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练习题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 ,则 ()
A.11B.12C.23D.24
7.已知数列 , 都是等差数列,记 , 分别为 , 的前n项和,且 ,则 =()
A. B. C. D.
8.已知等差数列 ,其前 项的和为 , ,则 ()
A.24B.36C.48D.64
9.等差数列 中, ,公差 ,则 =()
A. B. C.1D.2
24.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其前 项和为 ,前 项积为 ,并且满足条件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的最大值为 D. 的最大值为
25.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不为 ,其前 项和为 ,且 、 、 成等差数列,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有()
A. B. C. 最小D.
26.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则()
A.200B.100C.90D.80
10.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且 ,满足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数列 的最大项为 D.
11.在函数 的图像上有点列 ,若数列 是等比数列,数列 是等差数列,则函数 的解析式可能是()
A. B. C. D.
12.《张丘建算经》卷上第 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 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 尺布,现一月(按 天计)共织 尺”,则从第 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
② 符合题意.
③ 与题设 矛盾.
④ 与题设 矛盾.
得 ,则 的最大值为 .
B,C,错误.
故选:AD.
【点睛】
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概念.补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25.BD
【分析】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根据条件 、 、 成等差数列可求得 与 的等量关系,可得出 、 的表达式,进而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分析】
设该妇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由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设该妇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
由题意知 ,
解得 .
故该女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
故选:D
2.A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代入已知式子即可求解.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所以 ,解得: ,
故选:A
3.A
【分析】
转化条件为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可得 ,求得满足 的项后即可得解.
A.103B.107C.109D.105
16.在等差数列 的中,若 ,则 等于()
A.25B.11C.10D.9
17.在等差数列 中, ,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是()
A.13B.26C.52D.56
18.已知数列{xn}满足x1=1,x2= ,且 (n≥2),则xn等于()
A.( )n-1B.( )nC. D.
【详解】
依题意 ,所以 .
故选:C
10.D
【分析】
当 且 时,由 代入 可推导出数列 为等差数列,确定该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可求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由 可判断A选项的正误;利用 的表达式可判断BC选项的正误;求出 ,可判断D选项的正误.
【详解】
当 且 时,由 ,
由 可得 ,
整理得 ( 且 ).
则 为以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因此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C,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D,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为常数,故{yn}是等差数列;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正整数能被21整除余2,
,
.
故选:B.
16.D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直接求解.
【详解】
因为 , ,
故选:D.
17.B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下标性质,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
因为 ,
可得 ,即 ,
故数列的前13项之和 .
故选:B.
A中,当 时, ,A选项正确;
B中, 为等差数列,显然有 ,B选项正确;
C中,记 ,
,
,故 为递减数列,
,C选项正确;
D中, , , .
,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点睛:利用 与 的关系求通项,一般利用 来求解,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 是否适用,当利用作差法求解不方便时,应利用 将递推关系转化为有关 的递推数列来求解.
当n为奇数时有: 恒成立,
由 递减,且 ,
所以 ,即 ,
当n为偶数时有: 恒成立,
由 第增,且 ,
所以 ,
综上可得: ,
故选:A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有一定的计算量,属于中当题.
24.AD
【分析】
分类讨论 大于1的情况,得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详解】
① ,与题设 矛盾.
A. B. C. D.
27.设 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 项的和,且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与 均为 的最大值
28.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已知 , ,则()
A. B.
C. D.
29.(多选题)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为 ,若 ,公差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 ,则必有 =0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裂项相消法、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某区间上恒成立,考查了转化与划归的思想,属于中档题.
23.ABC
【分析】
根据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即当n为奇数时有 恒成立,当n为偶数时有 恒成立,分别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
【详解】
, ,
则 , , , ,
上述式子累加可得: , ,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整理得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对A,当 时,不等式 ,解集 ,包含 ,故A正确;
对B,当 时,不等式 ,解集 ,包含 ,故B正确;
对C,当 时,不等式 ,解集 ,不包含 ,故C错误;
对D,当 时,不等式 ,解集 ,不包含 ,故D错误,
A. 尺布B. 尺布C. 尺布D. 尺布
13.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为其前 项和, ,则 的值是()
A.60B.11C.50D.55
1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3,a9=6,则a13=()
A.9B.12C.15D.18
15.“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 ,则 ()
11.D
【分析】
把点列代入函数解析式,根据{xn}是等比数列,可知 为常数进而可求得 的结果为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可判断出{yn}是等差数列.
【详解】
对于A,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B,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详解】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则 , ,
因为 、 、 成等差数列,则 ,即 ,
解得 , , .
对于A选项, , ,A选项错误;
A.13B.14C.15D.16
3.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且满足 ,若 , , ,则 的最小值为()
A. B. C. D.0
4.定义 为 个正数 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 的前 项的“均倒数”为 ,又 ,则 ()
A. B. C. D.
5.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 ,则 ()
A.350B.351C.674D.675
1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戊所得为()
B.若 ,则必有 是 中最大的项
C.若 ,则必有
D.若 ,则必有
30.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公差为d.已知a3=12,S12>0,a7<0,则( )
A.a6>0
B.
C.Sn<0时,n的最小值为13
D.数列 中最小项为第7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D
【详解】
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 , ,a, , ,
则根据题意有 ,
解得 ,
所以戊所得为 ,
故选:C.
20.C
【分析】
由题建立关系求出公差,即可求解.
【详解】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
,
, ,
.
故选:C
二、多选题
21.ACD
【分析】
先计算出数列的前几项,判断AC,然后再寻找规律判断BD.
【详解】
18.C
【分析】
由已知可得数列 是等差数列,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由已知可得数列 是等差数列,且 ,故公差
则 ,故
故选:C
19.C
【分析】
根据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 , ,a, , ,然后再由五人钱之和为5,甲、乙的钱与与丙、丁、戊的钱相同求解.
【分析】
根据题中条件,由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为其前 项和, ,
所以 .
故选:D.
14.A
【分析】
在等差数列{an}中,利用等差中项由 求解.
【详解】
在等差数列{an}中,a5=3,a9=6,
所以 ,
所以 ,
故选:A
15.B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正整数能被21整除余2,即可写出通项,求出答案.
【详解】
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由题意可得: ,则: ,
当 时, ,
当 时, ,
且 ,据此可得 ,
故 , ,
据此有:
故选:D
5.A
【分析】
先利用公式 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再利用通项公式求出 的值.
【详解】
当 时, ;
当 时, .
不适合上式,
.
因此, ;
故选:A.
【点睛】
易错点睛:利用前 项和 求通项 ,一般利用公式 ,但需要验证 是否满足 .
故选:D.
【点睛】
方法点睛:
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方法:定义法,等差中项法.
12.D
【分析】
设该女子第 尺布,前 天工织布 尺,则数列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根据 , 可求得 的值.
【详解】
设该女子第 尺布,前 天工织布 尺,则数列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
由题意可得 ,解得 .
故选:D.
13.D
6.C
【分析】
由题设求得等差数列 的公差 ,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 ,
, 公Baidu Nhomakorabea ,
,
故选:C.
7.D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前 项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 ,
.
故选:D
8.B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化简,由此求得 的值.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则
故选:B
9.C
【分析】
先求得 ,然后求得 .
由题意 , ,A正确, ,C正确;
,∴数列 是周期数列,周期为3.
,B错;
,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由数列的递推式求数列的项与和,解题关键是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后归纳出数列的性质:周期性,然后利用周期函数的定义求解.
22.AB
【分析】
由题意可得 ,利用裂项相相消法求和求出 ,只需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转化为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然后将选项逐一验证即可求解.
A. 钱B. 钱C. 钱D. 钱
20.设 是等差数列 ( )的前 项和,且 ,则 ()
A. B. C. D.
二、多选题
21.已知数列 满足 ,且 ,则()
A. B.
C. D.
22.已知数列 中, , , .若对于任意的 ,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 可能为()
A.-4B.-2C.0D.2
23.若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可能取值为()
【详解】
因为 ,所以 ,
又 ,所以数列 是以 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
令 ,解得 ,
所以 ,其余各项均大于0,
所以 .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新数列求数列通项,再将问题转化为求数列中满足 的项,即可得解.
4.D
【分析】
由题意结合新定义的概念求得数列的前n项和,然后利用前n项和求解通项公式,最后裂项求和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北魏时期大数学家张丘建所著,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其中记载着这么一道“女子织布”问题:某女子善于织布,一天比一天织得快,且每日增加的数量相同.已知第一日织布4尺,20日共织布232尺,则该女子织布每日增加()尺
A. B. C. D.
2.等差数列 中,已知 ,则 ()
A.11B.12C.23D.24
7.已知数列 , 都是等差数列,记 , 分别为 , 的前n项和,且 ,则 =()
A. B. C. D.
8.已知等差数列 ,其前 项的和为 , ,则 ()
A.24B.36C.48D.64
9.等差数列 中, ,公差 ,则 =()
A. B. C.1D.2
24.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其前 项和为 ,前 项积为 ,并且满足条件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的最大值为 D. 的最大值为
25.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不为 ,其前 项和为 ,且 、 、 成等差数列,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有()
A. B. C. 最小D.
26.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则()
A.200B.100C.90D.80
10.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且 ,满足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数列 的最大项为 D.
11.在函数 的图像上有点列 ,若数列 是等比数列,数列 是等差数列,则函数 的解析式可能是()
A. B. C. D.
12.《张丘建算经》卷上第 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 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 尺布,现一月(按 天计)共织 尺”,则从第 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
② 符合题意.
③ 与题设 矛盾.
④ 与题设 矛盾.
得 ,则 的最大值为 .
B,C,错误.
故选:AD.
【点睛】
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概念.补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25.BD
【分析】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根据条件 、 、 成等差数列可求得 与 的等量关系,可得出 、 的表达式,进而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分析】
设该妇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由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设该妇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
由题意知 ,
解得 .
故该女子织布每天增加 尺.
故选:D
2.A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代入已知式子即可求解.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所以 ,解得: ,
故选:A
3.A
【分析】
转化条件为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可得 ,求得满足 的项后即可得解.
A.103B.107C.109D.105
16.在等差数列 的中,若 ,则 等于()
A.25B.11C.10D.9
17.在等差数列 中, ,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是()
A.13B.26C.52D.56
18.已知数列{xn}满足x1=1,x2= ,且 (n≥2),则xn等于()
A.( )n-1B.( )nC. D.
【详解】
依题意 ,所以 .
故选:C
10.D
【分析】
当 且 时,由 代入 可推导出数列 为等差数列,确定该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可求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由 可判断A选项的正误;利用 的表达式可判断BC选项的正误;求出 ,可判断D选项的正误.
【详解】
当 且 时,由 ,
由 可得 ,
整理得 ( 且 ).
则 为以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因此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C,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D,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为常数,故{yn}是等差数列;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正整数能被21整除余2,
,
.
故选:B.
16.D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直接求解.
【详解】
因为 , ,
故选:D.
17.B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下标性质,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 ,
因为 ,
可得 ,即 ,
故数列的前13项之和 .
故选:B.
A中,当 时, ,A选项正确;
B中, 为等差数列,显然有 ,B选项正确;
C中,记 ,
,
,故 为递减数列,
,C选项正确;
D中, , , .
,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点睛:利用 与 的关系求通项,一般利用 来求解,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 是否适用,当利用作差法求解不方便时,应利用 将递推关系转化为有关 的递推数列来求解.
当n为奇数时有: 恒成立,
由 递减,且 ,
所以 ,即 ,
当n为偶数时有: 恒成立,
由 第增,且 ,
所以 ,
综上可得: ,
故选:A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有一定的计算量,属于中当题.
24.AD
【分析】
分类讨论 大于1的情况,得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详解】
① ,与题设 矛盾.
A. B. C. D.
27.设 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 项的和,且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与 均为 的最大值
28.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已知 , ,则()
A. B.
C. D.
29.(多选题)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为 ,若 ,公差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 ,则必有 =0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裂项相消法、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某区间上恒成立,考查了转化与划归的思想,属于中档题.
23.ABC
【分析】
根据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即当n为奇数时有 恒成立,当n为偶数时有 恒成立,分别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
【详解】
, ,
则 , , , ,
上述式子累加可得: , ,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整理得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
对A,当 时,不等式 ,解集 ,包含 ,故A正确;
对B,当 时,不等式 ,解集 ,包含 ,故B正确;
对C,当 时,不等式 ,解集 ,不包含 ,故C错误;
对D,当 时,不等式 ,解集 ,不包含 ,故D错误,
A. 尺布B. 尺布C. 尺布D. 尺布
13.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为其前 项和, ,则 的值是()
A.60B.11C.50D.55
1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3,a9=6,则a13=()
A.9B.12C.15D.18
15.“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 ,则 ()
11.D
【分析】
把点列代入函数解析式,根据{xn}是等比数列,可知 为常数进而可求得 的结果为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可判断出{yn}是等差数列.
【详解】
对于A,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因此 = 这是一个与n有关的数,故{yn}不是等差数列;
对于B,函数 上的点列{xn,yn},有yn= ,由于{xn}是等比数列,所以 为常数,
【详解】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则 , ,
因为 、 、 成等差数列,则 ,即 ,
解得 , , .
对于A选项, , ,A选项错误;
A.13B.14C.15D.16
3.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且满足 ,若 , , ,则 的最小值为()
A. B. C. D.0
4.定义 为 个正数 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 的前 项的“均倒数”为 ,又 ,则 ()
A. B. C. D.
5.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 ,则 ()
A.350B.351C.674D.675
1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戊所得为()
B.若 ,则必有 是 中最大的项
C.若 ,则必有
D.若 ,则必有
30.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公差为d.已知a3=12,S12>0,a7<0,则( )
A.a6>0
B.
C.Sn<0时,n的最小值为13
D.数列 中最小项为第7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D
【详解】
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 , ,a, , ,
则根据题意有 ,
解得 ,
所以戊所得为 ,
故选:C.
20.C
【分析】
由题建立关系求出公差,即可求解.
【详解】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
,
, ,
.
故选:C
二、多选题
21.ACD
【分析】
先计算出数列的前几项,判断AC,然后再寻找规律判断BD.
【详解】
18.C
【分析】
由已知可得数列 是等差数列,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由已知可得数列 是等差数列,且 ,故公差
则 ,故
故选:C
19.C
【分析】
根据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 , ,a, , ,然后再由五人钱之和为5,甲、乙的钱与与丙、丁、戊的钱相同求解.
【分析】
根据题中条件,由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为其前 项和, ,
所以 .
故选:D.
14.A
【分析】
在等差数列{an}中,利用等差中项由 求解.
【详解】
在等差数列{an}中,a5=3,a9=6,
所以 ,
所以 ,
故选:A
15.B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正整数能被21整除余2,即可写出通项,求出答案.
【详解】
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由题意可得: ,则: ,
当 时, ,
当 时, ,
且 ,据此可得 ,
故 , ,
据此有:
故选:D
5.A
【分析】
先利用公式 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再利用通项公式求出 的值.
【详解】
当 时, ;
当 时, .
不适合上式,
.
因此, ;
故选:A.
【点睛】
易错点睛:利用前 项和 求通项 ,一般利用公式 ,但需要验证 是否满足 .
故选:D.
【点睛】
方法点睛:
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方法:定义法,等差中项法.
12.D
【分析】
设该女子第 尺布,前 天工织布 尺,则数列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根据 , 可求得 的值.
【详解】
设该女子第 尺布,前 天工织布 尺,则数列 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
由题意可得 ,解得 .
故选:D.
13.D
6.C
【分析】
由题设求得等差数列 的公差 ,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 ,
, 公Baidu Nhomakorabea ,
,
故选:C.
7.D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前 项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 ,
.
故选:D
8.B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化简,由此求得 的值.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则
故选:B
9.C
【分析】
先求得 ,然后求得 .
由题意 , ,A正确, ,C正确;
,∴数列 是周期数列,周期为3.
,B错;
,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本题考查由数列的递推式求数列的项与和,解题关键是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后归纳出数列的性质:周期性,然后利用周期函数的定义求解.
22.AB
【分析】
由题意可得 ,利用裂项相相消法求和求出 ,只需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转化为 对于任意的 恒成立,然后将选项逐一验证即可求解.
A. 钱B. 钱C. 钱D. 钱
20.设 是等差数列 ( )的前 项和,且 ,则 ()
A. B. C. D.
二、多选题
21.已知数列 满足 ,且 ,则()
A. B.
C. D.
22.已知数列 中, , , .若对于任意的 ,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 可能为()
A.-4B.-2C.0D.2
23.若不等式 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可能取值为()
【详解】
因为 ,所以 ,
又 ,所以数列 是以 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
令 ,解得 ,
所以 ,其余各项均大于0,
所以 .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新数列求数列通项,再将问题转化为求数列中满足 的项,即可得解.
4.D
【分析】
由题意结合新定义的概念求得数列的前n项和,然后利用前n项和求解通项公式,最后裂项求和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一、等差数列选择题
1.《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北魏时期大数学家张丘建所著,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其中记载着这么一道“女子织布”问题:某女子善于织布,一天比一天织得快,且每日增加的数量相同.已知第一日织布4尺,20日共织布232尺,则该女子织布每日增加()尺
A. B. C. D.
2.等差数列 中,已知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