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展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壁画;通过分析《农耕及畜牧业传播地图》及分析讲解两段史料,让学生了解早期文明产生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标志。
2.时空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每个文明产生的地域,每个文明产生的时间,每个文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掌握每个文明产生的具体地域、时间及成就。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地图、相关史料,并分析讲解这些史料,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孕育了不同而多元的文明,如有埃及文明式的帝国文明,也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有源于大河农耕文明下的专制,也有源于海洋文明的民主政治。
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的思考探究,让学生了解“文明”的涵义以及文明的构成要素。也通过史料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多元”化,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5.家国情怀。通过探寻古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认识各个文明的伟大成就,各文明的多元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不易,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源远流长而自豪,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及形成的条件
难点:古代文明多元特点
三、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堂探究、问题探究、史料研读、教师讲解。
教具:幻灯片、多媒体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早期文明的产生,课时内容比较多。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一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涉及四个文明古国,他们产生的地理条件,文明成就及特征。学生学习本课会觉得知识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四个古文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就接触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有熟悉感,更容易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新课导入用的是流行歌曲,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鉴于古文明遥远而带有神秘感,一些学生学习会觉得吃力,因此准备大量图片资料,直观感受古文明。再通过分析相关的史料,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配上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
这首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文明,她产生于何时何地?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文明的产生?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古文明的探秘之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展示一组原始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如《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设问:观察这些图片,你对早期人类的活动有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主要依靠采集食物及狩猎为生,人们一起聚居,一起分享食物,抵御危险,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等级。
展示《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设问:仔细观察图片,指出早期农耕畜牧产生及传播的区域。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早期农业畜牧诞生及传播于中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安第斯山脉)、东南亚、西亚、东亚、南非、东非。这些地区农耕畜牧的发展,让人类过上定居生活,为人类文明产生提供条件。
出示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在谈到文明起源时,正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按他排列的程序:第一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中分离出来;第二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第三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由分工引起商品交换,产生了商业和商人,结果就出现了私有制,在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和国家。
——田昌五《华夏文明的起源》材料二“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思考:恩格斯认为文明产生的前提是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教师出示:前提是社会分工。文明的特征:国家、阶级、文字、科学艺术等。
出示早期城市遗址图片(《如卡塔尔·休于遗址》)并附上文字介绍“如卡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据估计,其居民5000-10000人”。
过渡:根据阶级、国家、文字来判断文明产生的标志,那是不是所有的古文明都具有这些基本标志呢,还是具有差异性?我们一起进入“古代文明多元特点”的探寻之旅。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
格内容。
师:两河流域,具有哪些代表性的符号?(课参考歌曲《爱在西元前》)
第一组组员来列举(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古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复原图、历史遗迹图片、楔形文字图片。让学生感受两河流域伟大的文明。
设问:两河流域是如何孕育出这么灿烂文明的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苏美尔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多风的小平原组成。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融雪流入两河,造成喝水泛滥。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泛滥只能淹及沿岸地带。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聚较近。河水泛滥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思考: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出现何地?文明产生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