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轻可口服,中度可肌肉注射,病重可联合静点2-3种 抗生素。 用抗生素前必须清除病灶,如脓肿引流或切开。 各级医师开药范围:
低年资住院医师用二代头孢菌素,主治医师可用三代头孢 或联合其他抗生素,副主任医师以上可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或泰能,美罗培南。
应对策略-预防
原则上使用窄谱抗生素: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物 机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剂量
非特异免疫 机体 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活化 治疗效果 细胞和体液免疫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第一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器官功能 障碍,挽救患者生命,避免细菌耐药性,缩短住院天数; 第二阶段注意降级换用相对窄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医院获得性感染:G-致病菌为主, G+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 球菌常见。 NPRS连续7年检测结果: ICU病房:最常见的G-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柏杆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属,黄杆菌属和洋葱博 克霍尔法菌。 呼吸道感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柏杆菌,大 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泌尿系感染: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柏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限制应用或轮换应用干预策略
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应用是耐药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的限制使用(Restriction)或轮换使用(Rotation)
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其他抗生素
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Raymond DP将一年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进行季度性轮换结
以避免过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优化成本 效益比。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MRSA和MRSCON肠球菌:首选万古霉素1-1.5克/日, 慢滴每次1小时。对肠球菌(粪或屎肠球菌)可选 用替考拉宁400mg,立即注射或静滴1次/日。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亚胺培 南、美洛培南较敏感,可选用上述一种加用氨基 糖甙类药物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也可试用。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我国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 MRSA和MRCNS的总体发生率均已超过30% 医院内感染的MRSA 发生率89.2%,社区获得性仅30.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具多重耐药性:对氯霉素,林可霉素,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大多数β -内酰胺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从机体角度出发,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甚为重要,
包括治疗中给予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剂。在合并
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全身免疫功能和呼吸道
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均下降,重视机体方面的因
素,也不应忽略继发性免疫缺陷,如皮质激素和
细胞毒药物。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机体
抗生素
病原微生物
生,并优化治疗成本效益比。
初始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覆盖致病菌是死亡率上升的重要 原因:包括VAP的漏诊,未考虑到耐药致病菌,起始使用
抗生素不当等。起始治疗方案应特别强调当地医院及所有
医院微生物学资料及抗生素敏感性,尤其是常见ICU致病 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情况。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在降阶梯治疗时究竟应当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 治疗需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水解酶,使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渗透性障碍:
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对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起重要作用。 G-杆菌外膜的通透性:膜上有亲水性药物通道蛋白,抗生 素通过外膜直接扩散进入菌体,与相应部位结合,阻断细 菌繁殖,外膜蛋白的缺失可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G-杆菌外层肽聚糖结构:抗生素容易进入菌体,但不同的 细菌通透性不同。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大肠埃希菌:因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故使用 伊米培南或洛培南平0.5克8h一次静点,严重感染
可加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丁胺卡那0.4克1次/日静
滴,奈替米星0.3克/日静滴)或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0.2克8-12h一次静点)。 肺炎克雷柏杆菌:院外感染可用头孢他定1克日三 次静点,头孢哌酮/舒巴坦1-2克日三次静点,院
细菌耐药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李春盛
细菌耐药原因
广谱抗生素应用:严重感染被控制
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手术,肿瘤,器官移植 细菌耐药:细菌发生变异,产生各种酶,对抗生
素不敏感或破坏抗生素。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感染致病原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 军团菌 支原体合并衣原体 支原体合并军团菌 例数(52例) 26例 21例 1例 1例 2例 1例
酶类的耐药性较高,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对林可霉素,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及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的耐药性均较高 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但两者对万古 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尚处于 较低水平。
VAP由耐药细菌引发的两个危险因素为:VAP之前 机械通气的时间(>7天)以及近期(15天)使用 过抗生素,而导致VAP的主要是多重耐药细菌包括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MRSA,其中90%的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 星和万古霉素的联合方案敏感。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细菌外膜上药物泵出系统:使药物泵出菌体,导致药物浓 度下降,不足以抗菌而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菌体内有很多抗生素结合靶位,靶位改变抗生素
不易结合,发生耐药。如β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需
要与菌体的PBP结合,干扰细菌肽聚糖合成。如
PBP改变,将导致抗生素亲和力低或不能与靶位结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酶的产生: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类(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染色体 异型酶(AmpC)和DXA: 由于细菌间的接合,转移,一种细菌可产生多种酶: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柏杆菌主要产ESBLs,也可同时产 AmpC,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 OXA是ESBLs的一种,又称金属酶或碳青霉烯水解酶,能灭 活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甚至灭活酶抑制剂。
广谱抗生素需控制用药时间,重症感染可联合应 用2-3个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3天,不好则换,有效可再连续应用34天。
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有区别: 预防用药是指在清洁手术时使用抗生素,有感染 者称治疗用药。有人认为预防用药是错误的。
应对策略-预防
应用抗生素前考虑药敏结果:
以临床情况为依据,用药三天后临床情况明显好 转,药敏耐药,可继续应用;如药敏结果敏感, 临床无进步或加重需找原因,或更换抗生素。 尽量不同时使用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病 毒和抗原虫药物: 不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药 物的毒副作用增加。
主要评价参数: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时间(T>MIC)和大于最
低抑菌浓度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MIC) 。 提高抗菌效能:①血浆半衰期短的抗菌药可小剂量多次给 药;②制成长效缓释剂型,使抗菌药物较长时间内不断的 释放入血;③药物联合应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齐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时间依赖性,但PAE较长,因此给药间隔适当延长,也可 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来提高PK/PD 评价指标:Auco-24(药时曲线下面积)/MIC。 大环内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但各药物在体内情况及药效 学特征差异大,酮内酯类药物Felithromycin和ABT-773呈 浓度依赖性,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呈时间依赖性。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 阿齐霉素可积蓄于巨噬细胞并从细胞缓慢外排,在白细胞 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中国细菌耐药检测研究组2000-2001年度调查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26.6%,红霉素为73.3%。 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碳素霉烯类等β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总体敏感率尚好, 但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流感嗜血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有所下降,对临床应用 时间短的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保持在90%以上。
合而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代谢途径改变:
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某种物质才能繁殖,抗菌
药物与这类物质结合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细菌变
异后代谢途径改变而免受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
如抗磺胺类细菌能利用已合成的叶酸,不需要外
来的对氨基苯甲酸。
应对策略-预防
制定抗生素应用指南:
膈上感染革兰阳性菌多见-青霉素类抗生素,膈下感染以 革兰阴性菌多见-氧哌嗪青霉素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临床药
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体外药效学参数-最 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为指导。 在PK/PD研究中,依据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 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分为三类:浓度依赖、 时间依赖和时间依赖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 药物。
果:抗生素轮换是存活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是减少 ICU病人感染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抗感染治疗遵循的思路:
细菌感染→抗生素→细菌耐药→开发新抗生素。 抗感染的治疗中只重视抗菌药物选择,而忽略机 体因素。病原微生物、机体和抗菌药物三者之间 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2者之间均存在双向作 用,均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以抗感染治疗时,应 把三者更好的结合起来
内感染用伊米培南或美洛培南加氨基糖甙类药。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不动杆菌:首选伊米培南或美洛培南,并
可加莫西沙星。
阴沟杆菌:因产AmpC酶,故首选第四代头
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因为该药不被AmpC酶 破坏。
Thank
you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2000-2001年度 331株肠球菌: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 553株肠球菌:仅18株对万古霉素耐药。 1994到2001年NPRS连续7年监测结果: ICU常见G-致病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 坦和环丙沙星的总体敏感性下降,但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的总体敏感性仍保持相对稳定。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包括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
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
提高最大药物浓度(cMax)增强临床疗效,但不
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
甙类药物尤应注意。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酶类,林可霉素类。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相关,与峰浓度关系小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 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好,耐药率均在30%以下。 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90%以上,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率逐年增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
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肠杆菌属: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大肠杆菌及肺 炎克雷柏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喹诺酮 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
存在感染多重耐药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起始治疗采用抗生
素的联合应用。
起始应用最广谱的抗生素以避免因细菌耐药造成抗生素的 反复调试,以及最大可能地保障抗感染的最佳疗效,降低 病死率的同时应在治疗前留取病原学标本,获取病原学诊 断和药敏结果,24-72小时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从广
谱抗生素降级换用窄谱抗生素从联合治疗过渡到单药治疗,
低年资住院医师用二代头孢菌素,主治医师可用三代头孢 或联合其他抗生素,副主任医师以上可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或泰能,美罗培南。
应对策略-预防
原则上使用窄谱抗生素: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物 机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剂量
非特异免疫 机体 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活化 治疗效果 细胞和体液免疫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第一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器官功能 障碍,挽救患者生命,避免细菌耐药性,缩短住院天数; 第二阶段注意降级换用相对窄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医院获得性感染:G-致病菌为主, G+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 球菌常见。 NPRS连续7年检测结果: ICU病房:最常见的G-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柏杆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属,黄杆菌属和洋葱博 克霍尔法菌。 呼吸道感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柏杆菌,大 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泌尿系感染: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柏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限制应用或轮换应用干预策略
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应用是耐药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的限制使用(Restriction)或轮换使用(Rotation)
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其他抗生素
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Raymond DP将一年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进行季度性轮换结
以避免过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优化成本 效益比。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MRSA和MRSCON肠球菌:首选万古霉素1-1.5克/日, 慢滴每次1小时。对肠球菌(粪或屎肠球菌)可选 用替考拉宁400mg,立即注射或静滴1次/日。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亚胺培 南、美洛培南较敏感,可选用上述一种加用氨基 糖甙类药物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也可试用。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我国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 MRSA和MRCNS的总体发生率均已超过30% 医院内感染的MRSA 发生率89.2%,社区获得性仅30.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具多重耐药性:对氯霉素,林可霉素,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大多数β -内酰胺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从机体角度出发,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甚为重要,
包括治疗中给予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剂。在合并
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全身免疫功能和呼吸道
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均下降,重视机体方面的因
素,也不应忽略继发性免疫缺陷,如皮质激素和
细胞毒药物。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机体
抗生素
病原微生物
生,并优化治疗成本效益比。
初始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覆盖致病菌是死亡率上升的重要 原因:包括VAP的漏诊,未考虑到耐药致病菌,起始使用
抗生素不当等。起始治疗方案应特别强调当地医院及所有
医院微生物学资料及抗生素敏感性,尤其是常见ICU致病 菌的抗生素敏感性情况。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在降阶梯治疗时究竟应当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 治疗需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水解酶,使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渗透性障碍:
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对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起重要作用。 G-杆菌外膜的通透性:膜上有亲水性药物通道蛋白,抗生 素通过外膜直接扩散进入菌体,与相应部位结合,阻断细 菌繁殖,外膜蛋白的缺失可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G-杆菌外层肽聚糖结构:抗生素容易进入菌体,但不同的 细菌通透性不同。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大肠埃希菌:因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故使用 伊米培南或洛培南平0.5克8h一次静点,严重感染
可加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丁胺卡那0.4克1次/日静
滴,奈替米星0.3克/日静滴)或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0.2克8-12h一次静点)。 肺炎克雷柏杆菌:院外感染可用头孢他定1克日三 次静点,头孢哌酮/舒巴坦1-2克日三次静点,院
细菌耐药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李春盛
细菌耐药原因
广谱抗生素应用:严重感染被控制
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手术,肿瘤,器官移植 细菌耐药:细菌发生变异,产生各种酶,对抗生
素不敏感或破坏抗生素。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感染致病原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 军团菌 支原体合并衣原体 支原体合并军团菌 例数(52例) 26例 21例 1例 1例 2例 1例
酶类的耐药性较高,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对林可霉素,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及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的耐药性均较高 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但两者对万古 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尚处于 较低水平。
VAP由耐药细菌引发的两个危险因素为:VAP之前 机械通气的时间(>7天)以及近期(15天)使用 过抗生素,而导致VAP的主要是多重耐药细菌包括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MRSA,其中90%的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 星和万古霉素的联合方案敏感。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细菌外膜上药物泵出系统:使药物泵出菌体,导致药物浓 度下降,不足以抗菌而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菌体内有很多抗生素结合靶位,靶位改变抗生素
不易结合,发生耐药。如β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需
要与菌体的PBP结合,干扰细菌肽聚糖合成。如
PBP改变,将导致抗生素亲和力低或不能与靶位结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酶的产生: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类(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染色体 异型酶(AmpC)和DXA: 由于细菌间的接合,转移,一种细菌可产生多种酶: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柏杆菌主要产ESBLs,也可同时产 AmpC,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 OXA是ESBLs的一种,又称金属酶或碳青霉烯水解酶,能灭 活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甚至灭活酶抑制剂。
广谱抗生素需控制用药时间,重症感染可联合应 用2-3个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3天,不好则换,有效可再连续应用34天。
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有区别: 预防用药是指在清洁手术时使用抗生素,有感染 者称治疗用药。有人认为预防用药是错误的。
应对策略-预防
应用抗生素前考虑药敏结果:
以临床情况为依据,用药三天后临床情况明显好 转,药敏耐药,可继续应用;如药敏结果敏感, 临床无进步或加重需找原因,或更换抗生素。 尽量不同时使用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病 毒和抗原虫药物: 不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药 物的毒副作用增加。
主要评价参数: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时间(T>MIC)和大于最
低抑菌浓度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MIC) 。 提高抗菌效能:①血浆半衰期短的抗菌药可小剂量多次给 药;②制成长效缓释剂型,使抗菌药物较长时间内不断的 释放入血;③药物联合应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齐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时间依赖性,但PAE较长,因此给药间隔适当延长,也可 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来提高PK/PD 评价指标:Auco-24(药时曲线下面积)/MIC。 大环内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但各药物在体内情况及药效 学特征差异大,酮内酯类药物Felithromycin和ABT-773呈 浓度依赖性,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呈时间依赖性。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 阿齐霉素可积蓄于巨噬细胞并从细胞缓慢外排,在白细胞 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中国细菌耐药检测研究组2000-2001年度调查结果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26.6%,红霉素为73.3%。 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碳素霉烯类等β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总体敏感率尚好, 但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流感嗜血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有所下降,对临床应用 时间短的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保持在90%以上。
合而耐药。
细菌耐药性发生机制
药物代谢途径改变:
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某种物质才能繁殖,抗菌
药物与这类物质结合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细菌变
异后代谢途径改变而免受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
如抗磺胺类细菌能利用已合成的叶酸,不需要外
来的对氨基苯甲酸。
应对策略-预防
制定抗生素应用指南:
膈上感染革兰阳性菌多见-青霉素类抗生素,膈下感染以 革兰阴性菌多见-氧哌嗪青霉素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临床药
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体外药效学参数-最 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为指导。 在PK/PD研究中,依据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 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分为三类:浓度依赖、 时间依赖和时间依赖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 药物。
果:抗生素轮换是存活率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是减少 ICU病人感染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抗感染治疗遵循的思路:
细菌感染→抗生素→细菌耐药→开发新抗生素。 抗感染的治疗中只重视抗菌药物选择,而忽略机 体因素。病原微生物、机体和抗菌药物三者之间 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2者之间均存在双向作 用,均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以抗感染治疗时,应 把三者更好的结合起来
内感染用伊米培南或美洛培南加氨基糖甙类药。
针对耐药细菌的临床用药
不动杆菌:首选伊米培南或美洛培南,并
可加莫西沙星。
阴沟杆菌:因产AmpC酶,故首选第四代头
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因为该药不被AmpC酶 破坏。
Thank
you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2000-2001年度 331株肠球菌: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 553株肠球菌:仅18株对万古霉素耐药。 1994到2001年NPRS连续7年监测结果: ICU常见G-致病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 坦和环丙沙星的总体敏感性下降,但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的总体敏感性仍保持相对稳定。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包括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
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
提高最大药物浓度(cMax)增强临床疗效,但不
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
甙类药物尤应注意。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酶类,林可霉素类。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相关,与峰浓度关系小
临床重要致病菌耐药现状
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 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好,耐药率均在30%以下。 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90%以上,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率逐年增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
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肠杆菌属: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大肠杆菌及肺 炎克雷柏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喹诺酮 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
存在感染多重耐药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起始治疗采用抗生
素的联合应用。
起始应用最广谱的抗生素以避免因细菌耐药造成抗生素的 反复调试,以及最大可能地保障抗感染的最佳疗效,降低 病死率的同时应在治疗前留取病原学标本,获取病原学诊 断和药敏结果,24-72小时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从广
谱抗生素降级换用窄谱抗生素从联合治疗过渡到单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