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学发展历史及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学发展历史及前景
摘要:生命科学在20世纪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渗透到农业、医药、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事实,不可置疑地验证了“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其中基础生物学教育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已走过3年之时,我国开设中学生物课也历经了102周年的苍伤历程,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坎坷发展历程表明,中学生物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为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生物学发展历史发展前景
引言:
中国古代关于生物学的学习及应用就已经开始。农业是应用生物学的最早形式之一,东西半球已经驯育出粮食作物。医学方面,甲骨文已有与疾病相关的文字,《山海经》也有了关于疾病的记载。畜牧业逐步出现了牛、羊等饲养牧群,当时的中国已知道养蚕的技术。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对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和整理阶段,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而我国注重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却是在近一个多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最近一个多世纪,我国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建国以来就一直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历史概况
在中学生物教学开设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按其教材体系和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1分科教学阶段,又称博物学课程阶段
此阶段把生物学知识按生物种类加以介绍,属于材料收集阶段。上个世纪的20年代前后,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把生物课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分别开设,讲授内容突出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和进化证据等。生物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较早的一门学科,我国从1902年清朝制定的《奏定中学课堂章程》开始规定,中学设置博物课,讲授内容为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植物学讲授形态、构造、生理、分类;动物学讲授外形构造、生理习性和分类;生理卫生讲授人体的构造、知觉运动的机理及卫生常识。1912年~1922年博物课还增开了矿物学。其间每周2~3学时,4年共计240学时。限于生物科学当时的发展水平,教学内容以形态构造、分类为主,强调了生理功能和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1.2知识初步综合为生物学教学阶段或一般理论阶段,又称近代生物学课程阶段
上个世纪30年代年有的国家开始试行把动物、植物综合为一门生物课,但当时教材还不十分成熟,未能将动植物中的许多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生物学仍保留有动植物学分科的痕迹,同时生物课中的大量内容,都是要求学生记忆的材料。旧中国的动植物课一直是分科开设的。1924年开始增设高中生物学,学习内容在初中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特别是引入了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并逐渐开设实验课。从1933年到1949年,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陈桢编著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这在当时是一本比较完善的
生物学课本。此期每周开设2学时课程,4年共288~300学时。
1.3以研究科学进程为主的生物教学阶段或理论获得认识阶段,属近代生物学课程阶段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中学生物课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其特点是教材结构更合理,内容注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反映科学发展中出现的新观点、新思想,并教给学生如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总结;如何整理材料,解释一个理论论点,认识理论和假设的区别;以及什么是科学的事实等。这种以科学进程为主的课程内容,在世界上多数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我国1952年编订的第一部《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由于受苏联的影响,初中取消了生理卫生,只开设动植物学,高中取消了生物学,代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大大削弱了普通生物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删去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知识,造成50年代毕业的学生,不懂细胞遗传学,甚至许多生物系大学生也不知“三大遗传规律”,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只得重新补课。此阶段每周开课2~3学时,总课时为396学时。
1.4以理论应用为目的生物教学阶段,又称现代生物课程阶段
1970年以后,人们开始从一个全新的高度认识生物学在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科学价值,使中学生物教学成为社会服务的有力工具。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改善人类生活。教学不是简单地在课本中指出科学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是把知识作为人的整体发展过程的一部分给予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终生受益的能力。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盘否认了中学生物学教材,只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和《医疗卫生》,中学生物教学因此受到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恢复了生物课,初一为《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初二开设《生理卫生》;高中的《生物》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理、结构、生态、遗传进化等各方面现代生物学知识,其知识结构和比例趋于合理,开始与国际中学生物教育教学接轨。1981年以后,形成了稳定的课程设置,即初一《植物学》,初二《动物学》,初三《生理卫生》,高二或高三《生物学》。规定每周开设2课时课程,总课时256学时。
二、我国生物教学发展现状
从1981年恢复生物高考至今整整20多年,中学生物学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
2.1中学生物教学的10年全面发展期
初中生物学于1978年得以恢复,它同属于初中升高中、升中专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是初三的生理卫生,植物、动物学占一定比例;有的地方加考乡土教材,总分按100分计。1995年初中生物课被取消了升学考试资格,改在初二会考或不考。教材改为一套三册,两年教完,这种教学计划一直延续至今。
高中生物学也得到不断发展。1981年,全国高考恢复后的第四年,生物课作为总分30分的科目参与高考,1982年增至50分,1986年增至70分,一直持续到1992年(其中1991年~1992年,“三南”即湖南、海南、云南试点省的生物高考总分为150分)。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中国生物教育教学的鼎盛阶段,不仅中学生物课程得到建设和发展,就连相应的大学生物系和农林、医学类大专院校也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许多地区性师专的生物系相继建立(湖南省于1986年~1988年还办了3届两年制专科),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推动了大、中学校生物学教学的起步和发展。
2.2取消生物高考资格的“3+2”时期
1992年全国除了4省以外,大多数省市(包括北京)开始实施“3+2”考试方案,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和英语,“2”指文科的政治、历史及理科的物理、化学,而文科的地理和理科的生物则被取消了高考的资格,改在高一和高二进行毕业会考。取消生物高考的官方理由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能实质是因为生物是“副科”。高中会考制先在“三南”试点,很快推向全国。至1995年,全国只有上海把生物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一直坚持至今,广东省1998年恢复生物的单科考试。
取消生物高考给生物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生物课和生物教师不受重视,这不仅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对生物“两基”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使得生物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教师的大量流失造成了生物学科恢复高考时,许多学校竟找不出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中学生物教学的低潮,也涉及到大学生物专业和农林医专业的招生分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广大的中学生物教师和生物学工作者不断发出恳切的呼吁,要求有关部门正视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早在1991年,中科院裘维蕃院士(已于2000年逝世)就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过去强调了数理化的重要,但对生物学长期忽视,已产生了副作用,许多人信迷信不信医生,很多青年高考不愿报农林医,有些学生认为农业大学就是种地。令他心寒的是生物课程已不是重视与否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高考的资格。《科技日报》1994年8月29日报导,中科院组织院士及有关教授对我国高等学校生物系教育现状考察后,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要求加强生命科学人才培养,迎接21世纪。其中谈到,高校中的青年人才向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外流,取消生物高考已带来严重后果,这是对生命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必然产生降低生物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涣散中学生物教师队伍的消极效应,既无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导致新一代生物学盲的出现,实为不慎之举。同时建议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扭转现状,恢复高考。
2.3再度恢复生物高考资格的“3+X”时期
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高考既要选拔人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