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公共管理范式
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
![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588d15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b.png)
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西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理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新公共管理范式进行评述,包括其理论基础、主要特点、实践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争议。
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为我国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依据以及核心观点。
接着,将分析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特点,如强调市场导向、注重绩效评估、提倡分权与参与等。
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新公共管理范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成效。
本文还将关注新公共管理范式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问题等。
本文将总结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优点与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全面评述,本文旨在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框架,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也希望本文能够引发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思考,为构建更加高效、公平和透明的公共管理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理念新公共管理范式,作为一种在西方国家广泛兴起的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模式,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公共管理范式强调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中,公共服务的提供往往注重过程和程序,而对于结果和效率则相对较少关注。
新公共管理范式则要求公共部门像私营企业一样,注重结果导向,强调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
新公共管理范式倡导公共部门的市场化运作。
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新公共管理范式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私合作、外包、合同制等方式,让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从而激发公共部门的活力和创新力。
新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8d9e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2.png)
新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一种在公共管理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的理论框架。
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兴起,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公共管理范式相对于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旨在提高公共机构的效率、灵活性和透明度,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市场经济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领域。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的管理要像市场经济一样高效和灵活,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效益。
新公共管理范式主张强调市场化竞争、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
它强调政府机构应像企业一样进行经营管理,注重效率和效益。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强调公共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
与传统公共管理模式不同,新公共管理范式鼓励政府机构与外部组织或私营部门合作,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公共服务交给特定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另一个特征是强调公共机构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新公共管理范式认为,公共机构的绩效评估应该建立在量化的指标和目标上,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激励机制也被引入来激励公共机构和公务员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另外,新公共管理范式还提倡公共决策的参与和透明度。
它认为,公众应该有权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公共部门的决策与公众的需求和期望相符。
透明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公共部门的决策过程和资源使用应向公众开放,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新公共管理范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批评者认为,过于强调市场化会导致资源的私有化和不平等分配。
他们还指出,过分追求效率和经济性可能忽视了公共管理的一些重要价值,如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
此外,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实施也面临着政策落地和组织改变的挑战。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一种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的理论框架。
它通过引入市场经济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强调效率、绩效和结果导向,注重公共部门与外部组织的合作和委托代理关系。
《电子政务》复习题及答案(分题型汇总)
![《电子政务》复习题及答案(分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6d95d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f.png)
《电子政务》复习题及答案 (分题型整理)题型: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20 道,判断题 30 道,共 90 分。
开卷,机考。
1、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 ( C ) 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计算机技术B.通信技术C.信息技术D. 网络技术2、在组织结构上 , 政府再造主张建立一个无缝隙的( B )组织结构。
A.金字塔式B.扁平式C.分权式D. 科层制3、数“字鸿沟”又称为 ( B )。
A.电脑鸿沟B.信息鸿沟C.网络鸿沟D. 资源鸿沟4、电子政务在 ( B ) 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A.政府再造运动B.新公共管理改革C.信息技术D. 政府改革5、新公共管理改革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 D )和公共服务之中。
A.政府部门B.行政部门C.管理部门D. 公共部门6、电子政务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政府转变创新行动,通过发挥与利用 ( C ) 的驱动作用,发展与传递高质量、无缝、集成的信息和公共服务,重构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流程,整合系统应用及功能,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包容和电子民主。
A.计算机软硬件技术B.网络通信技术C.信息和通信技术D. 信息安全技术7、在线服务即为公民、企业提供的在线服务。
这一层面通常也被称为电子政务的( B )。
A.窗口B.前台C.基础D. 后台8、电子政务鼓励政府利用对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允许政府重新定义其职能,变成以( A )为中心的政府;能在不降低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A.公民B.企业C.顾客D. 效益9、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 B )。
A.政府业务信息化B.政府再造C.政府治理模式D. 政府服务范式的转变10、电子政务是一种( B )模式。
A.政治B.治理C.管理D. 服务11、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 C )。
A.手段B.途径C. 目标D. 组成部分12、电子政务是( A )某一阶段的具体实现。
_新公共管理_范式及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对策
![_新公共管理_范式及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846f04cc17552707220879.png)
树立效率意识,实现公共管理中公平与效 率的统一对于政府来说,有效地增进公共利益 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都是需要认真履行的职 责。公共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
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行政水 平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市场
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 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 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 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政 府为了高效地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让许 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机会加入到提供服务的 行列中来。
4 、我国传统上属于情理社会而不是法理 社会,且权力制约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 解决。
5 、传统的观念认为,微观经济领域应该 由私营企业承担,而公共服务领域则应该由政 府垄断。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之所以效率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造成的权力过 分集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 组织结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人浮于事。
(下转第 1 8 9 页)
-187-
经 济 管 理 论 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年第 4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eb.2006
现产业、产品技术升级的永恒动力,也是企 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应 以引进为基础,立足自主开发,以刨新为动力, 把产品和市场做新、做精、做深、做大,向全国 乃至世界高水平冲击。
3 、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 政府的管理效能和行政效率
树立“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 社会的关系段,我国在行政改革中,应根据市场 经济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培养社会力量, 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另一方面,让政府官员树 立“管理”和“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组织由 “官僚机构”转变为公共服务的“管理机构”,重 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树立 效率意识,增强活力,进行结构调整,结合本部 门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大胆利用企业管理的 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使有 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公共物品。
第四章:新公共管理范式
![第四章:新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f7ea991179563c1ec5da7169.png)
小结
( 1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理性 经济人”范式,然而由于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 个人的合理选择必须依赖于其他人选择的合理 性。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所关注的理性的人如 何协调各方的选择以实现它们的互利。 ( 2 )公共选择理论要求关注如何制定正确的 策略和机制,以使社会能够从个人的各种合理 选择中产生一个单一的合理而公正的选择以实 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2)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1)里根政府的意识形态重塑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近50年历史的民生主义意识形态。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就是问:
市场至上、个人自由、政府最小化与社会最大化。
开展“政府收缩计划”: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放松管制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范式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管理主义运动” “市场化的行政改革” “企业型政府” “重塑政府运动”
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方国家出现的三大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失败 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信任危机
“在10年里,财政赤字失去控制,全国的债务超 过了4万亿美元,平均每位男人、女人和小孩16600美 元。但赤字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下面,美国人相信, 还存在巨大的看不见的浪费。联邦政府简直就是破产 了” ——戈尔
)
•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 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 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 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基本假设:经济人 经济市场 消费者与厂商 货币 经济决策 政治市场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选票 政治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 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行为,其结果都应从人类 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2)人的经济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无论 处于什么位臵,追求私利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都是 最基本的动机。 (3)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一样, 其行为的基础仍然是交换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对策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669410ff00bed5b9f31dcd.png)
经 济 管 理 论
中国科技信息 2 0 0 6年第 4期
一 — — — 一 — — — — — — — — — —
坛
—
C IA S I C N EH O O Y HN CE EA D T C N L G N
‘ ‘
新 公 共 管理 ’ 式 及 当前 中 国行 政 ’范
关键 词 : 新 公 共 管理 ; 行 政 改革 ; 用 对 策 适
翌
…
:
廿 ( g+ m, 场 , ’ 蓑 砉 M 。 s) 市 规 箍 r M i 以 , 种 式 竞 机 引到 府 共理 来 蕞每 方将争制入政公管中 , 兰 的 a ke E s P i 蓉 荐 B e uc r d b a 目箍 _ 从 提 服 供 的 量 效 。 此 政 翁 而 高 务 给 质 和 率 因 , ; m? n吼 ? m 、 期rrei 磊 n pnr t u a 。 岛e 世 e曲 芝 薹 府 了效实 公服 的 能 应让 为高 地 现共 务职 ,该 许 r。 r有t) ( w 三l’ n , i h 曼 Ne New g政、新治理 m 理 矗 多 同 行 和 门 机 加 到 供 务 荐 一 。 行列 中来。 部 有 会 入 提 服 的 不 的 业 口 新右派 ( H 一 … ; orn) v e n , ea c 譬 。 。 国统 属情 社 而是 理 ”口 传 上 于 理 会 不 法 3引企 的 理 法 管 经 ,高 4 我 、入 业 管 方 和 理验 提 銎 理模式 所取代 经 公 ; ’ ; 零 熹 霜。 政树立 理 能 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 詈 喜 ,并 认为 鍪 1 ’、 ' 1 会 ”嚣 府 管管理”和 政 率 的 “效 和 “效 々 以市场 为基础的治 …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c1d0a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6.png)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公共管理的新范式公共管理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它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为宗旨、公民权利主体成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新阶段。
摘要: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
在此网络结构中,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功能要素。
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网络结构;协调;整合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新的寻找“公共部门协调与整合机制”的改革运动。
这一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一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
一、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从理论渊源来看,整体性治理的出现既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衰落以及19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改革所造成的碎片化的战略性回应,又是一定意识形态的折射还是合作理论的一种复兴,只不过其内容要更加复杂。
首先,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衰落和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碎片化”的战略性回应。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适合于大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也是管理大规模人口所必需的。
其次,整体性治理风行于西方国家还有着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在美国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批评并对其大有取代之势的是新公共服务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登哈特。
在英国,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发展起来的是整体性治理范式,其代表是佩里.希克斯和帕却克.邓利维。
英国新工党政府实行的“协同政府”即是作为一种象征,它与之前连续执政18年之久的保守党政府的碎片化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回应了对英国中央政府“空心化”导致的责任问题和能力问题的担忧。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00120dbb68a98270fefa01.png)
从理论上讲,“新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 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 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在政府内部 的管理体制改革上,也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它克服了官僚体制下对公共物品的垄断或管 制供给的做法,采取了分权和权力下放,实 行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了公 共管理机构的形象即对人员的管理
4,重视效率追求
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方面主要采 取三种方法:
(1)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2)重视结果。 (3)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 段。
5.改造公务员制度。
(1)通过推行临时雇佣制、 合同用人制等新制度,打破传 统的文官法“常任文官无大错 不得辞退免职”的规定。 (2)废弃公务员价值中立原 则。强调公务员与政务官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
谢 谢 观 赏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传统公共行政力图建立等级森严的强势政 府,强调扩张政府的行政干预。新公共管理则 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 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 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 的节省。 竞争机制的引入带来了公共部门服务的市场 检验、优胜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必须以收费来筹款,通过创造新的收 入来源以保证未来的收入”,还必须转变价值观,尽可能使政府 公共管理者转变为企业家,学会通过花钱来省钱、为获得回报而 投资新公共管理认为社会更需要预防,即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服 务。为此,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工作放在预防上。有预见的政府会 做两件根本的事情: (1)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 (2)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新公共管理作为尚在发 展中的理论思潮,但与传 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 “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 一系列的创新主要 表现在如下四个方 面:
政府营销:新公共管理范式视角下的制度解析
![政府营销:新公共管理范式视角下的制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fe551f14791711cc7917f3.png)
作 为公
1 经
.
济人 假 设 背 后 的 制 度 选 择 内涵 亚 当 斯 密 揭
。
.
理 基础 上 的政 府 营销 理 论 就是 以 政 府 的 经 济人 特性 为
总统 戈尔全 面负责这项 工 作 戈尔在接 受任务后 邀请
了政 府官员
、
研究基础的
。
学 者以及 企业 界知名人 士 召开 了
。
,
一
场高
政 府 在社 会经 济 活 动 中有 着相 对 特 殊 的身份
、
地
层研讨会
,
为政府创新献计献 策 在 研 讨会 上
摘
要
:
2 D世 纪 8 D年 代
,
新 公 共 管理 理 论 的 兴 起 掀 起 了
. .
一
场政 府再 造运 动
一
,
用 企 业 化 体 制 取 代 官僚 体 制
,
建立 市
场 式政 府 的 观 点 成 为政 府 创 新 的 主 流 观 点
政 府 营销 即是 由这
.
观 点衍 生而
、
采
。
本 文 从 政 府 行 为 的 经 济人 假 设 前提 及
以 自我 利 益 为 出 发 点
。
.
样 也是
.
理 论 的建 立 与发展 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一
根据 成本 收益 原 则来 决定 自己
。
.
政 府 营销 的 制 度 分 析
一
行 为 的 这 是 布坎 南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
市 场 营销
直都是 企 业 管 理 的重 要 内容
一
‘
公共管理的“范式”变化课件
![公共管理的“范式”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5198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e.png)
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输和 处理的效率,保障信息安全。
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知识的复合 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全球公共治理的发展趋势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的需求增加
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这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科技进步的影响
新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 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是一个挑战。
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公共管理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全面 的视角,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感谢您的观看
背景
工业革命前,社会经济活 动相对简单,政府职能需 求有限。
实例
封建社会中,政府主要负 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较少涉及经济和社会事务 。
公共管理时代的出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
政府职能扩大,开始涉足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 理。
背景
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活动变得复杂,政府需 要更广泛地履行其职能。
实例
20世纪初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政府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公共管理“范式”的演变过程
特点
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同时开始注重管理和服务效率 。
背景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增加 。
实例
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旨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 效率。
02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兴 起
公共管理范式
![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aec9998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b.png)
公共管理范式
第一阶段是传统公共管理范式,它主要强调政府的权威、规范和控制。
这种管理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统治式管理”,政府是唯一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公众的参与度较低。
第二阶段是新公共管理范式,它主张市场化、效率化和公众参与。
这种管理方式试图缩小政府的规模和权力范围,鼓励公众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并采用市场机制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第三阶段是治理式公共管理范式,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解决公共问题。
这种管理方式试图建立一个以合作、协调和共同治理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与公众共同负责公共事务的管理。
第四阶段是创新式公共管理范式,它主张创新、变革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管理方式试图推动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公共管理范式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对公共部门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的回应和适应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管理范式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
- 1 -。
新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66dc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d.png)
新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是指在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与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注重市场化、管理技术化和效能导向,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增强公共部门绩效为主要目标。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在面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变化的挑战时显示出的局限性和不足。
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注重“制度化”和“规范化”,即依靠制度和法律来解决公共问题,但这种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元的社会问题时显得僵化和缺乏灵活性。
新公共管理范式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民营化”、“公私合作”和“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的。
其中,“民营化”是指将一些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转移到私营部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公私合作”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
而“委托代理”则是指政府委托独立的公共机构或组织来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以达到专业化和效能提升的目的。
新公共管理范式还注重管理的技术化,即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效能。
这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共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效率,绩效管理可以使公共机构更加注重成果和效能,项目管理可以提高公共项目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新公共管理范式强调效能导向,即公共管理应该以效果和成果为导向,注重结果的评价和监控。
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注重过程和规程,而忽略了实际效果的评价。
而新公共管理模式则更加注重实际成果的导向,注重评估和监控对公共政策和项目的效果,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新公共管理范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公共管理模式,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强调公共权力、行政规范和公共财政等方面的管理,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管理技术和效能导向的引入。
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和整合,形成一种更加完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公共管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4c2c1c14791711cc79176d.png)
me t 、 网 络 化 治 理 ” Go enn y New r ) n)“ ( v r ig b t o k 、
信息 社会 或后 工业 社会 的要 求 , 因而其 影 响 日渐式
因此与遵循经济学逻辑的新公共管理改结囊一陆柔性动态联结革不同整体性治理追求的是更注重全局通盘考信用低低中等偏高运作基础权威权j价格机制信任认同虑的战略它借鉴的是其他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决策轨迹星孝而f远即时完全自丰商学和文化理论的理论而不仅仅是经济学的
第 4 9卷 第 1期
V o . No. 1 49 1
响 力 , 共 管 理 的 整 体 性 治 理 范 式 日益 凸显 。 公
关 键 词 整 体 性 治理 ;网达 二 十年之 久 的新公 共管 理 改革之 后 , 从 2 O世 纪 9 0年 代 中后 期 开 始 , 方 国 家 开 始 了 一 场 西
望成 为 2 世 纪 有 关 政 府 治 理 的 大 理 论 。 信 息 1 @在
共行 政 范式适 合 于大工业 社 会 的生产 和管理 , 是 也 管 理 大 规 模 人 口所 必 需 的 。但 是 , 一 范 式 不 适 应 这
新 的寻 找“ 共 部 门协 调 与整合 机 制” 公 的改革 运动 。
这 一趋 势不 仅在 英 国 、 大利亚 和新 西 兰这些 被称 澳
生越 来越 大 的影 响力 , 以至 有人认 为 整体性 治 理有
题 : 是部 门之 间相 互转 嫁 问题和 成本 。每个 部 门 一 都把 重点 放在 自己关注 的 问题 上 , 而让 其他 机构或 部 门来 承 担 相 应 的代 价 。二 是 相 互 冲 突 的 项 目。 两个 或者 更多 的机 构 从 事着 目标 之 间相 互 冲 突 的 项 目, 者尽管 机构 之 间从事 同一 或者 相互协 调 的 或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3a02c0050876323112129e.png)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在70年代,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了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而它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
整体性治理_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整体性治理_公共管理的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7f6a3983d4d8d15abe234e69.png)
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 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 新的寻找 公共部门协调与整合机制!的改革运动。 这一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 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 撒克逊国家非 常明显, 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 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 对 于这一新趋向, 各个 国家有 不 同的 说 法, 相关 词 汇有 整 体 性 治理! ( H olistic Governance) 、 整 体政 府! ( Whole of Go ver nm ent ) 、 协 同 政 府! ( Jo ined up Govern m ent ) 、 网络 化治理! ( Gov er ning by Net w ork) 、 水平化管理!( H o rizontal M anagement ) 等等。其 共同点是通过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地 跨界!合作 以解决 复杂 而棘手 ( w icked pro blems) 的公 共问 题, 增进公共价值。# 在梳理和整合现有文献并考 察其演进轨迹的基础上, 本文倾向于采用 整体性 治理!这一提法。当前, 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 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以至有人认为整体性治理有 望成为 21 世纪有关政府治理的 大理论。∃ 在信息 技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Dig it al Era) , 公共管 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胡象明, 唐波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
摘要 近年来,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整体性治理兴起 的背景、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研究的主要论域。新公共管理时期个体主义思维方式的滥觞及 其在实践层面留下的治理的碎片化, 直接刺激了整体性治理的兴起。强调 以问题解决!作为一 切活动的逻辑, 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 优势, 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在此网络结构中, 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 关键性功能要素。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 21 世纪, 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 响力, 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工具)【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工具)【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40102a316fc700abb68fcd8.png)
第四章公共政策工具4.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工具的实质和作用1.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的原因(1)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某些公共政策实施的失败,在探寻失败的原因时,促使对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与运用做出反思。
(2)为改变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失误以及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政府治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促使更多地从选择新的治理工具方面寻找革新的道路。
(3)当代政策科学研究日益朝着应用性方向发展,关注政策的贯彻实施,促使研究者更多地考虑有助于操作的工具性知识。
(4)政策科学研究的领域是不断扩展的,不断寻找新的研究领域,过去不太受人们注意的政策工具也逐渐被纳入到学科的范围之中。
2.政策工具的实质(1)将政策工具理解为实现政府行为的机制;(2)将政策工具理解为政府推行政策的手段;(3)将政策工具理解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
3.政策工具的作用(1)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指与政策目的、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的是政策工具,政策目的、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政策工具作为媒介与手段。
(2)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关系到政策成败的关键。
指政策执行的核心就在于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工具,政策执行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政策工具选择和确定的过程。
4.政策工具的发展具体发展如表4-1和表4-2所示。
表4-1 新公共管理范式:公法机制到私法工具表4-2 新治理范式:从一元工具到多元工具二、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1.自愿性政策工具自愿性政策工具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如表4-3所示。
表4-3 政策工具图谱(1)家庭与社区在家庭和亲友中,儿童、老人和病人通常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照,或是照看,或是金钱上的资助。
这些照看和资助虽然都得不到经济上的回报,但却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①优点。
除开政府选择对家庭和社区的这些行动进行授权或提供补贴外,一般不需要政府太多的支出。
②缺陷:a.在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时,基于家庭和社区的政策工具通常就显得很乏力;b.与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相比,家庭和社区分散提供的服务缺乏规模效应;c.一味地依靠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解决公共问题可能存在不公平。
试论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的范式比较
![试论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的范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be3842967ec102de2bd89d9.png)
、
自由
,
在 政 府 部 门 与政 府
面 质量管 理
度 式
、
`’
一站
改革
化 以 及 市 场 化 同 时 将合作机 制 与竞 争 机 制 引 入
以 使 政 府 职 能 得 以实 现 转 变 制
、 。
组织中 过程中 然结果
。
政 府 部 门 或 组 织 在 对 社 会 公共 事 务处 理
,
标 准等 等
”
办 证大 大 厅等
公 共财政 政
。 。
,
,
而无
表 一 三种 范 式 的 综 合 对 比
新 公 共管 理 无 缝 隙政府 府 兴 起的时代 代 上 世 纪 七 八十 十 上 世纪九十 年代 其 他名称 称 市 场 化政府 企 业 型政府
重 塑政府 府 理 论创造 与 美 国 奥斯邦
、 、 、
政 府 和 整 体性 治 理 三 大公 共 治 理 范 式 被 提 出 逐渐兴 起
、 、
’`
,
所 受批判 判
竞争 与 公 共价 价 缺失 公 共责 责 值 观 的 矛 盾冲 冲 任 突
、
政府流 流
;
为 政 府 需 承 担的 公 共 责 任 共 产 品 市 场 化 为 导 向进 行 单 位公 共 责 任的 缺 失
。 。
无 缝 隙政 府 改 革 以 公
,
程重 构混 乱
与无序
张国 家干 预的强化 模式的引入
。
并
主张 利
整体性治 理
上 世纪九十
新公 共管理
、
、
无 缝 隙政 府 和 整体 性 治
。
无缝隙政府可被视 为新 而 整 体 性 治 理 理 论可 被
新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2e38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c.png)
新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旨在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传统的公共管理范式注重官僚主义、规则与程序,而新公共管理范式则提倡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新公共管理范式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1. 强调结果导向:新公共管理关注实现明确的目标和成果,强调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果。
2. 强调客户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强调市场化的服务提供,鼓励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
3. 强调分权和授权:新公共管理倡导将权力下放到更低层次的组织,激发创新和负责任的决策行为。
4. 强调合作与合作:新公共管理鼓励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合作,倡导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
5. 强调学习与适应: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部门应不断学习和改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实践方式包括市场化改革、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外包和特许经营等。
新公共管理范式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众参与,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新公共管理范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
评,如忽视公共价值、市场化导致的不公平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新公共管理——精选推荐
![新公共管理——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d55d9f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7.png)
三,新公共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开始的公共管理改革,尽管其性质、规模、方法存在差异,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已出现,在权力日渐不集中的公共部门中,培育起以业绩为导向的文化。
根据一些专家的分析,这种新管理范式是以下面八个趋势为特征的:(1)权威权力下放,提供灵活性;(2)确保业绩、控制、责任;(3)发展竞争和选择;(4)提供相应的服务;(5)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7)提高管制质量;(8)在权力中心加强决策功能。
这种新的公共管理范式一般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
劳伦斯·R·琼斯(Lawrcnce R·Johnes)和弗雷德·汤普逊在《面向21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1999)一书中涉及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五个“R”(即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五个战略):Restructuring(重构)、Reengineering(重建)、Reinverting(重塑)、Realigning (重组)、Rethinking(重思)。
他们说,这五个R提供了理解构成新公共管理的分散概念的一个框架。
他们力图以一种合理和有顺序的方式安排这五个概念,以便用于知道现实的组织革新和变迁,并认为进行这样一种系统改革的时间不少于5年,10年更合适。
他们对公共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阶段(五种战略)作如下的总结:1.重构(Restructuring)——查明组织的核心能力(或权能);——消除组织中任何不能增加其服务价值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妨碍绩效的规则;——将一切不属于核心能力的事情承包出去;——工具:全面质量管理(TQM)、价值链分析、基于成本的活动(ABC)。
2.重建(Reengineering)——改变而非固定现有的流程;——将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置于运作的核心;——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进行组织建设;——以过程而非职能为基础进行组织设计,并确定其在组织图中的适当位置;——以改善服务质量为焦点,并减少循环时间和成本;——工具:现代数据基础、专家系统和信息技术;团队、标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 于社会成本。(只要不存在交易费用, 外部效应将自动趋于消失) 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中, 清晰界定的产权对于优化资源配臵和提 高经济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科斯定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明确界定 产权和产权自由转让的重要性。在存在 交易费用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界定产权, 能够降低费用。
Y理论的假定包括: (1)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正如游戏和休息一样是 自然的,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 (2)外来的控制、惩罚以及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 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有自我指挥和自我 控制的能力; (3)对目标的参与同获得物质报酬一样重要,人们更看 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4)一般人在恰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任,而且 会追求责任; (5)不是少数人,而是许多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相 当高明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6)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得到 部分的发挥。
“我们将通过服务于顾客、授权于雇员、 致力于卓越,来重塑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为 此,我们将创造一种明确的使命感、下放权力 与责任、用激励取代规制、开发基于预算的产 出、用顾客满意来测量我们的绩效。”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项目成员工作卡
(3)新西兰新公共管理运动 ——“改革的典范”
• 背景:1984年工党上台 •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 失业率大增 •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干预政策 • 预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
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 致而又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激 励相容,使代理成本最小化? 关键在于外部的市场制度与内部激励、 约束制度安排的协同配合,才能最大程度 地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双赢。 委托人要建立对代理人的制衡约束机 制来克服潜在的代理人权力滥用和选择偏 差,并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代理人提供真 实的信息并采取有利于委托人的决策行为。
格利斯委员会的报告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本质上是一样 的,它们应该按照同样的经济参数和管理 原则进行判断和评价,政府就应该像一个 大型美国公司那样进行组织和管理”
2)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 联邦政府面临的环境特征:信息时代、财 政赤字和信任危机 “行政系统重塑运动”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 戈尔报告
亚当· 斯密的理想市场状态在实践中需要 附加两个条件。一个是竞争者充分地多,另 一个是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备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交易双方所 掌握的信息量不等,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 一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交易 关系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及知情人被称为代理人, 不知情者被称为委托人。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范式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管理主义运动” “市场化的行政改革” “企业型政府” “重塑政府运动”
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方国家出现的三大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失败 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信任危机
“在10年里,财政赤字失去控制,全国的债务超 过了4万亿美元,平均每位男人、女人和小孩16600美 元。但赤字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下面,美国人相信, 还存在巨大的看不见的浪费。联邦政府简直就是破产 了” ——戈尔
(3)新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新经济理论引入的公共选择理论、委 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成了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支撑。
(4)私人部门变革的影响 1) 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 变化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 2)私营经济部门要求,促使政府变革其 管理方式以适应前者变革的方向和促进 经济的发展。 3)为保持国家的竞争力,政府也自行调 整其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
(3)把所有可能由私人部门完成的活动和决策都尽 量交给私人部门完成。所以要进行公共部门的私 有化改革,并进一步放松规制、完善市场竞争机 制。 (4)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建竞争结构 和激励结构,在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垄 断的同时,使权力重心最大限度地向基层转移。
2、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 — 代理理论关注在委托人和代理 人在目标、利益不一致而信息又不对称的 情况下,如何实现激励相容,即如何能够 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得以实现又能够满足代 理人的合理要求。
1958年 1980年 • 大部分时间不信任政府“秉公办事”: 23% 73%
•
• 华盛顿的人们浪费我们纳税所缴款项 • 中很多金钱: •
43%
78%
“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20%的美国人相信联邦政府 会做正确的事,而在30年前,这一比例却有76%。”
(2)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一是对公共部门的规模 二是对政府部门的活动范围 三是对以官僚机构为特征的政府工作方式
二是新制度经济学,侧重于用经济学 的假设和方法来分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 制度安排及其变迁问题,包括市场制度、 企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和行政制度, 等等。 代表性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 论、产权理论等。
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 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 应用于政治科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
•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以从四个层面观察 到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
• (1)公众与政府的关系; • (2)选民与代议制代表的关系; • (3)在政府中引入契约承包的竞争机制后上级 或主管部门与公有部门中承包者的关系; • (4)公有部门的部门管理者与政府外相关承包 者的关系。
在公共部门引进契约形式是解决代理问题 的主要途径。
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范式彻底解构了公共行 政范式来自政治学的理论基础,转而将 自己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经济学之上。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 学的两个分支学科: 一是新政治经济学,即运用经济学假设、 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研究公共部门政治和行 政过程的经济学分支。 代表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5) 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生活 的发展,而且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 生了和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更快、更 有灵活性、更具人性化和更具民主性的 管理方式,包括扁平化、网络化和多元 化的管理系统,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6)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1)要求各国政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重新审视定位; 2 ) 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格局对公共管 理的效率和效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全球化推动公民社会和全球结社的兴 起,导致政府权力部分地上移或下移 ; 4)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推动政府改革进一步向民主和法治的方 向发展。
)
•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 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 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 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基本假设:经济人 经济市场 消费者与厂商 货币 经济决策 政治市场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选票 政治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 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行为,其结果都应从人类 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2)人的经济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无论 处于什么位臵,追求私利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都是 最基本的动机。 (3)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一样, 其行为的基础仍然是交换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实质是政府失败理论。
意义: • 1)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 和新的研究途径; • 2)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其弊端进 行反思,提出“政府失败理论”; • 3)强调规制、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
局限性:
经济人是阶段的范畴,不是永久的范畴。 这个假设过于强调了经济利益在行为中的支 配作用,忽视了利他主义的存在; 经济人假设抹杀了政治与经济活动的差 异性。该理论否认了不同于私人领域的公共 领域特殊性,实质上是取消了公共管理的学 科前提。
对新公共管理的意义: 第一、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业务可以契约外包; 第二、明确了政府在界定和明晰产权中的作用; 第三、交易费用成为衡量、评价政府组织内部运 行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四、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寻租行为。
三、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方法来源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技术革 命和产业革命、日益加剧的全球范围的 竞争和经济全球化、工作性质和劳动力 构成的双重变化三个方面的背景下,当 代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
两大领域: (1)关于宪政的经济学。
约束政府何以成为可能?应当怎样约束政府?应当允 许政府做什么?可以通过政治手段配臵的国民经济产出的份 额应当有多大?应当在什么条件下和多大程度上授予个人以 公民权?等等
(2)政治制度理论。
应该如何有效组织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交易活动? 1)投票规则理论 2)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3)官僚政治理论
1、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将组织中的管理分为 三个层次:
(1)对整个组织进行管理; (2)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3)对工人及工作进行管理
对第一层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 对第二层次:目标管理
2、麦格雷戈(D.McGregor)的X-Y理论。
X理论的假定包括: (1)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 能他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 人来说,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并以惩罚 相威胁; (3)一般人宁愿接受指挥,逃避责任,把安全 感看得重于一切。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征 奥斯本和盖布勒关于“企业型政府”的10大原则:
(1)掌舵而不是划浆; (2)授权而不是直接服务; (3)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更加关注效果而不是投入; (6)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预防而不是治疗; (9)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小结
( 1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理性 经济人”范式,然而由于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 个人的合理选择必须依赖于其他人选择的合理 性。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所关注的理性的人如 何协调各方的选择以实现它们的互利。 ( 2 )公共选择理论要求关注如何制定正确的 策略和机制,以使社会能够从个人的各种合理 选择中产生一个单一的合理而公正的选择以实 现公众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