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等腰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等腰三角形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
(1)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叫腰,另一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理解: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备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如内角和是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②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也是研究它的重要方法.
等腰三角形有关概念的认识(1)对于等腰三角形问题,我们说角或边时,一般都要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是底边还是腰,没说明则都有可能,要讨论解决,这是解决等腰三角形最容易忽视和错误的地方;(2)等腰三角形顶角可以是直角,是钝角或锐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1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理解: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是证明角相等常用的方法,它的应用可省去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因而更简便.
(3)适用条件: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应用模式: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3.等腰三角形性质2
(1)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习惯上称作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2)含义:这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它实际上是一组定理,应用过程中,只要是在等腰三角形前提下,知道是其中“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的“两线”,性质中包含有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等关系,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3)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应用模式:
如图,在△ABC中,
①AB=AC,AD⊥BC,
∴AD平分∠BAC(或BD=CD);
②∵AB=AC,BD=DC,
∴AD⊥BC(或AD平分∠BAC);
③∵AB=AC,AD平分∠BAC,
∴BD=DC(或AD⊥B C).
技巧“三线合一”的应用:因为题目的证明或计算所求结果大多都是单一的,所以“三线合一”性质实际的应用也是单一的,一般得出一个结论,因此应用要灵活.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与性质的关系: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互逆的,性质:线段相等→角相等;
判定:角相等→线段相等.
(3)理解:性质和判定应用的前提都是在同一三角形中,并且不经过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直接由等边得等角或由等角得等边,所以应用起来更简单、便捷.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
教材中涉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判定定理;二是定义.另外还有很多方法,如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三线中两线重合,也能说明是等腰三角形.但不常用,一般是通过推理得出角相等或边相等,再得出是等腰三角形.
第二部分例题精讲
例1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5 cm和11 cm,则它的周长是( ).
A.27 cm B.22 cm
C.27 cm或22 cm D.无法确定
出题意图:等腰三角形概念的掌握
解析:边长为5 cm的边可能是底,也可能是腰,当5 cm的边是底边时,腰长为11 cm,所以周长为27 cm,当5 cm的边是腰时,则底边长为11 cm,因为5+5<11,所以构不成三角形,因此只有一种情况,周长为27 cm.故选A.
答案:A
针对训练 1 若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分别是4和8,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6 B .20 C 16或20 D.不确定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其顶角为( ).
A.40° B.80°
C.40°或100° D.100°
出题意图:等腰三角形的角的考察
解析:因为并未说明等腰三角形中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需要对角进行分类讨论.①当40°的角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180°-40°×2=100°;②当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40°.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或100°,
故选C.
答案:C
针对训练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º,则它的底角为()
A. 30º
B. 75º
C. 30º或75º
D. 15º
例3 如图,AD、BC相交于O,AB∥CD,OA=OB,求证:∠C=∠D.
出题意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结合平行线来证明问题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A=∠B,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C,等量代换即得∠C=∠D.
证明:∵OA=OB,∴∠A=∠B.
∵AB∥CD,∴∠A=∠D,∠B=∠C.
∴∠C=∠D.
∠
针对训练3 如图,若AD//EF//BC,AB=BD那么图中与BAD
∠外还有()
相等的角除了BDA
A.2个 B.3个 C.4个 D.5
个
例4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交BC于D,BD=5 cm,求底边BC的长.出题意图: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考察
分析: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所以BC=2BD,即可求出BC的长.
解:因为AB=AC,AD⊥BC,
所以BC=2BD=2×5=10(cm).
答:底边BC的长是10 cm.
针对训练 4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2.说明: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