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苔丝悲剧命运形成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探究苔丝悲剧成因

女性主义视角下探究苔丝悲剧成因

2019年第1期博览阅读一、女性主义视角下悲剧成因探究《德伯家的苔丝》设定于新旧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着大变革的时代,苔丝悲剧的形成,根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英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和小农经济在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

西方资本主义剥削人,压迫人的黑暗面逐渐暴露,许多农业劳动者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与此同时,大资本家、官僚主义者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越发肆无忌惮地压榨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处于穷苦阶层的女性更是首当其冲,受尽压迫与剥削。

苔丝正是其中的一员。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不得已去到当地富有的做工,结果不慎被亚雷所诱奸,这也是整个悲剧的起源。

她的父亲小贩杰克·德比在无意中得知了自己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孙后变得狂妄自满,结果在一次蜂窝的贩卖中由于喝醉了,结果改由苔丝驾着马车去集市贩卖,结果家中的老马被撞死了,这是苔丝去“德伯”家做工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家是德伯氏,而亚雷家也是所谓的“德伯氏”,因此苔丝的父母希望苔丝能去拜访他们,然后让他们看在亲戚的份上伸出援手。

当时英国社会的氏族观念仍然存在,没落亲戚去拜访富余亲戚,不仅能得到他们在金钱上的帮助,并且这也是没落一方走向上层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及以苔丝父亲为代表的碌碌无为,妄图无劳而获的小市民阶层的贪婪与虚伪皆原形毕露。

安吉尔的出现一度被认为是苔丝悲惨命运的转机,她出身于牧师家庭,家境宽裕,并且为人善良,真诚,深爱着苔丝。

但是在当他听到苔丝曾被诱奸时,他无情的撇下了苔丝,独自远赴南美。

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即使是在像安吉尔一样相对开明的知识青年面前,女性的贞洁仍然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也正是安吉尔的舍弃让苔丝如坠深渊,进一步推进了苔丝的自我毁灭。

相比之下,悲剧的另一推动者亚雷,他好色,贪婪,自私,恶毒因为垂涎于苔丝的美貌,便设计骗苔丝去他家的农场工作,并诱奸了苔丝。

后来,他趁着苔丝家穷困潦倒之际,打着赎罪的幌子,又迫使苔丝成为了他的情妇。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试析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及女性意识

试析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及女性意识

外国文学试析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及女性意识赵婷婷北京外国语大学摘要:苔丝狄蒙娜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女性。

一方面,她敢于反抗父亲的权威,积极争取自己的爱情;另一方面,在蒙受污蔑之后,为自己的丈夫猜疑,消极反抗,最终死在自己的丈夫手里。

在表面上体现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她自身的矛盾性,当我们深入文本内部,发现她的悲剧性既来自男性对她的压制,也有她的自我压制和规范。

关键词:苔丝狄蒙娜;悲剧;女性形象《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将文本重心放在她的身上,从文本的表层结构上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层面:1.苔丝狄蒙娜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性。

2.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顶撞自己的父亲,和奥赛罗在一起。

3.苔丝狄蒙娜被伊阿古污蔑,被奥赛罗怀疑。

4.苔丝狄蒙娜为凯西奥说话,惹得奥赛罗嫉妒心更旺。

5.苔丝狄蒙娜面对奥赛罗的指责不进行辩解,最终死去。

从这些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苔丝狄蒙娜表层性格特征的双重性,但我们从文本深层结构中去解读,可以看到男性话语世界下,男性对女性的书写和定位、女性被压制的状况以及伊丽莎白时期的女性自我的发现和自我束缚。

本文从他者和自我两种眼光去分析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

一、男性眼中的女性从《奥赛罗》中奥赛罗、伊阿古和勃拉班修三个男性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不同身份下的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和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客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和多重社会关系中的生存境遇。

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出苔丝狄蒙娜如何走向悲剧。

首先,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被看”的位置上,是被男性建构出来的,作为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女性通常是美丽贤良的母亲和邪恶妖娆的巫女两种类型。

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大多数女性不论善恶,必要的一点品质就是她在男性眼中一定要有如女神一般的美貌。

苔丝狄蒙娜是一个犹如天使一般的女性,莎士比亚没有对她的美貌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不同男性口中的对她的评论把她的优点全部展现出来。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末英国农村的社会景象,并通过主角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冲突的多重层面。

在这部作品中,哈代塑造了一个鲜活、丰满的女性形象,苔丝,她的一生充满了对爱与自由的渴望,对传统的反抗,以及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无奈。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期揭示哈代笔下女性的生态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如何与她们的生活和命运紧密相连。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它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自然环境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塑造与她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苔丝的生活经历出发,分析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她如何在对抗传统道德和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本文还将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以及这种命运如何与她的生态女性意识相互关联。

通过这一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哈代笔下女性的生态意识,还可以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启示。

二、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巧妙地将苔丝的人生经历与自然环境相互映照,从而呈现出一种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

苔丝,这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她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深深的和谐共生关系。

苔丝的一生都在与自然进行对话。

她的纯真、善良和坚韧,就如同那田野间坚韧不拔的野花,无论生活如何压迫,她都能在其中找到生存的力量。

她的反抗,就如同那狂风骤雨,虽然猛烈,但却充满了力量。

她的痛苦,就如同那深夜的寂静,虽然深沉,但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她的生活中,更体现在她的心灵深处。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成因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重要小说,它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呈现了主人公苔丝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苔丝,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的女性,她的命运似乎总是被环境和社会所左右,而她自身的选择又使得她在道德和伦理的困境中挣扎。

然而,当我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时,会发现苔丝的悲剧成因远非表面看来的那么简单。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将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它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这种生态女性观。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她对自然界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她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和维护,都使得她成为了生态女性观的典型代表。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苔丝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深刻和引人深思。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我们将分析苔丝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她如何在社会和道德的双重压迫下挣扎求生。

我们也将探讨导致苔丝悲剧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苔丝自身在道德和伦理困境中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苔丝悲剧的成因,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一悲剧的重要性。

二、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苔丝,这位《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她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律动息息相关。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苔丝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了她作为生态女性的独特魅力,更揭示了她的悲剧成因中隐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苔丝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这使得她对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认知。

她熟悉草木花卉的生长和变化,了解它们与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

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使得苔丝的行为和决策都充满了生态女性的智慧和关怀。

苔丝对生态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上,她更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论《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形成

论《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形成

论《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形成【摘要】《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又善良的农村姑娘。

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淫欲的残酷与爱情的脆弱使她遭受了被亚雷诱奸与玩弄、被安琪爱慕与遗弃,以及在复仇后被判处死刑等一系列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苔丝亚雷安琪淫欲爱情悲剧《苔丝》向我们讲述了善良的女主人公苔丝为了全家的生计不得不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家寻求帮助。

可是却因为年幼无知而被邪恶的亚雷诱奸,失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

苔丝后来与安琪相爱,却又因新婚之夜对安琪的坦白而被安琪遗弃。

在默默等待丈夫安琪归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负责与顾家的本性而为家庭的生存再次沦为亚雷的玩物。

最后,苔丝的丈夫终于回归了,终于原谅了苔丝,可苔丝已经再次落入了为亚雷玩弄的深渊中,命运让这对情人始终无法在一起。

绝望的苔丝被愤怒充斥了双眼,于是她想到了复仇,她要用亚雷的死亡来换取和丈夫安琪的再次相聚,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苔丝的悲剧中,我们看到了苔丝从一个自然纯洁的的少女如何被命运摧残成一个被“明正典刑”的杀人犯过程。

接下来,本文将从淫欲的残酷与爱情的脆弱这两方面来具体论述这一悲剧的形成。

一、淫欲的残酷“……队列中一个年轻的姑娘转过头来,她是个漂亮标志的姑娘——也许,并不比别的姑娘娇美,但是她那两片充满灵性的牡丹般的嘴唇和一双天真清澈的大眼睛,给她的容颜增添了无限妩媚。

”这是小说中最先描写苔丝相貌的语句,从中便可看出苔丝的美是有多么吸引人,她走路的时候全身也便会洋溢着成年女子的气质。

一切看似美好,却从苔丝的母亲希望苔丝去富裕的本家德伯家认亲开始,悲剧也开始酝酿了。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苔丝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在别的姑娘们经历着爱情的甜蜜与苦涩的时候,纯洁的苔丝还只是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

所以当苔丝的母亲提出让苔丝去人本家,并且有让苔丝做“阔太太”的希望后,自尊的苔丝绝然不同意这一有失尊严的荒唐事。

然而,家马“王子”的意外死亡对于苔丝家的那种家庭就意味着倾家荡产。

论苔丝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苔丝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苔丝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批评主义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著作的《德伯家的苔丝》通过描写贫穷农家女孩苔丝坎坷的一生,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本质。

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切入点,深刻分析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关键词:苔丝;悲剧;生态女性主义;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伯家的苔丝》是他著作的一部小说,向我们描述了一名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女孩坎坷的一生,豆蔻年华的好时光,本该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却经历了苦难折磨,先是被恶少亚雷?德伯奸污,后来在牛奶场工作时与牧师之子克莱恋爱、结婚却又惨遭抛弃,最后她为求解脱,悲愤、绝望地杀死亚雷,被判绞刑的故事情节。

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进行分析,深入剖析苔丝悲剧形成的原因。

二、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1974年在《女人或死亡》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来的,认为妇女和自然有着相通之处,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

另一位生态女性主义学者瓦伦也提出,女性与自然受到的压迫来自于同一个体制下的制度,那就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父权制度,而推翻这个制度,建立一个没有等级和压迫的社会体制则是所有女性的共同目标。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把自然与女性受压迫结合起来,把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反对压迫作为奋斗目标。

根据生态女性主义观点,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亲近自然,更能与自然和睦相处;男性统治女性与人类统治自然的关系密切,而父权制既是女权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

[1]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文学领域也成为其研究的重点,因此衍生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新的理论,从女性和生态两个视角重新审视文学作品,以文学批评的形式加以分析和比较。

论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论_德伯家的苔丝_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2. 内在因素: 苔丝的性格特征 苔丝是哈代作品中最具悲观色彩的女主角, 作者 形象地描绘了这样一个既可爱又可悲的角色。在哈代 心中, 苔丝拥有一个劳动者应有的各种优秀品质, 更优 异 于 那 些 所 谓 的 贵 族 与 资 产 阶 级 。她 孝 顺 、温 柔 、坚 毅 、 真 诚 、勇 敢 、反 叛 的 性 格 是 我 们 所 称 道 的 , 但 也 正 是 这 些性格特点, 才使她自己走向命运的终结。 2.1 孝顺, 温柔, 有责任心 不可否认, 苔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孩, 她对父母的 命令是言听计从, 从不违背。在父亲不能劳作和去世 后, 她作为最大的女儿, 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义务, 照 顾母亲及几个弟弟和妹妹, 体现了极大的责任心。而 且在家里极其困窘的时候, 她总是挺身而出, 一次是 去 认 亲 , 后 来 是 答 应 下 嫁 亚 历 克 。让 读 者 看 来 , 在 这 个 家庭中, 苔丝好像就是用来牺牲的, 天生就是一个悲 惨的命。 2.2 坚毅, 反叛 苔丝的性格中最令人震撼的, 那就是坚毅和反叛 了。她的性格在当今社会可能没人会在意, 会认为很
2007年7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言学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接触的社会群体 人生长于社会中, 必定无法脱离社会群体, 有时我
们也会有些愚蠢地问道: 苔丝为什么这么倒霉, 遇到了 亚历克这样卑鄙的人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无知的父母 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争气的丈夫呢, 为什么会有那样 可气的邻居呢! 但是没有办法, 正是这样一个错综复杂 的社会群体, 把一个美丽、坚毅、善良的女孩 , 一 步一步 地推向死亡! 我们可以看一下苔丝身 边所接触的社会群 体: 亚历克— ——造成苔丝悲剧的直接凶手。他把一个正 处于花季少女的美好梦想给抹杀了。没有他, 苔丝完全 可以像其他普通姑娘一样, 找一个情投意合的男人结 婚, 然后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 可是哈代并没有这样安 排, 他在一开始就让亚历克玷污了苔丝, 为她以后的悲 剧埋下了种子。克莱尔— ——苔丝的梦中情人, 可是也正 是他伤害苔丝最深。如果说亚历克对苔丝的伤害是肉 体上的, 那么克莱尔对她则是肉体加精神上的双重伤 害。苔丝是那样的爱他, 对他毫无保留, 甚至在新婚之 夜连自己受过的最大的屈辱都告诉了他, 可他却选择 了伤害她、逃避她, 只是为了所谓的贞操观。这使本来 以为可以得到幸福的苔丝又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原因 只 是 因 为 她 的 正 直 、诚 实 与 对 爱 人 那 纯 洁 的 爱 。苔 丝 的 父母— ——本应该挑起一家重担的他们, 却也 是 伤 害 苔 丝的间接凶手。在苔丝受到亚历克的侮辱之后, 他们所 关心的竟然是亚历克是否娶他们的女儿。天下竟然有 这样的父母, 可见苔丝注定是要过着悲惨的一生。邻 居— ——中国有句古话: 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更何况这次 的 对 象 承 受 者 是 一 个 老 实 善 良 的 年 轻 少 女 。由 此 可 见 , 苔丝所接触的社会群体是导致她悲剧的另外一个致命 的因素。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2 商务策略研究——论沃尔玛的营销策略3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4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5 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6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7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8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9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10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11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12 The Inharmonious Element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13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5 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16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17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8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19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2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21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22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23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24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25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26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27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28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29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30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31 The Tragic Fate of Tess32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3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34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35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36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37 从宗教建筑看中西文化差异38 从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构建的角度来解读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思想39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40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41 An Analysis of Daphne du Maurier’s Female Identity Anxiety Reflected in Rebecca42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43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44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4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46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47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48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49 从婚姻和家庭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对比差异50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51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52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53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54 从语用学的角度谈美剧中的言语幽默——以《老爸老妈浪漫史》为例55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56 试论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57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58 论汉语政治新词的英译59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60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61 从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审视美国种族文化冲突62 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63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64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65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66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67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思想68 英汉称谓的文化差异研究69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70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东莞企业的现状71 The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72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73 英文商标的汉译74 浅谈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汉译75 为爱而叛逆——简·爱对爱的渴求的分析76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77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78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79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80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艺术81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82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83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84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85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86 英语影视的课堂价值87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88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89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90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意象91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92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93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94 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95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96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97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98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99 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中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体现100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101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02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103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104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105 从归化策略视角看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106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107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108 O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109 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110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克莱德悲剧性解析111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12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wrence《儿子与情人》113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114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15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116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117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118 社会阶层与语言关系在《雾都孤儿》中的投射研究119 重复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2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121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122 《老人与海》中词语修辞格的运用12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124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25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126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127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128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129 企业行为管理的共同价值观浅析130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131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132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133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134 On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135 对比哈利•波特与蜘蛛侠浅析英美英雄文化差异136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137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138 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139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140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141 高校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142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143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44 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145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146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147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48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149 比较分析《喜福会》与《日用家当》中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150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51 Analyzing Rh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the Mixture of Fire and Ice 152 中英委婉语文化内涵特征对比研究153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154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55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156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157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158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159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160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61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162 初中英语提问策略教学研究163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164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65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66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167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168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169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17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17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172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173 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17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75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76 中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177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178 《黑暗之心》的人性探究179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180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8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182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183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84 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185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186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187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88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189 从“动态对等”看品牌名的翻译190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191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192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193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 ocabulary194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195 中美幸福观比较:以影片《在云端》为例196 Emerson’s Ideas on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197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198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199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200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试论茁l:三Z幺l丝J洳悲 ——觉醒的女性意识徐圣稚(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所塑造的苔丝有别于传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典型妇女形象,在她身上,作者赋予了更多的新时代萌女性精神./t-现7苔丝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旨在论述苔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爱意识、叛逆意识以及自我意识。

正是这种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和和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的矛盾和对立,才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结局。

【关键词】女性意识悲剧矛盾冲突苔丝 1前言 英固体大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啥代(1840年一1928年)是矗:征在尖同维多利亚时期和新时代的“悲戚I『i『刚毅的艺术家,是资产阶级末日的人物之一一。

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现代人的创痛”.是瞅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它描写J,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小幸的一生。

对j.苔丝的悲剧,人们常常认为其根源布寸..哈代本人“宿命论”的悲剧思想 以及女丰人公苔丝忍让、屈从、牺牲的本质,也就足常说的“命 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然而,我嗣有研究者认为.哈代将古 希腊的命运悲剧和莎士比弧的性格悲剧发展到'r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悲剧。

迈克・方考特说过,哈代的文本足“现实丰义小说女 性手义评介的最丰富、最复杂的源泉之一一。

本文将从女性丰义 批评角度出发,论述苔丝H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和传统的思想道德 观念和社会秩序的矛盾和对立正是苔丝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2苔丝悲剧根源 西办传统文学t的父权制使得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都是男性期望年【I设计的产物。

“父权制的社会把男性看作是主体 和超越,而女性则是作为男性所欣赏并hE明男性存在的第■性, 是’种对象和持续。

”然l酊,存《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不再 前,不fj‘处丁卑微、被动的地位;在摆脱人生依附(对男性的依 附)、寻求精种人格独立的过程中作出J,巨大的努力。

“就文学史上妇女反抗的典型来说,苔丝是}‘九世纪最优秀 的反传统的先驱。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英语论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英语论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英语论文《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 ___。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 ___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 ___”。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 ___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 ___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 ___,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 ___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 ___外皮。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姓名:杨锐学号:2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指导老师:熊进萍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正文:一、社会悲剧: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论《苔丝》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论《苔丝》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论《苔丝》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摘要]《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开始及发展的过程,关注其成长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苔丝自我意识觉醒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托马斯哈代之死使英国小说界失去了一位领袖,我们这么说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其他作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似乎没有谁能如此自然地适合于让人们顶礼膜拜”(伍尔夫193)。

小说《苔丝》进行创作时,正是作者的盛年时期,已经在英国文坛有了名气,但是还是要满足出版商和读者的要求,在艺术上做一定的妥协。

历经几次拒绝,无奈的哈代终于使得《苔丝》得以出版。

然而出版后得到的评论却让作者失望沮丧,甚至有辍笔之心。

“要是这样发展下去,我是不会再写小说的了。

这样存心站在那里叫人当靶子打,未免太傻了”(Millgate, 321)。

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让评论家们说出如此让作者伤心的话呢?《苔丝》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苔丝在父母的怂恿下去认远亲,结果却被所谓的远亲表兄阿历克诱奸,身心受到伤害的苔丝回家,但由于家庭和远离熟悉环境的原因又到一个牛奶场打工,在这里遇到了她的最爱安琪儿。

新婚之夜,苔丝向丈夫讲述了她曾经受到的伤害,后者无法原谅苔丝,两人分手。

随后两人都经历了很多,安琪儿发现自己对苔丝的深爱,回来找她;苔丝却因为家庭惨境嫁给了阿历克。

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悲剧都是因阿历克而起,苔丝愤然杀死了他,和安琪儿出逃,最后被警方找到。

从开始对父母的言听计从到最后拿起工具杀死自己的丈夫,苔丝的转变让我们为之一惊,也从中看到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苔丝的悲剧无疑是从认亲开始的。

当父母亲得知自己的家族是以前的显贵家族,并且还有非常富有的远亲时,两人都欣喜若狂,张罗让并不情愿的苔丝去认亲。

苔丝心里面在说不,但是对家庭的责任感还是让她同意做牺牲,踏上了那条不归路。

这时候的苔丝心里父母、弟妹和家庭是要超过自己的意愿的,为了家庭,她认为自己应该牺牲。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作者:华慧敏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数百年以来读者们都被其曲折的故事和精彩的人物描写所深深吸引。

小说情节当中,苔丝的父母为了“德伯”这一家族称号迫使苔丝去附近所谓的“本家”认亲,结果被德伯家的少爷玷污,遇到真爱却因丈夫知道真相而离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悲剧故事。

本文作者从女性主义出发,分析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苔丝;女性主义;悲剧一、女性主义的解读女性主义,起源于西方,是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法国,意为女性的解放。

紧接着流行于英国和美国,并于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传到中国。

中国的女性主义指的是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的一种意识形态,性别平等是女性主义的基本目标。

“女性主义”的概念起源于几个世纪以前,但是没有具体的含义,“女性主义”很难定义因为现在有很多女性主义的分支。

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作为一个主体,和男性相比,被社会压迫和不平等对待,因为隐含意义的变化,很难去定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开始于女性为自己的政治权利而斗争,并在文学的世界里繁荣生长。

二、《德伯家的苔丝》故事梗概苔丝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商贩家庭。

父亲好吃赖做,一次喝酒回来的路上,被人告知他是显赫家族德伯家后代,夫妻俩神差鬼使的要求女儿去一家自称是德伯家后裔的老太太家去攀亲戚,善良的苔丝独自前往这个所谓的亲戚家。

却不从想被这家的少爷亚雷玷污。

几年后,苔丝在挤奶场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英俊的克莱,克莱拼命地向苔丝求婚,但苔丝却因为自己的过去而不敢接受。

苔丝内心备受煎熬,但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他们结婚了。

新婚之夜,克莱向苔丝袒露了自己的过去,善良苔丝也真诚地向对方说出了过去的不幸。

但是悲剧从此开始,陶醉于爱情中的克莱狠心的离开了家,去了巴西。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冯圭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冯扬(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作家托马斯·哈代笔下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悲剧作品。

女主人公苔丝本是一位美丽、纯洁的乡村少女,她热心、隐忍,懂得自我牺牲,但多舛的命运却让其遭受了诸多不幸,从最初的天真、善良到最终因为谋杀罪而被处以极刑,其短暂的一生始终经受着个人情感与社会伦理的激烈对抗。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托马斯·哈代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117-02托马斯·哈代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是处在“历史和未来夹缝中”的小说家和诗人。

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以及对人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的弱小和无奈的同情。

《德伯家的苔丝》正是这样一部能够生动地反映作者写作风格的长篇小说,它创作于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期,是哈代现实主义思想艺术最成熟,悲剧人物刻画最丰满的优秀作品。

女主角苔丝的苦难人生始于亚力克的奸污,而当她怀有身孕回到家乡时却又经历了孩子早夭的悲剧,随后她与牧师的儿子安淇·克莱尔相知相爱。

新婚之夜,处于一片忠诚,苔丝向安淇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不想却为丈夫所不容随即被抛弃。

后来又因为种种不幸,一家沦落街头,苔丝不得不放下自尊,与亚力克同居。

但当她见到回心转意并回来寻找自己的安淇时,悔恨交加的苔丝,怒不可遏地刺死了亚力克。

虽然在逃亡中与丈夫安淇渡过了几天幸福生活,但最终还是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从哈代作品的写作风格来看,苔丝的人生悲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她不仅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也是当时道德环境的牺牲品,此外,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男权当道的虚伪世界对其无情的伤害也都是整篇小说不可忽略的悲剧因素。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及其形成悲剧命运的根源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个性、家庭、社会及宗教的角度为出发点,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个人性格悲剧,伦理道德悲剧,社会家庭悲剧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作品中的悲剧性主要有性格悲剧、伦理道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

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向往人生的真和善,却遭到伪恶势力的打击。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个人性格、伦理道德、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女人走向了毁灭。

1.个人性格悲剧“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摘要:对于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西方学者多从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思想角度,中国和苏联论者多从社会因素出发来探究其悲剧成因。

本文将以女性文学批评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作为全新的切入点,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进行独特的解析。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主体意识悲剧命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和奴隶,而是与男性平等的个体。

与男性一样,她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中国女性在近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承受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的教条,这使得女性长期处于一种依附、从属的地位。

西方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的论调,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宣称:“女性之所以是女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她们缺乏某种品质。

”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女人是有缺陷的男人”。

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父权社会里,这些言论无疑沉重地压抑着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立。

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结合苔丝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着重探讨苔丝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悲剧命运的产生。

一催生女性主体意识的社会根源《德伯家的苔丝》第一次出版的时间是1891年,作者没有明确指出苔丝的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从文中谈及苔丝和母亲之间的差别时说,“当她们母女俩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雅各宾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

当时,英国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工业生产能力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鼎盛期,自由主义已经站稳了脚跟,意识形态方面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打破了人们过去坚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厦开始坍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与《人类的进化》(1871)都是动摇传统信仰的理论基础。

诗人丁尼生在长诗《悼念》中就明确表述了自己对宗教与上帝的怀疑。

随着一些法律上的变革,妇女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工作种类的增加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机会和更佳的工作状况。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把妇女作为一种虚弱、驯服的生物,必须顺从于其丈夫或父亲的老观念,工作中的妇女对这种陈词滥调起到了有力的抵制作用。

19世纪最后的二十年中,广泛传播的社会变革开始改变维多利亚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首先是妇女在法律上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包括离婚、财产分配、监护权,等等;教育系统的改革,也为妇女提供了同等于男性的机会。

科技的进步、宗教的式微、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均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可能。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女主人公苔丝的主体意识也开始渐渐地苏醒、萌动、确立,虽然最终并未帮助苔丝找到幸福,走出命运困境,但其觉醒的过程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代表和缩影。

我们必须承认,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少数女性的特例,当时的大部分女性依然把找到理想夫君、成为幸福的小妇人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但这对于我们认识和体味当时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有着标本般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过程中,情感无疑是最活跃的催化剂。

这是因为当时女性生活的范围受到了限制,爱情、婚姻与家庭是她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当她们的情感与客观世界产生矛盾的时候,往往也就是她们违背社会规范、主体意识觉醒的开始。

在苔丝二十几年的短暂生命历程中,围绕女性生活范围最重要的内容:爱情、婚姻与家庭,她经历了作为女儿、情妇、母亲和妻子的角色转换和情感纠葛。

苔丝的主体意识在这四种角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首先,作为女儿的苔丝,其主体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对家人极富责任感。

对于喜欢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是贵族后代的父亲,苔丝感到羞愧和气愤,她觉得她的自尊因为父亲的装傻卖乖而受到伤害;对于母亲让她去有钱的德伯太太那儿认亲的提议,苔丝起初断然拒绝,因为她的“自尊心使她觉得,作为一个穷亲戚去求那位老太太,她心里是非常讨厌的”;即便是在她的家人后来由于父亲的去世而被迫流落街头时,苔丝也不愿放下自尊去乞求克莱尔父母的帮助。

自尊是女性对自我价值体认的开端,有自尊的女性才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他人平等的主体,不需要依附于他人而存在。

在遭遇经济困难和生活变故时,自尊的女性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走出困境。

自尊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关键元素之一。

当苔丝的父母得知自己曾经是名门望族的后裔时,全家人都为身份的变化而欢欣不已。

只有苔丝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身份对他们的生活不能带来丝毫的变化。

苔丝对自己和他人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这是她与家人最大的不同之处,这或许与苔丝受过六年的小学教育有关。

受过教育的女性在认识自身和他人时会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如苔丝的母亲)清醒得多,对自身与他人身份的清醒认识也是女性主体意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苔丝的爱是博大无私、不求回报的。

苔丝对他们“很疼爱、呵护,并尽力帮助他们”;苔丝把安吉·克莱尔(angle clare)留给她的生活费的一半留给家人修缮房屋;在她最困顿的时候还不忘接济家里;甚至包括她两次委身于恶魔亚雷(alec),都是出于想拯救家人于水火的目的。

女性的主体意识不仅限于关注自身,而是通过对自己的发现和认识从而关心他人,包括关心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并对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由此推而广之,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当然,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更高境界。

其次,作为情妇的苔丝两度委身于亚雷均是出于她对家人的责任感,这两次遭遇都不是出于她的自愿。

并且在发现事实真相后,她两次都坚决拒绝了亚雷的纠缠。

第一次,苔丝为了家里人的生计才去求德伯太太并遭到了亚雷的玷污。

她对亚雷的第一次拒绝是不辞而别,回自己家里。

第二次苔丝的态度更决绝,她一直拒绝亚雷以物质的帮助或精神赎罪的方式进行诱骗。

但是为了不再让家人露宿街头,苔丝还是不得不向亚雷妥协。

因此,最终在她发现她的爱人克莱尔又回来找她时,她无法再忍受亚雷对克莱尔一点点的不敬与诽谤。

她采取杀死他的方式,永久地结束了他对她的引诱和纠缠。

作为拥有极强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苔丝,不愿意成为男性的玩物,不屑于这位男士的财富和对她的追求。

因为苔丝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爱他,爱是苔丝选择伴侣的惟一标准。

为了逃避亚雷的纠缠,苔丝宁肯忍受母亲的数落、村里人的非议和田里繁重的农活。

可以说,在做一个养尊处优但没有尊严的情妇和生活艰辛却独立自主的农妇两种选项之间,苔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对女性的主体地位进行追求时,同时代的其它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没有苔丝这样坚决果敢。

再次,作为妻子的苔丝是独立的、忠诚的。

苔丝爱上克莱尔并非因为他拥有的身世、地位或财富,而是因为她和他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

苔丝不愿依附于他,成为他的附庸,她所喜爱的正是克莱尔提倡和身体力行的平等、独立、自由等新兴的价值观念;苔丝不想隐瞒婚前发生的事,她向克莱尔和盘托出。

但遗憾的是,克莱尔不能接受她的坦诚并抛下她离家出走,这无疑成为把苔丝推向孤立无援境地的决定性事件,同时也证明克莱尔是一个不彻底的新兴价值观的倡导者,苔丝可以原谅他婚前的荒唐,而他无法接受苔丝婚前被玷污的事实。

即便如此,苔丝并没有泯灭对克莱尔的希望,多次写信盼望他的归来。

最终导致苔丝杀死亚雷走上不归路的也正是她对克莱尔的忠诚。

最后,作为母亲的苔丝是无畏的。

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虽然这孩子是私生子)争取与其他孩子同样的权利,即在孩子死亡后,要求牧师给孩子洗礼并给孩子主持一个基督教的葬礼。

在她的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苔丝对她一直都信赖的牧师和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了决裂的态度,她对牧师说:“那么我是不喜欢你了……而且我永远也不再上你的教堂了。

”身为女性的苔丝是柔弱的,在生活的重轭碾压下,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妥协低头。

但成为母亲的苔丝是强大的,保护孩子和爱孩子的本能使她敢于和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宗教抗衡,这是母性的力量,更是苔丝主体意识觉醒中的又一次升华,因为这次她对抗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群体认同的精神价值观念。

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必臣服于那没有同情和怜悯之意的宗教思想,她认为宗教是伪善的,与那些歧视她和她的孩子的邻人们一样没有人性。

她最终决定不再乞求牧师的同意,自己为死去的孩子进行洗礼和埋葬。

西方的学者认为,这是作者受到了异教及无神论思想的蛊惑,这种思想是危险的、需要批判的。

而笔者认为,这正是苔丝主体意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是个体的自发觉醒与群体的主导意识之间产生的一次最激烈碰撞。

三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具有清醒的主体意识的女性,但这并未帮助她逃脱走向悲剧的命运。

其主要原因是苔丝萌生的主体意识与当时的群体意识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意识相当特殊。

在理念上,他们坚持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的分离,推崇贤妻良母型的“家庭天使”,营造温和的家庭亲子关系;在现实中,却处处体现出性别的不平等和女性的不自由,因而有悖于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

当时,很多妇女屈从于现实的安排,但仍有少数知识女性觉醒,在争取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对妇女解放有了理性的认识。

苔丝是少数不愿屈从于现实的、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其遭遇清晰地映射了当时女性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和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从苔丝的家庭状况来看,她无疑是隶属于在破败的茅草屋中艰难挣扎求生存的农人群体,来自土地的微薄收益已经不能养活家人和她自己。

想要成为衣食自足的人,她的出路仿佛只有两条:一是依附于男人,找一个好丈夫,这也是维多利亚时期许多女性的梦想;二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赚取。

苔丝无疑选择了后者,这就注定了她要比那些依赖丈夫或情人的女性付出更多的艰辛。

即使如此,她也很难逃脱时代的束缚,挣扎着维持生存是那个时代手工业劳动者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也是难以逃脱的时代命定。

苔丝无疑是那个时代具有较为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女性。

但在她那个社会里,她的主体意识的萌发、个体价值的追求,毕竟超越不了那个社会的规范。

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与其整体上处于朦胧状态相对称,其力量还是十分微弱的,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观冲突的历史悲剧。

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主体意识稍有觉醒的青年女子要选择自己所走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在人欲与天理、主体与客体的尖锐冲突中,既难以冲破社会的定势,又难以克服自我的弱点,等待着她们的往往是悲剧!参考文献:[1]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elaine showalte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2]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