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1、三角洲概述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

2.1建设作用

2.1.1河口作用

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

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生的砂带就是简单地扩宽;如果大部分的河口坝被改造,三角洲前缘有可能变成一系列联合的弧形滩脊(沿岸障壁坝),二泥质依旧呈悬浮状态被从三角洲前缘带走。当潮流在河口处流入流出,会使河流交替性增强、减弱甚至倒流。,重新活动的沉积物沿倾向分布,在分流河口形成长条形沙坝,并向海扩展成宽阔的水下三角洲前缘台地。

2.2.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河口沉积物及其海洋改造过的三角洲沉积物,位于由重力势能改变、破坏或重新活动的理想位置。首先,砂沉积在前三角洲泥质台地的顶部,该台地一般是迅速沉积而成的、饱和水的、欠压实的、和厚度巨大的;其次沙沉积位于倾斜的前三角洲裙的顶部,虽然三角洲的前缘的坡度很少超过几度,但是这样的坡度早为骨界的水下沉积物中是不稳定的;其三。大型河流体系的沉积物注入以每年几千万吨来计量,并且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不规则分布的。

沙在较大的河流分口处的迅速沉积增加了下伏前三角洲泥的负荷,从而产生密度倒置。泥因其高的含水量,所以在其受力时表现为可塑性。欠压实的、低密度的、低渗透率的前三角洲沉积物,其不稳定性因细菌分解有机碎屑生成天然气而进一步增加。沉积物的负荷引起差异压实和流动或前三角洲泥的断裂。在最活跃负荷之下的横向和垂向流动,会形成叫做“尼丘”的泥底辟。前三角洲斜坡上的形变作用还产生各种层构造。边缘断层和滑塌形成于活动河口、河口坝及其伴

生相的附近。大型弧形滑塌断块常沿三角洲台地和前三角洲斜坡上部的边缘发育,它也可能表现为穿透下伏陆架层序和上斜坡层序长期活动的主生长断层的一部分。

除了层形变和差异压实外沉积在三角洲台地顶部的沉积物还可以重新活动并向坡下迁移。表层滑塌和泥流沉积在进积作用活跃的三角洲前缘是很常见的现象。沉积物在前三角洲斜坡顶部的迅速沉积,可能会导致浅处沉积层的过陡,由此产生重力滑动、一定的滑塌或沉积物的液化。滑塌和风暴会周期性地扰动与活化前三角洲台地的沉积物。沉积物一旦被携带,就可能以块流或浊流沿前三角洲斜坡向下流动,在前三角洲相层序中沉积或过路进人下邻的斜坡/盆地中。三角洲前缘层序呈现出多变的沉积特征,例如广阔的席状砂、陡峭的或平卧的褶皱层、递变层理、球枕构造和底面印痕[5]。这些特征组合与海底斜坡体系一致,前三角洲与斜坡体系的边界很难确定。然而从古地理以及经济的观点来看,关键因素在于发育一个独立的水下沉积物分散体系,它能将大量的过路推移质沉积从其原始沉积位置三角洲台地的顶部,推至斜坡和盆地的底部。在陡的构造活动盆地边缘,重力流搬运会成为为一种具重要意义的甚至是主要的三角洲破坏作用。

3、三角洲的类型

3.1三角洲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三角洲类型具有差别很大的油气储量,因此三角洲类型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影响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Fisher等(1969)提出了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的二分法,强调了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对三角洲共同作用的结果。Galloway(1975)在收集了30个近代和古代海相三角洲的资料之后提出了以河控、浪控和潮控为端元的三角图解。Reading(1978)在他主编的《沉积环境和相》中将三角洲划分为河控、河流—波浪相互作用、浪控、河流—波浪—潮汐相互作用以及潮控五大类。有人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划分为粗粒三角洲和细粒三角洲(Gould,1960;于兴河,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