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赏识当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度赏识当心“捧杀”孩子

大河报

核心提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话语的力量非同寻常。当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才”,但中国的孩子已受够了“虎妈”式的咆哮,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接受。如今家长懂得夸奖、赞美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一直在美国教育界盛行并被付诸实践,但任何观念都不能绝对化,而今全美各地开始对这一观念作出反思。夸奖能让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走吗?夸奖孩子其实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您掌握适当夸奖的方式、方法了吗?

□记者张瞧

事例

善意的谎言赞美造就出奇迹

儿子上幼儿园,母亲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他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让她最好带儿子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儿子,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孩子上了初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当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这位母亲的手里。

被掌声、夸奖“捧杀”的孩子

一天,郑州市的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小奕(化名)来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现年9岁的小奕上小学4年级,是整个家庭小辈中的独苗男孩,深受父母和家中老人的疼爱。据小奕的父亲介绍,儿子从小就乖巧懂事,多才多艺,上小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上四年级后,小奕的学习成绩略有下滑,起初家人没在意,但没过多久,小奕对学习表现出无兴趣、冷淡、厌倦等消极情绪,甚至说自己不愿去上学了。父母大吃一惊,仔细询问才得知,考试后老师找小奕谈过话,指出他是因为骄傲、不认真才导致成绩下滑的。小奕看到一直以来很喜欢自己的老师突然批评了他,心里觉得很委屈。

小奕的母亲说,儿子一直生活在掌声和赞扬声中,几乎没遭遇过挫折。“在家里,小奕被所有人捧在掌心里,听到的全是赞扬、肯定、夸奖,从来没人批评、否定过他。”在学校

和家庭中受惯了呵护、赞美、鼓励的小奕,如今成了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孩子,老师的一点批评,他都承受不起。

危害

赏识不可滥用、夸大

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郑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许小安称,赏识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赏识孩子的优点,“大加夸赞”,让孩子在“我能行”中走向成功是赏识教育的核心观点。“赏识教育是对传统‘棍棒教育’的否定,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要全面辩证地看事情。“赏识和惩罚都是极端情况下使用的教育手段,应谨慎使用。”许小安说,应仔细观察孩子行为的优缺点,该批评就正确批评,该赏识就适当赏识。挫折教育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经受磨练,以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应付挫折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教育孩子的手段。

许小安指出,真诚尊重和赞美孩子具体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若过多使用“你太棒了!你是天才!”等语言,会对孩子的优良人格培养不利。有些孩子为了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赏识而表现好,使得他们相信其个人价值就是为了取悦他人,此时的“赏识”就成了“毒品”。

“孩子的成长固然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夸奖也需要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首批高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表示,夸奖和赏识应是有条件、讲原则的,不能无中生有,无限夸大,更要杜绝以偏概全式的赏识。“一味赞美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不少问题,助长了孩子骄傲与自大的心理。让孩子误以为自己一切都好,所有关于自己的事物都会被无条件认可,使孩子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降低。”

原则

夸孩子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记得大概四五年前,我给当时刚上初一的孩子上一堂关于自我认识的课。当问孩子们对自己的评价时,多数孩子都说自己很棒,当让他们具体说明哪里棒时,几乎所有孩子都不能明确说出。”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郑州四十七中专职心理教师马歆源说。有一个孩子说:“我不知道我哪里棒,我只知道我很棒。”这句话猛一听觉得孩子挺自信,仔细一品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孩子对自我的品质没有起码的具体化的认知。马老师表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这样不清楚的自我认识会带给他困扰,他会在自信与自卑间游走,情绪也容易随之波动。

“家长在夸奖孩子时要遵循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只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进行评价,不要因一件事而对孩子整个人做评价,更不要让孩子错误地将一件事的成败当成衡量自己整体成败的标准。‘好’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果父母长期将‘好’字挂嘴边,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夸奖要适时适当,不是

随时随地越多越好,夸奖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未取得的成就,所以,夸奖要有目的和引导性,父母要在夸奖后帮孩子制定一个踮起脚尖或向上跳一下就能达到的新目标,使孩子不会裹足不前也不会失去信心。”蔡劲林说。

方法

要言之有物才能夸到点子上

马歆源指出,赏识一词中的“赏”,即欣赏,是因认识一件事物的价值而赞赏,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予以赞赏。很多家长的误区在于并不了解和关注孩子行为的内在,而敷衍地对孩子进行表扬,这种表扬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明确及不正确的认识。父母要表扬孩子,首先是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内在品质,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夸孩子更要言之有物,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被赏识的。

那么,怎样夸孩子才是夸到点子上了呢?马歆源举了个例子,比如要夸孩子聪明,针对4到5岁的孩子,当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到位时,家长可以说:“宝贝,你很聪明,知道什么是聪明吗?妈妈交待给你的游戏规则,你全都记在心上并领会了,并且小眼睛观察得很仔细,游戏玩得很成功。”这样夸,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聪明的意思原来是耳朵要能听全信息,眼睛要仔细观察事物。

针对大些的孩子,家长尽量夸孩子行为的背后意义,比如孩子做了体贴父母的事,家长可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夸孩子,比如“妈妈吃到儿子做的饭,真是很幸福,感觉到你对妈妈的爱了”。这样夸,让孩子知道他的付出是带给妈妈幸福的,增加他的自我认同感。

现在的家长都知道要夸孩子,夸什么,怎么夸,何时夸,比竖起拇指说“你真棒”,更值得家长思考。认真观察孩子具体的行为,用孩子的行为带给家长真实的感受,在孩子需要肯定时,用不浮夸、不造作的言语肯定孩子,孩子会在这样的赏识中发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自我。

赏识教育有误区泛泛的表扬不可滥用

半岛晨报

问:月月妈妈最近经常跟朋友同事诉苦,并且想讨教一些方法。原因就是月月什么都很好,喜欢阅读,作业能按时完成,也比较自律,家长和老师也经常表扬她,但就有一点不好,经不起任何的批评。上英语课,一旦有一个单词不会读,老师还没说话呢,她就先哭了;在家里和爸妈玩什么游戏都想赢,输了就哭,即便是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也是这样,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答:过去,大部分中国家长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原则,于是,简单粗暴用拳头教育孩子的方式成了主流的选择。在这种教育方法备受诟病之后,中国的许多家长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管怎么样,表扬是没有错误的,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并且带来幸福感与成功感。但是,有研究者却发现,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