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进行了教学组织 形式方面的改革尝试。目标是:教学组织形 式多样化,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 活动形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 式;寻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5. 特朗普制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与个人独 立研究结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时间代替固 定的上课时间。
的能力
(三)是班级的领导者
1.明确自己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的同时行 使管理和育人之职
2.班主任要经常找机会接触班级成员
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二)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地位 (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 1791年(或1792年),贝尔在印度马德拉 斯的兵士孤儿学校中,计划用沙盘来教学生 练习书写,一些教师拒绝帮助。于是,他选 择年长学生来帮助他教其他学生,这种方法 通常被称为“马德拉斯制”。
❖ 1795年贝尔回到英国,1798年出版小册子 《一个教育实验》,介绍自己的思想和具体 做法,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指导班级建设
有三种风格的班主任: ❖ 专制型(支配性指导); ❖ 放任型(不干预性指导); ❖ 民主型(综合性指导)
(三)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 1. 培养集体意识 ❖ 2. 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 3. 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管理班集体的能力
和技能 ❖ 4. 培养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 5. 培养公民意识
不成文的制度:班级个性的体现,非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 色相互流动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核心
(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应使学生学习目标共有—学习内容的价值共有—合 作性的学习观。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需要建立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认可教师群体 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 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 实行导生制教学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在当时的 英国受到了欢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曾保证对实行 导生制的学校给予经济上的资助。1808年,英国成 立了“皇家兰开斯特协会”;1811年,又成立了推 行贝尔教学方法的“全国贫民教育促进协会”。 1810~1830年,导生制在英国极为流行。贝尔于 1827年曾为此出版了一本《教育指南》。但是,因 导生制存在着把教学变成呆板、机械的训练等缺点, 从1840年起它逐渐丧失了原来的声望。 导生制曾遍及欧洲大陆。法国到1828年已成立了大 约600所导生制学校。大约在1809年,导生制被介 绍到美国,1818年兰开斯特还亲自到美国宣传和推 行导生制,1840年前导生制在美国极为盛行。
6. 协同教学:大组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 组彻底实施个别教学。
(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 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 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 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二、班级组织的形成
经历三个阶段:
(一)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五、班级组织的功能 (一)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社会价值观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基
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行为规范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角色
(二)个体化功能
1. 促进发展功能:知识及认知、情感、兴趣态度、 社会技能
❖ 贝尔与兰开斯特在实施导生制的具体方法上有着不 完全一致的主张和做法。
❖ 1805年,贝尔和兰开斯特见面相识,他们就实施导 生制交换了意见。
❖ 在使用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 着一排排长课桌,每排约十多个学生,其中 有一个导生。一位教师首先教这些导生,然 后由他们领着一排学生围站在一个地方,把 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以后, 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由于 有了作为助教的导生,所以一位教师在一个 教室里往往能教几百个学生。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开始仅使用于阅读和宗教教义问答上, 后来很快扩展到书写和算术方面,以后又在 高一级的学科教学中被运用。
(三)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 1.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 ❖ 2.个性矛盾期
Baidu Nhomakorabea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一)班级组织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 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
❖ 正式组织:班级组织
❖ 非正式组织: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层面的人际关 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 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 而自然形成的。有四种类型:积极型、娱乐型、 消极型、破坏型。
(四)班级组织的规模
❖ 过大的班级规模具有其不适应性: ❖ 1.不适应现代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 ❖ 2.不适应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 3.不适应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
四、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5.师生交往的全面性和多面性。 6.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二者同时发生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 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 ❖ 角色具有多重性。 ❖ 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善
于转换角色。
(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 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 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 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教师与学 生之间),渠道是复杂的。
教学原则
贝尔—兰开斯特制
贝 尔 — 兰 开 斯 特 制 又 称 导 生 制 “ (monitorial system) 。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 牧师J.兰开斯特所创。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 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匾乏的问题。其基本方法是教 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 生充任导生(monitor) ,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 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但采用这种方法, 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 们抛弃。
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应认真学习教育管理理论、潜心研 究班级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不断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此外还要不断加 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树立榜样, 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第一节 班级组织 ❖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
❖ 中世纪末学校已出现将相同年龄和相近知识经验 的学生组织起来施教的实践
❖ 17世纪,夸美纽斯: “班级授课制” ❖ 19世纪贝尔—兰卡斯特制 “导生制” ❖ 20世纪凯洛夫: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课堂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一)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能关注到集体教学未关注的方面。 1.与任课教师沟通 2.关心学生品德、智力、身心等发展 3.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 4.是学生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
(二)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1. 教学生学习做人、做事 2. 靠自己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动机、兴趣、情趣、意志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
四、班级活动管理
❖ 班级活动特点:交往活动;目的一致性;时空一 致性;互相配合,责任依从;产生良好人际关系。
❖ 不同的分类。
❖ 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严格的要求,就要求班主任 和教师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达到应用 的成效
(二)班级组织的改造
19世纪70年代,班级授课制开始遭到批判。
1. 道尔顿制 :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依据儿童学习 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2. 哈利斯 “圣路易编制法” (the system of St. Louice) :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升级
3. “巴达维亚法” :把同步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 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 1798年,兰开斯特在伦敦的巴勒路自办一所学校, 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又没有钱去请人帮助,他设想先 教一些年长而成绩好的学生,然后再由他们去教其 他学生。这时,他发现了贝尔所写的小册子,并从 中吸取了一些观点,于1803年出版了描述自己计划 的名为《教育的改良》的著作。这样,导生制便引起 了英国社会和广大公众的注意。
二、班级制度管理
(一)成文的制度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具有基 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 化管理”。 (二)不成文的制度 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隐性的。 二者区别:
成文的制度:每个班级必须遵守的,定型性的管理;个人角 色固定;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是刚性的管理。
❖ 特点: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有疑虑;小 团体形成。
❖ 1.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 ❖ 2.还未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 ❖ 3.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
(二)团体要求及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 1.师生矛盾时期:应培养起骨干作用的班干部队 伍
❖ 2.班主任、教师、学生之间的矛盾 ❖ 3.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
2. 满足需要功能 3. 诊断功能 4. 矫正功能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班级组织建设 ❖ 良好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长的熔炉; ❖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 (一) 班级组织的设计
❖ 依据两方面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 求;班级群体现有发展水平。
❖ 衡量标准: ❖ 1. 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 ❖ 2. 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 ❖ 3. 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 ❖ 4. 共同活动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 ❖ 5. 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水平; ❖ 6. 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