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心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右心衰竭
【著者署名】
【摘要】
目的:学习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
观察急性右心衰竭过程中家兔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发生机制。
方法: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肺循环,引起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观察记录注射前后家兔血压、呼吸发生的变化。
结果:相比于注射前,兔子呼吸加快加深,血压下降。
结论: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造成急性肺小血管栓塞,右心后负荷增加,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关键词】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血压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家兔;
1.2实验仪器:高灵敏度压力换能器、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注射微量注射泵、手术剪、持针器、烧杯、手术盘、流量头。
1.3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液体石蜡、肝素。
二、实验方法
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高灵敏度压力换能器、呼吸换能器分别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2通道。
1通道模式为血压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90mmHg;2通道模式为流量,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00mL/s;1、2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采样频率800Hz。
2.2 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仰卧固定。
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 ~7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分离颈外静脉,气管,左侧颈总动脉。
2.3 气管插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在环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4 左侧颈总动脉插管:用注射器向三通管内注射肝素,使之充满液体,并与插管相连。
在右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打开动脉夹。
2.5 实验观察:①观察记录动脉血压,呼吸曲线,听呼吸音。
②按0.5ml/kg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注射37℃的液体石蜡,至呼吸加强,血压是否下降20mmHg,如是,停止注射液体石蜡,否则继续注射。
③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呼吸音变化。
三、实验结果
家兔注射液体石蜡后呼吸明显加深加快,同时血压开始下降。
四、实验讨论
4.1本右心衰模型中机体可出现哪几型缺氧表现?其机制是什么?
低张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液体石蜡造成肺动脉栓塞,栓塞引起肺部血流不足,使肺换气效率降低,动脉血液中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引起低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的氧量减少,同时又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淤血和缺氧。
4.2本实验心力衰竭模型的复制机制是什么?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即为心力衰竭。
本实验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栓塞剂(液体石蜡)造成急性肺小血管栓塞,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右心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最终引起右心衰竭的发生。
4.3本实验中家兔动脉血压,呼吸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动脉血压下降,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
动脉血压下降: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导致肺动脉栓塞,肺循环受阻而右心后负荷增加,造成急性心力衰竭,心排出量锐减,左心房回心血量降低,因此体循环血量减少,平均动脉压下降。
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液体石蜡在血液中分散形成的小脂滴导致肺动脉栓塞,引起肺动脉高压。
经肺回心血量减少,肺换气效率降低,右心室射血降低,血液在肺部氧合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机体开始缺氧,导致呼吸深快,呼吸困难。
五、结论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造成急性肺小血管栓塞,右心后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造成急性心力衰竭,并存在缺氧现象,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