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教学设计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60d2e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f.png)
长春版《词语的变迁》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认识7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进一步学习运用阅读这类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感情。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丰富累积,采集新名词要点难点:经过词语的变迁领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课准备:查找李白“天长水阔厌远涉”及杜甫“大难因王造”诗句意思及出处。
教课时数: 2 课时。
教课方法:自读感悟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词语的变迁。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发问题,联合板块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
“萝”“媒”可用零件组合的方法记。
要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认识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认识各段粗心。
二、切入文章要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能够感觉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累积词语: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生机、重生儿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找寻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色? 3.从“平台”一词下手,议论同一个词语在不一样期间所代表的不一样含义。
4.找寻汉语家园中出的“舶来客”,沟通。
四、拓展:1.“天水涉”出自李白《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挂席欲波山。
天水涉,古始及平台。
平台客思多,酒遂作梁园歌。
却蓬池阮公咏,因吟“ 水洪波”。
洪波浩迷旧国,路西安可得!⋯⋯ 2. 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大难因王造,平台古游。
彩云史,文字恭留。
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有笙,北山。
五、指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新名”,列“新名”,并探些新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的生活和念的化。
划分网非正式和迁的关系:如:MM:妹妹 GG:哥哥 DD :弟弟 JJ:姐姐恐:容颜看的女孩青蛙:容颜看的男孩菜:就是初水平的新人大:能手或是大侠倒:倒,厥倒:西偶:我六、作:采集新名,一以“ ” 主的手抄。
现代汉语变迁教案初中
![现代汉语变迁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1f747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0.png)
现代汉语变迁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迁特点;2. 掌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重要变迁现象;3. 提高学生对语言变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迁特点;2.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重要变迁现象。
教学难点:1. 现代汉语变迁的一些具体实例;2. 对语言变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2. 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2. 提问: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现代汉语是如何发展变迁的?二、讲解现代汉语发展历程(15分钟)1. 介绍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从五四运动到现在;2. 讲解现代汉语的变迁特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3.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重要变迁现象,如语音的语音变化、词汇的新词产生和旧词淘汰、语法的语法规则变化等。
三、分析现代汉语变迁的原因(15分钟)1. 讲解社会发展和语言变迁的关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变迁;2. 讲解语言接触和语言融合对现代汉语变迁的影响: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融合导致了语言的变化;3. 讲解语言规范和语言变异对现代汉语变迁的作用:语言规范的制定和语言变异的出现都影响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现代汉语变迁的实例,如网络用语、方言词汇的普及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现代汉语的变迁现象和原因;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现代汉语变迁的重要性和影响;2. 展望未来汉语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变迁的最新动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变迁特点和原因,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汉语的变迁现象。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现代汉语变迁的具体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变迁特点和一些重要变迁现象,提高对语言变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https://img.taocdn.com/s3/m/2eaa3e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8.png)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中国的汉语词汇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深受文化、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既是对时代变迁的记录,也是语言演化的必然结果。
汉语词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时期,那时的词汇非常简单,数量有限,大多与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书面记录,造成了词汇的产生和扩大。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汉语词汇的发展都有明显的特点。
例如,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词汇创新的时期。
大量的诗词创作推动了新词的出现,并丰富了词汇的内涵。
然而,词汇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歧变的现象。
有些词汇由于使用频率的变化或语音的变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意义改变。
例如,“丑”原指丑陋,后来也引申为丑剧表演的角色类型;“鸡”原指鸡科动物,后来也引申为贬义词,表示软弱、胆小或娘娘腔等贬义含义。
另外,由于汉字的多音性和语音的演变,一些词汇发生了音变。
例如,“字”在古代读作“子”,后来发生了音变,“字”读作“zi”。
还有一些词汇在不同地区间产生了不同的发音和意义,造成了地方方言或口语中的歧义。
如今,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迅速涌现,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
此外,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也带来了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它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词汇的发展和歧变不仅是语言演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汉语词汇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各时期的社会变革、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都对词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汉语词汇的繁荣和多样性。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既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彰显了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中国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词汇量有限,多数词汇与生活密切相关。
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等特性使得词汇的表达准确而鲜明。
20级汉字的演变(教案)
![20级汉字的演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1814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7.png)
20级汉字的演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通过对汉字演变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代表字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
2.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字体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不同字体的汉字,提高书写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汉字演变相关资料。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3.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谈论对汉字的认识,让学生谈谈对汉字的喜好。
b. 提问: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吗?汉字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演变的?2. 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a. 甲骨文:介绍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应用。
b. 金文:讲解金文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c. 小篆:阐述小篆的演变过程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d. 隶书:分析隶书的形成、特点及其与小篆的差别。
e. 楷书:介绍楷书的演变过程,讲解楷书的特点。
3. 比较不同字体的特点:a. 组织学生对比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特点。
b. 学生分享对比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书写:a. 学生动手书写不同字体的汉字,体会字体间的差异。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书写错误,提高书写质量。
5. 总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b. 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写多练。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字体的资料,了解其演变过程。
b. 选择一种字体,动手书写一段文字,体会字体特点。
7. 板书设计: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汉字演变历程的理解,使其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
〖2021年整理〗《新词语的产生与演变》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新词语的产生与演变》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9efd78daef5ef7bb0d3c5d.png)
新词语的产生与演变一、新词语演变简况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人类连接世界与社会的纽带,其中包含着社会变迁的最丰富、最一般的也是最深刻的密码,是打开人的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
在中国历史上,新词语曾几度呈井喷之势、大量涌现。
但新词语增添最多的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反映在语言当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词语的大量涌现。
二十多年前中国经济改革初期,汉语中出现了万元户、下海、大款、大腕、皮包公司等反映社会商业化进程的词语。
时代的变迁还造就了许多特殊的人群,他们或从事特殊职业,或属于特殊阶层,或标榜个性,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特立独行。
这些人的存在同样造就了一批特殊的词语。
如:白领、小资、波波族。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升温,出现了房展、期房、楼盘、现房、经济适用房等房市词语。
五一节、国庆节、春节的长假,成了“黄金周”。
假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被称为“假日经济”。
以消费为快乐的年轻群体,被称为“新贫族”。
留学生回国成了“海归派”。
我国的网上流量已居世界第二。
随之而来的是汉语中大量网络词语,如宽带、电子邮件、黑客、伊妹儿、网虫、网吧等,令人“网”花缭乱。
在休闲娱乐方面的词语,如排行榜、大片、人体彩绘秀、劲歌、辣舞、追星族、帅哥等等,一个更比一个“酷”。
社会的巨变冲击了中国人的婚姻观,由此而派生出:婚介、试婚、婚外情、丁客家庭、包养、性贿赂等一批新词。
“北大荒”(北京大龄女青年、处于没有老公还“荒”着的状态)们心安理得地当起“单身贵族”。
被审查的政府官员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交代问题,叫“双规”。
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的处分叫“双开”。
还有211工程、三个代表、小康社会、与时俱进等等,不一而足。
下面再以经济领域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为例简析。
经济领域的新词语。
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反映社会生活最敏感的部分。
它最能反映社会的变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要在语言中留下烙印。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a1267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b.png)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2.读通文章, 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
3.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 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丰富积累, 收集新名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词语的变迁》。
1.指导浏览阅读。
浏览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 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扫视”, 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
2.学生浏览课文, 填写信息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看一看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中心句: 从词语的变迁, 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3.怎么样理解“历尽沧桑的老人”、“充满朝气的新生儿”的含义?三、学习课文第二——六段, 感受词语的变化。
1.为什么说“从词语的变迁, 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了解汉语词汇变迁的原因。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说一说“平台”的本意和现在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品读文章时, 要读出文章的趣味。
2.采用多种方法读, 如自由读, 小组比赛读等, 读后可以让学生质疑讨论, 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这样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 课文才能读出味, 读出意, 读出情。
3.朗读课文, 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比较多, 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色。
五、小练笔仿照课文, 结合自己搜集的新词, 写一段话, 要求语句流畅, 有中心句。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有些词语是“舶来客”词语中的新宠儿——“平台”农民口中的新名词动物世界里的语音也在发展。
大班语言《汉字的演变》教案
![大班语言《汉字的演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7be9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e.png)
大班语言《汉字的演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
2.学生能够体验汉字的形态变化。
3.学生能够体验汉字的书写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和黑板笔。
2.学生准备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教师用PPT或黑板上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引入今天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形态变化。
学习(30分钟)
步骤一:汉字演变简介
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演变历史,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现代汉字,介绍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风貌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步骤二:汉字的形态变化
教师出示汉字的演变图表,手写讲解汉字的形态演变,提醒学生注意汉字的笔画顺序和排布,可以让学生找出许多汉字的朋友之类,通过对比汉字的演变图和现代汉字,让学生体验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步骤三:汉字的书写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或白板上展示汉字,教师手笔细致的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书写过程,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练习纸上写,让学生获得锻炼汉字书写的机会。
巩固(20分钟)
教师分发练习纸和笔,提醒学生注意汉字的比例和笔画的顺序,让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汉字,并检查其书写的正确性。
总结(10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体验汉字的形态变化和书写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形态学的深度。
同时,让学生更加珍惜汉字文化的瑰宝。
学生评价
学生在练习汉字书写和观察汉字图形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汉字的书写过程和形态变化,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手写能力,学生对此非常满意。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d7e4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0.png)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第一章:词语的变迁概述1.1 引言介绍词语的变迁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的兴趣1.2 词语的定义和功能解释词语的含义和构成探讨词语在语言中的功能和作用1.3 词语的变迁原因分析引起词语变迁的原因,如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1.4 词语变迁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词语变迁,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第二章:历史时期的词语变迁2.1 古代词语的变迁探讨古代词语的变迁现象,如汉字的演变、成语的起源等2.2 中古时期的词语变迁分析中古时期词语的变迁,如佛教、道教对词语的影响2.3 近现代时期的词语变迁研究近现代社会变革对词语的影响,如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2.4 当代词语的变迁探讨当代词语的变迁现象,如网络语言、新词的创造等第三章:词语变迁的影响与价值3.1 词语变迁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词语变迁对语言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3.2 词语变迁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探讨词语变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影响3.3 词语变迁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学习和了解词语变迁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3.4 应对词语变迁的策略提出应对词语变迁的策略,如积极学习新词、保持语感等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4.1 古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坐月子”、“县”的变迁等4.2 中古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中古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和尚”、“菩萨”的起源等4.3 近现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近现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民主”、“科学”的演变等4.4 当代词语变迁案例分析分析当代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微博”、“”的兴起等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如了解词语变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5.2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如古代词语变迁、近现代词语变迁等5.3 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5.4 教学评估制定教学评估方案,如学生参与度、学生作业、学生反馈等第六章:词语变迁的语用学研究6.1 引言介绍语用学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作用的兴趣6.2 语用学基本概念解释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语用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6.3 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应用分析语用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语境、语用含义等6.4 语用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探讨语用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如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第七章: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词语变迁7.1 引言介绍社会语言学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社会语言学在词语变迁中作用的兴趣7.2 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解释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社会语言学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分析社会语言学在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社会身份、语言态度等7.4 社会语言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探讨社会语言学对词语变迁研究的贡献,如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第八章:跨文化交流与词语变迁8.1 引言介绍跨文化交流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兴趣8.2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解释跨文化交流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跨文化交流在语言学中的作用8.3 跨文化交流对词语变迁的影响分析跨文化交流对词语变迁的影响,如外来词的引入、文化融合等8.4 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案例分析分析跨文化交流中词语变迁的具体案例,如“咖啡”、“沙发”的传入等第九章:教学策略与词语变迁9.1 引言介绍教学策略与词语变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教学策略在处理词语变迁中的兴趣9.2 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教学策略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教学策略在处理词语变迁中的具体应用,如多样化教学活动、语用练习等9.4 教学策略对词语变迁教学的贡献探讨教学策略对词语变迁教学的贡献,如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等回顾整个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强调词语变迁的重要性和教学意义10.2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10.3 作业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供拓展阅读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10.4 展望未来探讨词语变迁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词语的变迁概述需要重点关注词语变迁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对词语变迁兴趣的方法。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735d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a.png)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变迁现象,认识到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分类2. 词语的变迁现象3. 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4. 实例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5. 练习: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运用词语进行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语的变迁现象,实例分析。
2. 难点: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变迁现象。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实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词语变迁现象的辨别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词语变迁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词语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作业质量。
3.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辨别词语的变迁现象,理解词语变迁的原因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词语变迁的教材或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古今异义词词典、语言学概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的图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的含义、分类和变迁现象,案例分析;第二课时进行练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词语变迁现象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29ec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8.png)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的演变过程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创造性、可变性等特点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是如何从原始形态发展到现代形态的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是如何起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起源于人类的社交需求,经历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演变过程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演变特点第三章:语言的演变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3.2 教学内容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语言的演变讲解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和接触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讲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以及不期的演变特点第四章:语言的演变现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4.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在语言演变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讲解语言演变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语音变化、语法变化、词汇变化等现象讲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和接触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第五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5.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5.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演变与语言学之间的联系讲解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讲解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让学生了解语言学家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语言演变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2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现象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相互影响的过程讲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借用的词汇、语法结构等,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第七章: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7.2 教学内容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7.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讲解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讲解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如教育、媒体等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第八章:语言政策与语言演变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8.2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8.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管理语言讲解语言政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是指政府为管理语言而制定的规划和措施讲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演变第九章:语言与思维的关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9.2 教学内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9.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讲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不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也能影响思维方式讲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能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方式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让学生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步骤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当前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演变现象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的演变过程、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语言演变的现象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核心知识点。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https://img.taocdn.com/s3/m/6e1509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3.png)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几千年来,汉语词汇经历了多种变化,涉及语音、义项、用法等方面。
这些变化受到时代发展、文化交流和个人使用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转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和行书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演变,导致了一些字形的差异,甚至出现了偏旁部首的变化。
其次是汉字的语音演变。
汉字的字音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上。
例如,古汉语的声母较多,现代汉语的声母较少;古代汉语的韵母较为复杂,现代汉语的平仄声调并存;古汉语的声调运用灵活,现代汉语的声调规律性更强。
这些语音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音差异。
此外,汉语词汇的义项也经历了变化和扩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一些词汇的意义发生了转变或扩展。
例如,“礼”原本指祭拜、敬奉,后来引申为指尊重、礼貌;“家”原指居住处,后来引申为指家庭、家族等。
这些义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使用和认知习惯的变化。
汉语词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一些古代汉语词汇逐渐淡出现代汉语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新词汇又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新的词汇不断产生,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这些新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通过这种变化,汉语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需求。
同时,汉语词汇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无论是形体演变、语音演变还是义项扩展,这些变化都是对汉语词汇丰富性和灵活性的体现。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各个方面的变化。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中,不仅字形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影响到了字义和字音的变化。
古代的汉字形体较为图像化,直观地表达物象,比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山峰。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9f99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e.png)
《词语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词语变迁的含义,认识不期的词语变化。
2. 学会分析词语变迁的原因,掌握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词语进行变迁分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词语变迁的基本方法。
2.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不期的词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3. 结合现实生活,观察和思考词语变迁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词语变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不期词语的对比分析。
难点:1. 词语变迁原因的深入理解。
2. 实际运用中词语变迁的判断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期的词语变化,引发学生对词语变迁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词语变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搜集不期的词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享发现。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分析词语变迁的原因。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词语变迁的重要性。
四、作业设计1. 搜集更多不期的词语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3. 选择一个词语,分析其变迁过程,制作PPT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词语变迁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词语变迁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对词语变迁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5. 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词语的变迁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不期的词语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语言的演变的课程教案设计
![语言的演变的课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ba29e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5.png)
语言的演变的第一部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概念和特点,理解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
3.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概念和特点2. 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3. 语言的演变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语言的概念和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语言的演变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语言有哪些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语言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语言演变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的原因。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些语言演变的例子,进行分析,下次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1. 语言的概念和特点2. 语言的演变是自然现象3. 语言的演变过程八、课后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的演变的第二部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理解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分析语言演变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演变的规律2. 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3. 语言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语言演变的规律,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
2.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和内在机制。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案:汉字演变中的词语变迁
![小学语文教案:汉字演变中的词语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93f143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f.png)
小学语文教案:汉字演变中的词语变迁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词语的变迁规律。
2.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时期的汉字和词语,并且能够合理运用这些知识来阅读、书写和理解古代文献。
3.通过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互动交流。
3.小组讨论。
4.个人阅读。
5.课后作业。
三、教学过程:1.知识引入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词语的变迁规律。
分享一些有趣的事例,如“甘“字的演变从象形到指事,变化很大,但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2.知识讲解1)汉字的演变过程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介绍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为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做铺垫。
2)词语的变迁规律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了解词语的变迁规律。
以“天下“为例,介绍它的音、形、义的演变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知识运用1)练习篆刻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篆刻,感受篆书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让学生通过练习篆刻来感受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为后面的文学阅读和书写打下基础。
2)阅读文学作品运用所学的知识,带领学生阅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红楼梦》等,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古代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
3)作文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让学生写一篇文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来阐述一个观点或主题。
四、教学总结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点和思考,回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进行展望。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练习篆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并且要求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可以着重表现词语变迁和汉字演变等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阅读文学作品、练习篆刻、作文等多种方法来讲授汉字演变中的词语变迁。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教案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eac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4.png)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明确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2.熟悉中国古代的汉字结构、笔画、读音和字义形成。
3.认识汉字的神秘和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
4.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汉字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史2.汉字形体与结构的演进3.汉字的笔画与读音规律4.汉字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讲述汉字的历史沿革、结构演变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本质与特点。
2.观察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了解汉字的形态、结构和演变规律。
3.模仿法: 通过模仿古代文字、描摹汉字形体、练习书写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美和传统文化。
4.互动法: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学生。
四、评价方式:1.考试评价: 采用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汉字历史、结构、文化及流派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价: 既可设计汉字笔画、结构、书写等形式多样的练习作业,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实践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
3.观察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学生表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扩展:1.拓展汉字文化:通过赏析古代书法作品、学习传统文化、了解汉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参观展览馆:组织学生参观汉字展览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汉字的历史悠久、文化瑰宝。
3.编写绘本:通过学生自主编写绘本等方式,将汉字历史、笔画、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以儿童化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热爱汉字文化。
对于《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同时在教学扩展方面加以拓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汉字文化。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doc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70e696915f804d2a16c174.png)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一、引言汉语词汇,不仅量多,而且表义丰富。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出新。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包括一大部分青年),恐怕已将“右派”、“大跃进”“上山下乡”“干校”等词语视为“出土文物”;同样,也许不少稍上年纪的人(也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对流行日盛的”新兴人类”语言,诸如“偶象”、“BT”、“郁闷”之类,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
而其间相隔不过三、四十年,可见,汉语词汇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是最能反映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
今年上半年,我国《现汉》第5版正式发布。
据专家称:与1996年修订本相比,在收词方面,根据近年来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新增加词语6000余条。
主要包括政治、社会、科技、文艺等20类。
新词新义来源于很多方面,除了绝大部分由普通话中产生而外,许多港台地区特有的词语,各地方言词语,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某个学科的术语,或社会上某行业的专门用语,简称、合称和缩略,外语词语等等,都被广泛地引进和应用。
这些词汇,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比如: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社保、反恐、跑官、彩显、转轨等词,都和新近出现的事物或社会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是词义的相对稳定性。
有的原是某一专业的术语,但现在又将它的本义和衍生义同时使用,表义生动。
比如,主旋律、板块、越位、蒸发等;第三是它的流行性。
如大款、咪表、电邮、路演、扮酷、小资等;第四是口语化,便于人们交际应用。
比如侃大山、宰客、蹦极、托儿等,都是来自口语,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人们耳熟能详。
在纳新的同时,这次修订,也作了很大的删减,共删减旧词约2000条。
删减的词条主要包括一些纯文言词,使用地区狭窄的方言词,过时的音译词,和反映过时的事物、现在已不再使用的词等。
可以这样说,汉语词汇的演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汉语词汇发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地方性词汇。
字词演变与文化传承教学教案
![字词演变与文化传承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117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7.png)
字词演变与文化传承教学教案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字词演变与文化传承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究字词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文化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字词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一些常见字词的演变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文化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常见字词的演变规律,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文化的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物或古代文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学习字词的演变规律1. 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演变规律,如形声字、会意字、假借字等。
2. 选取一些常见字词,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字词的演变过程,加深对演变规律的理解。
第三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1.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如甲骨文、金文、隶书等。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理解,加深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第四步:探究字词的文化内涵1.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词,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探究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家”字代表着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字词,进行自主研究和展示,分享自己对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五步:拓展延伸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对字词演变与文化传承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教学设计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bulary and i ts teaching design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引言
汉语词汇,不仅量多,而且表义丰富。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出新。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包括一大部分青年),恐怕已将“右派”、“大跃进”“上山下
乡”“干校”等词语视为“出土文物”;同样,也许不少稍上年纪的人(也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对流行日盛的”新兴人类”语言,诸如“偶象”、“BT”、“郁闷”之类,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
而其间相隔不过三、四十年,可见,汉语词汇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是最能反映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
今年上半年,我国《现汉》第5版正式发布。
据专家称:与1996年修订本相比,在收词方面,根据近年来社会生活、科学技
术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新增加词语6000余条。
主要包
括政治、社会、科技、文艺等20类。
新词新义来源于很多方面,除了绝大部分由普通话中产生而外,许多港台地区特有的词语,各地方言词语,科学技术、社会
科学某个学科的术语,或社会上某行业的专门用语,简称、合称
和缩略,外语词语等等,都被广泛地引进和应用。
这些词汇,都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比如: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社保、反恐、
跑官、彩显、转轨等词,都和新近出现的事物或社会现象,有着紧
密的联系;二是词义的相对稳定性。
有的原是某一专业的术语,
但现在又将它的本义和衍生义同时使用,表义生动。
比如,主旋律、板块、越位、蒸发等;第三是它的流行性。
如大款、咪表、
电邮、路演、扮酷、小资等;第四是口语化,便于人们交际应用。
比如侃大山、宰客、蹦极、托儿等,都是来自口语,媒体中出现
的频率较高,人们耳熟能详。
在纳新的同时,这次修订,也作了很大的删减,共删减旧词
约2000条。
删减的词条主要包括一些纯文言词,使用地区狭窄的
方言词,过时的音译词,和反映过时的事物、现在已不再使用的
词等。
可以这样说,汉语词汇的演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每一个
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汉语词汇发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地方性词汇。
如“清
水河道”(指河道的污染治理和建设)、“胆剑精神”(指指卧
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等,因其活动组织或有关人文历史的地方性,不能为其他地区的人所理解,但就当地来说,词义已相对固定,应用也相对普遍。
三、汉语词义的歧变
汉语的歧变,是指人们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利用词语的音、义等方面的相关性,有意识地引起词语的歧义的现象。
试类举如下:
(一)方言词翻新
大拿---能作主管事的人。
片子---'片'读骗,片子即名片。
套瓷---套近乎的意思。
折---读'舌',即犯了案子被抓了起来。
最早是隐语,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闪---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放份儿---猖狂的意思。
(二)、网络语创新
1、网络数语
1314一生一世
078你去吧
740气死你
9494 :就是!就是!
2、网络流行语
拼音类:RPWT :人品问题
PF :佩服
Pm :拍马,或拼命
ym:圆满
谐音类:斑竹:版主之意,有时写作板猪等
分脱:近似于上海话中的“昏脱”
专业类:马甲:已经注册的论坛成员以不同的ID注册的论坛成员
拍砖:跟贴
楼主:发帖子的人
纯净水:无任何内容的灌水
拆字类:强=弓虽
静=青争
方言类:偶:我;好康:好看;都是由闽南方言演变而来
酱紫:这样子
英文类:ft:faint的缩写,就是晕倒的意思。
3Q :THANK YOU
缩略类: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三)、成语活用
这类用法,大多见于广告。
如
一箭(见)如故(箭牌口香糖)
以帽(貌)取人(某帽子工厂工厂广告语)
一明(鸣)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无胃(微)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饮(引)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咳(刻)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默默无蚊(闻)(某杀蚊剂广告语)
百衣(依)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千里音(姻)缘一线牵(中国电信长途电话广告语)有痔(志)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
(四)隐语巧用
古人有“假语村言”(贾雨村)和“真事隐去”(甄士隐)等这样一类用法。
当然,现代人的在这方面则更富创意,而且花样繁多:
1、“辞不达意”
你真可爱(你真幼稚)
我觉得我需要更多一点的空间(我不太想看到你啦)
上次迟到真的很不好意思(先迟到给你看,下次绝对不会到!)
因此,当别人称赞你或是对客气的时候,可不能洋洋得意!
2、“言犹未尽”
天这么黑(能不能改天再说)
狐狸跌倒(脚滑,谐音“狡猾”)
葛优演电影(没完没了;或者指“手机”)
所以,听了上半句,后面的意思可要自已体会。
3、“李代桃僵”
和珅:多为贪官的代名词;或指善于拍马的人。
黄药师:武功高强之人,也因“东邪西毒”之说,可指阴险歹毒之人。
诸葛亮:借指蜘蛛(谐音)。
来源于《蜘蛛》一文的的“谜语”。
说的是张三,其实指的可能就是你!
4、“数典忘祖”
连升三级:源自于相声故事《连升三级》,因张好古阴差阳错投缘于魏忠贤而一朝升天,所以这一词可指依附权势“得道”的人,也可指魏忠贤之流恃宠横行,翻手为云之人。
六千:谐音“陆谦”,《水浒》人物,多指出卖并陷害朋友的人。
九三、谐音“鸠山”,《红灯记》人物,他的“名言”是“做人要有诀窍”。
“数码”,原来数字也可以用来骂人。
5、“约定俗成”
福利待遇:牺牲品。
会计:晦气。
TIXI:替死。
方言读音不同,不强求一致。
6、“别有用心”
目中无人:谐音“木中无人”,“木”去“人”,即为“十”;
牛顿:意似“牛人和歇菜”;
一天:可理解为24小时,意指“三八”等。
文字游戏,花样不少。
上述词义歧变的现象当然不是很普遍,而且它使用的范围有限,词义也往往根据交流情景因时因地而变化,并可因说话人或听话人而有不同的意思和理解,尤其是谐音类的歧变,受方言音的限制更严重,但就某一群体而言,这种词义的歧变,应该说已不是个别的现象,因此,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还是值得重视的。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