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思考是物体获得更多的光和热的原理,引导学生们分析设计原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提高光照强度、加深物体颜色、增强物体的吸热本领。在每一个方面学生们的设计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让学生们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参与集体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通过交流活动,学生们合理地借鉴同伴们的优点,并改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对本单元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上课前对各小组的热水器的保温效果进行比赛,用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10分钟加热100ML的水,看哪个小组的加热的效果好。我在明确活动的规则,即如何公平合理。各组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很多方面都各有不同,但检验的标准应该相同,应遵守共同的规则,才能准确评价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教师课前可征求学生的看法,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规则,并商讨考虑在活动中如何才能保证这些规则的落实。比如做好器材准备,统一发令,统一计时,互派巡视员等。在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时,以“太阳能热水器”颁奖大会的形式,让小组的同学台,先讲讲自己小组的计划是怎样准备怎么做用什么材料,用到那些我们学过的原理。然后再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用辩论交流的形式共同合作完成对热水器的评价,尽可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学生围绕“集水器该用易拉罐还是塑料的饮料瓶”,“集水器应该涂成黑色好还是外边包上黑卡纸好”“反光材料用哪种效果最好”展开激烈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很有科学家的专研精神。在此我明确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而是学习。所以要教育学生重视活动后的交流、反思、改进。为此,我预留一定的时间使此项活动得以落实。
在课上我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给予评价外,还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团结合作、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交流反思等情况给予关注,纳入评价内容。并把这些评价内容事先告诉学生,起到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在这一堂课中,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学生(个别学生)十分顽皮老是提一些不搭边的问题,或者对于制作无实质意义的问题,着实让我感觉到气愤激烈但是效果不足:激烈有余,精彩不足。另外还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汇报要么过于简单,要么照搬书上,没有自己很好的投入进去研究分析设计。
所以在科学课上用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参与学习,并且如何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到科学的有效学习中?这真是一个问题。如何真正地解决,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研究。
地球表面的地形
本课是五上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事先我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已有认知经验的调查,这使得我在课的设计安排上有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高估了学生的认识基础。我在教学开头没有把“地形”这个概念树立好,其实学生对于“地形”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而我在教学当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发现前面的设计思路有些模糊,连贯性不够强,思维的跳跃比较明显,这个主要是我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造成的,所以还很有改进的地方。第三:主要存在于对教材的深挖上,学生能够讲解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区别,没有让学生自己画一画,没有更加充分的体会我们各种地形的形状,发现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第四:教学调控和问题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如何调控学生的纪律,如何调控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励学生,这些方面我发现这堂课中我做的还很不够,另一个,在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是单一的问问题,一问一答,比较死板应该多设计些连续问答,步步深入等这些类型的问题。第五:细节方面,橡皮泥不是很干净,这个材料应该还可以寻找的更好;盆地里的一幅图有一张应该属于湖泊,有些混淆了,不够典型;在平原和高原看图片真的很难判断出来。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普通课堂的调控能力,问题的设计方面还
是比较欠缺,教学的思路设计可以慢慢的进行改变但教学基本功却一定要打扎实,所以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多学习教学的基本功,完善自己的教学。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即对上节课所讨论的“有无植被覆盖”、“坡度的大小”、“雨量的大小”三个因素入手,设计研究计划,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请学生对影响侵蚀因素进行有根据猜测时,学生都能提出坡度
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以及降雨量大小这三个因素,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土质
的疏松程度对侵蚀程度也有影响。者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
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也可作为学生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
实验。
2、在讨论方案时,对于条件的控制学生表述的不够明确,太过于
粗略,并且,在表述自己的猜测时候语句表达不够完整,虽然已是还是可以让
人理解,但是这还是要学生加以重视,以便养成一个好习惯。
3、本次实验的开展不够有序,可能是和之前的实验注意点没有明确,建议为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要加强学生小组是如何分工的教育。
由于我们学校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离我校不足2千米处有一座香山,很
多学生曾去那里玩过,只是没有仔细的观察。整个教学过程是看着脚下被侵蚀
成35度至70度左右光秃秃的红砂山坡,学生能明确的的知道土地被雨水侵蚀
是和什么因素有关:
1、土地的坡度的大小;
2、有无植被的覆盖;
3、降雨量的大小。
在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小黄山进行实地观察。有些学生拿脚
用力一擦,便有很多红砂往坡下滚,课后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一线资料,拿树枝去扫,只要稍微用点力,就有很多红砂往下滚。再把学生带到坡底,
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细软红的砂子,没半点植被,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了土地被侵蚀的危害。整个教学我觉得最成功之处在于学生亲历了植被对土地被侵蚀的重要作用。加上在户外教学,学生能直接进行观察,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明确的观察到,有植被的土地在同样大小的雨量情况下受到的冲击要小很多,也就是土壤流失明显减少,但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能再强化学生爱护植被的这种意识就更好了。
讨论实验计划和做实验来验证各自的实验计划,学生在写实验计划的时候较为认真,但还需要强调应该每次只研究一个实验条件,另外的条件都要保持一致。对于实验计划的书写要规范。这里还要学生实验时降雨的时候高度要一样,另外要让学生能说出土地被侵蚀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土地侵蚀的危害。对于流水侵蚀带来的好处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搜集资料,然后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即对上节课所讨论的“有无植被覆盖”、“坡度的大小”、“雨量的大小”三个因素入手,设计研究计划,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学生对这三个对比实验十分感兴趣,他们先制定研究计划,然后设计两组对比实验。讨论哪些条件是不变的,需要改变一个什么条件。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最后根据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本课既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脑的观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对“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更加清晰。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认识自然事实”的基本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
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还下载了关于黄河的视频,在课堂的上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素材,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很大的信息量。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老师交流的也是很好,实验准备充分,所以完成实验的时间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