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合集下载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前言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更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新词语的来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如社会、媒体、科技、文化等角度。

一、社会角度社会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常常会推动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不断涌现,相应的新词语也随之产生,如“IT民工”、“码农”等。

此外,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也经常成为新词语的来源,如“李文亮效应”、“肺炎康复者血浆”等。

二、媒体角度媒体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例如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当某些新的事物或理念流行起来时,媒体通常会首先推陈出新地运用新词语来描述和解读这些新现象,从而成为了新词语发源地之一。

例如,“佛系青年”、“水龙头效应”等。

三、科技角度科技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方式也日新月异,相应的词汇也不断更新。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词语源于科技领域的发展。

不仅如此,科技还可以为现有词汇带来全新的含义,例如“云计算”既可以指实际应用,也可以指服务提供商等。

四、文化角度文化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深厚底蕴都能在新词短语中找到自己的营养”。

例如,“佛系青年”、“葛优躺”等就反映了中国青年对自我的确立和价值观的转变。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文艺、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吸纳与创新也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结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的感知和探索。

每个新词语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探究其中蕴藏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我)全面理解新词语背后的文化客观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新词语的特点

新词语的特点

论新词语的特点【摘要】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

研究汉语新词语构成、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动态,为我们日常交际提供便利,并做好语言的规范化工作。

【关键词】新词语;构成;语义;语用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是合理的社会语言现象,它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符合“语言和社会共变”的必然趋势,而且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新观念、新生活。

调查研究新词语,能使人们了解我国的语言国情,进而了解母语词汇在一个时段内的动态变化,帮助人们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一、新词语的界定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大量产生,词汇能够及时反映这些现象,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新词语。

对于新词语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来的词语。

”“新词语是指近年来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词语。

”“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由以上对新词语的众多界定中可以看出,新词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1)时间方面,本文考虑到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料要求尽量齐全和详细,因此将新词语的时间跨度界定在改革开放以后。

(2)范围方面,新词语包括新产生的词语、旧词新义、缩略词、外来词以及从方言词和行业语中借用的词。

(3)使用方面,新词语不仅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而广泛用于交际的词语,也是在词汇系统中逐渐稳定下来的词语。

二、新词语的特点新词语的不断涌现满足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具体特点表现如下:(一)新词语的构成特点1、新词语的来源特点。

新词语在构成上的一大特点是来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六种:(1)新造词语。

如“剩女”、“新明星学者”等。

(2)旧词新义。

如“平台”、“包装”等。

(3)缩略词。

如“非典”、“八荣八耻”等。

(4)外来词。

如“托福(tofel)”、“电脑(computer)”等。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汉语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词语。

这些新词语中,派生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派生词是指通过在词根基础上添加前缀、后缀等方式形成的新词语。

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来源、构成及其影响。

二、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1. 构成方式多样: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内部形态变化等方式形成新词语。

2. 语义丰富:派生词通常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能够表达更加具体、细致的概念。

3. 表达能力强:派生词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维和情感。

三、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来源1.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的概念和事物不断涌现,需要新的词语来描述和表达。

2.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也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为派生词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网络用语通过派生方式成为新的词语。

四、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构成1. 前缀加词根:前缀加词根是构成派生词的一种常见方式,如“超”、“反”、“互”等前缀加上其他词根形成新词语。

2. 后缀加词根:后缀加词根也是构成派生词的一种常见方式,如“化”、“性”、“感”等后缀加上其他词根形成新词语。

3. 内部形态变化:除了前缀和后缀,一些词语通过内部形态变化形成新的意义和用法,如“好玩”、“不管”等词语的演变。

五、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影响1. 丰富语言表达:派生词的出现丰富了语言表达,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促进语言发展:派生词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促进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3. 影响社会文化:派生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影响。

六、结论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演变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派生词的构成方式、来源及其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汉语新词语分析法探析

汉语新词语分析法探析

汉语新词语分析法探析新词语是近几年来汉语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词类。

“新词语”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不仅专家学者,就连教师、教材编写者都非常重视对新词语进行研究。

那么,如何对“新词语”进行有效地分析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新词语分析法的看法。

“新词语”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

所谓“新词语”,也就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旧词语”相对而言的。

从汉语发展史上看,“新词语”应该是指由于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而创造出来的词语。

当然,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网络新词语也属于“新词语”之列。

它们的出现,说明汉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成为我们语言学习者的关注点。

在日常生活中,“新词语”随处可见:电视上开始播放纪录片,“纪实频道”;人们把主要精力用在计算机或微机上,“微型化时代”;出门坐车叫“的士”,“的士时代”……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它们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其次,“新词语”的产生还离不开人们的语言交际。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人们不进行语言交际,没有对话,也就不会有“新词语”。

“新词语”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被创造出来。

学习语言和分析语言,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分析语言是用来分析某个词的构成和它所代表的含义,也就是说,要将词语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再用字面意思来分析它。

而学习语言则不是这样。

学习语言不仅仅要掌握词语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在使用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比如,有一个词语“显摆”,它在词典中有两个释义: 1、炫耀自己的财富; 2、在人前夸耀自己的长处。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显摆”这个词语是不正确的。

因为“显摆”是贬义词,而“骄傲”是褒义词。

这两个词语之间并不能通用。

因此,我们不能用第二种释义去理解“显摆”。

但是,如果我们用第一种释义去理解“显摆”,那就错了。

“显摆”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不存在贬义,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会产生贬义色彩。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语是语言变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活跃的语言只有经过不断的词汇新增、再造和变化,才能维持其话语力、表达力和概括力,与时俱进的变化是必要的。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电子通讯的发展,现代汉语词语的发展呈现出比以往更加迅速的态势。

在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词语新形成的途径是由于汉语的“原型词”(如汉字),由此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词汇”。

目前,汉语新词汇主要由以下几种途径产生:第一,从借用单词(如外来词)形成;第二,从汉语词汇中派生形成;第三,从汉语词汇中构成结合形式;第四,以数字拼音形成。

当前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导致现代汉语新词语诞生的热潮之一。

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豆瓣,都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词汇来源。

社交网络以简洁、通俗的口语出现,而一般的网民也大都接受这种口头化的表达方式,微博、微信中的术语和句式随着流行的趋势而发展,形成了一种流行语文化。

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简写形式,如:“秀”“刷屏”拍照”组团”等,其语用特性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并不仅仅只在社交网络中使用,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情调。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新一代的人群也会更加的习惯拼音、简写和缩写,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这回导致拼音词汇、数字词汇也会大量出现,以表达社会现实中各种抽象概念,比如“自媒体”、“二次元”、“萌新”等。

至于汉字,它也会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一些表示否定意思的汉字会组合成另一个汉字,如“不满”变成“不慢”。

此外,汉字也有受流行富有趣味的特性的变形,比如“算”变成“计”、“到”变成“左”,以表达一种有趣的语境,比如“算了算了”变成“计了计了”、“今到明到”变成“今左明左”,给人以新的冲击。

综上所述,新词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熟悉语言中现有词汇和句法形式的变异,是语言文字生命力的体现,这些词语表达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变革,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会深入到更多的汉语语言中,构建出一种更新、更具活力的汉语语言环境。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

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艾滋病(AIDS)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纯外文缩写词:NBA USA KFC OK外文字母词外文字母加汉字混合词:SIM卡ATM机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

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新词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本文以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分析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原因。

标签: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

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

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

”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

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

”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

”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

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

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

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

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语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词汇和庞大语素体系的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词语不断涌现。

其中,派生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构成方式,以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和丰富的表达力,成为了新词语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研究,探究其构成规律、发展变化以及使用特点。

二、汉语派生词的构成规律1. 语素与词根的构成汉语派生词的构成,大多以一个或多个基本语素作为基础,这些语素被称为词根。

在构成派生词时,通常将词根与其它语素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词汇。

这些组合语素可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微信”、“网络”等词汇的词根是“微”、“网”,加上其它的语素构成了新的派生词。

此外,复合语素也经常在派生词中出现,如“有幸”作为语素构成了“不幸运的”。

2. 派生词的构词方式汉语派生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加缀法、复合法等。

加缀法是指在词根前后添加语素或词缀来形成新词,如“电子”、“互联网”等。

复合法则是在两个或多个基本语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如“手机”、“电脑”等。

三、新词语的派生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派生词不断涌现。

这些新词语的构成往往与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例如,“互联网+”的提出,催生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词汇。

这些新词语的诞生,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四、新派生词的使用特点新派生词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

它们反映了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新派生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概念。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派生词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语言中的使用也日益广泛。

五、结论通过对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构成规律、发展变化以及使用特点。

这些新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同时,新派生词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新词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汉语新词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汉语新词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汉语新词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7200 字新词新语是指近年来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及新事物的词语,以下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新词语背后蕴含的内涵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万物皆变,万物皆流,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是这样,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只不过有时我们觉察不到罢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交际的需要,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语言的变化。

社会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一、新词语的界定所谓新词新语,是指近年来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及新事物的词语。

最早观察分析新词新语的吕叔湘、陈原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

因此,我们可以把新词新语理解成为在最近几年到十几年之间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及新事物的词语。

二、新词语产生原因一社会变化的产物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社会嬗变的产物,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足迹,它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轨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对个人合法利益的肯定,人们不再迷恋铁饭碗,下海创业等这些新词应运而生。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开放,炒鱿鱼与跳槽这两个新词正揭示了这种变化。

21 世纪,我国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暴,一系列绿色环保新词语轮番登台,如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等,充分说明在新世纪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近年来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一些新词语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语言中,如阿拉伯国家发生的变革被称为阿拉伯之春,东欧国家爆发的颜色革命,9.11 事件带来的反恐新词,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产生了一国两制等。

试论汉语字母词

试论汉语字母词

试论汉语字母词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汉语字母词逐渐融入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汉语字母词的界定、来源、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语言现象。

一、汉语字母词的界定及来源汉语字母词指的是由汉字、字母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词汇。

它既包括直接使用外文单词或词组的音译形式,如“沙发”、“咖啡”;也包括使用汉语拼音缩写,如“GDP”、“NBA”;还包括外文单词或词组进入汉语后的音译、意译、借形等形式的词语,如“秀”、“嘉年华”。

汉语字母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的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进程。

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科技和商业的传入,一些外文词汇开始进入汉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频繁,以及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汉语字母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二、汉语字母词的特点和类型1、特点汉语字母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洁性,使用字母词可以缩短语言交流的时间;二是新颖性,字母词往往是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表达需求;三是普及性,字母词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到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2、类型根据来源和组成成分的不同,汉语字母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音译词。

这类词语直接使用外文单词或词组的音译形式,如“沙发”、“咖啡”。

(2)拼音缩写。

这类词语使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如“GDP”、“NBA”。

(3)借形词。

这类词语是直接借用外文字母或词组的形状或缩写形式,如“V形”、“U盘”。

(4)意译词。

这类词语是在翻译外文单词或词组时,根据其意义另起的新词语,如“秀”、“嘉年华”。

三、汉语字母词的应用1、语言学习方面汉语字母词在语言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字母词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表述方式,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另一方面,字母词也丰富了汉语词汇,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表达选择。

然而,字母词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适度,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学习者造成困扰。

新词语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新词语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新词语的相关知识和要点新词语的产生,是各语言的普遍现象。

广义的新词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一个爆炸的数字———十几万!即使狭义的新词语,即进入民族共同语的、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一种语言每年也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

以下是店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词语的相关知识: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特点能产性强可以说是当今汉语新词语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他特征之中。

国家语委语言应用研究所2007 年对汉语新词语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代汉语每年出现1000 个左右的新词语,平均每天出现3 个。

最新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收录1978~2002年共二十五年产生的新词语两万条。

这样计算,平均每年有八百条。

新造词当前汉语中的新词语大部分是新造词。

比如,手机、网民、扶贫、融资、年薪、听证会、放心肉、筒子楼、减肥茶。

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

而旧词产生新义主要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多表现为由某一专业的专用词进入其他的社会生活领域,成为全民词汇: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黑马”,新义指在体育比赛或其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也有的是旧词新用,即旧词所指意义曾经有,后来所指消失了,再后来又沉渣泛起,旧词也再度复活,如暗娼、嫖客、卖笑、梅毒等。

双音节词语现代汉语词语一直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但在当前产生的新词语中多音节明显增多,打破了汉语词语中双音节占主要地位的局面。

比如,打白条、傍大款、蜻蜓干部、未婚妈妈、打摆子政策、青年志愿者等。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作者:赵瑞粉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8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迅速涌入现代汉语词汇库,有些新词语已在我们日常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一下新词语的界定问题,一方面要弄清楚什么是新词语;另一方面要把新词语与瞬息词语和生造词语区别开来。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瞬息词语生造词语一、新词语的内涵21世纪以来,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

如以美女作手段刺激或带动当地经济的称之为“美女经济”;近年来长沙、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举办的纯女性参与的唱歌比赛称之为“超级女生”;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的亲情关系称之为“亲子工程”;以庞龙、香香为代表的歌唱网络歌曲而出名的人称之为“网络歌手”等。

据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调查,当代汉语中每年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

对于什么样的词语是新词语,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

曹聪孙综合了国内外的说法,指出新词语是一个最新创造的词语,它代表新的概念,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一个旧词语的新含义,即包括词汇性新词和语义性新词。

王铁琨对新词语下的定义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过来的词语,也指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李建国在讨论了王铁琨对新词语的定义的基础上,又指出新词语必须是表义明确,符合汉语构词规律,能独立运用,顺利实现交际的词。

高永伟则从时间参照和蓝本参照两个角度提出了确定新词的观点,第一,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段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第二,新词指的是“某一词典,部分词典或所有现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

我们认为新词语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1.新“创造”的词语这是词汇学意义上的新词,强调的是语汇中的新成员。

新词语

新词语

(三)讨论:“新”就一定“不好”吗?
1、晒客:晒,音译自英文share,晒客就 是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 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
(三)讨论:“新”就一定“不好”吗? 2.让票区:按铁路部门规定,退火车票要收取票价 20%的退票费,春运期间开车前6小时以内不再 退票。在退票规则暂时无法打破的现实语境下, 设立“让票区”,通过火车站提供的平台互通有 无,既可减少退票人的损失,也可让需要车票的 人尽早回家,还能减轻铁路方面的压力。
• 【角度一】 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生活 的一个“窗口”,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新的词语都是符合 时代需要的,有些“生造”的词语虽然也 披着“新”的外衣,却是需要淘汰的内容 ,因此,“新”不一定“好”。 • 由此,我们如何对待新生事物,确实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 概括:网络语言正在严重侵蚀现 代汉语的纯洁。或:生造词语、字母、数字 夹杂在汉语行文中,不伦不类。 观点:必须捍卫汉语言的纯洁与规范。
• 5、下面加点的是一些“时尚词语”,请对其中的信息加以整合,用 简洁准确的语言对这些词语的含义加以解释。(任选两小题) • (1)脱口秀、服装秀、发型秀、汽车秀、婚纱秀、大腕明星作秀 • (2)热播、热映、热销、热线、热捧、大跳狂野热舞、热裤昭示青春 • (3)食品包装、真空包装、包装歌手、全新包装越剧《红楼梦》 • (1)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包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迅速涌入现代汉语词汇库,有些新词语已在我们日常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一下新词语的界定问题,一方面要弄清楚什么是新词语;另一方面要把新词语与瞬息词语和生造词语区别开来。

标签:汉语新词语瞬息词语生造词语一、新词语的内涵21世纪以来,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

如以美女作手段刺激或带动当地经济的称之为“美女经济”;近年来长沙、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举办的纯女性参与的唱歌比赛称之为“超级女生”;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的亲情关系称之为“亲子工程”;以庞龙、香香为代表的歌唱网络歌曲而出名的人称之为“网络歌手”等。

据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调查,当代汉语中每年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

对于什么样的词语是新词语,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

曹聪孙综合了国内外的说法,指出新词语是一个最新创造的词语,它代表新的概念,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一个旧词语的新含义,即包括词汇性新词和语义性新词。

王铁琨对新词语下的定义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过来的词语,也指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李建国在讨论了王铁琨对新词语的定义的基础上,又指出新词语必须是表义明确,符合汉语构词规律,能独立运用,顺利实现交际的词。

高永伟则从时间参照和蓝本参照两个角度提出了确定新词的观点,第一,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段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第二,新词指的是“某一词典,部分词典或所有现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

我们认为新词语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1.新“创造”的词语这是词汇学意义上的新词,强调的是语汇中的新成员。

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新观念的词语。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内容摘要:本文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来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范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结构五个方面说明了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基本情况。

主题词:现代汉语新词社会生活一、现代汉语新词的界定尽管新词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但什么是新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说法不一。

王铁昆将新词定义如下:“新词语指的是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

”1刘书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2李建国先生则认为:“所谓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焦急的词语。

”3符淮青主张:“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是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也应算新词。

”4综合学者们的看法,新词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语文词语。

新词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文性质的新词语,可以进入普通词汇的新词语,那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没有增加新的普通词汇意义的。

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一)需要性。

新词是为反映新事物、新概念而形成的,新词的产生有表达思想的需要。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不需要的词语或者说不为大多数人需要的词不能进入共同语的新词的队伍。

(二)明确性。

新词表达的意思要明确清楚,易被理解和接受,这样新词才能得以存在、传播。

若新词表义含混不清,就会被打入生造词的冷宫,最终被淘汰。

(三)稳定性。

新词的临时活用或修辞用法不能视为是新词。

例如,这次收录的新词没有包括网络词汇,因为网络词汇并非全民词汇,只有在网络上使用比较多而已,而且在这些词汇中不规范的也很多,《现汉》对此要加以引导,如果收录一些还不够稳定的词汇,反而影响词典的稳定性。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2024年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范文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汉语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词语。

这些新词语中,派生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派生词是指通过词根、词缀等方式构成的词语,其具有表达准确、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广泛使用。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构成方式、特点及其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汉语派生词的构成方式1. 词根+词缀构成汉语派生词最常见的构成方式是通过词根加词缀来形成新词。

例如,“-化”作为后缀可以构成“现代化”、“自动化”等新词。

这些后缀的意义通常是与前面的词根相联系的,为整个词语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含义或用法。

2. 复合词构成除了通过词根加词缀的方式,汉语派生词还可以通过复合词的方式构成。

这种方式将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例如,“电脑”、“网络”等新词的构成方式。

三、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1. 表达简洁明了汉语派生词新词语通过构造特定的结构形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复杂的概念或事物。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也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2. 词汇更新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概念和事物不断涌现,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

这反映了汉语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得语言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3. 文化内涵丰富许多汉语派生词新词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解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四、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影响1. 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涌现,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

这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各种复杂的想法和概念,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2.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汉语派生词新词语也成为了国际交流的桥梁。

浅论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论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现代汉语新词语是普通话词汇系统中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词,它们通常被归为普通话词汇的一部分。

从社会环境、新技术、国家政策出发,普通话新词大量不断涌现,既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积累,又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汉语的语言形态。

无论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还是互联网的发展,新词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新词语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实际状况,充分反映了目前社会潮流及其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词语的出现,拓宽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需求,增进沟通和理解,从而给对话及日常交流带来更加自然、随意的氛围。

从词语本身的形式来看,大部分新词语都是由词根和活用构成的,比如“差评”的组成,就是“差”和“评”的组合。

新词语的创造,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具体的概念和抽象含义,形如“y空间”、“秒懂”、“网瘾”等,这些新词语自然而然地成为普通话中的固定搭配,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新词语也反映出中国人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反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互联网技术、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以“互联网+”为名的新词语也接踵而至,如“云服务”、“无线智能”等。

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对未来的向往。

此外,新词语还反映了中国政府施行的政策,如出台的“双休制”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为鼓励市民实践创新而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都为新词语的出现作出了推动作用。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新词语的出现,为语言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也丰富了词汇,让现代汉语更加活跃。

但是,新词语的质量也需要不断提高,保持新词的普通话意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帮助更多人理解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迅速涌入现代汉语词汇库,有些新词语已在我们日常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一下新词语的界定问题,一方面要弄清楚什么是新词语;另一方面要把新词语与瞬息词语和生造词语区别开来。

标签:汉语新词语瞬息词语生造词语
一、新词语的内涵
21世纪以来,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

如以美女作手段刺激或带动当地经济的称之为“美女经济”;近年来长沙、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举办的纯女性参与的唱歌比赛称之为“超级女生”;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的亲情关系称之为“亲子工程”;以庞龙、香香为代表的歌唱网络歌曲而出名的人称之为“网络歌手”等。

据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调查,当代汉语中每年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

对于什么样的词语是新词语,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

曹聪孙综合了国内外的说法,指出新词语是一个最新创造的词语,它代表新的概念,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一个旧词语的新含义,即包括词汇性新词和语义性新词。

王铁琨对新词语下的定义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过来的词语,也指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李建国在讨论了王铁琨对新词语的定义的基础上,又指出新词语必须是表义明确,符合汉语构词规律,能独立运用,顺利实现交际的词。

高永伟则从时间参照和蓝本参照两个角度提出了确定新词的观点,第一,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段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第二,新词指的是“某一词典,部分词典或所有现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

我们认为新词语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
1.新“创造”的词语
这是词汇学意义上的新词,强调的是语汇中的新成员。

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新观念的词语。

这里所说的新词语不仅包括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则创造出来的词语,而且也包括不符合汉语构成规则的字母词、网络词语等;二是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这种词语虽然内容不是新的,但形式却很新颖,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缩词略语”很多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环保”“家电”“待业”等不表示新概念、新现象,但形式是新鲜的,也属于新词语。

汉语中的新词语必须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词语,而不是一些生造词语、偶发词语或方言词。

2.固有词语产生新义、新用法
新词语除了靠新“创造”之外,还可以将固有词语赋予新义、产生新的用法。

例如“强人”在早期的白话小说中指的是“强盗”,而现在流行的则是“强者”的意思。

“革命”这个词早就有了,指“古者以天子受命于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

”(见《词源》)今天“革命”一词表示“人们推翻反动统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意思。

就“轮船”而言,《元史·阿术传》中有“……俄乘轮船顺流东走”的话,但“轮船”这个词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近代,当西洋所造的靠机器行驶的船进入我国的时候,人们便以古代文献中的“轮船”这个词来表示它。

由此可见,词语的形式虽然已在汉语词汇库中存在,但它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是新的。

因此,固有词语产生新义、新用法也属于新词语的范畴。

二、新词语与“瞬息词语”和生造词语的区别
新词语一般是指新“创造”的词语和产生了新义的固有词语。

但是新创造的词语未必都是新词语。

生造词也是新创造的,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们是新词。

刘叔新先生在其《词目的确定和词汇的范围》一文中指出,在论及书面语的方言词能否属于民族共同语词汇成员时,需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书面语所在的报刊必须是权威的,所在的著作必须是当代典范的;二是词的意义或表达方式新颖独特。

国怀林先生指出“新词语‘需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及复呈性’若转瞬即逝,没有持续使用下来,不能成为共同语的新词语”。

基于这三个条件,我们把新创造的词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词语。

即符合上述所列举的三个条件的新出现的词语。

第二类是”瞬息词语”。

即使用者根据需要临时仿造、创造的,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的词语,但是来去匆匆,昙花一现。

第三类是生造词语。

即使用者因其语言素养不高,随意拼凑而成的。

生造词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意义含混而难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因此如何区分新词语、瞬息词语和生造词语对新词语的界定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1.新词语与瞬息词语的区别
瞬息词语虽然在特定的环境中表意明确,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临时性、语境性,一旦特殊语境消失,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随之消失。

可以说,是否具有稳定性及复呈性是新词语和瞬息词语的主要区别。

瞬息词语大部分要靠其注释性的使用来让人们了解其含义的,因此能否摆脱注释性使用也是区别新词语和瞬息词语的一条标准。

如:
(1)能吃能睡能劳动的“三能”方针,对于下乡锻炼改造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个正确的方针。

(王蒙《虚掩的土屋小院》)
(2)“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有九分得意的笑。

(《鲁迅全集》,卷一,498页)
合成词“三能”、仿造词语“九分”都无法单独使用,使用时须加以注释,否则人们难以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

当然,瞬息词语与新词语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些瞬息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普遍接受,具有了使用的稳定性与复呈性,从而
摆脱了注释性使用,这样,瞬息词语就变成了新词语。

2.新词语与生造词语的区别
对于新词语与生造词语的区别,学术界早有研究。

《语文建设》1988年第2期刊登的《关于新词和生造词的判定标准问题》一文,列举了判定新词和生造词的两大标准。

其一,社会交际是否需要;其二,词语本身表义是否明晰,构词是否合乎规律,语音上有无混淆的可能。

文中还强调,“如果不符合第一条标准,那就没有用第二条标准去衡量的价值了,马上就可以确定它为生造词语而加以淘汰了。

”按照这种标准,“社会是否需要”则是判断新词语和生造词语的主要标准。

我们细想一下,生造词语诚然不是社会需要的,但是社会不需要的就都是生造词语吗?语言中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等义词语,如“代替”和“替代”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都相同,诚然社会不会都需要,但我们就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其中一个而断定另一个是生造词语吗?另外,“构词是否合乎规律”作为标准也不太合适,因为许多生造词都符合构词规则。

如在结构上“弃之高阁”与“束之高阁”同、“人平”与“人均”同,既然“束之高阁”与“人均”是合乎汉语构词规则的,那么“弃之高阁”和“人平”就不会违反汉语构词规则,但是这两个词语还是被认为是生造词语。

“语音是否含混”也不足以成为区分新词语和生造词语的标准,因为在汉语共同语词汇库中就有许多音同音近现象,如“上调”与“上吊”“健忘”与“见旺”等。

笔者认为,新词语与生造词语的区分标准应该是“表意是否明晰”。

新词语大部分是运用语言中的固有语素构成的,它们在已有的词和概念的基础上形成。

大多数新词语都可以“顾名”而“思义”。

而生造词语则是任意杂糅,随意缩减而成的,其义含混。

综上所述,我们判断一个新造词语是否是新词语应该慎重。

参考文献:
[1]曹聪孙.时代的脉搏,生活的镜子——《新词新语词典》编后[J].辞书研究,1990,(2).
[2]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4).
[3]李建国.再论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语文建设,1997,(11).
[4]高永伟.近20年来英美龟甲对新词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5]刘叔新.词目的确定和词汇的范围[A].刘叔新.语言研究论丛[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6]国怀林.新词语的确定[A].刘叔新.语言学论辑[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1996.
[7]侯敏.关于新词和生造词的判断标准化问题[J].语文建设,1988,(2).
(赵瑞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