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个性和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 性成长。 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 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 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时, 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 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 青少年能独立地评价 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 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 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 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 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 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 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青少年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合 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 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一些 消极心境。 1.烦恼突然增多
(1)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 (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 (3)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
2.孤独
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尽管他们在主观上 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 生活。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 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又不愿 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产生一种孤 独的心境。另外,此时青少年产生了对亲密感的需求,但 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当陷入孤独的 时候,难以自拔。
3.压抑
压抑也是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压 抑是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产生的一种 心理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 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许多需求不 能满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因为愿望本身不切实 际;有时是由于社会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有时是由于 自身经验不足而导致失败。因而,青少年的自尊心易受到 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他 们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2)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Harter,
1990;Harter,et al.,1997)。青少年期的个体 在进行自我描述时,不仅仅像早期儿童一样列出 自我各方面的特点,而且将自我知觉──包括那些 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方面──整合成更具有逻辑性 和连贯性的统一体。
(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青少年不再像儿
道德发展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Kohlberg,1972,1976,1984)继皮亚 杰之后,从认知发展角度提出了道德推理发展的系统理论。 他采用开放式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 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 平又划分了两个阶段.
道德发展六阶段
阶段顺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命名 服从与惩罚定向 天真的利己主义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 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 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 个人良心式原则的道德观 基本特征 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 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 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 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 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
第三节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主讲:胡润清 资料搜集:丁文 PPT:陆佳希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自我同一性
二 、情绪特点
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心境的变化 反抗心理
三、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四、人际交往
同伴关系 与成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的飞跃期:
青少年的反抗方式 :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相当一部分青春期的 少年是以一种“暴风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 量的。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青少年的另一种反抗不 表现在外显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 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身上。 (3)反抗的迁移性。青少年反抗行为的迁移性是指, 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 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 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
2.反抗心理的表现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个 反抗期出现于2~4岁,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期重叠。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 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青春期。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 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 们具有独立的人格。
童期个体那样概括地使用某些特质描述自己,而 是认识到了自我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青少年会区分自己父母、朋友同伴以及恋 人等不同交往对象来对自我进行描述,而且他们 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 概念(Santrock,2001)。
3. 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主要因素
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 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影响 到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或消 极程度; 第二是认识水平,具有较高认知水 平及成熟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 维特点的青少年往往具有更适当、 更稳定的自我概念; 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青少 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 向的; 第四是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这 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 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 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 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 经验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 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 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 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 的主要成分。自我评价的 能力只有在青年早期才开 始成熟。
Who I? am
源自文库
青少年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青少 年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青少年易出现 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Leadbeater,et al.,1999),因 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自我评价与其 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1)自我概念更加抽象。皮亚杰的理论认为,个
体在11或12岁的时候,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 算思维转变。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已经不再用很具 体的词语(如“我喜欢食物”)描述他们的特征, 而是更经常用概括性的词语来描述(如“我是一 个真正的人”)。到了青年早期,个体的自我概 念则更抽象,不仅关注人格特点,同时也关注重 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及信念(如“我是一个伪 自由主义者”)。
青少年在哪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
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青少年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 但父母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 以过去那种十分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结果导致反抗行为。 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例如,父母不听取青少 年的意见,将他们一味地置于支配、从属的地位。 第三,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青少年的反感。 第四,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 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第一次,1~3岁,以 “我”来标志自己的 重 要特点; 青春期是第二次飞跃
2..自我意识高涨的表现: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 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另 一个主要表现是其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 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 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 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情绪特点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 矛盾性特点。随着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 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 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 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一)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 “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 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 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但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 出温和、细腻的特点 。与幼年和童年期的儿童相比,青 少年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 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
(三)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 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 倾向。 1.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青少年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青少年反抗性出现的第 二个原因。 独立意识是青少年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
3.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
(1)认知发展水平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些对形式运算思维掌握牢固并且以复杂和抽象的方式思 考的青少年比那些认知不那么成熟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提出 和解决同一性问题; (2)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青少 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3)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对青少年同一性的 形成有重要作用; (4)学校、社会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同样会对同一性的 建立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 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 不够深刻而造成的,青少年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 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 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青 少年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 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青少年会因为几次挫 折便完全陷入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之中,很长时间不能 摆脱。
(二)心境的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 理整合过程。心理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 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 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 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
3.青年早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青年早期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
祝蓓里(1986)将其总结为以下六点: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 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 强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 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
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 同一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 成分──对自己品质和特质的了解和认识;情感成分──对 自身品质的评价及与此相关联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 从上述两个成分派生出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2.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差异 :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青 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 真,在某些场合,他们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 藏于心中而不予表现。 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 地带上了表演的痕迹。青少年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 他一些想法,会给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即在情绪的 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造作痕迹。
自我同一性
1.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 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 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 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 为一致的自我感。 2.男性和女性的同一性形成过程在大多数方面没有区别。 但女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发展较为突出。女性定义和描述 自己的时候更倾向于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男性则更 多地依靠竞争和能力给自己定位。
• 玛西亚(Marcia,1993)根据青少年探索和投入的
程度对个体同一性的发展状态进行了评定,分别把个体归 入了同一性的四种状态,即个体解决同一性危机的方式: 同一性扩散(diffusion)、同一性早期封闭 (foreclosure)、同一性延缓(moratorium)和同一性完 成(achievement)。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探索 (即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 同一性早期封闭是指青少年作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进 行探索。他们的人生选择常常由权威性的父母作出,没有 经历自我探索。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 之中,但是成人或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 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同一性完成是指青少 年已进行了探索,并且也进行了积极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