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第5次课)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汇总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640d751a417866fb84a8e97.png)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讲稿(第二学期)主讲教师:李晖第一次课内脏学(一)教学任务: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3.了解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的构造。
重点和难点:胃的位置和形态;肺的位置和形态及喉的构造和喉腔。
教学内容:内脏主要是指在于胸腔和腹腔内的一些器官,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
一、内脏学概述内脏分为:中空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一)中空器官:中空性器官呈管状或囊状,器官内部均有空腔。
以消化管为例,其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1.粘膜:(1)粘膜上皮(2)粘膜固有层(3)粘膜肌层2.膜下层:3.肌织膜:4.外膜:(二)实质性器官:没有特定的空腔,很多都属于腺体,具有分泌功能。
实质性器官通常都以导管开口于中空性器官。
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一)腹部的分区: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和两侧髂前上棘做两条横线,把腹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再由两侧腹沟韧带中点做两条垂线,它们与两条横线相交,将腹上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两侧的左、右季肋区;将腹中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两侧的左、右腹外侧区;将腹下部分为:中间的耻区和两侧的左、右腹股区。
(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由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和一些小的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肓肠、结肠、直肠)。
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一)口腔:1.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咽峡(左右腭舌弓、腭垂和舌根围成)2.牙: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牙釉质、牙骨质、牙质(象牙质)6—7个月开始,乳牙长全20个,6—12岁之间逐渐脱落由恒牙代替,恒牙共32颗。
其主要功能是切割和磨碎食物,并辅助发音。
3.舌:舌体、舌根、舌尖、舌黏膜(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状乳头);舌肌(舌内肌、舌外肌)。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第五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180481bed5b9f3f90f1c81.png)
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
(三)肌肉工作的性质
2.静力性工作 •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足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
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此类工作称为静力性 工作(亦称等长收缩)。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 作和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是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 持持续性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环节保持静止姿势。 •(2)加固工作:在悬垂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以对抗外力牵拉而产生的关节分离作用。 •(3)固定工作:在支撑状态下,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 收缩,起稳固关节的作用。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四)杠杆原理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1)利用杠杆省力 (2)利用杠杆获得速度 (3)利用杠杆训练力量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提铃时杠铃贴近身体上升缩短阻力臂,省力
3.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工作条 工作性质 件
脊柱 髋关节 膝关节
屈
方向同(快),M肌+M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下固定 向心工作
外
屈
方向反,M肌>M外
髂腰肌、股直肌等
近固定 向心工作
屈
方向反,M肌>M外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 近固定 向心工作 腿三头肌等
踝关节
伸
方向反,M肌>M外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近固定 向心工作 等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等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 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
远固定 远固定
远固定
近固定 近固定
上固定 近固定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5e9f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8.png)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d80f5910ef12d2af9e7be.png)
简述关节的构造。
南昌大学教案
人数第5次课年月日
主题
第二节 骨各论
一、上肢骨
教学目标
1.上肢带骨:熟悉锁骨和肩胛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自由上肢骨
(1)熟悉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重点难点
上肢骨的名称、形态、数目及特点
4.人体基本轴
(1)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2)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二、骨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杠杆
关节——枢纽
肌肉——动力
1.骨的数量:206 块
2.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中轴骨、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下肢带骨——髋 骨
2.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 骨—跗骨、跖骨、趾骨
籽 骨—髌骨
1.下肢带骨
髋骨:在幼年时(17岁以前)由髂、坐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成,成
年后骨性结合成一块骨,结合处为宽臼,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教法
讲授法
教 具
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1.提问:名词解释:突触、神经纤维;
2.复习骨组织、肌组织内容
一、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靠近腹之面
后—靠近背之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1)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之间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5890f628ea81c758f578fa.png)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全身骨架及分离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 2.挂图:上肢各骨、下肢各骨、躯干各骨的挂图。
二、实验材料:
1.标本: 肌肉形状、手腱鞘、大腿横切面、肌节;动作分析造型标本。 2.模型: 肌肉整尸一具、大、小肌肉人;动作分析图片或录象。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⑵在肌肉整尸旁,边示教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 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⑶观察骨骼标本造型时,应与体育动作相结合来欣赏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
1.标本:⑴脊髓整体和横切、马尾、儿童脊神经。 ⑵脑、颅骨、椎骨、整脑、矢状脑、脑干、水平面的大脑。 2.模型:血管神经骨架,脊髓横切面示脊髓节段、含脊髓的大椎骨,脑、脑 干、电动脑干。 3.挂图:全身神经分布,脊髓整体观、脊髓外形、脊髓内构,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脑神经核,小脑,丘脑,下丘脑,大脑腹侧面、大脑内侧面、 大脑水平面,脑神经,植物性神经,脊神经组成及其主要神经分支。
2.实验步骤:
⑴在肌肉整尸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 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及其跟腱。 ⑵在骨骼标本造型陈列室,观察原地侧向推铅球,引体向上, 划船, 正足背踢足球,原地单手运篮球等技术动作骨骼造型标本。
《运动解剖学》第5次课:骨连结
![《运动解剖学》第5次课:骨连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e18575aaea998fcc220e91.png)
前臂 骨间膜
冠状缝 矢状缝
3
精品课件
人字缝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2.纤维软骨联合 椎间盘 耻骨联合
4
精品课件
(三)骨性结合 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
骶椎椎骨之间 髂、耻、坐骨之间
5
精品的最高 分化形式。
(4)掌骨间关节 (5)掌指关节
腕骨间关节
(6)指骨间关节
36
精品课件
桡骨 桡腕关节
钩骨
三角骨 月骨 关节盘 尺骨
桡腕关节
– 关节面形状
• 属椭圆关节
– 关节运动
• 额状轴:屈、伸 • 矢状轴:内收、外
展 • 环转运动
精品课件
2. 腕骨间关节 – 主要结构 • 关节面:由近侧列腕骨 三块腕骨(舟骨、月骨和 三角骨)和远侧列四个腕 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 、头状骨和钩骨)组成。 – 远侧列四个腕骨之 间被三条坚韧的骨 间韧带连接在一起 ,几乎没有活动, 可将它们看作一块 骨。从结构上看腕 骨间关节是一个简 单关节。 • 关节囊:前后松弛,前 后左右均有韧带加固。 • 关节腔:
精品课件
掌指关节
• 数量: 5个 • 组成:
–掌骨头 –近节指骨底
• 特点
–关节面近似球窝形。 –在机能上由于没有回旋
肌肉和受到两侧韧带的
限制,不能做回旋运动 。只能做屈伸运动、和
内收外展运动。
精品课件
指间关节
• 数量: 9个 • 组成:
–指骨头 –远侧指骨底
• 特点
–均为滑车关节。 –只能做屈伸运动。 –关节囊背侧松弛,其余
骶髂后韧带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4fe063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7.png)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八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效果良好。
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了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须共同努力。
教学内容: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2、人体的基本切面;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学进度:《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学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学难点: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ppt 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3分钟)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
(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ppt1-2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交代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85c9f25901020206409c12.png)
任课教师:白石 教授
h
1
绪论 细胞与细胞间质
• 课的任务:掌握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及相互关系。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h
2
绪论
• 一、 什么叫运动解剖学?
•
运动解剖学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它是在正常人
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
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规律和体育技术动
•
为远侧端 distal
• 挠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挠侧 radial
•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ulnar
•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fibular
•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tibial
• 浅:靠近皮肤的称为浅 superficial
• 深:远离皮肤的为深 profound
h
5
• (三)、人体的基本切面: • 矢状面: • 额状面: • 水平面: • 三面相互垂直。 • (四)、人体的基本轴: • 额状轴: • 矢状轴: • 垂直轴: • 三轴相互垂直。
• 功能:储藏遗传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分化、繁 殖。
h
15
本课小结
•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运动解剖 学的基本术语;6
•
功能:消化吞噬进入细胞的物质和细菌。
溶 酶 体 电 镜 图
h
13
• (5)、核蛋白体:椭圆型颗粒
•
功能:合成蛋白质。
• (6)、微体;
• (7)、微丝;
• (8)、微管;
• (9)、中心体。
• 包含物:inclusion 无活性物质
h
14
• (三)、细胞核: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f8b98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8.png)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等。
3.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等。
4.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图表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定期进行课程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模型和标本:用于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科书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案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3. 课堂活动:结合PPT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课堂讲解、示范和互动活动。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7671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a.png)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3. 认识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解剖学: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的科学。
解剖学方位:前、后、上、下、内、外。
解剖学术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等。
2. 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脑、眼、耳、鼻、口腔等。
颈部:颈椎、甲状腺、淋巴结等。
上肢:肩、肘、手腕、手指等。
下肢:髋、膝关节、踝关节、脚趾等。
胸部:心脏、肺、乳房等。
背部:脊椎、肋骨、肌肉等。
腹部:肝、胃、肠、膀胱等。
盆部: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结构。
2. 演示法:展示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结构。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触摸、观察人体模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结构及功能,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解剖学教材。
2. 图片: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
3. 视频: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
4. 模型:人体解剖学模型。
5. 网络资源:相关解剖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比例为1:1。
3. 课程设置:分为15个章节,每章节2课时。
4. 授课顺序: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的解释。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第二周:学习人体头部、颈部的结构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bab8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3.png)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学科。
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内脏系统:心脏、肺、血管等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传导与控制。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来研究。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不同运动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来研究。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究运动对解剖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 骨骼系统骨的结构与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
骨骼连接:关节的类型与功能。
骨骼肌:肌肉的组成、肌腹与肌腱的连接。
2.2 肌肉系统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
肌肉的结构: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等。
肌肉的功能:收缩与舒张的机制。
2.3 关节系统关节的类型:球关节、滑关节、鞍关节等。
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
关节的功能与运动范围。
第三章:内脏系统的运动功能3.1 心血管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房、心室、心脏瓣膜等。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血液循环的途径与作用。
3.2 呼吸系统肺的结构与功能:肺泡、肺叶、呼吸道等。
呼吸运动的机制:吸气与呼气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过程与意义。
3.3 消化系统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过程。
第四章: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4.1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类型:upper motor neurons, lower motor neurons 运动神经元的传导过程:兴奋的产生与传递。
运动神经元的控制方式: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4.2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等。
运动解剖学讲稿
![运动解剖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25614454e518964bcf847c99.png)
第一次课教学讲稿课题: 绪论教学任务: 1.熟练掌握解剖学方位术语。
2. 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重点及难点: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
)(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体。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学;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
人体的运动从运动解剖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
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的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二)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
2.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3.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4.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
5.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2.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本方法:1.尸体解剖法2.组织切片法3.组织化学法4.活体研究法5.动作分析法6.各种仪器研究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运动解剖学》第5次课:骨连结
![《运动解剖学》第5次课:骨连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75f9f7f8c75fbfc77db286.png)
稳固性
( 3 )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 4 )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增强
运动:
(1)典型球窝关节 (2)冠状轴—屈和伸 矢状轴—展和收 垂直轴—旋内、旋外以及环转 •易向前下方脱位
25
肩胛骨
关节囊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肱骨
辅助结构 关节唇:由纤维软骨构成, 附着在关节窝周边。改 变关节面的形状 。 关节韧带: 1. 喙肱韧带 :自喙突 至肱骨大结节,部 分纤维在后上部与 关节囊融合,增强 关节囊上部,防止 肱骨头向上脱位 。 2. 盂肱韧带 :自关节 盂周缘前部经关节 囊前壁(在关节囊深 面)至肱骨小结节, 有加强关节囊前壁 的作用 。
腕骨间关节 – 辅助结构 • 关节韧带:比较复 杂,分布在掌侧个 背侧 – 腕横韧带:是筋膜局部 增厚形成的,位于腕骨 沟上,横架在腕尺侧隆 起(钩骨和豌豆骨)和腕 桡侧隆起(大多角骨和 舟骨)之间。 – 腕管:由腕横韧带和骨 面围成的管。在该腕管 中有屈指肌腱、神经和 血管通过,此韧带不但 保护通过结构,而且还 可以把它看作是弓弦, 加强腕部的弹性,取到 缓冲作用。
冠状缝 矢状缝
3
人字缝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2.纤维软骨联合
椎间盘 耻骨联合
4
(三)骨性结合 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 骶椎椎骨之间 髂、耻、坐骨之间
5
二、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 或滑膜关节 ,是骨连结的最高分 化形式。
手关节的运动 – 桡腕关节是一个典 型的椭圆关节,可 以围绕两个轴运动 ,腕骨间关节的的 运动幅度补充桡腕 关节。 – 手关节可以作: • 屈伸运动 • 内收和外展运动
腕掌关节
• • 腕掌关节由远 侧列腕骨和5个 掌骨底构成。 除拇指腕掌关 节外,其余四 个腕掌关节包 在一个关节囊 中,是平面关 节,其活动范 围比较小。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302f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a.png)
足部肌肉
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足底肌群 等,控制脚部运动和维持足弓。
运动机制
足部肌肉与骨骼协同作用,实现站 立、行走、跑跳等动作,同时维持 身体平衡。
05
躯干和脊柱运动解剖学分 析
脊柱结构与功能
脊柱的组成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 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8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系统概述 • 上肢运动解剖学分析 • 下肢运动解剖学分析 • 躯干和脊柱运动解剖学分析 •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课程评估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解剖学定义及重要性
01
02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运动科学领域 的重要基础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深入了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 统的构造和功能,为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领域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础知识,了解人体运动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0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 技术动作,理解运动过程中 骨骼、关节、肌肉等结构的
变化和相互作用。
03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备从事运动科学相 关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02
参考资料
01
教材
《人体解剖学图谱》、《运动生 物力学》、《运动医学》等相关
教材和专著。
02
运动系统概述
骨骼系统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27a6002020740bf1e9b14.png)
课程主题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人体基本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3.掌握细胞的组成,细胞膜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的结构。??
4.
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组织教法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向学生提问,最后要向学生讲明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学生站起来做示范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项举例说明在矢状面绕额状轴的运动;在额状面绕矢状轴的运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的运动
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4.人体基本轴:?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二节骨连结概述?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结。骨连接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骨连结的分类?
(一)无腔隙连结:
(二)有腔隙连结:在骨与骨的连结面上有明显的腔隙。此种连结活动性较大,成为肢体运动的枢纽,又称关节。
?二、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结构包括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三种结构是每个关节必须具备的,又称关节三要素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引言:1.提问:名词解释: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上肢骨:分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上臂骨—肱骨
前臂骨—尺骨、桡骨
手骨—腕骨、掌骨、指骨
1.上肢带骨
(1)锁骨
位置:横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全长可触知。
形态:呈“∽”形
胸骨端—靠近胸骨的一端:较粗大
锁骨体—中间
肩峰端—靠近肩峰的一端:较扁平
(2)肩胛骨
位置:胸廓的后方上外侧
形态:三角形扁骨
两面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冈上、下窝,肩峰*(测上肢长和肩宽)
三角外侧角——关节盂
上角——*平齐第2肋
下角——*测胸围
三缘内侧缘——脊柱缘*
外侧缘——腋缘*
上缘——喙突*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位置:上臂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备课时间:第5次课
教学
目标
1.上肢带骨:熟悉锁骨和肩胛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2.自由上肢骨(1)熟悉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2)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教学
重点
上肢骨的名称、形态、数目及特点
教学
难点
上肢骨的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形态:长骨
上端—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前面—内、外上髁*、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冠突窝、桡骨窝
后面—鹰嘴窝
(2)尺骨
位置:前臂内侧,全长可触知。
形态:长骨
上端:鹰嘴*、冠突、尺骨粗隆、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体:骨间缘
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
(3)桡骨
位置:前臂外侧
形态:长骨
上端:桡骨头、桡骨颈、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桡骨体:骨间缘
下端:尺切迹,桡骨茎突*;
(4)腕骨
位置:腕部
形态:短骨
近侧列,由外向内: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由外向内:大、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特点:腕骨的排列不处于一个平面上,它构成一个背侧面凸隆而掌侧面凹陷的腕穹隆;近侧列4块骨共同与桡骨的腕关节面构成桡腕关节。
(5)掌骨
形态:小长骨,从拇指侧起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6)指骨
形态:小型长骨;拇指有近、远2节指骨;其余四指有近、中、远3节指骨。
思考与
练习题
1.试述肱骨的特征及骨性标志
2.腕骨的组成
教学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