体传播:小团体传播或小组中沟通,只参与人数不能太多大众传播: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向为数众多的、分散的受众进行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公众传播:个体以面对面的形式、运用口语传播媒介、向聚集起来倾听讲话的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以演讲为主要形式。
跨文化传播:又称文化间传播,是采用各种不同媒介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的传播,如跨国传播、跨民族传播。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d693bd4a1c7aa00b52acb37.png)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b556022e3f5727a5e962d4.png)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
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
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
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60b8f5c28ea81c759f5781d.png)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
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
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
6.麦克卢汉提出的提论是什么?【简答题】①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
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
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
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
④地球村。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3183c5770bf78a65295451.png)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要点(1)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要点(1)](https://img.taocdn.com/s3/m/237716cdb9d528ea81c77983.png)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要点1、我国的大众媒介具有双重属性(P27)2、我国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三解”理论解闷、解气、解惑4、报纸、广电的一般工作步骤报纸生产流程:p65广播节目生产流程:p665、传统媒介盈利模式与媒介受众价值传统媒介营销模式:广告+活动+服务+电商+产业6、说明媒介广告效果的指标:A 广度;B 深度;C 速度;D 密切度;E 干扰度;F 力度;7、重点概念:记者中心制:是以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为参照,在媒体内部建立了强大的记者部,或以记着为主的专题新闻部。
编辑中心制:是目前国际上媒体通院的运作方式。
在这种机制下,编辑的权利很大,可以直接分派记着,对报道进行组织策划。
媒介经营:媒介经营是指使媒介组织将媒介生产要素投入媒介市场,通过媒介产品的生产、交换实现其价值的过程。
采编分离:制播分离: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有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
媒介利润窗口:就是将某一内容用尽可能多的媒介形式传播出去。
每一种媒介形式即为一个盈利窗口。
媒介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连接而成的路径。
媒介战略:媒介战略管理:媒介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媒介生存的发展和战略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谋划和具体实施以及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书P238)PPT(是关于媒介经营与发展方面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未来的,前瞻的,预期的,方向和目标-----谋划与思考-----以及由此开展的管理。
)媒介受众: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是媒介内容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在媒介经营过程中,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
(P11、120)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定义,受众是指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
媒介产品:媒介产品是由大众媒介组织生产的精神产品的统称。
(P50)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载体——如报纸媒介的纸张,电子媒介的胶片、磁带、光盘;二是内容,即由信息符号(文字、声音、图像等)组合而成、构成一定意义的文本。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46b28671fe910ef12df836.png)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媒介概论》复习要点1、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①报纸: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
报纸是最早实现大众化的媒介,也是最早的新闻媒介。
发展简史:时间事件公元前59年第一份官方报纸《罗马公报》8世纪中期我国最早官报雏形“邸报”产生1857年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1873年第一份国人自办报纸《昭文新报》于汉口创刊②杂志:指有固定的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通常情况下,杂志与期刊指同种媒介,可以通用。
时间事件1588年奥地利出版的《博览会编年表》出售并成为定期刊物1847年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创刊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后改《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980年时事政治刊物《半月谈》创刊,最高发行量居亚洲首位③图书:图书以纸张为媒介介质,运用语言体系印刷出版。
时间事件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居住的两河流域出现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的莎草纸经卷是最古老的书公元前1600年殷商甲骨文成为系统、成熟的文字105年东汉蔡伦发明植物纤维纸159年东汉政府设置我国第一个主持图书校著的专门机构——秘书监6世纪末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1041-1048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1408年我国最大类书《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1448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173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费城成立世界上首家商业图书馆1782年我国最大丛书《四库全书》1885年统一的国际版权法《伯尔尼公约》签订20世纪50年代初平装书革命兴起,从前借书看的人逐渐加入到买书的行列。
④广播:指通过电波向一定范围发送信息的传播方式。
时间事件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844年德国海尼·赫兹发现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发明测量电磁波波长的科学方法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无线电传送信号试验1893年匈牙利西奥多·普斯卡有线广播1902 加拿大费森登在马萨诸塞设立无线电广播实验室1906年标志着标志着无线电广播的正式出现1916年德福雷斯特广播了总统竞选的选票数据,被称为第一次新闻广播1920年美国西屋公司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播音,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广播电台,标志广播业正式诞生1922年中国无线电公司由中外合资建立,中国境内第一台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称为中国第一座自办的电台(专家刘翰主持)时间事件1916年德福雷斯特广播了总统竞选的选票数据,被称为第一次新闻广播1920年美国西屋公司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播音,标志广播业正式诞生1922年中国无线电公司中外合资建立,称为境内第一台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称为中国第一座自办的电台(专家刘翰主持)⑤电视: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等符号,通过电波或电线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
时间事件1873年英国约瑟夫·梅提出光电效应理论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首次公开展示了自己发明的电视机,被称为“电视之父”1936年BBC在伦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开始定期播出电视节目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进入电子电视时代20世纪40年代末有线电视第一次在美国出现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率先播送彩色电视1958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我国电视事业的开始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我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⑥电影:电影是采用半自动机械复制的媒介,它记录的是光波和声波的运动,是能够为大众提供以审美为依托的文化娱乐的媒介,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
时间事件1924年英国彼得·罗杰“视觉残留”1895年“电影之父”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公映引起轰动,电影正式诞生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1913年好莱坞诞生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的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上映,标志有声电影诞生1995年世界上第一部全部由计算机合成的电影《玩具总动员》制作完成2000年台湾影片《175度色盲》标志着网络电影正式诞生⑦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一个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全球性网络时间事件1981年IBM在纽约宣布第一台“个人电脑”PC机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1998年因特网正式成为第四媒体⑧手机媒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交互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时间事件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员工马丁·库帕发明了手机1987年中国开始运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2004年《中国妇女报》推出彩信版,是中国首个手机电台2009年中国进入3G时代⑨广告:向公众通知某一件事,或劝告大众遵守某一标准。
时间事件11世纪宋朝有印刷招贴广告或在商品中接待带木板印刷的“仿单”1926年中国第一家广告公司“华商广告公司”由林振彬与上海创立1979年中国恢复商业广告⑨公关:公关是组织机构通过多种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并与公众共享利益。
时间事件1889年西屋电气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公关部门1903年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公关成为一种职业。
1986年中国第一个公关行业组织——广东地区公关俱乐部成立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2、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广告和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特征①报纸的传播特点:1)现代\传统的呈现方式。
2)深入浅出的报道方式。
3)便于携带和存储的物质形式。
劣势:时效性难以与电子媒介匹敌;受阅读文化水平限制;缺乏声图的生动直观;发行上受运输、投递限制。
②杂志传播特点:1)深度和持久性。
2)内容和受众的专业化。
3)连贯性。
4)包装精致③图书传播特点:1)流传百代:文明文化价值的集中载体2)思接千载:超越时空传播和传承3)文明精英:承载和传播的是时代最高水平知识分子的思想4)线性结构:沿袭人们的线性阅读习惯④广播传播特点:1)声音是唯一的传播符合。
2)传播速度快。
3)覆盖范围广。
4)给予听众未知的空间想象。
5)依靠听觉伴随听众做其他事情。
⑤电视:1)信息符号的综合性。
2)传递的及时性与直观性。
3)播出的点对面与线性。
4)接收方式的家庭化。
5)强烈的现场效果。
⑥电影:1)影院播放。
2)多级传播3)低文化贴现。
4)高外部利益(思想、观念)⑦互联网:1)超媒体。
2)交互性。
3)共享性。
4)个性化⑧手机: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2)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
3)多功能融合。
4)个性化。
5)传播弱点——屏幕小,内容呈现受限;匿名传播带来的虚假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扩散;复制转发功能易于谣言的传播;安全性成为手机传播的隐患。
⑨广告:形式多样、娱乐性强、信息量大、容易获取、呈高度集成的特征⑩公关:3、部分重点概念:蒙太奇、分镜头、意识流、跨界思维、用户思维、域名、简约思维、极致思维、长镜头、域名、邸报、大众媒介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一词来自法语,指剪辑和组合,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是电影艺术的基础。
蒙太奇包含两层含义:拍摄前关于镜头连接的设计和拍摄后镜头连接的技巧。
分镜头:即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
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
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
意识流:原是心理学术语,后来成为描绘人的思想状态的一种技巧。
电影意识流一般通过无意识闪回、意识与无意识的混同或者插入缺乏逻辑联系的画面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跨界思维: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域名:是计算机进入互联网络的地址。
简约思维:在成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上,力求简洁,产品上力求简单。
(自己)就是一目了然,一步到位。
(随意)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长镜头:指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个镜头,来展现时间、空间和动作,最大限度地将多元的景物信息摄入镜头,从而保证影响与被摄影之间高度真实的关系。
域名:是计算机进入互联网络的地址。
它用来标识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并不反映出计算机所在的物理地点。
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主要形态,在不同时期有许多别称。
它产生于唐代,完善与宋代,是封建帝国中央与地方信息沟通、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
大众媒介: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
4、人类发明的什么东西最厉害?原子弹!不对,最厉害的是手机!手机干掉了谁?干掉了电视机,干掉了电脑,干掉了手表,干掉了座机,干掉了照相机,干掉了收音机,干掉了手电筒,干掉了镜子,干掉了报纸,干掉了游戏机,干掉了钱包,干掉了台历挂历,干掉了身份证,未来还会干掉什么?还会干掉眼睛和颈椎,干掉健康,干掉婚姻,干掉家庭,干掉下一代………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双刃剑效应?移动互联网(手机)与智慧旅游如何融合?手机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有哪些?3)出行随着各种地图软件的研发和手机GPS定位系统的出现,让手机完全可以胜任搜索地址、查找路线、电子罗盘导航等功能,而现在的手机GPS配合地图软件更是可以导航,查公交,查路线,查目的地的距离,方向。
办公提起办公大部分人先想到的是公司,办公室,办公场所,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办公软件的推出,更是将我们从固定办公的点解放了出来,让我们就算在户外也能借助办公软件随时地的办公社交智能手机的出现缩短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以及完善我们大家几乎是没有距离的,就算是和家人朋友,男女朋友远在天边也能电话,视频餐饮从智能手机和点餐平台的出现,人们从以前的出门,进餐馆点餐,等待上餐,到现在就算再忙,或特别累不想做饭,只要拿起手机,一建点购就行了支付从以前的各种找零,买的贵点的东西的拿一包的钱,还害怕丢了或被偷抢了,到现在的微信,支付宝转账一键搞定,这就是智能手机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便捷。
娱乐说起娱乐,大家首先想到的基本是游戏5、案例分析第一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