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数学课堂活力的有效“处方”
辛集市里厢中学陈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认识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落实不够到位,我们总是会看到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教学过程预设过多,学生活动有形无实等,导致课堂上学生在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有所欠缺。首先在最基本的“阵地”中,如何激活课堂,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其行为显得尤其重要。
这里所指的“激活课堂”,是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突出数学本质,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着眼于“活”而非“热闹”。针对教师行为,可以外显为:安排教学内容时,注重基于教材做科学处理;教学过程预设充分,灵活调整,弹性留白;教学方式上,勇于放手,鼓励探究发现。学生的行为则表现为深入参与,勤于反思,善于质疑,讲究质量。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化。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在讲授“代数式的值”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请看身高的预测公式:男孩成人时的身高为:
)
923
+y
x,其中x表示父x;女孩成人时的身高为:2
.0(÷
÷
.1
08
+y
2
)
(⨯
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一看到公式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而且还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结果,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出:“刚才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代数式的值,大家用自己父母的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新知识在学生自己积极的计算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我们完全可以将身边的人与物信手拈来,融入到课堂中,学生感兴趣得多,生活经验也丰富,课堂显得更平易近人,也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史”的教育,用故事突破难点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 。
平日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家、科学家在成长和研究过程中的故事,吸引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可以联系《周脾算经》和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学习勾股定理时,讲讲毕达哥拉学派和无理数学的发现;学习圆周率时,谈谈祖冲之及他的儿子;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时,介绍国内外古人如何利用原始工具进行测量等等。
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直接的讲解,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
课堂难点处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数和奇数时,学生对质数和奇数的概念混淆,难以理解。常常把奇数当成质数,把质数当成奇数。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我引入一个这样的数学故事:数学国王带 1 、 3 、 5 、 7 、 9 、 11 六位大臣去旅游,晚上住宾馆时,宾馆只有 3 间房,国王住一间,另两间每间可住 3 人,要求奇数住奇数房,质数住质数房。结果六位大臣发生了争吵, 1 大臣说:“我是质数,我住质数房”, 3 大臣说:“不对,你该住奇数房,我才该住质数房呢”。它们闹得不可开交,只好请国王来评判,国王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安排,同学们,你能帮他们吗?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住法吗?
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六位大臣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在这一别开生面的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产生探究欲望,在深入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质数和奇数的定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激活教法。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我们与学生一起思考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讲到“轻负高质”,可能会有许多同行认为数学课堂的“高质”更多的体现在大容量上,一个例题可以有一变、两变、三变……然后将所有要讲的问题一网打尽。但是我们并不赞同这个观点,我们认为“高质”更多的体
现在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学生对数学本元的感受与理解,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不是“过得很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关键。一堂“高质”的数学课或许并未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是在生成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或许只得出一个新的结论,但这一个结论是全体学生的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利用“意外”,如何让学生热情百倍地参与研究,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时更新观念,修炼自我,提高捕捉焦点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关于教法,各位同行都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合理演绎数学故事、贴近生活的实例等,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些无疑是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