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 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 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 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逐段理解课文
❖ 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 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 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逐段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
❖ 1、把握作者的观点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
❖ 2、理解本文论证的层次及过渡句的作用。 ❖ 3、认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 4、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有所疑有
所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 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 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 影响的一位学者。“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 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 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 生,则推崇备至 。
深入研读
速读课文
.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层次
❖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 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 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逐段理解课文
❖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 是什么?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逐段理解课文
❖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 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 观点更深刻、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4、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 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说产生。
阅读第三部分(6),思考下列问题。
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 什么?
引名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①看引用材料是否代表作者观点,如能 体现可代做论点; ②看引用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起 证明论点作用,如是也可同做论据。开 头的两句名言既可充当论点充当了论据 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第3、4段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3、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4、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5、理清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自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论点是什么? ②采用哪些类型的论据? ③运用哪些论证方法?④写出本段的论证过程。
本段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论证过程: (分4层)
•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34张ppt).ppt

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34张ppt).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课程导入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 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
——宋·陆九渊
学习 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
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
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积累 运用
认识作者
【顾颉(jié)刚】(1893— 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 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 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分析 论证
分析论证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①“学者先要会疑问。”——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提出论点,使文章庄重典雅,引起读者兴趣。作为道理论 据证明作者的观点。
分析论证
道理论证
③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数”。 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人们便尊称他为 皇;神农是农业之神,教民 ,采
撷庄稼,还尝百草,创
学,便被尊称为 皇。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钻木取火 天 结网捕鱼 地 耕种 医人
拓展训练
2.你是否赞成文章的论点?如果赞成,请再举出相关的名 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反之,请说明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 句和典型事例。 3.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
正音正字
虚妄( wànɡ) 墨守( mò ) 折扣( zhé )停滞( zhì ) 塾师( shú ) 程颐( yí ) 譬如( pì ) 顾颉刚(jié ) 腐草为萤(yínɡ)
当堂检测
1.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ǒu) 顾颉刚(xié)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不打折扣(zhé) D.视察(chá) 盲从(máng) 辨伪去妄(wǎng)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 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这 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亦可见 作者构思的周到。
怎样理解第六段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句子?
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 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画波浪线的句子。
怀疑与学问
导导入入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 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 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 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 ?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 必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 们一起来深入地学习吧!
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怀疑对于做学问而言,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阐明总论点,这是本 文的论证部分。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 “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课文细读品味
分析第四段中举例论证的作用。 第4段中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
事例进行论证,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 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涵盖了 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 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 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 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 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作用:①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 疑”的道理。 ②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任务探究
4.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B.不信它,因为它“非”。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的原因。
任务探究
任务三:本文语言精准、严谨,结合文中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 上的特点。
1.“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在课文的开头或是结尾,有些时候可能
会是文章标题,甚至有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个人著作主要有《汉代学术史略》《尚书通检》 《古史辨》《当代中国史学》《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三皇考》《史林杂识出编》等。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 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 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 大论战。1926年,顾顿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 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 《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43张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43张PPT)

(二)有关治学的名言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君子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4.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张载
5.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6.学贵精不贵博。
——戴震
(1)第4段举对“古代有三皇、五帝”和 “腐草为萤”的说法的追问这两个例子,具 体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浅显 易懂。
(2)第6段举戴震幼时追问《大学章句》的事例, 具体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 锻炼出来的”,同时表明了发问求解的重要性,从 而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举大哲学家笛卡儿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 论点,使论据更丰富,论证更严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 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 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 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 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 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 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
进。
——朱熹
8.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陆九渊
(三)祖冲之的怀疑精神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对数学和 天文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专攻数术,搜炼古今”,但决不 “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籍文献及前人成说之中。他从 研究数学开始就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理 论,并且能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在青年时他就对张衡和 郑玄等人的学术成就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且校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他又发现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写 的《元嘉历》存在许多错误,于是着手重编了新的历法——《大明 历》。这一部著作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为后世的天文研究 提供了正确的参考。

《怀疑与学问》pp课件

《怀疑与学问》pp课件
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 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 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一幅画讲述的故事 ……




同 · 1589年的一天,年方25岁的比萨大学青

年数学讲师伽利略,来到比萨斜塔,登

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1磅的

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
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
到地上,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VS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Aristotle
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5.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 “思索”、“辨别”,那书、那学问才是自己的。
6.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最”表程度,强调自己亲见事实对于学问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 文语言的严谨性。
总结
内容: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 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 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 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 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 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 强调的意味。
课文精讲
阅读第(6)段的这句话,思考下列问题。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 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 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 “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 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
课文精讲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 ❶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 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互相补充、构思全面。 ❷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 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课文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段在结构上有何 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 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 “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8张PPT)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8张PPT)
三、价值目标 对文中的论证逻辑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顾颉刚(1893-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
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 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 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 对古史传说经历的考察和研究。
环节二 梳理文章的结构
1、文章标题为“怀疑与学问”,请找出能阐明“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并思考其包含几层关系, 明确中心论点,填写下表,梳理文章结构。 引用 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1: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分论点2: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 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 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 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 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童年的瓦特体弱多病,胆子又小, 常喜欢一个人玩,但爱动脑筋。
有一天,他看见水壶里的沸水忽然 掀起壶盖,发出“噗噗”声,就好奇地问 奶奶:“为什么壶盖会跳动?”奶奶告诉 他,这是壶里水蒸气的力量。小瓦特心里 想,蒸汽的力量可真大,要是能利用它就 好了!这件事启发了他对蒸汽机的发明。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 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有“水开了, 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 力量;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这些创造都是 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 系呢?今天让我们来研读一下著名历史学家顾 颌刚的《怀疑与学问》,就会明白治学为什么 要有怀疑精神,什么是我们要提倡的怀疑精神 ,这对于培养开拓创造精神很有益处。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6张ppt).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6张ppt).ppt
8
局部探究
(一)整体把握内容结构
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参考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9
局部探究
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各部分大意,明确文章论证结构。
12
课堂总结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 出中心论点。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 积极方面作论证。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传说的怀 疑,进而扩大到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疑, 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及从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 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 的阐述。
26
局部探究
第⑪⑫句分别是从那什么方面论述的? 参考:第⑪句是从正面论述,第⑫句是从反 面举行论述。
27
局部探究
第⑩句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
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参考:(1)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 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 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7
整体感知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全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 道理 论证和 对比 论证,层层深入, 向我们阐述了 怀疑 和 学问 的关系。
课后小作业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全面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儿的例子
下面句子中,“一切”是否太绝对了?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不绝对。“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的品 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小作家换题目
文中的哪句话适合做标题 为什么要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
引发思考

课堂小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
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接着第6自然段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
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
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 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顺 序 不 能 调 整 。 因 为 这 四 个 “ 常 常 ……” 是 “ 一 切 学 问 家 ” 对 “ 流 俗 传 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塾师(shú)
大儒(rú)
√B.譬如(bì)
C.折扣(zhé)
盲从(máng) 怀疑(yí)
视察(shì) 载重(zài)
D.流俗(sú)
启迪(dí)
步骤(zhòu)
不攻自破(gōng) 墨守成规(mò) 停滞不前(zhì) 腐草为萤(yíng)
B项“譬如”(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知识链接
总结论证思路与技巧
1.划分层次。 2.概括层意。 3.合理表达。 首先,提出……观点或先举……事例(引用……名言)引出…… 观点;接着,用……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 论证了……道理或引发了……的思考)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虚妄(wàng)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2)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举例论证(例证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 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
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
(3)
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基础梳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程颐( yí )
(9)腐草为yínɡ ( 萤 )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
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 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 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 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古”为旗 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如何找出中心论点?
➢ 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
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 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 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 看中间,提炼论点。 •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

程颐
wàng
虚妄
zhì
停滞
zhé

折扣 流俗


墨守 譬如
shú
biàn xū wàng

塾师 辩论 虚妄
jié
顾颉刚
gōng
不攻自破
yíng
腐草为萤
•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
梳理论证思路。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
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 第3、4段说要有怀疑精神,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 第5段扩展开去,提出“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完整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完整

如何对待怀疑
保持开放心态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保持 开放的心态,不轻易否定 或接受。
理性分析
对于产生的怀疑,要进行 理性分析,而不是盲目相 信或否定。
勇于质疑
对于已有知识或观点,要 勇于提出质疑,并寻求证 据支持或反驳。
怀疑推动学问的发展
促进学术进步
在学术研究中,怀疑推动学者不 断探索、验证,从而推动学术进
批判性思维
在接受新知识或信息时,个人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 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来做出判断。
合作与交流
个人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学者共同探讨问题、分 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学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成长
说明怀疑在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 作用,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思 考能力。
02
学问从怀疑开始
怀疑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思考
怀疑是思考的起点,只有 对事物产生疑问,才会进 一步思考,寻找答案。
激发求知欲
怀疑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使人主动去探索、学习, 从而获取知识。
避免盲目接受
怀疑使人不会盲目接受事 物,而是经过审慎思考后 作出判断。
引用他人成果时应注明来源
在学术研究中,引用他人的成果是常见的,但必 须注明来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贡献。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声誉
学术不端行为会破坏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和声誉,影响学术 研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浪费科研资源
学术不端行为会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资源可能 会被用于重复研究或无效的研究。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创造力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 高生活质量。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举例论证。
3、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内容上: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 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 人的传说。
●结构上: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 是“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怀疑与学问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 设起新的学说。
师板书“怀疑”“学问”,就这二者的关系,请同 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看看作家是怎样阐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
❖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
第6段 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 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讲道理论证论点。 3.举实例论证论点。 4.归纳总结,照应论点。
第6段开头“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 调换?为什么?
不能
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 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
《怀疑与学问》——论题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中心论点
第一、二段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 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 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 推翻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 密的天动学说开始提出了地动学说,那么,怀疑 与学问和创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 们通过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来一探 究竟。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知识
作用:
引出论题,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作为道理论据, 有力地论证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研读3—5段 1、在3-5段中,为证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要步骤,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事实论据),引用了 哪些名言(道理论据)? 2、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 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长 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 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 《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 国疆域沿革史》等几十部著作。
jié
道理论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研读第6段 1、第6段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这句话分别从什么角度指出“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 本条件”? 3、第一个分句说:“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 骤”,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有哪 几步? 4、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
材料二:袁隆平多才多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擅长游泳, 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他爱好开飞机,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他会 拉小提琴,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会骑马,喜 欢打麻将、打排球等,是一位很有情趣的科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引用名言,提出观点,増强说服力。 第一部分(①、②):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一一做学问 要有怀疑精神。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分论点: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总领下文。
事实和证据的,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 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都”强调了怀疑的全面性。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 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 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 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 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词语巧辨 墨守——坚守
相同点:都含有“守卫、遵守”的意思。 不同点:“墨守”原指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后形容因循守 旧不知改进,一般用作贬义; “坚守”意为坚决守卫(遵守),不离开(背离),褒义词。 例句:1.教育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有功能,不能墨守 成规,因循守旧。 2.他告诉我们,做一个妇孺皆知的人很难,而做一个坚守原则 不为声名所累的人却更难。
流俗liú sú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墨守mò shǒu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tíng zhì停下,受到阻碍。
不攻自破 bù gōng zì pò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 不起反驳、攻击。
譬如pì rú 例如。
辨伪去妄biàn wěi qù wàng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 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停滞——停止 相同点:两者都有“停下来”的意思。 不同点“停滞”侧重强调事物因受到外力阻碍而不 能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停止”则强调事物不再进行,处于终止的状态。 例句:1.由于多方意见不能統一,出校采风的计划一 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2.由于天气十分恶劣,校团委宣布停止正在举行的秋 季运动会。
课文详解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树立或否定某种观点和主张的文体。它包括以下三要素:
1.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 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中心论点,该论 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 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即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 点的依据。包括:(1)事实论据,如代表性的事例、 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2)道理论据,读者比较 熟悉的或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名言警句等。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 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多音字 (zăi)几载
载 (zài) 载人
(chuán)传说 传
( zhuàn)传记
(zhé)折叠 折 (shé)折本
(zhē)折腾
串句记忆法:(1)经过中国航天人十(zăi)几载)的努力,中国第 一艘载(zài)人航天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了。
18 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各分论 点。(重点) 2.领会怀疑精神的实质,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品味其严 谨准确的语言。(难点) 3.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多思考、多发问的怀疑精神。(重 点)
课题解读 文题表明本文将就“怀疑”与“做学向”之
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怀疑”在前表明作者意在 探讨“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阿”的作用。文题 直接点明文章内容,清晰明了。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史辦”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 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编有《古 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 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 疑辦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 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 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 史辦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学习词语
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 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举例论证:论证“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引出 下文对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的论述。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 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 人的传说了。
类比论证:“一样”表明“做学问”时,面对传言也 应靠自己亲自去视察才可辨真伪一样,说理通俗易懂。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3.论证,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是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带。
程颐yí 虚妄wàng
读 凶险xiǎn 准 轻qīng信 字 折zhé 扣 音 墨mò守
怀疑yí 辩biàn论 不攻gōng自破
张载zài 停滞zhì 视察chá 盲máng 从 流俗sú 譬pì如 塾shú师 顾颉jié刚 腐草为萤yíng
(2)故事传(chuán)说不是人物传( zhuàn)记,不
讲求叙事的真实性。 (3)因为不想来回(zhē)折腾,他抱着折(shé)本
的心态,连夜处理掉了这批折(zhé)叠床。
形似字
辨(biàn)辨别 辩 (biàn)辩论 辫(biàn)辫子
譬 (p ì)譬如 劈(p ì)劈开
萤(ying)萤火 荧(ying)荧光 莹(ying)晶莹 炼(liàn)锻炼 练(liàn)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