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叠加剖面与偏移剖面比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异常点绕射波的发散问题
异常点绕射波存在发散(划弧)现象,能量 不能收敛。
这表明整条绕射波时距曲线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上方。一 般情况下,测线不一定与断棱垂直,此时的断棱绕射波时距曲 线的特点就同测线方向与断棱走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α越大, 时距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即测线与断棱正交时,绕射波时距曲 线最陡,测线与断棱平行时,绕射波的时距曲线最缓。
α越大,时距曲线弯曲程 度越大,即测线与断棱 正交时,绕射波时距曲 线最陡,测线与断棱平 行时,绕射波的时距曲 线最缓。 (2)绕射波的叠加效果
(1)断棱绕射波的主要特点
假设测线OX垂直断棱,在O点激发的地震波入射到绕射 点R,然后以R点为新震源产生绕射波,传播到地面测线上的 各点。
在推导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时,注意到绕射波的整个传 播时间可分为两部分:
①为入射波从O点传播到绕
射点R所需的时间t1:
t1
OR V
L2 h2 V
②是从R点产生的绕射波传
一、地震剖面中倾斜界面偏离真实位置的问题
地层实际倾角 计算公式
sin (t0A t0B ) V
2AB
0
A'' A' 自激自收的概念
A
B
φ
B'' B'
真实位置
A''
A'
剖面位置
偏移的概念:水平叠加剖面上反 射点位置沿地层下倾方向偏离了地层 的真实位置,而且倾角变小、同相轴 拉长,这种现象称为偏移。
复杂或岩性变化较明显的地区,波形中将无明 显的可供连续追踪的强相位,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采用多相位对比,对比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位,必要时甚至对比整个波组的所有相位, 以避免对比解释上的错误。
河口连片三维南北向775测线
T1 T6 Tg1
Tr Tp
Tg2
垦东10三维南北向670测线
T1' T1 T2 Tr
地Leabharlann Baidu剖面上的波组对比
夏90
夏
103
商 商54 商
商
547
541
64
临19
商51 商53
5. 研究异常波(主要针对水平叠加资料)
• 绕射波: 与地下地层岩性的物性突变有关, 往往是地下反射层断裂点和岩性尖灭点 在地震上的反映;
• 断面反射波: 断层面上产生的反射波 • 回转波: 地下凹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这
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规律( 2 )
• 浅水湖相泥质岩为主夹砂层及沼泽相煤系地 层在一定范围内亦能得到良好的反射。
• 河流三角洲相的砂泥岩互层组合因沉积稳定 性差,岩性变化大,其反射波波形不稳定, 反射层较多,范围不大。
• 氧化条件下的河流相沉积有反射,但其连续 性差,且反射干涉较严重,变化大。
• 盆地边界附近一般均为快速的砂砾岩沉积, 一般无明显的反射同相轴,对比较为困难。
距曲线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在R点产生的绕射波时距 曲线与在R’点激发,深度 为h/2的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 距曲线在形状上是一样的, 此时,绕射点R相当于这个 水平界面在R’点激发时的 虚震源。由此可,绕射波时 距曲线也是双曲线。
②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极小点
在绕射点正上方,其x坐标
和极小时间是:
xmin L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3)变密度剖面: 用密度值大小表示地震波能量的强弱
特点:振幅强则光线密度大,色调深;振幅弱则光线密度小,色调 浅。其反射层次不如变面积显示清晰。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4)波形+变面积剖面: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剖面显示方式
特点:将地震波的波峰部分填黑,突出反射层次;波谷部分留出空 白,便于波形分析和对比。
L2 h2 h
tmin
V
当激发点移动时,绕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在测线上的位置 不变,仍位于绕射点在测线上的投影R’点。但此整条绕射波 时距曲线将沿t轴平移,而绕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保持不变。
③绕射波与反射波是有一定联系的。在M点界面RS的反射波和 R点的绕射波是同时到达的。并且可以证明这两条时距曲线在 M点是相切的。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1)波形剖面: 用振动图形表示地震记录的波形
特点:比较全面反映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细节 ( 如振幅、频率和
波形等 ),反映界面的直观性较差。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2)变面积剖面: 用梯形面积的大小和边缘的陡缓表示地震波能 量的强弱
特点:能够反映界面的形态,直观性强,外形与地质剖面接近。
• 断层、尖灭等异常现象,相邻测线应有相 似的反映。
• 相邻测线间的相互对比,可减少对比中的 错误,提高解释精度。
• 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层位的时间 应相等,这是验证同一反射在相交剖面上 是否闭合的前提。(剖面闭合)
地震纵横剖面
H166
H125断层
四、复杂情况下剖面的解释方法
• 地震模型技术进行对比解释(反演、 正演模型)
2. 标准层概念的进一步阐述
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和较稳定波形的 反射波(组)称为标准层或特征层,这些 标准层往往在工区内皆可追踪对比 。
标准层的地质意义: 通常是主要的 地层或岩性分界面,且与生油层或储集层 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是生储油层。反射 标准层特征明显,有利于借此研究地震剖 面的结构,构造特点。
播到测线上各点所需时间t2, 考查测线上任一点M,有:
t2
RM V
(x L)2 h2 V
绕射波的整个传播时间是:
L2 h2 (x L)2 h2
tR t1 t2
V
根据对绕射波形成过程及其时距曲线方程的分析,由上图所表
示的绕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绕射波时
3. 相位对比
• 强相位对比 选择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
的某个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振幅强,连续性 好的反射界面揭示了相对稳定的地层岩性变化, 从而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但必须注意在 各剖面上所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因相位 对比错误而导致层位深度的差异,影响地质解 释的可信度。
• 多相位对比 在断裂发育地区或地质结构比较
4. 波组对比
• 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
的反射波组,一般是由某一反射标准层及邻 近的几个反射波组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 较稳定的波形特征,各波出现的次序和时间 间隔都有一定的规律
• 波系对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
反射波系列称为波系。利用波系的组合关系 进行波的对比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层组间的关 系,更准确地识别和追踪各个反射波,确定 断层尖灭等地质现象。
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规律(1)
• 海相灰质岩地层由于其沉积条件稳定,表现出 最好的地震反射标准层。
• 深水湖相薄层灰质岩地层组合,由于其岩性 往往是由相对稳定条件下的泥岩、油页岩、白 云岩、泥灰岩及薄层灰岩的互层组成,因而也 能形成良好的地震反射。
• 不整合面是产生连续反射的又一地质因素。其 原因是不整合面两侧岩性性质差别较大,可望 形成明显的波阻抗界面,得到良好的反射。
些异常波是研究断层,尖灭和挠曲等现 象的有效波。
地震绕射波与广义绕射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地层或岩性 突变点(如断棱、地层或岩性的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 等),这些突变点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子波向四周传 播,该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diffraction wave)。
• 识别地震剖面上的地质假象 1.与速度有关的假象 2.上覆邻层厚度变化引起的假象 3.异常波引起的假象 4.处理造成的假象
地震反演
地震正演
车662、660、66 浊积扇模型分析
砂体尖灭、岩性突变同 样会导致同相轴的中断、 扭曲、分叉或合并。
• 车662井与车660井之间的 同相轴扭曲则是车660浊积 扇向南部斜坡上倾尖灭点的 位置,这也是车662井区砂 砾岩明显减少的原因。 • 车662井的左、右两侧 速 度纵向上的变化及厚度横向 上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同相 轴的中断; • 车66右侧 是北部陡坡水 下扇扇端部位与车660浊积 扇的分界处,即车66井右侧 的同相轴变化是因为相带的 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
二、地震剖面波的对比解释
1. 地震剖面中波的基本特征
强振幅: 地层分界面对应强振幅同相性 同相性:有一个连续性比较好的同相轴 波形相似:相邻地震道上波形特征相
似(外形、相位个数等) 时差变化规律:时差变化反映地层厚度、
速度信息。
一个概念——同相轴(event) 同相轴: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 (主要指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商 商54 商
商
547
541
64
临19
商51 商53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二:同相性
T1’ T1 T2 Tr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三:波形相似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时差变化规律
三、实际对比方法
1. 波对比的步骤和内容
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 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重点对比标准层 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多相位对比) 波组和波系对比 沿测线闭合圈对比 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研究特殊波 剖面间的对比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5)波形+变密度剖面: 常用于反演剖面的显示 特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岩性。
地震剖面与地质层位的关系
地震剖面上一个反射波组并不是来自一 个界面的一个反射波,而是来自靠得很近的 界面的许多地震反射子波的叠加。
因此,地震剖面上一个反射波组并不严 格地对应于一个地层分界面。
地震剖面上的波组与地下岩层分界面之 间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关系。
车662-车660-车66井原始地震剖面
同相轴有明 显的中断
车662-车660-车66井理论地震响应
§8.3 水平叠加剖面的解释
—— 偏移不佳剖面解释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震剖面中倾斜界面偏离真实 位置的问题
二、异常点绕射波的发散问题
三、弯曲界面的解释问题
目的:1)历史上水平叠加的解释是怎么一回事? 2)如果偏移没有做很好,如何解释好地 震剖面? 3)理解地震资料处理中偏移的重要性。
讨论绕射波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叠加效果和特点的实 际意义在于:只有了解其特点,才能更好地压制、识别或利用 它们。具体的讨论思路是:在进行水平叠加时,不管是反射波 还是绕射波都一律按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规律进行动校 正,然后再进行共中心点叠加。
6.(相邻、相交)剖面间的对比
• 与构造倾向平行的若干相邻测线(线距不 大时)所反映的地质层位、构造形态应基 本相似;
2. 波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要领
波的对比:利用反射波的一些特征 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 称为波的对比。
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 或薄层组的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 出相似的特点。
识别标志: 1)强振幅;2)同相性; 3)波形相似;4)时差变化规律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一强振幅
夏90
夏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