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语文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第1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语文中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必考项目,其中各种词*看似复杂多变,实际都是有规可循。

本次答疑过程中老师重点回答了如何提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问题1:怎么提起学语文的兴趣老师:语文很重要,她的重要*能不能间接提起我们的兴趣呢?其实语文一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品文品人生,感*认知与思维逻辑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会爱上她,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直面经典,直面人生,与君共勉!问题2:那,一轮复习老师有推荐的刷题资料么,我去买一本老师:可以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与模拟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很好,可以分模块练习。

问题3:老师如果我的语文成绩在90到100之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提升到120呢?老师:选择题不出错,先分析下自己是哪部分出的问题,然后针对*去进行查漏补缺,弄清楚解题思路。

问题4:老师,我现在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语文成绩老是在及格分边缘。

我想问一下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把语文成绩渐渐提高。

老师:先将目前的课本内容掌握,还要分模块进行查漏补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基础知识掌握,慢慢来,看哪方面有问题,可以具体的回答你哦问题5:老师,我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语文的后面的三个选择题,但是,感觉好像并没有很大的提高,请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还有那三个选择题有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吗,谢谢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提升文言文语文中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必考项目,其中各种词*看似复杂多变,实际都是有规可循。

本次答疑过程中老师重点回答了如何提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问题1:怎么提起学语文的兴趣老师:语文很重要,她的重要*能不能间接提起我们的兴趣呢?其实语文一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品文品人生,感*认知与思维逻辑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会爱上她,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直面经典,直面人生,与君共勉!问题2:那,一轮复习老师有推荐的刷题资料么,我去买一本老师:可以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与模拟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很好,可以分模块练习。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让我们跟随古人一起进入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去领略更多的美景吧!阅读步骤第一步: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初步阅读时做题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第一遍阅读时要梳理出下面两个重要点:重要点一:初步完成表格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重要点二: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表格游览地点所见景物景物特征作者情感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先按照上面所讲的梳理出两个重要点,完成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游虞山记第二步:把握关键,深入分析。

通过第一遍的阅读。

我们初步把握了文章的基本脉络,接下来的阅读,我们就要找准文章及问题中的关键点,找到景和情的结合点,重点分析文章中作者评论的部分,这个分析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出情感及哲理。

即通过阅读,需要完成下面的表格。

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何情何理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意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晰,我也明白,这就够了。

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

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

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行取的。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

而积累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更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须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肯定数量的名篇。

”这“肯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

这些是对每一位中学生的最至少的要求。

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实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实,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

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在这方面不愿花时间,到了考试时再问怎么办,就似乎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那真是毫无方法了。

再说转化。

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实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实力。

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实力,就是要驾驭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详细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驾驭实词的意义。

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须要驾驭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驾驭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驾驭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驾驭词语古今意义的变更,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方法有哪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部分,往往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难点。

但只要掌握了合适的复习方法,文言文也能成为我们的得分利器。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一、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虚词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将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整理归纳。

比如“之”“而”“以”等虚词,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各不相同。

对于实词,如“爱”“安”“被”等,要记住它们的多种含义。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背诵和复习,通过例句来加深理解。

2、掌握文言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标志,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者,……也”是判断句的常见标志;“于”“为”等字常常用于表示被动。

在复习时,要对这些句式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识别和翻译的能力。

3、背诵经典篇章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经典篇章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背诵这些文章,不仅能够增强语感,还能积累词汇和句式。

如《劝学》《师说》《赤壁赋》等,要做到烂熟于心。

同时,在背诵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二、多读多练1、阅读课外文言文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课外的文言文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名人的传记、寓言故事、散文等,拓宽阅读面。

在阅读时,不要急于查看译文,先自己尝试理解,然后对照译文进行修正。

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做历年高考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通过做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了解高考的命题规律和题型特点。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来进行,做完后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总结答题技巧。

同时,还可以将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3、进行模拟练习除了真题,还要做一些模拟题来巩固知识。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全国通用)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全国通用)

整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从其他的角度分析:
①“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 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 而择也。’”充分阐明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的道理。
②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勾践心慈手 软,轻视对手东山再起的决心和准备,最终导致 自己的覆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骄傲自满、刚 愎自用、目光短浅、私欲误国”等多种影响成功 的因素。
(二)科学训练,提升能力

“死功夫,,虽然高考文言语段 基本是陌生的,但里面的许多词句却是熟悉的,相同的词义课 本大都出现过。再者,文言文考查,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分 析内容,核心都是对文意的理解,而文意理解的关键是掌握常 见文言知识,比如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 和特殊句式等,掌握这些知识,依托学生较为熟悉的教材是最 高效的途径。 可以这样说,教材是文言阅读能力的基石,失去这个基石, 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一轮复习时,一定要 下死功夫复习课本,通过对课文的钻研学习,掌握文言知识, 并融会贯通,然后才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读——
抓信息
1、抓开头,了解传主基本信息。 姓名、字号、朝代、籍贯、基本性格、仕途等。
2、抓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性和功过。 哪些句子表现了传主什么样的性格、或者品性、或者人格。 3、抓结尾,了解人物或事件结局。 通过 ,侧面表现
人格和影响。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谁的事迹,表现 了 。
(2)突破虚词难点,编写虚词故事
(3)编写短文,透彻理解
(4) 利用试卷积累,易考点举三反 一
4、品好一个“文”字,濡染文化,积累素材。
教材文言文都是名段名篇,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实颇具典型性,品味文章的思想内容,用现代观 念加以审视,多角度透析其人文精神,不仅可以使学 生进一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还可以为写作提 供典范的素材,从而将文言文复习的功效最大化。 我们力求从不同角度对把每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及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以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 以《勾践灭吴》为例,从勾践的角度分析:

201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选二十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0921

201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选二十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0921

练(二十)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

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秩满..,惇犹在相位。

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选自《宋史·邵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解析:选D 从专有名词“诸贤”分析,其谓语是“南迁”,由此判定“迁”后面要停顿,排除A、C两项。

高考的文言文答题技巧的介绍

高考的文言文答题技巧的介绍

高考的文言文答题技巧的介绍高考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始终都特别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

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终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当阅读最终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要细致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肯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想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如发觉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说明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

同学们在备考时也肯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当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如也说的通,那就应当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

首先应当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解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开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说明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细致阅读并精确驾驭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须要留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微环节,主要从依次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推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驾驭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解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说明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其次: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驾驭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三秘诀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三秘诀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三秘诀高考文言文复习三秘诀?高考复习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历来备受重视,大家都能注意把传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结合起来,努力探求其内在规律。

有的同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很可能是陷入了有悖于这种规律的误区。

一、诵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和知识传统的国文教学十分讲究熟读成诵,而今天教师的常用讲解分析取代了琅琅书声,学生在作业时,也只知笔练,不闻诵读。

其实,诵读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

在吟咏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化为自己的血肉。

这种语言材料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语文功底的基石。

不读、少读,必定难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缺乏个中的意蕴情趣,甚至连词句的语意都把握不住。

目前,由于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忽视教材的复习,甚至把复读重温学过的课文视为无效劳动的情况严重存在。

适度的扩展阅读、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事实上,高考题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直接迁移。

202119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有一个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原句是“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

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早已学过。

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

全句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

”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

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相应的词,分别出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

“旬日”作“十天”解。

“已而”作“不久”解。

这些示例,绝不是偶见现象。

可以说,高考试卷上不论是文言词句的理解,还是被视为“得分点”的语法现象,都能直接间接地在课文中找到相同点。

教育最新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讲义

教育最新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讲义

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词要落实,句要贯通突破点一翻译的四个步骤[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节选自《新唐书·温彦博传》)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化句成词。

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第2步:定采分点。

①重点实词:“本”:;“周”:;“北面”:;“四夷”:;“瞻仰”:。

②重点虚词:“使”:;“则”:;“何”:。

③特殊句式:“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都是,翻译时加判断词“是”;“不/使/北面”是,要补充成分;“四夷何所瞻仰”,,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第3步:字字落实。

辽东_/_本_/_周_/__箕子国,汉__/__玄菟郡,__不_/使__/__北面,__则__/四夷/辽东本来周朝箕子国,汉代玄菟郡,不让称臣,那么四方边境何所_/_瞻仰?谁敬仰?第4步:连缀成句。

【对点训练】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室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译文:(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译文:文言文翻译须“四看”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目录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文言文常识整理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1、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是以叙述性文字为主,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心的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

接着审清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原文,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2、文言文阅读中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之一,就是文言文翻译。

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再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变化调整,注意译句是否通顺。

最后书写要认真,文言文翻译重在直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3、很多考生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往往都有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作准备,就会发现,高考文言文选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往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要太着急,越过去先读下文,也许之后就能明白了,也可以去题目中寻找答案。

4、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对应文段用心精读一遍。

另外,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考生也要多加关注。

在精读原文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选项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等。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019年高考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

2019年高考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

断句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固定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对断句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二)一.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

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

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

扬:选拔、举荐。

侧:同“仄”。

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试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6.6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6.6
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 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 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 事委以弘微。
[解题步骤]
二、掌握解题技法——考场解题有道
[以例说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 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 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 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 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 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 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
答案:D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 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 败。蔡翛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 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 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 轼相同,上奏降贬他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 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 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 书。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 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 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
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四种古代文化现象,分别涉 谓”“婚姻”“礼法”“俸禄”。古人可称名,也可称字。 亮、诸葛孔明。A项解释正确。B项前半部分“指由于婚姻 成的亲戚”解释正确。古人称“内亲外戚”,“姻亲”就是 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不同于“血亲”,“血亲”是 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它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有同有异”说法欠妥 之间有的有交叉;姻亲“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不正确 项错误。C项“母忧”同“丁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 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佚名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是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都有一定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复习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了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19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

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
“物”(xx)。

又如2019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19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19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
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

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

(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

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19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

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19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19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19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

又如:2019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

除:废弃”。

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
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

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如2019年重庆高考试题考查“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中
“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又如2019年全国高考考查“务”字的含义,而这个词有多种理解,如“事务、务必、从事、致力等”,如高中第六册书《报任安书》中“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句中,“务”解释为“事情、事务”,而就2019年全国高考所考文本来
看,说的是“太宗初即位”想要整顿政务,故这里可以由“事情、事务”引申为“致力”。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