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龚苏晓,江纪武.黄花蒿中青蒿素及其生物合成前体的分离及含 量变化[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4):211-212.
[17]杨水平,杨宪,黄建国,等.青蒿素生产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 植物学报,2004,12(2):189-194.
generationoftransgenic plants[J].PlantCellReports,1966,15(12):
929—933.
[13]Brown G D.Cadinanes from Artemisia annus that may be interme- diat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rtemisinin[J].Phytochemistry-Ox- ford,1994,36(3):637-641.
1青蒿素前体的研究
与青蒿素生物合成有关的中间体有十几种,其 中最重要的是青蒿酸、青蒿素B、青蒿烯、二氢青蒿 素等。 1.1青蒿酸
青蒿酸在黄花蒿中含量高,具有适宜的化学构 象,是合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手性合成单体及前 体。1983年许杏祥等[2]最先研究了从青蒿酸前体到 青蒿素的半合成,并于1986年报道了以R一(+)一2 香草醛为原料.经14步合成青蒿素的合成途径。 1983年Sehmid G等[3]应用烯醇醚5在低温下光氧 化反应中引进过氧基,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1988 年。汪猷等[4]以青蒿酸为前体,用黄花蒿匀浆体系进 行了青蒿素及青蒿素B的生物合成。实验过程中在 匀浆中加入放射标记的青蒿酸,结果在青蒿素和青 蒿素B中检测到放射性标记,故认为在由(2一-4C)一 3’5一二羟基一3一甲基戊酸一8一内酯[(2_14C)一MVA]合 成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过程中,青蒿酸是一种重要 的中间产物。有研究报道,利用14C标记的青蒿酸和 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进行了青蒿素体内和 体外的生物合成研究。得到了相似结论【5-6]。Jung M 等【7]的研究表明.青蒿酸在青蒿中的含量几乎为青 蒿素的10倍,而且显示出同样的抗疟活性,由此进
1 994年Weather P J等[io]在发根农杆菌ATCC 1 5 834诱导的黄花蒿发根培养产物中检测到了青蒿烯。 同年Brown G D[13J在研究由青蒿酸转化为青蒿素的 过程中,从青蒿中获得杜松烯,并推测经杜松烯合成 脱氢青蒿素并最终合成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4二氢青蒿素
近年来,出现了以二氢青蒿素为前体原料的两 种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一种是将二氢青蒿素与三 氟乙酸酐反应制得三氟乙酰基二氢青蒿素,不经分
[15]Herman J。woerdenbag H J,Jos F J。et a1.Production of the new antimalarial drug artemsinin in shoot cultures of Artemisia annua L [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3(32):247—257.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强效、低 毒、无抗性抗疟特效药,尤其是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 喹恶性疟疾的特效药。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在0.4% 一1.0%之间,从天然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难以满足市 场需求,而青蒿素化学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毒 性大、产率低,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青蒿 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正方兴未艾[-|.利用青蒿素前体 进行生物合成青蒿素的技术极有可能成为大规模生 产青蒿素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青蒿素前体、青蒿素生 物合成路径、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概况等方面做 一综述。
[14]Wallwaart T E,Bouwmesster H J.Hille J。et a1.Amorpha--4,l l-diene
synthase:cloning and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a key enzyme in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the novel antimalarial drug artemisinin[J]. Plants,2001,212(3):460--465.
1987年Akihila A等[6]报道了(3H.·4C一22)标记 3RS—MVA到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转化。Vergauwe A等[12]认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的黄花蒿转基因 植株.可通过刺激合成途径中某个关键酶的过量表 达和抑制消耗青蒿素合成前体的其他代谢途径中的 关键酶来达到青蒿素稳定高产的目的。1996年 Brown G D e¨]从青蒿的地上生长部分中分离出了新 颖的开环杜松烷和二羟基杜松交酯.用1H和BCC— NMR光谱学鉴定了其结构。并提出了由青蒿素B和 青蒿酸通过二羟基杜松交酯和4.5开环杜松烷的醇 烯互变体生物合成青蒿素的机理。青蒿素和青蒿素 B均来源于青蒿酸,这与Jung M和汪猷等得到的结 论一致。 1.3青蒿烯
[作者简介]卢文婕,女,在读硕士。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08—12—10
一步证实了青蒿酸是青蒿素合成过程的一种重要中 间体。1990年黄敬坚等【8]应用幼苗水插法和顶株扦 插法,在黄花蒿体内以(2-1^C)一MVA为前体,成功 地合成了青蒿酸。1991年夏志强等【9j报道青蒿酸甲 酯经溴化产生溴化物,再经氘解生成(1 5—2H)一青蒿 酸甲酯,再经水解生成(15—2H)一青蒿酸,之后他们 又用同样方法合成了(15—3H)一青蒿酸。1994年 Weather P J等[m]在青蒿毛状根中检测到青蒿酸、青 蒿素B以及青蒿烯,故而认为青蒿酸、青蒿素B和 青蒿烯为青蒿素合成过程的中间体。2003年Abdin M z等…]亦证明了青蒿酸是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体。 1.2青蒿素B
万方数据
69
_,桫牟詹II爹阮学诼·刑垤u
2009 V(J1.10 No.2
讲座与综述
离直接与酚类反应;另一种是将二氢青蒿素与乙酸 酐反应制得乙酰基二氢青蒿素后再与酚类反应。
2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路径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 途径,可分为3步: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 经内酯化形成青蒿素。Wallwaart T E等…]将青蒿素 的生物合成途径概括为:FPP_+4.1l一二烯倍半萜_+ 青蒿酸_+二氢青蒿酸_二氢青蒿酸过氧化物_青蒿 素。植物类异戊烯生物合成存在甲羟戊酸和丙酮P 磷酸甘油醛两条途径,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 成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属于甲羟戊酸途径。1987 年Akhila A等[6】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跟踪法发现青蒿 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为:FPP_青蒿酸-+二氢青蒿 酸_青蒿素。
(19):27-28. [2]许杏祥,朱杰,张联。等.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结构和合成XXlll.
脱氧青蒿素碱降解产物和内酯构型的结构测定[J].化学学报, 1989,47(8):77i-774. [3]Schmid G,Hofheinz W.Total synthesis of Qiashaosu[J].J Am Chem Sac,1983,105(3):624-625. [4]汪猷,夏志强,周凤仪,等.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Ⅲ[J].化学学报, 1988,46(i1):1 152-1 153. [5]Sangwan R s,Agarwal K。Luthra R,et a1.Biotransformation ofartean- nuic acid into arlemnnuin-B and artemisinin in Artemi8ia annua [J].Phytachem,1993,34(5):l 031-1 032. [6]AkhilaA,Thakurrs,Poplis P.BiosynthesisofartemisinininArtemisia annua[J].Phytochemistry,1987,26(7):l 927-1 930. [7]Jung M,Elsohly H N,Mc Chesney J D.Artemisinic acid:averstile chirasython and biopreeursor to natural products[J].Planta Medi— ca,1990(56):624-626. [8】黄敬坚。周凤仪,吴莲芬,等.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I[J].化学学 报。1990。48(5):275—277. [9]夏志强,黄敬坚,汪猷。等.青篙素生物合成研究Ⅱ[J].化学学报, 1991,49(10):1 514-1 518. [10]Weather P J。Cheetham R D,Follansbee E.Artemisinin production by transformed roots of Artemisia annua[J].Biotechnol Lett,1994, 16(2):1 281-1 286. [11]Abdin M Z,Israr M,Rehman R U,et a1.Artemisinin,a novel an— timalarial drug: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for el[I- haneed production[J].Planta Med,2003,69(4):289-299. [12]Verganwe A,Cammaert R,Vandenberghe D,et a1.Agrobactefium tumefacie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 rtem/s/a dlnn//Mt£.and re—
讲 一座-与-综-述……●……….-_--_……一硎”_≯钞牟詹II:爹隧学诼 2009盆F-第10卷第2期
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卢文婕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青蒿素前体;生物合成;青蒿酸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09)02-0069-02
4结语
目前,青蒿素的化学合成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组 织培养细胞中的青蒿素含量甚微,没有很大的产业化
潜力。如果将青蒿素合成途径从植物“搬到”微生物体 内。通过大规模发酵培养实现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就
能达到高产,从而达到大规模生产Fra Baidu bibliotek蒿素的目的。
参考文献 [I]梅林,石开云.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
Wallwaart T E等[14]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分离出 了3种关键酶:3一羟基一3一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DPS)、倍半萜合酶(环化酶)。 杨水平等[17j深入研究了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获得了以下信息:①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代谢调 控,可通过添加生化合成前体,或控制关键酶,或激 活对关键酶控制的基因.或关键酶基冈转化等.大幅 度提高青蒿素含量: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变关键酶 基因,可增强控制酶的效率。因此,在青蒿素合成过程 中通过体外调节。使细胞代谢向合成青蒿素的方向 移动,可提高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青蒿素的产量m]。
3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3.1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 青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各种生理生态因子可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青蒿素产量.这些因子主要有外源 激素、芽分化及其他因素。 3.1.1 外源激素影响Herman J等[15]在培养时加 入外源激素,如水解酪蛋白或Naftine。发现它们均 能提高青蒿素产量。 3.1.2芽分化影响有研究报道在农杆菌诱导的发 根芽培养时发现.未分化的黄花蒿培养产物青蒿素 含量很低,而分化后含量却很高。这说明培养时一定 程度的分化是青蒿素合成的先决条件。 3.1.3其他因素龚苏晓等[惦1检测了处于生长期的 不同产地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及其生物合成前体青蒿 酸及二氢青蒿酸、倍半萜类的含量。证实了压力可促 使二氢青蒿酸转变为青蒿素的假说。 3.2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及其基因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