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药物研究和应用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性药物研究和应用综述

[摘要]植物对健康有个密不可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植物资源是药品原料的一个巨大宝库,科学家们探讨了如何加强从植物中提取有用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以及如何保护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植物免遭全球性破坏的问题。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全部药物中,有大部分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关键字]植物性药物研究可持续发展中药

1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渊远流长,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一直到清末,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系一直是由中医药所支撑, 中草药资源是其基础。直到现今, 中草药资源仍然和西药并存, 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作出贡献,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几千年以来,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在传统的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但长期以来, 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以野生采集, 手工加工为主, 还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至今为止,仍然有80%以上的药用植物资源依赖野生采集, 其农业现代化程度极低。这种涸泽而渔的产业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社会日益增加的需求,这同时也破坏了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研究

植物中众多的化学成分有许多已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其中不少已用于临床。这些成分中有的已可用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合成。但尚存在的问题是: 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何种物质、经过什么新陈代谢途径形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植物学、生物学、植物化学、生化学的研究工作者从可能的新陈代谢过程, 生物化学反应等多方面地进行推测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过程, 这就是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王幸斌,2001)。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类成分在体内生物合成的途径, 各种酶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并测定它们的结构。生源的研究有多种设想与途径, 因而也形成了多种学说, 如异戊二烯法则、醋酸学说等

已普遍应用于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途径。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 生源研究的进展也更为迅速。植物体内各种成分的生源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植物本身必须的营养物质如糖类, 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 一类是植物次生物质, 如生物碱、甙类、萜类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有关这些代谢途径的学说很多, 其中不少还是设想, 例如认为醋酸酯一丙二酸酯途径合成脂肪酸、酚性化合物、蒽醌等成分, 3, 5- 羟基- 3- 甲基戊酸酯( Evaluate)途径合成萜类、甾类等成分, 莽草酸途径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 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等成分。由于植物成分的本身种类和结构变化多样, 加上在这些成分生物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植物成分的生源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工作(韩浩,潘辉, 2009)。

1.2 中药复方研究

中药很少单用, 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方应用, 故方剂的数量约为中药数量的十倍以上。由于中医典籍中记载的中药疗效多建立在方剂用药基础上。因此研究中药如不研究复方, 可以说抛弃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 脱离了中国的国情。然而, 中药复方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多停留于临床疗效观察的阶段, 且多数观察由于缺乏明确的双盲对照、方剂原料、组成及制备工艺的不确定性、质量缺乏监控等原因, 其结果的可靠性及重现性难以令人置信;②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虽然逐年增加, 但绝大多数也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 而且由于没有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 方剂组成多不稳定, 药效重现性较差, 难以准确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③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基本上沿用西方科学家走过的道路, 多停留在单一中药的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复方极少成为天然药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④研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缺乏国家的统一协调、宏观策划与多学科的相互配合。总之, 中药复方研究因其难度较大, 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 人们对此望而生畏, 致使中药复方研究长期以来处于举步艰难、停滞不前的局面(陶长生,蔡勇,程吉林,2001)。迄今对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依然所知甚少, 中药复方研究尚未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独特的道路, 中药复方研究势在必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药方剂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 不仅对阐明中医药理论、将中药方剂推向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能是结合国情、发挥传统医药及资源优势,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程吉林,金兆森, 2001)。

2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2.1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利用

随着西药理论的引进和植物化学的发展, 近百年来, 世界各国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 提取和明确了大量的有效功能性成分, 为药用植物在医药行业的深入应用和其他行业如天然日化、保健食品等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目前, 随着世界对天然产物兴趣的回归, 药用植物提取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而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则成为世界的原料基地,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用植物提取物出口国, 这种需求的激增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药用植物资源的迅速枯竭, 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短短几年就陷入了困境, 如陕西的贯叶连翘资源等, 青海的冬虫夏草资源等。

2 .2药用植物资源的传统中医药利用

目前,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相当大的一部分仍然是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原料而加以利用, 遍布全国各地的中药房, 生产的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体系控制的简单加工的中药材饮片。近年来, 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 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 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基础是建立在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无序、低效利用的基础上的, 造成了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任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建设要求以及相关学科的促进分不开的。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药用植物栽培体系, 建立了现代药用植物栽培学科,而现代药物化学又是化学和生物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2.3药用植物资源现代利用新途径

在传统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有很多是属于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进步, 逐步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功能成分有了新的认识。因此, 部分药用植物资源除了传统的药用途径, 逐步作为一种特产农业资源被产业开发, 作为多个工业行业的基础原料而被广泛应用, 如胡卢巴资源、花椒、生姜等辛香药用植物资源, 其在调味品和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等多种行业的应用和效益已经超过了药用植物, 形成了新兴的特种农业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